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 45 章
作者:元月月半      更新:2022-04-06 08:05      字数:3640
  顾承礼要是没教孩子背过唐诗, 吴忠义一个大老爷们跟一个五岁的小娃娃比,确实欺负孩子。

  然而,自打顾承礼如愿以偿的爬上老婆孩子的床, 每天早晚都有大把大把的时间, 顾承礼几乎每天都教他们唐诗宋词。

  能背下来就背,背不下来, 顾承礼就给孩子讲诗词里的故事。

  顾承礼总觉得他要是这么教下去, 最多半年顾小牛个皮孩子自己都能诌出来。

  早几天摘老南瓜的那天早上, 他一边收拾南瓜秧, 一边教他们背“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的时候,顾小牛就给他来了句, “蚂蚁六七个, □□十之瓜。”气得在厨房做死面饼的沈如意险些拎着擀面杖出来揍他。所以,顾承礼不看好吴忠义。

  顾承礼担心他回头接受不了, 再抑郁了,“我儿子聪明着呢。”

  “啥意思?”吴忠义顺嘴问。

  杨红梅道:“意思是你小顾担心小牛欺负你。连这点都不懂, 还好意思看不起小牛。牛牛, 出来,跟你吴伯伯比比。要是赢了吴伯伯, 伯母给你买大白兔, 一盒!”

  顾小牛跟一股小旋风似的,嗖一下跑出来, “比啥?”

  顾承礼晃晃手里的唐诗, “比背这个。为了公平起见, 你俩都不能看, 老吴, 说一下页码,我翻开了你们再一起看。”

  “真要比啊?”吴政委看向顾小牛。

  初生牛犊不怕虎。

  小孩转向他,眼中尽是纳闷,“咋了?”奇怪的问。

  吴政委看着孩子稚嫩的小脸,颇为痛心的说,“我怕你哭啊。”瞥一眼顾承礼,“你爹是亲爹吗?竟然让你一个孩子跟我比。”

  “跟我爹是不是亲爹有啥关系?”小孩越发不明白,“又没比,你咋知道我一定会输啊?”

  这话杨红梅非常爱听。

  杨红梅故意说:“老吴,不敢跟小牛比就直说,犯不着推到小顾身上。”

  “谁说我不敢!”吴政委知道杨红梅故意的,可他要是不上钩证明自己,回头杨红梅一下想起来就得拿此事挤兑他。

  顾承礼道:“那你说个数字。等一下——”

  “又咋了?”吴政委险些被自己的口水呛过去。

  顾承礼看一下书,“这本书不是按照作者编的,通俗易懂的在前面,字数长的在后面。”

  吴政委转向小牛。

  顾小牛已挤到他爹怀里,坐到他爹腿上,“我都行。”小手一挥,差点给他爹一巴掌。

  顾承礼按住他的小爪子,吴政委犹豫片刻,吐出一个两位数。

  顾承礼把书放到桌上,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出现在两大一小眼前。

  吴政委一看只有四句,暗暗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

  顾承礼道:“我给你们念五遍,然后你们默念一会儿就开始?等一下谁先背?”

  吴政委下意识说小牛,一想要是孩子真背出来,他岂不是有占人便宜的嫌疑,“我先,让小牛多想一会儿。”

  “行!”顾承礼每念一遍停顿片刻,五遍过后给他们留差不多一分钟的时间,就让吴政委开始。

  吴政委信心满满,脱口而出前两句,杨红梅不由得转向他。吴政委的眼角余光注意到这点,颇为得意。

  “还有两句,别高兴太早。”顾承礼提醒他。

  吴政委大手一挥,“这有何难,听着,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雨夜时。”随即就看向顾承礼,一脸的得意。

  顾承礼的眉头挑起来。

  吴政委心里一咯噔。

  “你确定?”顾承礼悠悠地问。

  吴政委被问的不确定了,在心里默默的背一遍,“确定!”

  “小牛,还记得吗?”顾承礼问。

  小孩点头,“记得啊。”跟吴政委一样快速说出前两句,停顿一下,给出“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样欸?”杨红梅惊讶,“这是不是打平了?”

  吴政委道:“当然——”

  “当然不是。”沈如意坐下就说,“老吴大哥,你再背一遍,只背后两句。免得你说我们耍赖,这次就让嫂子当裁判。”

  吴政委心中莫名有点慌,想到小牛背的跟他的一样,不禁看了看顾承礼和沈如意,这两口子今儿是怎么了,难道想把我绕进去?

  做梦!

  也不看看我老吴是干什么的。

  吴政委昂首挺胸,“背就背,不就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雨夜时吗。”随即转向杨红梅。

  杨红梅一脸的懵逼,看向沈如意,“这跟小牛刚刚背的有啥不一样吗?”

