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
作者:飞天酥鱼      更新:2023-07-01 15:07      字数:4209
  她可能永远也做不到这么全身心地投入。陈焕之默默地想,甚至是有些内疚了。她从苏家姐妹身上看到的是对跑步这件事最深的热爱,她们爱赛场、爱胜利、更爱跑步本身。而她呢,她什么都爱,但她更爱自己的身体,爱她灵魂所栖居的这具肉|体,胜过外界所有一切。第三天坐火车回到了江省田径训练馆后又给自己来了一发疲劳消除,陈焕之的系统面板上才没了那轻度疲劳的字样,而是换成了一个红色的叹号。这个叹号比之前的轻度疲劳体贴多了,出发后还带有解释:身体基础运动能力存在明显不平衡,易疲劳、易发生身体损伤,建议各属性平衡发展。而在之后陈焕之习惯性地试着给自己50级的初级冲刺升级,以前在消耗经验值85600的提示后点确认,直接就是冷冰冰的“升级失败”,但这次,“升级失败”后又附带了几个字:体质、耐力属性未达最低技能升级要求。所以这是让她发展全面的运动能力?确实,陈焕之这半年看过的运动理论书籍中都提到过,在运动员基础运动能力还未发展到较高水平的时候,就过早进行高强度的专项化训练,会使运动员出现运动链中断、动作代偿、运动损伤几率较高和运动生涯短暂等情况。理想状态当然是全面发展一个人的运动能力,等他的身体骨骼肌肉发育完善后再进行专项能力训练比较好。但现实是几乎所有项目都需要童子功,尤其体操甚至从五六岁就开始训练,而短跑方面,因为训练强度大,大部分中小学体校训练方法比较落后、训练后放松不够等原因,肌肉的疲劳累积下来,往往关节的灵活性不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陈焕之又想起了苏家姐妹,她们的属性不就是典型的不平衡吗?苏圆圆还好,属性差异程度只是与陈焕之相当,但是苏方方,她最高的敏捷、灵活是最低的体质、强壮、耐力的两倍还多,可以说是基础运动能力相当不全面了吧,也许这也是她伤病频繁的原因之一吧。但是她们不这样训练也没办法,不同项目所需要的肌肉群是不一样的,甚至是同样的肌肉群需要的发展方向都是不一样的。比如长跑需要慢肌而短跑就倚靠快肌,快肌和慢肌的分布大部分是遗传决定的,但相应的训练也会促进相应肌纤维类型的发展,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要求耐力强,那慢肌就要多,必然会影响快肌的数量和围度。一个专项运动员要求他有全面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像是陈焕之。陈焕之想起自己到现在仍然辣眼睛的体脂率和与肌肉量、肌肉围度不相称的力量、爆发力,想起自己训练中只见过属性值在0.01的维度上缓慢上升,从来没有因为训练一项而导致另一项下降。或许她该试试,怎么训练自己全面平衡的运动能力。作者有话要说:这章信息量是不是有点少——来自白天睡多了晚上睡不着作息时间已经没救了的蠢作者这是29号的更新,明天尽量掉落一章大的,难得放假不加更不太说得过去呀2333333以及请注意本文全架空,里面的人名地名比赛成绩等,少数有原型,这个大家都能看出来都懂得,但是绝、大、多、数是我编、的!包括政策、运动理论等等等,我各种查资料只是为了自己编的看起来像真的,毕竟我这文分在幻想类里面对不对……第31章 31陈焕之说干就干。比赛闭幕后她跟着省田径队一起回了省城, 接下来就忙得不可开交, 正式接到了国青队的通知后要跟妈妈报备上京事宜,在强力拒绝妈妈的请假护送后,打来的加倍生活费就只能收下了,再加上前半年的工资、各种比赛得的两个青少年组冠军、两个成年组奖牌外加刚破的青少年纪录,扣税分成后的三万多块钱一起扔进股市里, 仍然都买成原本看好的那几只股票。