74、成好事红莲进门
作者:青云上      更新:2022-04-06 09:34      字数:8255
  就在明岳定亲的时候,黄家这边也没闲着。黄炎礼和平氏打听了韩家二房为人以及莲香的性子,一家人都同意了这门婚事。

  韩家二房不是那等指望在女儿身上刮油水的人,且莲香性子不怯弱。黄茂松以后时常要出门收山货,媳妇在家里要是个怂货,没分家时有公婆担着,分家了还怎么过日子?

  既然看中了人家闺女,就老老实实照着规矩去提亲。平氏托了杨氏,杨氏满口答应了。

  梅香身怀有孕,杨氏也不好让她去跑。就在杨氏准备去镇上找叶氏的时候,哪知叶氏又来了。

  因叶氏平日要给学堂里的孩子们做饭,还要照看油坊,一般上午都没得空,只有下午才能来。

  这一日,叶氏吃过了晌午饭之后,先小睡了一会子。起来后,带着给梅香准备的东西,和兰香一起就往大黄湾去了。

  叶氏到的时候,梅香还没起来呢。她近来越发犯困,吃了晌午饭之后,她怕自己困的厉害,抢着洗碗。洗过了碗又在家里走走,还没走几步路,就困的睁不开眼睛,这会子正睡的香呢。

  杨氏把叶氏迎进了堂屋,两亲家在屋里说着闲话。

  杨氏说着说着就把六房想求亲的意思说了出来,还特意点出这是梅香的想法。

  叶氏知道女儿不是个莽撞人,敢这样说,必定是孩子不错。

  “一家有女百家求,我二嫂也正在给莲香说亲呢。嫂子这里有合适的人选,我回去就跟我二嫂说,她如今每个集都要到镇上来送菜的。”

  杨氏笑着奉承叶氏,“弟妹真是有本事,不光自己把几个孩子养的有出息,还能拉扯娘家和族人。”

  周氏如今专管着往学堂里送菜,外头小饭馆的都转给了叶家。有了学堂这一份稳定收成,二房三房的关系越发亲密。

  叶氏笑着回杨氏,“我原来是想让嫂子家接下来的,可嫂子家里豆腐坊收成大,家里田地也多,一下子怕也没有那么多菜。”

  叶氏这话不假,当日接过学堂后,叶氏头一个想让黄家往学堂送菜,但黄家父子几个忙不开,且家里并没有那么多菜园,供应不上,黄炎夏就谢绝了叶氏。

  他也不想和韩家有这一份生意关系,都说亲戚莫共财、共财合不来。黄炎夏想和韩家保持纯粹的亲戚关系,有困难时相互帮衬,平日里不要有太多钱财关系,以免伤了和气。

  黄家不接,叶氏就交给了周氏。周氏投桃报李,就把外头饭馆里的份额都交给了叶家。如今这样,皆大欢喜。

  杨氏给叶氏倒了杯茶,“弟妹这样才是正经亲戚该做的事情呢,相互扒拉,大伙儿都越来越好。”

  叶氏接过茶水,“谢过嫂子,嫂子说的事情我放在心里了,过几天有消息了,我就告诉茂林。”

  正说着,梅香进屋了。

  她一醒来就发觉家里来人了,仔细伸头一听,顿时大喜,立刻连黄茂林也不管了,自己穿戴好了就往正房跑。

  黄茂林急的在后头喊,“慢一些,别跑。”

  梅香刚出厢房门的时候叶氏就看到了,忙起身过来,梅香一进门,叶氏就立刻拉住了她的手,“别跑,慢些。”

  梅香嘿嘿笑了,“阿娘来了,兰香也来了。”

  叶氏看了看女儿的肚子,把她带到一边坐下,“我好久没看到你了,虽然晓得你过的好,就是想来看看你。”

  杨氏在一边插话,“这才是做娘的心呢,走到哪里都牵挂。”

  叶氏把旁边的大包裹打开了,一一拿给梅香看,“我又给孩子做了许多尿布,还有这小被子,都给你收好。等明年快生的时候,拿出来晒晒,直接能用了。”

