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章 新婚期琐碎日常
作者:青云上      更新:2022-04-06 09:34      字数:9468
  第67章

  第二天一大早,难得黄家没人早起。

  黄家有喜事,黄炎夏把豆腐坊停了三日,前天、昨天和今天。不用磨豆腐,黄家爷儿三个难得都没早起。

  天还没亮,西院里的公鸡一直在叫唤。梅香好几次挣扎着要起来,又被黄茂林按下去了。

  “今儿又不用上街,也不用卖豆腐,昨儿都累坏了,多睡一会子吧。”

  天还没亮的时候梅香听他这样说也不反对,等外头蒙蒙亮的时候,梅香再也不敢睡了。

  叶氏一再嘱咐她,新婚头一日不能睡懒觉。尽管梅香昨儿累狠了,如今身上还有些疼,但她也不敢再睡下去了。

  梅香趁着黄茂林还在睡觉,轻轻地抽出自己的手脚,掀开被窝,悄悄起身。起来后她就把帐子放下,自己偷偷摸摸去找衣裳穿。

  昨儿她陪嫁来的都是新衣裳,她的旧衣裳还在韩家,出家当日带着旧衣裳不合适,等过两天回门的时候再带过来。

  梅香挑了一套大红色衣裙换上了,快速给自己绾了个圆髻,她没有插银簪子,戴了一朵大红的绢花。从头到脚,都是红彤彤的。

  新娘子要穿一个月的红,叶氏给女儿陪嫁的新衣裳里头大多都是红色,大红银红水红,穿一年都够。

  梅香刚收拾完自己,回头一看,发现黄茂林把脑袋从帐子里伸出来正在看她。

  梅香吓了一跳,“作甚偷看我。”

  黄茂林眯着眼睛笑,“我想看就看。”

  梅香红了红脸,“你再睡一会子,我去做早饭了。”

  黄茂林立刻掀开了帘子,“我跟你一起去,你找不到东西。”

  他这一出来,梅香顿时羞得把脸扭到了一边,“快把衣裳穿好。”

  黄茂林嘿嘿笑着去找了一身衣裳穿上了。

  杨氏给黄茂林做了两身衣裳,梅香也给他做了两身。今儿这一身,淡青色的,脚上的鞋也是新的。

  小夫妻穿戴好了之后一起出门了,天刚刚蒙蒙亮。

  到了厨房后发现,整个厨房里略微有些凌乱。昨儿剩的许多菜还放在盆里,都乱七八糟的堆着。

  梅香正一筹莫展之间,忽然,杨氏出了正房门。

  杨氏本来也不想起来的,她这几天可累坏了。如今儿媳妇娶进门了,她也该享享福了。

  可黄炎夏刚才听见儿子媳妇起来了,立刻叫了杨氏,“儿媳妇头一天下厨房,她连东西都摸不着方向,茂林一向不大去厨房,你不去看看,仔细她们两个把东西乱放,到时候你更费工夫。”

  杨氏思想挣扎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起床了。她是婆母,儿媳妇干不好,说出去了她也要担责任。况且她还是个后娘,若是和儿媳妇合不来,谁晓得外头人说谁呢。

  果不其然,杨氏一进厨房门,就看到小两口愣在那里发傻。

  梅香因为不晓得黄家的规矩,正在想着是先把昨儿的菜收拾了还是先做早饭

  ,可巧杨氏进门了。

  梅香立刻迎接了上去,“阿娘,您起来了。”

  杨氏脸皮扯了扯,“你们起的倒早,先打水洗脸吧,如今天暖和了,就用井水也行。”

  三人洗漱过后,杨氏开始分派任务,“梅香,你跟我一起把昨儿的肉先择出来,不同的肉放到不同的盆子里,等会子吃了饭往各家送一些。茂林你把昨儿的剩饭往锅里下一些,熬点稀饭。算了,你来择肉吧,我来熬粥。”

  梅香忙道,“阿娘,我来熬粥吧。”

  杨氏笑了笑,“那也行。”