最后就是收拾东西打包上京了。这时节火车上乘客不多, 他们的卧铺隔间除了他俩就是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放下行李就跑去隔壁跟同伴们打牌了, 车厢里安静下来, 陈焕之干脆抓紧时间, 掏出自己这几天整理的小本本给刘鑫源看。“你想把下一阶段的训练重点放到耐力上?”刘鑫源皱着眉头翻看陈焕之自己制定的阶段性训练计划目标, 他觉得陈焕之一会儿都不带消停的, 又开始闹幺蛾子了。这半年来, 他们的模式逐渐变成了这样,陈焕之提供自己想要达到的训练重点目标, 而刘鑫源跟陈焕之一起各种讨论互相解释,对她太过扯淡的要求进行精神上的践踏,往往还附带一波科普,在两人勉强达成共识后, 再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多样化的训练手段提供可以让陈焕之达成目标的方法, 这样民主的氛围在省队里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了。陈焕之点头,“我觉得这对我的成绩有好处。”“哈,你觉得。”刘鑫源虽然还是习惯性讽刺一下, 却没有从前那么嘲讽了,毕竟这半年来实践证明了陈焕之的好多“觉得”虽然与刘鑫源多年以来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相背离,但居然真的能提高她的成绩。对实用主义者刘鑫源来说,没有比这更有力的论据了。但该科普的还是要科普一下,刘鑫源用手指点点这个小本子,“你知道骨骼肌纤维分成两种类型吧?”也看了两本书的陈焕之点头,“知道,”而且还会抢答,“快肌和慢肌,快肌收缩速度快但容易疲劳,慢肌收缩速度慢但比较持久,短跑运动员体内的快肌比例都在70%以上了,男短跑运动员这个比例会更高。”“对。”刘鑫源敲敲桌子,“快肌和慢肌这个事可以说是短跑这个项目的基本生理素质了。你说的那个比例指的是腓肠肌,也就是小腿肚子那块,别的肌肉群的比例又不一样。它们的比例可以说99%取决于遗传,也就是说大部分短跑跑得快的人是因为他本来天生就能跑得比别人快。但是后天训练也是有影响的,对于训练能不能促进快慢肌纤维之间的相互转化现在还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针对性训练肯定能促进其中一种肌纤维的选择性肥大。”“这就是为什么每个项目都要进行针对性的专项训练。”“你想要进行的耐力和心肺训练,不是说对你的成绩提高一点好处没有,但是效率特别低下,可能你训练3000个小时才能提高0.1秒,但同样的效果你要是做针对快肌的训练500个小时就行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同样是一天训练四个小时,别人都训练速度、爆发,你去练耐力,你是觉得你天下无敌了吗?这半年参加比赛苏方方还没打醒你?”“你想适当地训练耐力和心肺功能作为辅助训练,这个我不反对,但你要把这个作为训练重点,这个没有可能。”刘鑫源指指北边,“你现在要去的是国家队,不可能再跟在省队那么自由了。说白了吧,咱们省队里除了我、老洪、男队的老叶,在短跑项目上就没几个懂行的,所以你要是想作妖,糊弄住我们就行,梁主任是练标枪出身,只管要成绩,别的他想管他也不懂。但是国家队里所有的训练计划都是要备案的,还得经过上头审核,不是想怎么练就能怎么练。国家队招你去参加世青赛,你、我、招你的徐指导,所有人都要对世青赛负责的。”陈焕之想了想,把苏方方和苏圆圆扯出来,反正苏圆圆说过她姐的事在国家队并不是秘密。