  杨氏笑道,“弟妹真是有心,人家都是送月礼的时候当着众人的面给,你这私底下给了,有人情都显不出来。”

  叶氏摆手,“我做外婆的心,哪里能等到那个时候。等生了之后,我还有呢。”

  杨氏一边笑着一边忍不住心酸,当初她生两个孩子的时候,娘家送的东西寥寥无几,以后红莲生孩子,怕还不如自己呢。这话不假,杨老太太虽然也是个爱钱的,但多少还讲一点脸面,那闫氏真是为了钱连脸都不要的人。

  叶氏顾不得去看杨氏的表情,只低头一样样给女儿看东西,吃的穿的用的,这一个大包裹,怕是花了不少钱的。

  把包袱里的东西看完了,叶氏又把旁边一个竹娄打开,掏出一个水釜,“自从到了镇上之后,我也没工夫回去砍柴,如今家里厨房的炉子也停了。我听了明朗的话,买了个水釜,真是方便多了,把开水放里头,第二天早上还有些热乎劲呢。我想着你如今身子不便,夜里说不定也要起来喝水,现烧多麻烦呢,有了这个,一天都不用愁。”

  大伙儿都没见过,都探头看。

  梅香又嘿嘿笑了,“阿娘,这个东西不便宜吧。”

  叶氏笑了,“我以前不知道有这个东西,要是知道,当初买一个给你做陪嫁。”

  杨氏也忍不住赞叹,“真是个好东西,大冬天想喝口热水可不容易呢。有了这个,梅香以后半夜肚子饿了,自己泡东西吃都行。”

  叶氏自然不是那等不讲规矩的人,除了给女儿送东西,她也给黄家其他人准备了一些吃食。

  送过了东西,又嘱咐了梅香许多话,叶氏拒绝了杨氏和梅香的挽留,带着兰香回家去了。

  叶氏走后,杨氏让梅香把水釜拿回自己屋里去,梅香想了想,摇了摇头,“阿娘,还是放在堂屋里吧,这水釜水可不少呢,我一个人喝一天都够。放在堂屋里,谁想喝了就自己倒,反正我房里离堂屋也不远。”

  杨氏心里很高兴,觉得梅香没有因为是娘家送来的就独吞,心里也有些佩服这个媳妇。多少人家的媳妇恨不得把自己的嫁妆捂得死死的,生怕婆家人沾了一点光。

  黄炎夏回来后见到这个东西,先稀奇了一番,然后听说梅香要留在堂屋,点了点头没说话,心里却想得和杨氏一样,但他想得更多一些,等回头多分大房一些钱。

  第二天,周氏来镇上送菜。叶氏虽然管着学堂,但逢集的上午她还要在家里照看油坊,因而都是在家里把菜处理好了再拿到学堂的厨房去做。

  周氏每回送菜都是直接送到家里,她才放下担子,叶氏就拉着她悄悄说了黄炎礼家里想求亲的事情。

  平安镇收山货的不多,周氏自然是知道黄炎礼家里的。论起家底,周氏心里满意,但她也要看看那家人如何。

  但这亲是梅香牵线,周氏忙解释,“梅香办事自然是可靠的,可我还是想看一看,还请弟妹帮着转圜一下。”

  叶氏笑了,“我自己嫁过女儿,自然了解二嫂的心思。二嫂放心,我来安排这个事情。”

  叶氏把话带给了黄茂林,黄茂林第二个集就带着茂松一起来玩了。黄炎礼让黄茂松带了一些菜籽,去韩家换十斤油回来。恰巧,周氏带着莲香一起来赶集。

  莲香不明所以,如往常一样和兰香说笑,黄茂松知道今儿是来相看的,见莲香活泼可爱,心里很是喜欢。

  叶氏当着周氏的面,问了黄茂松许多话题,黄茂松一一老实答应了。

  叶氏问过话之后,打发黄茂松先走了。

  黄茂松才出门,叶氏问周氏,“二嫂,如何?”

