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
作者:赵岷      更新:2023-07-01 20:16      字数:5323
  叶大姑谦虚地笑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娘家兄弟家里孩子多,这又新盖了一片房子,这孩子就想着出来挣点钱补贴点家计,她初来乍到的,很多事不懂,大家都多担待点。”大伙纷纷应道:“好说好说。”叶木青到下午时就卖完了,再回去和面已经来不及了。她去跟叶大姑帮忙,叶大姑也不忙,就说道:“你累了一上午,就回家歇着吧,我一个人忙得过来。”叶大姑说着把钥匙递给叶木青,她怕这会儿,海棠还没回家,叶木青进不了家门。叶木青点点头道:“也行。我回去再买点东西。”叶木青开始收摊离开,但桌子她一个人搬不动。叶大姑说道:“你先紧着轻的拿,剩下的都搁这儿,晚上让你姑父下了工过来搬。”也只能这样了。叶木青拿了几样轻省的回去。回家的路上有个小菜场,叶木青想了想,就顺路买些香葱青菜回去,她又想着今天开张第一天,一大早的大姑和姑父帮着忙活,她想买点吃的改善一下生活。叶木青转悠一会儿,看着一家卖鱼的,鱼还是活的,一问价钱也不贵,就买了。还别说,这条路上,卖鱼虾鸭蛋的还挺多。叶木青提了鱼要走,却听到旁边卖虾的大爷招呼道:“小姑娘,你来看看我的虾,也是活的,价钱便宜,八文钱全给你。”叶木青想着已经买了鱼,而且水产又不禁放,就不觉有些迟疑。那位大爷见叶木青犹豫,就愈发卖力的夸自家东西:“小姑娘,我跟你讲,我们水产是水杨庄那一带捞的,又新鲜又好吃,方圆几十里都是有名的。我不骗你。”叶木青听到“水杨庄”三个字,不禁心里一动,那不是杨水明和杨奶奶所在的庄子吗?这有好久没见到他们了,她一直忙着也没去过那里,也不知道他们最近过得怎样了。叶木青停住了脚步,转身看了看虾,这虾虽然小些,但确实还不错。她就大方地说道:“八文包圆是吧?行吧,给我装起来。”那位大爷显得十分高兴,嗓门敞亮:“好咧,小姑娘你可真有眼光。”叶木青突然说道:“大爷你是水杨庄的?我跟你打听个人。”那大爷的神色略有些尴尬,他说道:“那啥,姑娘,我不是水杨庄,我只是在那儿捞虾。”叶木青无奈地说道:“好吧,你把虾包起来吧。”大爷用在破网兜里铺上大宽叶子,再放虾放进去,系紧,勉强撑住才没漏出来。叶木青拎着鱼和虾回去了,路过卖酒的小店,她又进去打了二两酒给刘富良。叶木青开了门,坐在院子里闭眼歇了一会儿,就开始杀鱼刮鳞,准备晚饭。等到刘海棠回来时,叶木青已经把晚饭准备得差不多了。接着,其他人也陆续回家。刘富良没搬桌子,只挑了个担子回来,叶大姑说,房东让把桌子放她院子里了。两人一起把晚饭摆上桌。今晚的晚饭是挺丰盛的。红烧鲤鱼、炒小虾、面筋炒青菜,小米粥,贴饼子。刘富良一看这么多好菜就笑道:“今天这是什么日子,这么改善伙食?”叶大姑嗔怪道:“这不是我弄的,还不是木青,刚赚了点钱就开始造了,又是买鱼又是买虾的。”刘富良也道:“木青,下次可别这样了,你赚点钱不容易,都好好攒着吧。”叶木青笑道:“攒钱归攒钱,伙食也得改善呀。我路过卖鱼的摊子想吃鱼了,就顺手买了回来。我犯馋,你们就陪着我一起吃呗。”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怎么回事,刘富良和叶大姑暗暗称赞叶木青会说话。