  梅香这边熬粥,黄茂林跟着杨氏一起把昨儿的剩肉都择好了。

  昨天的席面剩下不少菜,纯素炒的都吃的差不多了,吃不下的昨儿杨氏就处理了,半荤半素的剩的更多,都混在一个大木盆子里。杨氏拿两个汤盆装满了两盆留着自家今天吃,其余的等会子都要分掉。

  里头有豆腐、炒鸡蛋,还混有一些素菜。庄户人家吃剩菜太常见了,更别说里头还混有豆腐和鸡蛋了。

  梅香在厨下烧火熬稀饭,还没等稀饭锅烧开,淑娴起床了。

  杨氏温和地笑看女儿,“昨儿累了一天,怎地不多睡一会子。”

  淑娴摇了摇头,“昨儿阿爹阿娘和哥哥嫂子们才累呢,我也帮不上什么忙。”

  杨氏见厨房里人多,就打发女儿去洗漱去了。

  梅香熬好了稀饭之后,杨氏这边的菜也择好了,她洗了洗手,“梅香,你既然嫁到黄家了,家里的事情也得帮忙操持起来。这家里家外的你还不熟悉,你就先管着做饭吧。若是有什么拿不准的,只管问我。等会子你把剩菜热一些,再炒点剩干饭。我去西院看看牲口,你妹妹会扫地,你只管做饭就行。”

  梅香点头道好。

  黄茂林帮杨氏择完了剩菜之后,被杨氏打发出了厨房,他就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厨房门口。

  等杨氏出来后,他又进去帮梅香烧火。

  黄茂林对于杨氏让梅香做饭的事情并不反对,有了一项正经事情干,别的事情就不用管太多了。

  梅香炒菜的功夫,杨氏把西院牛栏和猪圈略微清理了一下。平日黄家父子要磨豆腐,西院里里很多杂活儿都是杨氏在干。

  梅香头一天来,杨氏自然不好说让梅香去西院干活。

  等梅香做好了早饭之后,家里人都起来了,黄茂林帮着把饭菜一起端到了堂屋饭桌上。

  杨氏正要招呼大伙儿吃饭,黄茂林先看了一眼

  黄炎夏。

  “阿爹,要不要先让梅香给您敬茶?”

  杨氏笑了,“先敬茶也行,淑娴,去厨房炉子上倒两杯热水来。”庄户人家也没那么多讲究,用热水也行。

  淑娴去倒热水的功夫,黄炎夏先到屋里去了。

  等黄炎夏和杨氏并排做好后,梅香跪在他们面前,用小托盘呈上两杯热水,“儿媳请阿爹阿娘喝茶。”

  黄炎夏接过了热水,那水还烫着呢,他略微喝了两口就放下了

  ,从怀里摸出个荷包放在小托盘上,“以后和茂林好生过日子。”

  杨氏也略微喝了两口,也掏出个荷包,“我们家得了你这个好媳妇,我和你阿爹都高兴的很,以后一起好生过日子。”

  梅香笑眯眯地看着两个荷包,“谢过阿爹阿娘。”

  敬过了茶水之后,一家人一起坐下吃了顿早饭。

  黄炎夏一边吃早饭一边吩咐家人,“你们兄弟两个吃过饭之后跟我一起把别人家的桌椅板凳和碗筷都换了,淑娴就在家里。”

  说完,他又吩咐杨氏,“你吃过了饭之后,带着媳妇一起把剩菜往各家送一些,让媳妇认认门。”

  众人都点头应了。

  一家人吃了饭之后各自忙碌开了,黄茂林有些不放心梅香,梅香冲他摇摇头。她是家里新媳妇,自然要跟着婆母,不能让茂林哥一直在旁边护着。

  杨氏如今也不想为难梅香,一来这与她并无好处,二来茂源还小,多的是用得到哥嫂的地方,第三嘛,眼见着明朗兄弟两个长大了。她在内心掂量过了,只要这个大媳妇不为难自己两个孩子,愿意干活不偷懒,她何苦做个恶人讨嫌。