  周氏笑了,“是个好孩子,勤快能干。”

  叶氏也笑了,“二嫂要是没意见,再问莲香两句,要是你们家觉得行,过两天我再给黄家回话。”

  正说着,有人来买油,叶氏招呼客人去了。

  周氏趁机问了莲香的意思,莲香这才知道刚才那个少年郎今儿是来相看的,怪不得总是拿眼睛瞟她。

  莲香顿时脸爆红,“阿娘,怎地提前也不跟我说一声。”

  周氏笑了,“提前跟你说了,你就要装相了。这装相装一时还行,谁还能装一辈子。你再想想,下个集再回你三婶。”

  娘儿两个送过了菜,就一起回去了。

  韩敬奇最喜欢勤快能干的孩子,黄茂松符合他的要求,家底也不差,他心里还是比较满意的。周氏见过了黄茂松,也想给女儿说个殷实人家。

  莲香想了一天也答应了,小小年纪能出去收山货,自然是能干。总在外头跑的人,心性更开阔,回到家里只想着过热乎的日子,并不会在意屋里人是不是性子安静这些小事。况且,三姐介绍的,定然是不差的。

  她总是要出嫁的,大黄湾离这里不远,她在婆家可以找三姐玩,回娘家也不远。

  她点了头,后头就好办了。

  过了两天后,黄茂林先来回话,说六房人都很满意这门亲事,不知二伯家是如何想得。

  叶氏让黄茂林稍安勿躁,等周氏来了之后,给了肯定的答复。

  双方有意,自然好办事了。

  黄炎礼一事不烦二主,直接请杨氏和叶氏一起上门提亲。

  平氏买了根沉甸甸的足银簪子,插在了莲香的头上。杨氏如今见着簪子就有些臊得慌,又想到自己损失的私房钱,还有些心疼,悔不该当初办下这桩事,一辈子没脸。

  黄家和韩家再次联姻,且梅香和莲香是堂姐妹,黄炎夏和黄炎礼关系也好,这门结的亲事真是皆大欢喜。

  转眼就过了腊八,雪停了,出了大太阳。

  都说落雪不冷化雪冷,这话不假,虽然出了太阳,早晚却比往常还要冷。黄炎夏父子三个天天到处卖豆腐,杨氏让淑娴照看好梅香,她自己开始预备儿子的婚事。

  请厨子、请吹鼓手、定迎亲的人,春上才办过了黄茂林的亲事,杨氏这一次办起来更轻松。

  许多事情照着春上的例子再来一次就是了。

  最大的事情就是准备宴席了,黄家养了三头猪。杨氏请了屠户过来全部牵走了,第二天,她去屠户那里拉了一头整猪回来。

  大黄湾的池塘每年冬天都会捉一次鱼,全村的汉子们一起划着小船捉鱼,各家出一个人。不愿意出人的,不能分鱼。黄茂林兄弟跟着忙活了一下午,分了十几条鱼。杨氏又另外出钱从别人家买了三十多条鱼。

  一眨眼,就到了黄茂源成亲的日子。连着多日的大太阳,地面早就干透了。虽然仍旧是冷天,但能挑个晴天,真是不错。

  梅香因为肚子大了,谁也不让她干活。孩子已经六个多月了,梅香感觉近来很舒服。她熬过了前期的呕吐,胃口不错,且如今孩子的个头还不是很大,还没有到走路都喘气的地步。

  黄茂源成亲,杨氏忙的脚不沾地,梅香就跟着淑娴一起干家务活。如炒菜、洗碗这些小活儿,都是梅香在干。洗衣裳等需要弯腰的活,都是淑娴在干。

  正日子前一天,黄氏族人都来帮忙。

  这一回仍旧如上一次一样,屋里摆几桌,门口搭长棚。族里的妇人帮着杨氏一起,头一天把所有的菜都准备齐了。汉子们在黄炎夏的带领下,搭长棚、抬桌子、摆凳子,一切准备妥当后,就等着第二天的正日子了。

  头一天夜里,黄炎夏把黄茂林打发去黄茂源屋里,让他们兄弟好生说说话,还让他教导一下弟弟。

  黄茂林当时为难的直挠头,“阿爹,这个事情,不是该阿爹去么?”