既然是她的心意,大家也都欢欢喜喜地坐上去吃饭。等到叶木青把酒拿上来时,叶大姑又数落了她几句,刘富良虽然也说下次别买了,但脸上那个高兴劲儿掩都掩不住。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说着白天发生的事。刘富良刘海宁他们都想知道今日的生意怎样。叶大姑得意地说道:“还用问吗?要是生意不好,木青哪有钱去买那么好吃的。”大家一想也是。接着,叶大姑绘声绘色地说起了上午的事。“……摊子前那叫一个人多,人人拥挤着,抢着买,够都不够,还得找别人借碗。两大盆的东西一上午的功夫全卖完了。这还不算,不但她自个的生意好,还带着别人的生意也红火起来了。那卖馒头的卖面条的跟着没少沾光。”刘海宁竖起大拇指赞道:“木青,你真厉害。”刘富良也夸了几句:“我从小就觉着这孩子聪明伶俐。”……叶木青被人集体夸奖,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便笑着说道:“好啦,大家都别夸我了,我会骄傲的。”“哈哈。”大家一齐笑了起来。吃完晚饭,叶木青又开始和面,洗面水,沉淀,切葱丝,剥蒜。上午调的香料还有就不用再做了。第二天早上起来依旧是蒸凉皮,搅拌凉粉,刘海棠也起得比往常早些,帮她干些杂活。鉴于昨天的客流量,叶木青今日多备了些凉皮和凉粉,也多装了碗筷。路上,她对叶大姑说道:“大姑,一会儿我把凉粉分你一些,要有客人想买煎凉粉,你就直接给他做。”叶大姑点头:“也行。”今天的生意比昨天还好些。叶木青这一上午都没闲着,活儿虽不重,但关键是没得休息,何况一直站着,她是腰酸胳膊酸外加脚底板疼。实在太累了,她就默默地数钱,一文四文,十碗四十文,一百碗四百文,这样想,会让她更有动力。就这样,叶木青每日出摊卖凉粉凉皮,后来又加了米皮,生意越来越火,火到一定程度又稳定下来。但每日进项差不多能有三四百文,除去本钱,每月差不多能赚一千多文。这个收入,在整个后街是一等一的。叶木青来得最晚,年纪最小,赚得却又最多,周围的摊位心里那个不是滋味。幸亏有叶大姑在这镇着,要不然有些人指不定会做出些什么来。叶木青也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平日里说话行事尽量低调。每当有人打探她的收入时,她就会打太极:“跟你们赚得差不多吧,还有本钱呢。”大家心里不信,她每日里生意怎样,他们心里还没底吗?不知不觉中,叶木青来城里已经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中,她每日起早摸黑的,也没顾得上想家,她不想家,可是家里想她呀。她的生意究竟做得怎样了?平氏跟叶二郎一直都想知道。偏偏家里忙,两人走不开,商量了一阵,他们决定派叶木香和叶木莲先去探探情况。叶木青对于两个姐姐的到来,当然是十分欢迎。两人是晌午到的,叶木青请两人吃了凉皮凉粉,下午更是早早收了摊子,带着两人去逛街。给她们买头花买点心,还送两人胭脂水粉,临走前又给她们塞些零花钱。当然,她进城一个月了,不给家里捎点钱似乎也说不过去,她就给叶木香拿了一百五十文,让她捎给平氏。这个钱数,她给的也是有讲究的。