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节
作者:飞天酥鱼      更新:2023-07-01 15:18      字数:3191
  各个体育奖项也已经拿到手软,历年的国际田联年度最佳女运动员且不提,连一向不青睐田径的劳伦斯奖也到手三回了。不过作为最贴近陈焕之的人,她的心情于美红多少也能了解。“不是钱的事、也不是荣誉的事,这些她都不缺。”于美红说,“是成就感。”徐指导表示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运动员文青病犯了就算了,你也跟着犯?什么成就感,这个世界上难道还有比在奥运会上得冠军更有成就感的事?“她从里约奥运会后到现在,训练状态您是看到了的,不能说不努力,但是再也没突破过自己的纪录,也许9秒95就是她的最高峰了。对咱们来说,像她这样,只要上场就能拿金牌,那就没有不上场的道理,世界纪录靠实力但更得靠缘分,没有破不了自己的纪录就不跑了的道理。但是……”于美红叹了口气,但是陈焕之不管你这些啊,能让一个亿万富翁在别人享受生活的时候老老实实呆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让她十几年如一日地吃着单调克制的营养餐,靠的是更大的利益、更多的荣誉。利益当然不止是钱,但陈焕之是体育圈内出了名的投资小能手,每年的天价广告代言费甚至不是她的主要收入,她的资产是什么、有多少,连八卦媒体们都意见不一,总之她绝对不缺钱,所以对商业收入的分配方式不满这个常见矛盾点在她身上也不存在。大概因为同样的原因,陈焕之已经多次在媒体前表示退役后不会进入体制内,所以从这方面也无法向她施加压力。唯一能吸引陈焕之至今的就是荣誉。她已经得到了田径场上所有能得的冠军,现在每一次登场唯一的悬念就是能否胜过之前的自己,正如她每一次打破世界纪录的时候所说“这还不是我的极限,我想我还能更快。”而她的成绩已经将近一年没有提升过了。她的极限到了吗?那个奇迹的少女,带给世人无限惊奇的少女,她的极限也到了吗?于美红想起这件事就觉得有些恍惚。其实一个女田径运动员的巅峰一般出现在20到24岁之间,如乔伊娜的29岁10秒49、杰特尔的30岁10秒64,都是大器晚成的个例,陈焕之在27岁的时候还能打破自己的世界纪录,已经是个奇迹,而这也是她在13世莫斯科世锦赛后改进了技术的结果。今年冬天陈焕之辗转于美国和欧洲,见了好几个世界顶尖的短跑训练大师,向他们寻求意见,但结果无一例外,都说现在改进技术对她的意义已经不大,她如今无论起跑还是加速都已渐趋完美。即使理论上存在更完美的技术,那也并不适合她。然后就是昨天,陈焕之郑重地告知她,打算退役。徐指导焦躁地在房间里转了一圈,问于美红,“她想什么时候退役,东京奥运会之后?”于美红苦笑,“今年赛季结束后。”徐指导几乎要跳起来,“不可能!她胡闹么这不是!就算要退役怎么也得准备个两三年啊!”两三年把广告合同处理一下,该到期的到期,该调整的调整,提前制造舆论给全国观众做心理准备,让队里把她的接班人培养一下,随便准备准备就到2019年,既然离奥运会只有一年,那当然得把奥运会的任务圆满完成了,奥运会后第二年又是世锦赛,又可以顺便参加个世锦赛,这样东一下西一下,怎么也拖到她三十一二岁了。但这也是正常流程,怎么能就提前两三个月,说退役就退役呢?!“这不可能!这也太不负责任了!”徐指导已经气急败坏了。于美红犹豫了一下,“其实小陈还说,她觉得她的存在反而阻碍了咱们女子短跑的发展,我觉得这也不是没道理。”徐指导都气笑了,“她这理由找得就有点离谱了,小于你是知道的,十年前咱们女子短跑什么气象,现在是什么气象。”“但我也这样认为。”于美红语速很慢,看得出来她不是在迟疑,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03年苏方方就跑过11秒25,可到了十四年后的现在,咱们能跑进11秒的除了陈焕之只有退役前的元绘云,现役的一个都没有。世界田坛是个什么情景,04年,奥运年,全年跑进11秒的成绩只有十几个,10秒9以内的就一个,现在呢,跑不到10秒8以内连世锦赛决赛都进不了,这是什么进步幅度!”“就算只说国内,看男子100米好了,11年才破10秒17,今年已经把纪录提到9秒92了,六年把我们十四年的路都走完了,进步最快的时候就是小苏和小张两个人你追我赶互相竞争的时候。