  黄炎夏瞥了他一眼,“长兄如父,你去也是一样的。莫要啰嗦,?->>

  煨┤ァc鞫虑槎嘧拍兀低炅嗽缧┧酢!?br />

  黄炎夏说完,转身就回正房去了。

  黄茂林去隔壁屋和黄茂源东拉西扯了一大堆,然后稍微说了几句夫妻之事,不管黄茂源有没有听懂,他先回屋里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梅香感觉自己才闭上眼没多久,外头就热闹了起来。

  黄茂林听见动静就起来了,并一再嘱咐梅香,不要起来。

  梅香先起床解了手,黄茂林把小马桶拎出去了。梅香又爬上床,躺在暖暖的被窝里,听外头人来人往。

  黄知事不停地吩咐事情,谁跟着迎亲、谁招待客人、谁跟着去抬嫁妆,厨房谁负责、端菜上菜谁负责,收礼谁负责,一样样他提前已经吩咐好了,今儿再说一遍,防止有人弄混了。

  院子里脚步匆匆,没有人去计较一个孕妇睡到什么时候。当然,也有人羡慕的。多少人家的媳妇都快要生了,还在地里干活呢。也就是黄炎夏家里殷实,才能这样惯着怀孕的儿媳妇每日睡懒觉。

  梅香在被窝里迷迷糊糊又睡了一觉,正梦见自己要生孩子了,黄茂林端着一盆热水进来了。

  梅香被惊醒了,一摸肚子,离生还早着呢。

  黄茂林伸头一看,“醒了?快起来洗把脸,洗了脸别出门,我给你把饭端过来。外头人多,闹哄哄的,别挤着你。”

  梅香点了点头,黄茂林早上走的时候,把梅香的棉袄塞到了被窝里,这会子棉袄都是热乎的。

  梅香起身穿好了衣裳,洗脸漱口。等她梳好了头发之后,黄茂林用托盘端了些饭过来。

  从昨天晚上开始,大厨就到黄家来做饭了。这两顿饭都是做给帮忙的族人吃的,虽然没有大鱼大肉,青菜豆腐也是不错的。

  今儿早上大厨熬的稀饭,浓稠的很,里头还有红薯。用大白菜炒的千豆腐,腌辣椒剁碎了炒的豆腐干。这豆腐干是没有用调料腌制的香豆腐,且压制的时候没有压那么狠,比香豆腐水分多一些,但比起水豆腐,水就少多了。这是黄茂林新做的,比香豆腐便宜,比水豆腐贵,才一做出来,畅销的很。

  除了这两样,大厨又切了一些肉丝炒萝卜丝,还凉拌了一大盆菠菜。

  黄茂林一样给梅香夹了一些,梅香就着几样菜,吃了满满一大碗稀饭。

  黄茂林一边收碗一边叮嘱她,“等会子我可能要跟着去杨家,晌午你要是肚子饿了,自己用开水泡些东西吃也行,去厨房找东西吃也行,今儿厨房里好吃的东西多。”

  梅香笑了,“你放心吧,我不会饿着自己的,你只管去忙你的。”

  吃过了早饭,梅香终于出门了。她跟一路遇到的人打招呼,然后搬了个小板凳和一群妇人一起择菜。

  冬天择菜可不是个好差事,有些冻手。

  众人见她大着肚子,只分给她一些蒜苗,让她把死皮剥了,再用剪子把根剪了。

  黄茂忠家的刘氏看了看梅香的肚子,“弟妹这肚子最近长大了不少,也到了长的快的时候了。”

  梅香笑着回答刘氏,“是呢,我近来感觉总是饿得快,又不敢吃太多。”

  刘氏手下忙个不停,“怀着孩子就是饿得快些,弟妹一顿少吃些,一天多吃几顿就好了。今儿人多,弟妹别乱跑,跟着我就行。要是累了,回房歇着。”

  旁边有人附和,“是呢,茂林媳妇,我们这么多人帮忙,你大着肚子,照看好自己就行了。你这月份最好了,好生受用一些日子,等孩子生了,带孩子多累。”