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太多了平氏会以为她赚了大钱,以后说不定想要得更多。她还给叶木香和叶木莲做了一番解释:“我初来乍到,各种关系都要打点,年节还要给房东送节礼,平常还要给大姑家花些。他们家没要房钱和伙食费,我不能白吃白住。算下来,也剩不了多少,你们给娘说说,我做生意也不容易,这次就先给她一百五十文,以后挣多了我再多给,让她别挂念我,家里忙就别来了,大姑会照顾好我的。”叶大姑本来要留叶木香她们住两天,但此时家里已经开始忙了,地里家里都需要人手,叶木香也不能多呆,第一天早上就告辞离开。叶木香把摊子支好后,趁着客人还少就去送她们。送两个上了牛车,付了车钱,她才往回走。回来的时候,她刚好又经过卖鱼虾的那个小菜场。在这里,叶木青看到了一个熟人。第九十八章 平静生活叶木青起初只是觉得那人眼熟, 走近了仔细一看,那不是杨奶奶吗?杨水明的奶奶。杨奶奶看上去比上次更瘦更矮了, 腰弯着, 脸上皱纹纵横,身上穿上洗得发白的蓝布衣裳。她的面前摆着两只木桶, 里面有几条不大的鱼和细虾。脚边放着一只挺大的篮子, 里面还放着针头线脑的零碎东西。杨奶奶正在认真地做着针线活, 并没有注意到叶木青。叶木青走了几步,声音里带着兴奋和欢喜:“杨奶奶。”杨奶奶闻声抬头,眯着眼睛瞧了叶木青一眼, 仿佛不相信似的,再揉揉眼睛, 这才说道:“你是……木青?”叶木青连忙点头, “我是。”杨奶奶放下针线活, 又瞧了瞧叶木青, 感慨道:“才长多久不样, 竟长这得这么高了, 有大姑娘的样子了。”叶木青笑了笑, 问她身体怎样, 杨奶奶叹了口气道:“还好, 反正现在还能动。”叶木青也跟着默默叹息一声, 她能明显感觉到杨奶奶的身体在迅速的衰老, 人上了年纪,日子又过得艰难, 可不就是衰老得快吗?叶木青接着又问杨水明,杨奶奶回答说还是老样子,不过长高些了,还是瘦。杨奶奶说完自己的境况,又问叶木青的近况。叶木青又跟杨奶奶说:“我大姑在县里,我在这边做点小生意。卖些凉皮凉粉,摊子就摆在后街,离这儿不远,你跟我去瞧瞧吧,正好尝尝我的凉粉。”杨奶奶欣慰地笑道:“我不用尝就知道你一定做得好吃,我就不去了,见着你的人就行了。我得赶紧把这些鱼虾卖了好回家去。”叶木青想了想,也没再坚持。她本想把杨奶奶的鱼虾都买了,可是又怕她少收钱。叶木青稍一沉吟,便说道:“那我先回去瞧瞧,一会儿再回来。”杨奶奶道:“你要忙着就别过来了,反正咱们以后有的是机会见。”叶木青回了摊子,就让旁边卖油糕的大嫂帮忙去把杨奶奶摊上的鱼虾给买了。指明摊主是个瘦小的老奶奶,不用还价,她要多少就给多少。那位大嫂爽快地答应了。叶木青自己又跑到卖猪肉的摊位上割了两斤多肥瘦相间的肉,然后调好了一碗凉皮,端过去给杨奶奶尝尝。她来的时候,正好有客人来问价。杨奶奶正和他们说话,叶木青趁杨奶奶没注意,把猪肉悄悄地塞到篮子里面,客人走后,她便笑吟吟地递上碗:“杨奶奶,这就是我卖的凉皮,你快来尝尝。”杨奶奶瞧了一眼,笑道:“一瞧这颜色就好吃,你这女娃就是聪明能干。”杨奶奶也没客气,接过了碗吃了起来。叶木青算着她摊子上的客人也该多了,也就不敢多呆,等杨奶奶吃完匆匆跟杨奶奶交代了一句就离开了。叶木青一回后摊子上,果然就忙碌起来。这会儿功夫,她旁边的那位大嫂也趁空过去照了叶木青的嘱咐把杨奶奶的鱼虾全包圆了。她把水桶往地上一放,大声说道:“鱼虾我放你后面了,一共十文钱。”