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节
作者:飞天酥鱼      更新:2023-07-01 15:18      字数:3916
  布特里妮不能。在最后三跳的八人中, 只有陈焕之和拉德维卡两人超越了自己之前的成绩,陈焕之第四跳一跳升仙自不必说, 而拉德维卡也抓住了最后一个机会, 在第六跳以6米76的成绩成功逆转原第三名的伊万诺娃, 为自己挣到了一枚铜牌。而布特里妮,在陈焕之最后两跳皆失误的情况下,她第四第五两跳也接连失误,第六跳虽然成功跳过了6米80,但却无济于事, 只能屈居银牌。直到女子铁饼比赛中间插播跳远颁奖仪式时, 沈文斌还在津津乐道于陈焕之的胜利,“冯主任,这是我们在本届世锦赛上的第一枚金牌, 而且相信很快就会迎来下一枚, 之前您和教练组曾经预料到现在的情形吗?就是陈焕之在练习跳远短短五个月的时间里,就能以6米97的成绩赢得她的第一枚世锦赛金牌——说到这个可能更让人吃惊的是,她的第一枚世锦赛金牌居然不是来自于100米、而是来自于跳远。”“确实没想到。”冯主任这会儿乐得简直要合不拢嘴,尤其是现在铁饼比赛已经进行到后三掷, 中国选手一直锁定着第一, 眼看着中国第二枚金牌近在眼前了,再想想早已被中国队视为囊中之物的女子100米金牌,状态逐渐起飞的刘飞等等,冯主任能忍住不要笑出声来已经算是定力惊人了。“我们确实没想到她能发挥得这么好,这次没有给她下固定的必须得奖牌之类的任务, 只是要她积累一下经验,为明年伦敦做准备。不过小陈确实是个比赛型选手,她即使在训练中也很少有6米95以上的成绩,我们之前经常说目标是让我们的运动员能够达到80%的发挥率,就是这么回事儿,其实我们很多项目运动员在训练中能够表现出来世界级的水准,但是到了比赛的时候,往往因为各种因素、环境、心理、身体等等,就难以发挥出来。但是像小陈今天,可以说是120%的发挥率了,这个除了她自身的心理素质比较强,跟我们一贯的走出去政策也有关系……”沈文斌一看冯主任说着说着结束不了了,连忙截住话头,“确实如此,好的,颁奖仪式已经结束了,让我们把镜头切回女子铁饼比赛的现场,现在即将上场的是德国选手穆勒,她之前以65米97的成绩暂列第二……”颁奖仪式后陈焕之自去参加新闻发布会不提,田有利也拍着刘鑫源的肩膀哈哈大笑,“哎呀老刘呀,不好意思,这一届的第一金叫我拿到了,后面小陈就归你了,不过也没关系、别有压力,反正小陈已经拿了个金牌了,这就是零的突破,别管是她也好、还是领导也好,都止住心慌了嘛。”刘鑫源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他、只觉得手怎么这么痒痒呢。田有利大概也看出来了,他嘿嘿笑着背着手溜溜达达地去找还在看台上玩手机的金一鸣了。男子跳远资格赛要等9月1号才开始,这几天金一鸣除了上午热热身下午逛逛街就是晚上看比赛,田有利怕他心里松懈了状态上不来,还要再去亲自交代几句才放心。虽然陈焕之也是他亲自教着飞出来的,但显然他不是人家亲师父,这大名鼎鼎的飞人陈也不是他的亲弟子。要说比赛时候真正能让他抓心挠肝地惦记着、紧张得恨不得犯心脏病的,那还得是金一鸣。新闻发布会后陈焕之回到了赛场,正好赶上本届世锦赛最受瞩目的一场比赛——男子100米决赛,她在看台上跟队友们一起目睹了赛前被炒得火热的飞人之争以一种谁也意想不到的方式结束:博尔特抢跑罚下,他年轻的同胞布雷克抓住了机会,成为了新科飞人。看着那个一贯嘻嘻哈哈的博尔特把背心蒙在脸上,懊恼地捶着进场通道的墙壁,全场观众都忍不住叹息——在一场没有博尔特的比赛中决出的新飞人,可不能让人们信服,这也不是他们赛前所期待的场景呀。晚上7点50博尔特被罚下、9点不到网络上就满是讨论“零抢跑”规则是否合理的声音了。“这种待遇真是……”刘鑫源一边翻看着网上的新闻一边啧啧有声,“这规则都实行一年多了,之前罚下去那么多人也没人说不合理,这回把博尔特罚下去,立马讨论得热火朝天了。”徐指导一边在电脑上打斗地主一边心不在焉地说,“他也不冤吧,反应时间是-0.104秒又不是0.099秒,很明显是想压枪没压好。”刘鑫源叹气,“世界纪录保持者、奥运会冠军、卫冕冠军,唉,什么头衔也拦不住人犯错误,布雷克才9秒92,今年真是没看头。”“估计是想挑战一下自己的纪录?”徐指导猜,“博尔特起跑反应时间一直在拉他后腿,他不压枪可能也能赢,但破纪录铁定没戏。”刘鑫源又看了一会儿,突然说,“这记者都怎么说话呢,他是他、怎么又扯上小陈了,什么叫‘预示着明天的女子100米也可能另有波折’,怎么说话这么不吉利呢!”再翻两页更气了,“□□公司还调高了小陈赔率!这别人抢跑关我们什么事儿啊?!”徐指导也忍不住凑过来看两眼,他倒还有心情笑,“哈哈哈这是□□公司终于想起来还有抢跑的可能性了么。”气得刘鑫源点鼠标都点得咣咣的,“这些人行不行啊,净拖后腿。让小陈看见了心里再惦记上这个事儿。”