  杨氏带着梅香一起,一人端了个大盆子往各家去了,头一家自然就是隔壁的黄炎斌家里。

  兄弟二人毗邻而居,几步路就到了。

  唐氏见婆媳二人一起来了,忙亲自出来迎接。

  杨氏客气地叫了声大嫂,“昨儿剩的菜太多了,我给大嫂送一些来了,大嫂莫嫌弃,择一择也能凑两碗。茂林媳妇,这是你大娘,后头是你忠大嫂子。”

  梅香忙屈膝行礼,“大娘,忠大嫂子。”

  +≈x6770;≈x7c73;≈x54d2;c0

  唐氏忙扶起梅香,“侄媳妇家里不愧是书香门第,这行礼都行的比我们要好。咱们两家是至亲骨肉,又门挨着门,有空闲了就过来坐坐。”

  梅香点头道好,“那我以后常来,大娘和大嫂子别嫌弃我聒噪。”

  刘氏在后头笑了,“弟妹只管来,我家里只有两个小子,整日跟猴子似的到处乱窜。弟妹和淑娴妹妹来了,正好有人跟我说话。”

  两家人只在门口客气地说着话,唐氏用家里的盆子把杨氏送来的东西接下来,并一再谢过二房婆媳。

  杨氏又带着梅香继续去别的家,族长家里要先去,黄知事家里定然是少不了的。

  族长黄老太爷年纪已经不小了,论理来说,许多宗族

  的族长位置都是父传子,但黄老太爷的大儿子有些木讷,他本来想挑自己的二儿子做继承人,谁成想黄知事在这方面更有造诣,也得人心。

  黄知事虽然和黄老太爷是同辈,但二人年龄和父子差不多。黄老太爷最后无奈,只得挑了黄知事作为下一任族长。

  如今黄老太爷还没死,黄知事并不说继任的事情,但族里许多事情都是黄知事在处理。

  去过了这两家,婆媳二人又去了黄炎礼家里。两家虽然论血缘

  关系远了一些,但关系好。

  黄炎礼的屋里人平氏再三道谢,又拉着梅香夸了一通,婆媳两个很快又走了。

  去了这几家最重要的,其余人家认个门就行了。

  转了一大圈之后,两个盆子都空了,杨氏又带着梅香回来了。

  走到大门口的时候,黄炎夏父子三个正在搬桌子和板凳。黄茂林见梅香回来了,冲她笑了笑,扛着几条板凳走了。

  杨氏并不去管他们小夫妻的眉来眼去,直接和黄炎夏说话,“当家的,什么时候继续下田?”

  黄炎夏把一张八仙桌扛了起来,“吃了晌午饭就去,等会子吃饭的时候再商议。你把要用的东西准备好,茂林媳妇,趁着这会子还早,你把自己的嫁妆理一理。”

  婆媳二人都点头道好,杨氏对梅香说道,“梅香,你的嫁妆你自己看好。那些细软都放到你们屋里去,那些粗苯的东西能用就用,不能用的暂时放到西耳房里去,西耳房的门我早上已经打开了。”

  梅香点头,“那我先去了,阿娘有事只管叫我。”

  杨氏摆摆手,“去吧,上午没事了。”

  梅香接过杨氏手里的盆子,拿到厨房后洗干净了,擦了擦手,往自己房里去了。

  昨儿一天闹哄哄的,梅香的嫁妆一部分在卧房里,衣柜和架子床都摆好了,架子床头朝北,背靠西面墙,床尾那里放了四开门的大衣柜,大衣柜旁边放了一个五斗柜,五斗柜顶上是一个大箱子,大箱子里头全是料子。

