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
作者:飞天酥鱼      更新:2023-07-01 15:08      字数:3070
  “要不我还是先专注一下100米吧。”陈焕之这次认怂很快。刘鑫源还不想放弃,“还有时间呢。”陈焕之看看田径场另一边练接力的其他队友,问教练,“您觉得是跑个200米混个半决赛之类的比较重要,还是我100米这次拿个亚运金牌比较重要?”当然是亚运金牌比较重要,虽然刘鑫源并不觉得陈焕之这么快就能完成这一目标。别的不说,只说队内,苏方方的训练成绩就明显好于她。而且目前只有她们两个人能把成绩稳定在11秒4以内。在亚洲,这个成绩已经可以确保进入决赛争夺奖牌了,但要说金牌……“卡塔尔和巴林这些西亚国家都会上归化选手,要得金牌,首先得把成绩稳定在11秒3以内,其次还得适应水土,有的人一到了国外比赛别的不说先上吐下泻一通,那还比什么赛呀,第三,还得看人家有没有超常发挥。”陈焕之郁闷,“前两条都不是问题,但我讨厌看别人有没有超常发挥。”刘鑫源说,“那也简单,我研究了你的对手们了,你跑个11秒25,就有金牌竞争力,跑到11秒2,基本就可以锁定金牌了。”11秒2……可她现在连完全发挥出中级冲刺的实力都做不到,悠着跑的结果就是11秒35左右。陈焕之拉开面板看了一眼,世青赛决赛后又给了250万经验,加上原来剩下的零头,还有268万多,她想了想,给自己来了个消除疲劳,瞬间神清气爽、浑身充满了力量。“不休息了我们起来训练。”陈焕之说,“到亚运会前我交接棒和弯道都不练了,我要每天加练四个小时,只练我们之前计划那些。”第40章 40每个短跑运动员的训练都分为技战术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 比如陈焕之每天在练的交接棒、弯道、起跑都属于技战术,而这些项目虽然很累, 但身体负担显然比举铁什么的小多了。也就是她要停掉大部分的技战术训练,全部换成身体素质训练, 然后再加练四个小时,这可不是单纯地把每天八小时训练时间改成十二个小时而已,已训练量来说, 几乎翻番了。对于陈焕之的加练计划, 刘鑫源赞叹道, “你这会儿倒是不怕训练过度了?这都马上亚运会了,别人都开始逐渐减负荷了,你又要加上去?”陈焕之摇头, “不加负荷强度, 还按照之前咱们选定的最有效的方式训练, 就只是加量。”“你又觉得这样能提高成绩了?”陈焕之点点头,她当然也是仔细思考过的, 以现在的训练量而言,每次训练结束, 系统显示状态是轻度疲劳,休息一晚上,不管是身体感觉还是系统面板就都没有什么异常了。而剩下的几十天里, 她豁出去每天一万点来次消除疲劳,只要把握好节点,还是能在不伤身体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训练效果的。刘鑫源沉思了半晌, “行吧,我给你申请个科研队医,能不能加练那么长时间,咱们听专业人士的。”陈焕之不懂就问,“科研队医?”“嗯,监测一下你的血红蛋白、肌酸激酶、睾酮、皮质醇什么的,如果有指标异常说明训练过量,过度疲劳了,如果能一直指标正常,就按你说的练。”刘鑫源拿着手机啪啪按短信,“其实前段时间世青赛的时候已经给你申请过,不过一直没批下来呢,我再去问问去。”“哦,那得……抽血吧。”陈焕之有点迟疑。“当然每天抽,难道目测啊。”刘鑫源看她神色不对,以为小姑娘害怕抽血呢,安慰道,“就拿采血针指头上扎一下,根本不疼,你看人苏方方,从三个月前就有专人负责给她弄这个,生怕训练过量或者不到位了影响成绩。这是最近刚开始的项目,好多人想用还申请不上呢,听说仪器耗材什么都挺贵的,还得占用人力。这要是批下来了,就证明田管中心把你和她放差不多地位上了,是好事儿,别跟个小学生似的唧唧歪歪了啊。”陈焕之再向刘鑫源确定一次,“以后成绩好了都得测这个?不测行不行?”“不行,你要是不参加这个我也不勉强,不过那就得按我说的来,不能像你那样瞎练,这不是光亚运会的事儿,说大点关系着女子100米项目的未来,说小点我把你带北京来我得对你妈有个交代,真受伤了练废了你我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而且我看这趋势以后这种一边科学研究监控一边训练的方法才是主流,你现在不测,以后真成了世界冠军了,你想不测估计都不行。”