但女子100米不一样,陈焕之跟自己竞争,别人不敢跟她竞争。有她在的比赛就没有悬念,她拿a标参赛,其他b标的人就没有参赛资格,她带动着世界田坛都跟着她加速跑,但是我们国内跟不上。她跑得太快、跑得太远,而我们的基础太薄弱,真的追不上。”这些事情徐指导不是没想过,事实上他负责的接力在这方面体现得更加明显。在陈焕之的身影笼罩下,所有其他人都黯然无光,接力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观众们只记得陈焕之,可谁能看出来她们要在训练中多刻苦才能跟得上陈焕之的节奏,才能在与她交接的时候让她发挥出自己的速度。“竞技体育是这样的。”徐指导说,“你说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因素,陈焕之这样的存在肯定是利大于弊,比赛没人看,我们训练再刻苦、成绩再好,有什么用?没广告没赞助,成绩进步再大、发展得再好,孩子们退役了还是苦哈哈,她们训练这么多年,退役了难道接着吃苦?现在这样虽然说是成绩发展看起来慢一点,但有关注度在,上面就给拨设备、拨资金,我们请洋教练也好、去外训也好,成绩慢慢总会起来的,关键是待遇有保证。小陈退役了,过个三五年关注度就下去了,到时候又成了比赛赠票都赠不出去的情形,该怎么办。”“再说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面是下了政治任务的,她这本来是稳拿的三块金牌,她一退役,谁能顶上,这个窟窿怎么填?”于美红苦笑,“可她也不可能一辈子不退役呀。再说,那时候她都31岁了,真的还能稳拿三块金牌?别到时候……”于美红闭嘴了,但她的意思大家都懂。别到时候反而成了风口浪尖上的一只小羊。28岁的陈焕之已经不能进步,31岁的陈焕之还能保持现在的成绩吗?徐指导点起了一根烟,他又想到了李雪茹,他最得意的大弟子,她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18岁以后的最差成绩,电子计时牌前的萧索背影。为什么要让她参赛呢?明明那一年她的脚踝已经伤痕累累。徐指导想,是了,是因为非她不可,哪怕她已经英雄末路,可是在众人的记忆中,她仍是那个十年难得一见、称霸亚洲的李雪茹,没有人能接受她不战而退。“跟小陈说吧,如果她坚持,她可以打退役报告。”徐指导说,“但教练组的意见是不同意。”“不会有人同意的。”第174章陈焕之接到刘鑫源电话的时候都给气笑了, “他们怎么这么快就把您给找来了呀,晚上就跑半决赛和决赛, 是真相信我心理素质, 不怕我翻船呀。”说得刘鑫源挺不好意思, “唉,这不是你从没翻过船嘛。反正你知道我这个意思就行了,你要有心情咱们就聊两句,没心情就好好休息,养精蓄锐晚上好好跑, 省队里这帮小姑娘们都打算晚上熬夜看你直播呢。”他这么一说, 陈焕之反而惭愧了,老刘带了她整十年,感情真是不薄, 他吃的是体制内的饭, 领导们让“劝劝她”,他又能怎么办呢?砸饭碗吗?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正如老刘所说,她从没翻过船啊。虽然是世锦赛, 可是她现在的百米成绩比世界快半秒多, 这对她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大风大浪。“当然不翻船,今天晚上的金牌肯定还是我的。”陈焕之轻声说,“我也一个多月没跟您联系了,您现在心脏怎么样?”问了刘鑫源的身体情况,又问了他上次提起的有天赋的好苗子, 终于刘鑫源还是把话题转回来了,“说实话,小陈,他们跟我说你想退役,别说其他人,我也理解不了,你现在这个年纪可不算大,又没伤病、成绩又称霸天下,你不趁这几年再多拿几个冠军,难道以后还有机会吗?”陈焕之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我只是……想要一点改变。”“什么样的改变?”“什么样的都行。”陈焕之说,“以前这改变可以从打破自己的纪录中寻求,但是现在我没这个能力了……”刘鑫源打断她,“小陈,我可从没见过你这么没有信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