  另外一个大箱子里头全是梅香的新衣裳,她把自己和黄茂林的新衣裳都放到了衣柜里,把那些新床单被面什么的都放到这个箱子里,然后把两个大箱子都放到了衣柜顶上。

  +≈x6770;≈x7c73;≈x54d2;c0

  梅香的大衣柜做的结实,就是为了顶上可以放东西。

  那八床被子占地方的很,好在梅香的衣柜比较高,上面打了一层专门放杯子的地方。四开门的大衣柜,放梅香的几床被子绰绰有余,连黄茂林的两床旧被子都一起塞进去了。

  另外一个五斗柜梅香准备收起来,暂时用不上。而且这屋子有些小,实在是放不下了。

  五斗柜旁边放了一张塌,塌上面铺上了薄褥子。

  那两个小箱子都放到了衣柜里。

  床头边是一张带许多抽屉的桌子,这是黄茂林之前用的,听说是郭氏的陪嫁,梅香预备就留在那里。

  她把自

  己的一些小东西都放到了这抽屉里,如新线团、新剪刀这些陪嫁。她自己的针线筐还在韩家没带过来,那里面都是她用熟了的东西,明儿都要带回来。

  梅香原来说有那一套旧的就能用了,叶氏非要给女儿又置办了一套。

  梳妆台放在了靠窗户的地方,左边还有一个黄茂林的小衣柜,留着放一下家常穿的衣裳。右边放了一个洗脸架,洗脸架两层的,上下各放了一个木盆子,旁边还靠了一个盆子。

  房里收

  拾好了之后,她正准备把剩下一个五斗柜搬到西耳房里去,黄茂林正好进来了。

  见到屋里已经收拾妥当了,黄茂林笑了,“我还说回来给你帮忙呢,你动作这样快。”

  梅香笑着问他,“东西都送完了?”

  黄茂林点头,“我们三个人呢,送的快。”

  梅香对她招招手,“来,跟我一起把这个五斗柜抬到西耳房里去。咱们一起去把那些粗笨的东西理一理,”

  黄茂林先过来拉起她的手,摸了摸她手心的茧子,“你才嫁来,家里什么情况你都摸不清出去,有什么事情就叫

  我。你虽然能干,但既然跟了我,我不说让你享福,但总不能事事都让你自己出头。”

  梅香见门虚掩着,不怕人看见,抿嘴一笑,“我晓得了,以后我一个人干不了的事情,一定叫你。才刚想叫你的,见你正在跟阿爹忙活呢。”

  黄茂林摸了摸她的头发,“那就把事情放一放,那大箱子那样大,我晓得你搬得动,但多个人在一边看着也好一些。”

  梅香点头,“那咱们去把剩下的东西整理整理吧。”

  黄茂林笑了,挽起袖子就来一起抬柜子,“你的东西这样多,家里暂时也放不下,只能先存放起来了。”

  梅香直笑,“不怕,这东西大伯做得好,存多久都跟新的似的。”

  两个人把东西抬到西耳房之后,把里头的八仙桌和太师椅什么的逐一整理好。

  黄茂林看到那张小饭桌,忍不住和梅香商议,“咱们要不要在屋里摆个小饭桌?”

  梅香奇怪地看向他,“家常吃饭不都是在堂屋一起吃的?摆个小饭桌作甚呢?再说了,屋子太小了,没地方摆了。”

  黄茂林挠挠头,“我想的是摆了个小桌子放东西方便一些。你说的对,厢房比正房小一些。”

  梅香没说话,对于黄家把厢房给黄茂林做新房的事情,叶氏曾有过想法。按理来说,这是原配嫡长子,正房西屋该给黄茂林做新房才对。但黄炎夏夫妇疼爱唯一的女儿,叶氏怕争了这个女儿以后不好做人。好在淑娴过几年就要嫁人了,到时候家里也能宽敞一些。况且,叶氏已经把眼光投到镇上去了,早晚女儿和女婿也要搬到镇上去的,黄家那几间屋子的事儿,她就懒得计较了。

  中午的饭还是梅香做的,黄茂林一直在灶下给她烧火。

  吃晌午饭的时候,黄炎夏先看了梅香一眼,然后对家里人说道,“茂林媳妇,你昨儿才进门,按理来说家里该歇息几天的。但农忙

  时节到了,不能等人。家里豆腐坊停了三天了,明儿开始又要磨豆腐了。先委屈你这一阵子跟着我们一起干活,等忙过了这一季子,我出钱给你们娘儿几个做衣裳。”