“……而且不光是方方姐,苏圆圆也觉得不对劲打算回去就检查,我觉得这就是整体运动能力不平衡造成的容易受伤,而且运动强度又那么大,这样长期不是更影响成绩吗?”刘鑫源摇摇头,“要真发生你说的损伤了那肯定会调整训练复健治疗什么的,但是不可能因噎废食就不好好训练了。”陈焕之不服气,“怎么就不好好训练了,我只是想要平衡……”“你知道什么人身体素质最平衡吗?”刘鑫源指指隔壁指指走道,“没经过专业化训练的普通人最平衡了,他们只要普通的健身就能保持健康,一般稍微爬个山跑两步也不容易受伤,你是想向着普通人发展?”“我……”陈焕之抓着头发想了半天,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无论如何也没法支持她讲道理地说服刘鑫源,没办法只能耍赖,“不管,我就要这样练,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这种训练最能提高我成绩。”刘鑫源一挑眉头,“行吧,早知道你要这样说,立军令状吧,现在是7月,9月15号世青赛开幕,两个月的时间,你要是能把成绩再提高0.1秒,那就照你说的来,要是不能,世青赛后估计咱俩得一起打包滚蛋,那回到我的地盘还得我怎么说你怎么练。”0.1秒……陈焕之眯起眼看着面目险恶的刘鑫源,她这次跑出的破纪录最好成绩是11秒49,跟状态大好的苏方方也只差0.11秒,而她这半年来疯狂比赛、训练,又是升技能又是锻炼属性,也只不过提高了0.13秒的成绩,而田径比赛无疑是越往后提高越难的。“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吧。”陈焕之嘀咕,“而且哪有两个月提高不了0.1秒就要打包滚蛋的,这样整个国家队能留下来几个人啊?”“别人不用,你想要这么无组织无纪律地训练肯定得用,我要是不跟徐指导立个军令状,他能让我这么瞎训你?我要是世青赛后被开了,我肯定抓你一起走。”陈焕之思考了一下,一击掌,“行,干了。”真要像刘鑫源说的被开了,她又不是不在国青队就不能继续练了,等她成绩真再提高了0.1秒或者更多了,到时候他们怎么给她开走的就得怎么给她召回来,到时候她还带着老刘回来,谁怕谁啊。国青队还挺重视陈焕之,到了田径训练基地领他们参观一圈,就像是当初刘鑫源领着陈焕之参观省队的流程,宿舍两人间,同屋就是苏圆圆,全套运动装备统统发的耐克,可不是赞助江省田协的国产品牌,最后领到食堂,这就不分冠军灶不冠军灶了,除了国青、国少队,国家队里谁不是三两个全国冠军在手啊。不过徐指导还是照顾她,让她直接跟着成年组国家队一起吃。第二天的时候徐指导亲自把她和刘鑫源介绍给各运动员教练和各部门,尤其是同为短跑项目的其他国青队成员。除了老熟人苏圆圆和这回跟着来的黄教练,另外还有三人,一个叫郑春莎的小姑娘,也是主项100米,才16岁,因为天赋卓越从14岁就进国少队,现在又提前进了国青队,因为年纪小人也没长开,整个人看起来文静又内向,简直不像个运动员。另外两个张曦和袁莹则是主项200米,同时还要参加4*100米接力。除了自带教练的苏圆圆和陈焕之,剩下三人都是统一一个教练指导,他是国家队刚刚聘请的一个外国老头,姓加里,听说曾带出过两个世界冠军,现在年纪大了来这里发挥余热顺便赚退休金来了。而国家队也非常地物尽其用,除了青年队的人还计划让他适应后把一线队也接一下。老先生是个黑人,非常热情,一见苏圆圆和陈焕之就一脸惊喜的表情凑上来叽里呱啦一大通,他说话节奏又快口音又重,旁边翻译一脸痛苦,都有点跟不上节奏。陈焕之半年多前的吃饭本事还没忘光,跟苏圆圆说,“加里教练让咱们去做测试,他说他期待已久了。你之前没测过?”苏圆圆耸肩,“我上次来集训的时候还没换教练呢。”她惊讶的是,“你英语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