徐指导笑了一阵看他居然当真,终于良心发现安慰他,“你也别太在意这个了,他们爱说什么说什么,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呀,最后上场的还是小陈,她那个稳定程度你还不放心嘛,她最近一两年都没有抢跑过了吧,好像从‘零抢跑’以后她就再也没抢过?”倒也是。刘鑫源想了想,叹口气,“我也不知怎么的,小陈一天不拿下世锦赛,我这心里呀就一天都不安生。也不知道她跟世锦赛是不是没缘分,要是08年以后正正常常、安安生生的,09年柏林那会儿,多好的机会呀,结果受伤弄得又拿个铜牌,今年是她最好的一年了,最好的年纪、最巅峰的状态,要是今年再出点幺蛾子,心里该落下病了。”“世锦赛嘛,就是个练兵,也无所谓。”徐指导说,“说真的,也就是现在有刘飞、有小陈,这世锦赛看的人还多点,搁以前,除了咱们这样干这行的,有几个打开电视看田径比赛呀,看的都是什么足球篮球乒乓球,国内比赛就更别说了。要说没有优势项目?也不是,像金一鸣,其实他成绩也一直很好,但项目不热就是没办法。除了四年参加一次奥运会,几个人能想起来看跳远呀。”最后徐指导总结说,“只要小陈奥运会上跑得好,什么世锦赛、钻石联赛都是虚的,有了奥运会金牌,这些叫锦上添花、叫统治力,没有奥运会金牌,那肯定有嘴欠的说咱们不务正业了,别管才接了几个广告也是只顾着圈钱了。”说归这么说,刘鑫源心里还是对100米决赛紧张得不行,因为这是陈焕之统治百米跑道宏图霸业的关键一步——她拿了这个世锦赛冠军,就能成就真正的“大满贯”了,这可是国际公认的大满贯标准,而不是之前她经纪人给她宣传的强行大满贯。陈焕之说不在意呢,还是有点在乎的,但要说她有多上心,那也算不上。毕竟就像媒体们的评价:陈焕之只要不抢跑,那就没人能从她手里夺走这块百米金牌。在100米决赛的赛前准备时候,陈焕之心里的想法要是真说出来,能把刘鑫源吓出个心脏病来。她在想自己要不要压枪。这么说可能对其他对手不太尊重,不过在现如今的百米跑道上,除非杰特尔能再现她奇迹般的2009年、或者凯罗尔像她08年那样把现如今的成绩提高两个层次,否则没人能胜过陈焕之,甚至没人能对她造成威胁。可是杰特尔今年已经32岁、凯罗尔的最好成绩也有两年没动过了。连创下统治百米跑道23年的世界纪录的乔伊娜,现在也被她甩在身后了。现在在陈焕之的眼前,除了未来的她自己,再也没有其他人。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她才更想要不断地提高、成为更好、更好的自己。在年初打破了世界纪录后,到现在已经半年多了,可是放出狂言要做“百米跑道上的布勃卡”的陈焕之,参加了那么多比赛,却仍然没能打破她自己的纪录。粉丝们、媒体们、体育专家们分析文章写了能有百多篇,什么“这样的成绩一生能有一次就已经足够了”、什么“当时风速+2.0m/s,在以后的比赛中很难有这样正好的天时”、什么“正如博尔特的9秒58将成绝响,陈焕之的10秒44也将成为人类田径史上难以超越的丰碑——并不是现在或以后的他们不够好,而是23岁的博尔特和22岁的陈焕之太好了”。可是陈焕之知道,当她站在跑道上的时候她能看到前面的自己,23岁、24岁那个更快的自己。所以她现在就要让尽最大的努力,让那个自己出现。出现在这个、她此前从未征服过的,世锦赛的赛场上。第171章8月29日晚8点45分, 陈焕之站在了跑道上,在世锦赛正式开幕的前几天, 大邱体育场开放后的第一次适应性听枪训练上, 陈焕之就发现跟欧美比赛中遇到的绝大部分发令员相比, 这个发令员所习惯的节奏要更慢一点。虽然田径比赛规则从来没有明确规定过发令员喊完“预备/set”后到鸣枪中间的时长,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等到所有运动员都保持身体稳定后才能鸣枪,但是到了世锦赛决赛这个水平,所有参赛选手都是千锤百炼、几百场、几千场比赛跑下来的,他们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己的身体姿态调整到最稳定的状态。所以这个“预备”到鸣枪的时长就更多是由发令员的习惯所决定了。以音乐节奏来举例, 如果说陈焕之所习惯的节奏是“预备”后三拍鸣枪的话, 那在赛前的三次听枪中,这个发令员都是在三拍半的时间鸣枪的。差距其实很细微,但是放到以0.01秒为单位考量的百米比赛中, 这差距就特别明显了。明显得就像是此时的百米跑道, 一排八个人中,七个黑得发亮,只有陈焕之黄色的皮肤在体育场强烈的灯光下晕出柔和的色彩。刘鑫源也发现这个问题了,之前热身的时候就跟她说, “这次比赛这个发令员本身节奏就有点慢, 你起跑的时候压一压,别怕比别人慢,昨天博尔特那个事儿一出,今天其他人心里都哆嗦,肯定也都奔着反应时间0.18就去了, 你就算反应个0.2秒,这场比赛也输不出去。”陈焕之当时点点头没出声,但这不代表她同意刘鑫源的策略,只不过她那时候还没决定好而已。但是现在她决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