  梅香忙摇头,“阿爹,我又不是什么精贵小姐。我在娘家也干活的,家里有活儿阿爹阿娘只管叫我。阿爹晌午不是说要下田了,我跟着阿娘一起干。磨豆腐我不会,田地里的活儿我都能干的。”

  黄炎夏点头,对儿媳妇的这番表态很是满意,“今儿下午一

  起下田,你们婆媳两个去扯秧,你们兄弟两个跟我一起去栽秧,淑娴在家里做饭。”

  淑娴看了大家一眼,“阿爹阿娘,我也跟着去扯秧吧,我中途回来做饭就是了。”

  黄炎夏想着昨儿才进门的新媳妇都能下田,没道理自家的女儿却留在家里,遂点了点头,“那也行。”

  淑娴已经十一岁了,下田扯秧并不过分。她还没说婆家,杨氏也想让女儿传出去个勤快能干的好名声,也没有反对。

  吃过了饭之后,一家人来不及午休就一起往田里去了。

  梅香因为穿的都是新衣裳,问杨氏借了一身旧衣裳和旧鞋袜换了,戴上草帽子,跟着杨氏一起到田里扯秧去了。

  才刚出门,族里人就和杨氏打趣,“新媳妇才进门就下田干活了,你们家真是娶了个好媳妇。”

  杨氏一边给梅香介绍人一边回话,“可不就是,我命好,得了个这样好的儿媳妇。”

  众人不管心里如何想的,嘴上都客气着。

  干活的时候,梅香一直在纠结。她怕自己干快了显得婆母和小姑子干得慢,又怕自己干慢了人家说韩家女儿徒有虚名。

  最后梅香决定还是照着自己的速度来,她如今已经不是那个下了田害怕蚂蟥的小丫头了,速度一放开,很快就把杨氏和淑娴甩在后头。

  杨氏中途抬头一看,眯了迷眼睛,这个媳妇果然不是个样子货,要是我们淑娴有她这样能干就好了,不怕说不到好婆家。

  路过的人见梅香干活利索,都纷纷夸赞,杨氏也只得跟着夸赞。

  中途黄炎夏过来挑秧,也忍不住点头,能干的儿媳妇谁家不喜欢呢。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杨氏让淑娴回去做饭去了。

  长时间没下田干农活,杨氏母女两个都有些吃不消。梅香因为时常榨油,这点活儿跟闹着玩儿似的。

  夜里吃饭的时候,黄炎夏又开始分派活儿了,“你们兄弟两个明儿早上开始继续跟我磨豆腐。明儿是集,茂林去镇上,茂源磨过豆腐后和你阿娘嫂子一起下田。吃了饭都早些睡,把秧栽完了就好了。咱们家只中了七亩地,快的很。”

  洗漱过后,黄茂林搂着梅香说悄悄话,“今儿累不累?”

  梅香摇头,“扯秧不累,我坐在秧马上呢。今儿扯了不少秧,明儿你不在,我还是去栽秧吧,让茂源和妹妹去扯秧。”

  黄茂林摸了摸她的头顶,“让你受累了,我还说到我家了能让你歇一歇,还是要忙个不停。”

  梅香把头靠在他怀里,“茂林哥,我当初愿意跟你好,又不是为了享福的。”

  黄茂林轻轻抚摸了她的背,“虽然你不是为了享福的,可我还是想让你能多歇一歇。”

  梅香听到这话后心里很是柔软,“茂林哥,日子还长着呢,以后家里总会越来越好的,到时候我就能享福了。”

  黄茂林笑了,“你说得对,我早晚要让你在家只管享福。”