陈焕之抱怨,“这有点没人权啊。”“这么关注人权你别参加比赛啊,世青赛前三名不是全都拉出去血检了吗?你是没奖牌才给你光尿检的。我听说体总打算花个几千万,北京奥运会前所有运动员全部血检一遍,难道你不参加?等以后你世界排名上去了还有飞行药检,wada什么时候想查你了就坐飞机来给你抽血,别管你当时在干啥,当场拉出来就抽,像跨栏的刘飞这样的重点关注对象,一年能抽他四五回,你以后还不出成绩了?”刘鑫源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了,“看你平时也不娇气啊,怎么一说抽血吓成这样。”“我不是怕抽血……”我是怕查出来点什么问题,比如生理指标和运动能力对不上、或者我不是人之类的。既然是早晚都要查,还有可能她根本就没问题呢。陈焕之也就一咬牙,“那就申请吧。”她下定了决心,刘鑫源忽然问,“你……没有为了提高成绩,吃点什么不该吃的吧?”陈焕之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翻了个白眼,大声说,“没有!除了队里给发的营养品,别的什么都没吃过,而且最近一年连感冒也没打过针,吃药都是吃的队医给开的药。”又说,“我整天窝在公寓里都不出去的,你还不放心我吗?”其实一直是很放心的,但是她对一个抽血唧唧歪歪让刘鑫源忍不住有点想多。但是再想一想,兴奋剂、尤其是在高水平上能够确实有效、吃不死人而且查不出来的兴奋剂,可不是什么滥大街的东西,几万十几万只是一般的货色,要是没有门路的话,捧着钱都找不到地方买。陈焕之小小年纪在北京人生地不熟,平日里除了训练就是上个网看会儿书,听说连上街都少,就算有这个心都没这个机会,何况以她的天赋,是连这个心也不必有的。陈焕之的科研队医徐指导早在世青赛结束后就在申请,现在催一催,很快就批下来了。负责陈焕之的是个刚来实习的硕士研究生,也姓陈,叫陈卫亮,是个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青年,他开始之前先问,“我会使用你的数据作一篇关于备战期间训练强度和生化检测的论文,虽然我们所长说已经问过了,不过我还是再确认一下,你不介意吧?”“不介意。”反正都要查了,陈焕之的心干脆就彻底大了:没事那就是没事,发论文也不算事儿,如果查出来问题,那就不是发不发论文的问题了。然后刘鑫源按照陈焕之的要求,重新制定了训练计划,他们开始按照自己的方式备战,陈焕之的属性每天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高。而所谓生化检测,除了每天早晨饭前陈卫亮先来给她手指头上扎一针采个血外,几乎没有存在感。有一次陈焕之忍不住,按着手指头上的小针眼问他,“我的各项指标有什么特别的吗?”陈卫亮边收拾东西边说,“没什么特别的。你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内偏高、而且波动不明显,证明你血液携氧能力强,血肌酸激酶高出正常值,但是血尿素正常,说明训练强度挺大,但是身体还能适应。血睾酮和皮质醇变化很灵敏,但在训练后几天都逐渐恢复正常了,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总的来说,负荷强度有点大,但你的身体正在逐渐适应这种强度,适应性非常好。”所以说,看起来很正常咯?陈卫亮给予肯定答复,“除了身体适应性更强、对高强度负荷的承受能力更高之外,其他数值都很正常。”连刘鑫源也啧啧称奇,“说不定你最大的天赋是队训练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同样的强度别人要么疲劳过度了要么早就受伤了,你没事儿啊!”如此到了11月底,陈焕之有时候看着自己的系统面板,都觉得跟之前真是判若两人。姓名:陈焕之年龄:17身高:169.3cm体重:52kg职业:职业运动员体质: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