叶木青一边忙碌一边说道:“好的,谢了大嫂子,一会儿我给你钱。”大嫂摆摆手:“不急不急,你忙你的。”叶木青忙,旁边的大嫂闲,她一闲就想八卦:“哎,木青,你跟那位老太太啥关系呀?”叶木青答道:“她以前帮过我,挺好的一人。”叶木青一边说着话一边飞快地切凉皮凉粉,再到加调料和油盐酱醋,动作熟练利落一气呵成。白色的透明的凉皮上拌上红亮的香辣油,浇上醋,再佐以碧绿的芫荽和香葱,看上去十分诱人。就着刚出锅的宣软的大馒头,一顿饭就解决了。天越暖和,叶木青的生意就越好。到了初夏时节,叶木青做凉粉的量是以前的两倍多。叶木青为了方便,就让木匠给她打造了一辆手推车,那种长方形的、下面四个小木轮的推车,上面放着案板和油盐酱醋调料。车肚里还可以装一些杂物,用着十分方便。摊位前也摆了三张简易的桌子和凳子,客人可以坐下来从容的吃凉皮凉粉。夏天生意好归好,但做生意的人却更受罪了。热辣辣的太阳照下来,晒得人脸色通红,再一忙活更是满身大汗。要是等到三伏天会更热。叶木青想着这样不是办法,就想起了后世的小商贩们用的那种大伞,好歹也能遮些阳光。现在应该也能做这种。她想到就去做,向人打听了一个做伞的老师傅,向他定做了两把大伞,她一把,大姑一把,她让师傅把伞柄做长些,下面要能用东西固执住。这位师傅也是位能人,过了五六天,他亲自把伞送过来了,还当场试用,那伞柄下端也巧妙用了几个楔子卡在一只大木盒里,盒上再放块石头压着,稳稳当当地立在地上,伞下顿时阴凉许多。伞是深红色的,往那儿一矗,十分显眼。叶木青的试好后,叶大姑的那把也弄好,叶大姑一边埋怨侄女乱花钱,一边笑得合不拢嘴。大伙也觉得稀罕,都站过来试试,纷纷嚷着凉快。他们又向师傅打听多少钱,师傅说了个数,大多数人都摇头说太贵了。师傅说道:“一柄大伞才三十文,能用好几年呢,不贵呀。还有,有了伞,你们下雨天也不用急着往家赶了。”话虽如此说,大家还是觉得贵。只有少数人有意向。师傅也不急,收了叶木青的钱后笑呵呵地离开了。没过几天,后街又有人头顶上打了把大伞。本来那些人还嫌贵,一看这么多的人都用上伞了,他们也忍不住了。这一下,一家家的都去做伞的师傅那儿定做大伞。叶木青不紧自己打上了伞,还为客人撑了两把,这样,客人吃东西就不怕热了。于是,入夏之后,人们一到后街,映入眼中的便是五颜六色的花伞,看着也是一道风景。叶木青的摊前不止有凉皮凉粉,还加了凉菜,各种生的熟的菜一字摆开,现吃现调,酸辣的,清淡的,香辣的,各种口味都有。这些凉菜也十分受客人欢迎,因为叶木青不但做得好吃地道,还十分干净讲究。她的衣裳永远干净清爽,不像有些卖吃食的,身上的衣服油腻腻的,看着让人就没有胃口。她的摊子永远干净整洁,各种凉菜都用张纱布盖着,调料也用碗盖着,以免苍蝇落上去。又过了一段时间,她的摊子前又增加了鸭脖鸭头凤爪等卤货。每一样东西在叶木青这儿都卖得红火,相较而言,叶大姑那儿的生意多少有冷清,天一热,人们就不太爱吃水煎包了。煎凉粉倒还卖得不错。叶木青见状就推说自己忙不过来,把卖得最火的卤货拿给她卖,叶大姑心里跟明镜似的,叶木青哪里是忙不过来,她不过是想照顾自己的生意又不想让她心安罢了。她嘴上没说,但心里却愈发喜欢这个侄女。又过了一段时间,叶木青又推出个新品——冷面,也叫冷淘。这种吃食也卖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