  小夫妻说了一会子悄悄话,很快又

  缠绵到了一起。

  第二天天还没亮,黄茂林就起身了。梅香想到黄茂林以前都是空着肚皮上街,立刻也跟着起来了。

  她洗漱过后立刻去了厨房,里锅烧稀饭,外锅开始给黄茂林父子二人做早饭。

  家里的剩干饭只剩下一小盆了,剩肉还有不少,那些炒鸡蛋之类的昨儿都挑拣着吃完了。梅香不知道家里鸡蛋藏在哪里,她跑到鸡圈里摸了两个夜里母鸡下的蛋。

  鸡蛋搅好了之后,她切了把韭菜,炒了个韭菜鸡蛋,然后又把剩肉热了一些,把干饭炒了炒,正好,里锅的稀饭也好了。

  黄炎夏父子三个才磨好豆腐,梅香就把早饭端进了豆腐坊,“阿爹,茂林哥,你们忙完了来吃些饭。”

  杨氏这些日子都不早起了,豆腐坊有爷儿三个,再加一个人都转不开身了。

  黄茂林看着梅香笑了,“让你多睡一会子你起来这么早。”

  梅香不好说杨氏的不是,“反正都已经醒了,早些起来也行。”

  黄炎夏知道儿媳妇这是心疼儿子,他不过是跟着沾光罢了。但沾光不沾光的,都是一家人,他也没客气,就着两样菜吃了一大碗干饭,还喝了半碗粥。

  杨氏原来刚进门的时候也早起给黄炎夏做过早饭,但她白天还要照顾田地和菜园里,顺带手还要带黄茂林,黄炎夏就不让她早起了。后来就渐渐成了规矩,她早上不再起那么早做饭。

  爷儿两个吃过饭之后,黄炎夏挑着担子到各村去卖豆腐,黄茂林到镇上去了。

  杨氏起来后到厨房看一圈后,就明白梅香早上起个大早给爷儿两个做了早饭,心里哼了一声,并没说话。

  梅香也不去看她含着的脸,只管把饭端到了堂屋桌上,“阿娘,茂源,妹妹,都来吃饭吧。”

  杨氏整个途中一句话没说,淑娴忽然感觉到了气氛的紧张,低头吃饭。

  梅香笑盈盈地对杨氏说道,“阿娘,吃了饭我直接去栽秧吧,昨儿扯了那么多的秧呢。茂源早上起早磨豆腐,扯秧总舒服一些,让他去扯秧吧。”

  杨氏扯了扯嘴角,“你都安排好了,还问我作甚。”

  梅香又笑了,“我才来,不大懂咱们家的规矩,要是哪里说得不好,阿娘只管说我。既然这样不合适,那我听阿娘的安排吧。”

  杨氏抬头看了梅香一眼,眯了眯眼睛,又低下头吃饭,“就照你说得办吧。”

  吃了饭之后,杨氏不好让梅香一个人去栽秧,她也跟着去了,黄茂源兄妹二

  人一起往秧田扯秧去了。

  梅香今儿早晨早起给黄茂林做早饭的时候就知道会得罪杨氏,但她不能为了怕得罪杨氏就委屈黄茂林。既然已经得罪了,她就的表现更好,只要黄炎夏父子两个都站在她这一边,她就不怕杨氏生气。

  存了表现的心思,梅香栽秧的速度就更快了。她三趟都栽完了,杨氏两趟还没栽完。路过的纷纷夸梅香能干,杨氏还要跟着附和。

  黄炎夏卖过豆腐后,把担子放到家里就来了。他

  一扫眼就知道哪些是梅香干的,他见梅香干的这样快,心里直嘀咕,到底栽紧了没有?他趁着梅香不注意,偷偷摸了几棵秧苗,见每一棵都栽的位置恰好,这才放下心来。

  这样忙碌了一天之后,第二天上午,黄茂林要带着梅香回门。黄炎夏挑着担子卖豆腐去了,今儿黄茂林不在,他要跑好多地方。

  走的时候黄炎夏叮嘱他们,“去了帮着干一天活再回来。”

  梅香连连道谢,“多谢阿爹,明儿我继续下田,我不累。”

  +≈x6770;≈x7c73;≈x54d2;c0

  黄炎夏点头,“知道你能干,帮你阿娘多干一些。”

  小两口走的早,到韩家岗的时候叶氏才吃了早饭。

  今儿女儿女婿要回门,叶氏准备了不少吃食。

  梅香一路小跑着进了家门,“阿娘,阿娘,我回来了。”