  旁边有人哈哈笑了,“可不就是,咱们女人家,也就怀着身子的时候能过几天好日子。”

  正说这话,迎亲的队伍出发了。

  杨氏知道红莲的嫁妆定然比不上梅香的,故而也没准备那么多抬嫁妆的人。

  迎亲的走了,家里继续准备着。

  梅香帮着择了一会子菜之后,刘氏就劝她回房了。梅香见众人忙的过来,也就不客套,回房拿出针线筐就开始给黄茂林做鞋。

  等她缝完了一只鞋的鞋面,外头忽然传来了锣鼓声,新人回来了。

  梅香自己成亲时光顾着紧张,以前她做姑娘时也不好去看热闹,今儿这是弟媳妇进门,她放下针线筐,整理了一下衣裳,又往头上插了一根银簪子,立刻出门去了。

  她才走进门楼,外头牛车已经到了大门口,嫁妆先一步进了门。

  红莲一身红衣,红盖头盖住了头。沿着门楼里的红棉布,被黄茂源牵着一路走到了堂屋。

  梅香跟着众人一起看热闹,到了堂屋后,已经有人布置好了场地。黄知事让黄炎夏和杨氏坐在上手,新人叩拜行礼。

  这头正在行大礼,那头,有人把红莲的嫁妆在院子里摆开了。

  床、衣柜、桌子、椅子、箱子、洗脸架、木盆、马桶家具和梅香的大差不差,被子只有四床,衣裳和料子放在两个中号箱子里,看起来也体面。除了杨氏给的插戴用的银簪子,还有一只银戒指,一对银耳环。

  与梅香的比起来,红莲这份嫁妆有些简薄,但往普通人家一放,也很不错了。

  众人快手快脚把嫁妆床摆进了新房,新人行过礼之后,就被送进了新房。

  梅香跟着众人一起看热闹,杨氏今儿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这是她亲儿子娶亲,她受礼受的天经地义。

  眼见着就要开席了,杨氏打发梅香到新房里陪着红莲。

  不用杨氏说,梅香自然会去的。

  等梅香去新房的时候,看新娘子的人都走了,黄茂源也被拉去敬酒去了,只有红莲一个人端坐在那里。

  梅香笑着和红莲打招呼,“弟妹。”

  红莲起身相迎,“大嫂,快请坐。”

  妯娌两个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中途,刘氏给她们送来了许多饭菜,梅香带着红莲吃饭,红莲吃的极少,梅香今儿上午没有加餐,这会子正饿着,吃了满满一碗饭。

  闹哄哄一天,很快到了夜里。等把所有客人都送走之后,梅香早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如上一样,红莲起个大老早做早饭,磕头敬茶。

  杨氏一个早上都寒着脸,梅香不明所以,也不说话,只管吃自己的饭。倒是红莲,小心翼翼的。

  等吃了饭,黄茂林给梅香解惑,“昨儿你睡得早,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杨家昨儿闹得不像话,阿娘后来知道了,气得不行。”

  梅香立刻悄声问他,“杨家做了什么事情?”

  黄茂林看了一眼隔壁,也小声说道,“临出门的时候,红莲的舅妈们拦住了她,非要我们给二两银子的上花轿钱,不然不放人。”

  梅香瞪大了眼睛,“二两银子?她当二两银子是天上掉下来的这样容易?”

  黄茂林点头,“可不就是,那闫家两个妇人,拉着红莲死活不肯放,还骂红莲只管自己,把家业都带走了。”

  梅香气得直骂,“好不要脸,红莲的嫁妆,都是从咱们家的聘银里出的,杨家一文钱也没花,如何就成了带走杨家家业了?”

  黄茂林哼了一声,“这两个贼婆娘不过是想着大喜的日子,拿捏咱们一下。”

  梅香继续问,“后来如何解决的?”