  “不一样。”顾小牛实在忍不下去,拨开他爹的大手,从他爹腿上跳下来,“是夜雨时,不是雨夜时。”

  吴政委一时没听明白,让顾承礼解释。

  顾承礼见他见到棺材还不掉泪,“你写下来。”

  “写就写。”吴政委这次写的快,刷刷几笔就把十四个字画出来。然而,“何当共剪西窗烛”七个字错了仨。

  顾承礼顿时觉得脑壳痛,把书递给他,有气无力地说:“自己对一下。”

  吴政委对一遍,还是没发现问题。

  顾承礼忍不住端起水杯。

  沈如意忍不住同情他,“老吴大哥,一个字一个字大的对。”

  “马勒个把子!”吴政委朝自个脑袋上一巴掌,“我咋把剪写成煎了?肯定是饿了。”

  顾承礼气笑了,“只有那一个?”

  “好像‘窗’里面的字写成了又,蜡烛的烛我写成了竹子的竹?”吴政委说着看向顾承礼,“还是印刷的时候印错了?”

  顾承礼无语,简直想骂人,“这书是我在教室里捡的,它出错的几率比你走路摔倒的几率都小。”

  杨红梅顿时替他感到尴尬,连忙说:“小顾,别跟他一般见识。你当他白字先生是咋来的。先说说他哪里错了。”

  顾承礼不想跟他说话,“让他自己看。”

  吴忠义连忙往下对,对到雨夜,堪称幡然醒悟,又朝自个额头上一巴掌,“我这个脑袋唷,真是老了生锈了。”

  “我看没有,反而还很活跃,都会自己改诗,自个造字了。”沈如意笑着调侃。

  向来脸皮厚的人难得脸红,吴忠义一巴掌盖在脸上,“弟妹,就别调侃我了。”

  “那是我赢了吗?”小牛好奇的来回打量几个大人。

  杨红梅点头,“对!明儿伯母就给你买。”

  小孩顿时乐得乱蹦跶。

  沈如意道:“还不谢谢伯母。”

  “谢谢伯母。”小孩说出来就转向吴忠义,“吴伯伯,我们还比吗?”

  吴忠义黝黑的皮肤烧起来,“不,不,我得练字。”

  小孩好失望,“那我们以后再比吧。娘,我想上床上玩儿去。”

  沈如意把小柱儿放上去,喊小猫起来,带他出去嘘嘘,回去就把几床被子全部拉开,让仨孩子在上面滚着玩儿。

  仨孩子在里屋闹个不停,吴忠义反而坐稳了。一直到四点半,天色暗下来,吴忠义都没再跟前些日子似的如坐针毡,抄写完一篇课文就得出去抽根烟。

  晚饭后,吴忠义也没出去,名曰学了半天得出去醒醒脑放松放松,而是伏案复习。

  翌日上午,杨红梅买了奶糖,就挎着包去医院找沈如意。

  沈如意见她的小布包鼓鼓的,不禁问:“你还真买了?”

  “孩子凭自己本事赢的,必须得买。”杨红梅进去,一边把东西塞沈如意包里一边说,“何况还是我主动提出的。咱们当大人的要是带头不守信用,以后还咋教孩子。”随即停顿一下,“我来不是跟你说这事,昨儿老吴回去不但没乱逛,一直学到熄灯才睡。你说他这是不是被小牛刺激的?”

  沈如意笑道:“这还用说,肯定是。”

  杨红梅道:“我觉得也是,就怕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那回头再让小牛刺激刺激他呗。”沈如意嘴上这样说,中午到家把糖给小牛,就问他,“现在能理解你爹说的,书中自有黄金的意思了吧?”

  小牛想想,“这是奶糖。”

  “奶糖要不要钱买?”

  小牛点头。

  沈如意又问,“那黄金能不能换钱?”

  小牛恍然大悟:“我懂了,娘。”随即就喊他爹。

  顾承礼从厨房出来,“又怎么了?”

  “爹,我要背诗。”小孩大声说。

  顾承礼还以为出什么事了,“你还太小,一天不能学那么多,爹先教你个九九乘法表好不好?”

  “啥是九九歌?”小孩好奇。

  顾承礼道:“比如一个二是二,两个二呢?”

  小孩摊开手指头,“好像是四欸。”

  “你学会爹教你的歌,像这种就不用算了。”顾承礼道,“比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看向儿子,“想不想学?”

  小孩重复一遍,掰开小指头数一下,二三还真是得六,忙不迭道:“我要学。”

  阳历十二月二十二,农历冬至这一天中午,杨红梅给仨孩子送一小碗蒸饺,顾小牛就拉着她不让她走。

  杨红梅摸摸他的小脑袋,“今天咋跟伯母这么好?”

  “我有事问你啊。”小孩仰着头,脆生生说。

  杨红梅瞧着他一本正经的样子只想笑,“啥事尽管说。伯母给你做主。”

  “不用伯母做主。”小孩幺儿要他,“伯伯会不会背乘法口诀啊?”

  杨红梅看向沈如意,这是啥玩意。

  “小孩子整天念叨的,一一得一,一二得二。”沈如意给她提个醒。

  杨红梅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啊。我们家几个孩子都学过。”

  “伯伯也学过?”小孩晃晃她的手。

  杨红梅想想,“应该知道。”

  “我想和伯伯比比。”小牛道,“伯母,我不想吃奶糖,我想吃糖糕,娘说过年再做。我要是赢了,伯母能不能给我做三个糖糕啊?”伸出三个小指头,眼巴巴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