  叶氏忙从厨房里出来了,明朗几个也都出来了。

  叶氏拉着梅香的手,仿佛好几年没见面似的,“你们回来了,就等着你们呢,快到屋里坐。”

  梅香摇头,“阿娘,不坐了,我们跟着你一起下田去吧。我公爹说了人,让我们把家里活多干一些。”

  叶氏嗔怪她,“胡说,哪有回门的姑娘和姑爷一口水没喝就下田的。”

  黄茂林把手里的回门礼送到了堂屋里,闻声对叶氏说道,“阿娘,咱们就别客气了。把活多干一些再走,梅香也能放心。”

  叶氏听到这话顿时红了眼眶,“好,你换身衣裳,咱们去田里。”

  梅香的旧衣裳叶氏都已经打包好了,她进屋后立刻换了身衣裳,戴着草帽子就到田里去了。明朗也带着弟弟一起下田,路过的族人敬奇不已,明朗过了童生仍旧下田干活就让人惊奇了,梅香今儿回门也来干活。

  但一想到梅香家里这几年全靠她当壮劳力,众人也都能理解。

  叶氏见女儿女婿一到家就扎进田里栽秧,心里感慨万千。当家的,你保佑两个儿子都能取得功名,我也能把油坊全部传给梅香,谁也不敢啰嗦。

  梅香和黄茂林在田里泡了一天,加上叶氏和明朗,一起栽完了三亩多地,还有叶氏昨儿自己栽的,剩下的不多了。为了赶进度,晌午饭都是在田埂上吃的。

  趁着天还没黑,叶氏回家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硬拉着黄茂林和梅香回去了,还请了几个人来陪黄茂林。

  虽然是农忙,但女儿回门,叶氏提

  前和韩敬奇等人说好了,请他们来陪新女婿。韩敬奇等人夜里都来了,陪着黄茂林喝了一些酒,又夸赞小两口能干,夸赞黄炎夏仗义,这个时候还把儿子媳妇打发回来给亲家母干活。

  吃过了夜饭之后,梅香就要带着略微有点醉意的黄茂林回去,顺带把自己的旧衣裳带回去了一部分,还有她的旧针线筐。

  叶氏原本让她全部带回去,梅香摇头,“阿娘,您给我陪嫁了那么多衣裳,我若不穿,放两年也旧了。这些旧衣裳我

  带一部分回去,留着家常干活穿。我挑了一些好的留给妹妹,她愿意改了穿就改,不愿意改的话留着做鞋也成。”

  兰香笑了,“姐姐,那衣裳都没破,怎么能留着做鞋呢,我回头改一改都能穿的。”

  梅香摸了摸她的头,“我不在家里,家里一些琐碎的小事情就要靠你了,阿娘太忙了,你能多分担一些就分担一些。等过年的时候,我给你作身新衣裳。”

  兰香点了点头,“姐姐放心吧,我会的。”

  叶氏见女儿出嫁了还这样操心娘家,又高兴又心酸,“你放心吧,兰香跟你一样勤快的很。这些天家里做饭洗衣裳喂猪扫地,都是她在干,昨儿还到秧田扯了一挑子秧。”

  娘儿几个说了一会子悄悄话之后,叶氏见天色不早了,就打发女儿女婿回去了。黄家送的回门礼厚,叶氏只留了一半,打发了一半回去。

  时下规矩,回门礼太厚的话,要么只留一半,要么全部留下再回一些别的东西。韩家除了油也没有什么好东西了,梅香成亲前叶氏已经送了黄家一桶油,这回就把回门礼打了一半回去。

  叶氏本来还想和梅香说说妇人家的私房话,可今儿梅香一回来就到田里干活去了。后来她忙着一起在田里干活、回家做饭和请人陪黄茂林,一直没逮住机会和梅香说悄悄话。

  吃饭的时候,她偷偷打量了女儿。见女儿面色红润,和女婿之间情意绵绵的,想来小夫妻和谐的很,倒不需要她多说什么。等忙过了这一阵子,多少私房话说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