  黄茂林忍住不夸赞红莲,“弟妹真是好样的,咱们家和杨家再三商议,对方都不肯放人。最后她自己挣开了闫家两个贼婆娘的手,跪倒在她阿娘面前,一声哭一声问,若是为了要银子,索性今儿不嫁了,再把我卖给地主家当小婆就是了。还说与其这样闹下去不好收场,不如她一头碰死了一了百了。”黄茂林刚才跟着叫红莲的名字,这会子忽然改口叫弟妹了。

  梅香倒没在意这个细节,只高兴地跟着附和,“好,红莲这性子我喜欢。那闫家贼婆子也忒是可恨,这样大喜的日子,闹得不像话。”

  黄茂林忙让她小声,“别让阿娘听见了,阿娘正在气头上呢。”

  梅香嘿嘿笑了,“我说阿娘早上怎么拉着个脸,可这事儿也不怪红莲,可不能给她脸色看。”

  黄茂林摸了摸她的头发,“虽然红莲没错,但肯定会受些牵连。你别管那么多,只管好生照顾自己。”

  红莲胆战心惊了一天,杨氏也没发作她。到了下午,杨氏见她这可怜的小模样,反劝慰了她两句,“你莫要多想,好生照顾茂源。马上要过年了,忙得很,你大嫂身子重,干不了活,你眼睛头亮一些,你阿爹就喜欢勤快孩子。”

  红莲直点头,“阿娘放心,我会听话的。”

  红莲得了杨氏的指点,越发勤快,做饭、伺候牲口,什么都能干。最重要的,她和黄茂源亲密的很。因红莲大两岁,十分照顾黄茂源。每天早上,她还抢着起个大老早给爷儿三个做早饭,黄炎夏心里对这个儿媳妇也很满意。

  有了红莲,杨氏顿时感觉轻松了许多。

  年底是办婚事的好时候,黄茂源成亲的当日是个上上吉日,韩家也在办喜事,韩明全也要娶媳妇了。

  赵家姑娘带着丰厚的嫁妆嫁了进来,第二天就发了威。

  给公婆敬茶之后,赵氏就开始操持家事。说好了让她进门当家,董氏却百般掣肘。赵氏说东,她偏要往西。

  赵氏哪里怕她这种小手段,她不和董氏明着来,只安排韩明全干活。韩明全眼见着韩敬义在董氏面前威风了几十年,他何曾把女人放在眼里。除了梅香,在韩家岗就没有哪个女人在他眼里算个人。

  赵氏想安排他干活?他翻了个大白眼之后,依旧我行我素。

  赵氏不等三日回门,当天就收拾两件衣裳要自己回去。韩明全撇嘴,董氏拦着不让走。

  赵氏自己抽了自己两个耳刮子,红着脸哭着挣开了董氏的手,跑回娘家去了。

  这可了不得,第二天,赵家三个舅子们上门,一起把韩明全打了个臭死!

  不论董氏如何哭泣,赵家儿郎们毫不手软,“这样的废物,又不肯干活,活着干甚!打死算了,你放心,等你死了,我妹妹保证不改嫁,不光帮你孝顺父母,还给你守节,以后从你弟弟家里过继个孩子,也不会断了你的香火。”

  韩敬义想去拉,崔氏拦住了他。

  崔氏眼见着韩明全越发不像个样子,对比一下明朗和明辉,崔氏也觉得这孩子得有人给他紧一紧皮。自家人舍不得下手,就让他岳父家来吧。

  韩明全被打的在地上滚,赵家兄弟几个只是为了教训他,并不是想把他打死打伤。兄弟三个下手有分寸,让他疼,吃教训就够了。

  等打的韩明全多次求饶之后,赵家兄弟们才停手,然后扬长而去。

  韩文富听见之后,摸了摸胡须,笑了笑,并未说话。

  第二日,韩敬义压着韩明全去把赵氏请了回来。

  这一回来,董氏再也不敢跟媳妇为难,韩明全也开始老实干活。赵氏发一次威,震慑住了一家子,从此彻底开始在家里当家。

  赵氏当家并不是单纯为了耍威风,家里家外的事情她都能支应。韩敬义见儿媳妇比董氏能干多了,且儿子也被教导的比以前懂事,他也不再帮着董氏说话。

  梅香听到韩明全挨了一顿打,笑了半天,直夸赵氏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