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
作者:二兵科林      更新:2023-06-30 12:43      字数:5912
  但我俩费力拦住旗娃,并不说见死不救。战场之上,战友惺惺相惜,在我眼中,军人除了服从命令以外,救护战友也应该是第一使命。但是,见到王军英被拖走,谁不想去救,我不想吗?黄班长不想吗?都想,没谁不想。那穷尽气力拖拉旗娃的黄班长,心中的救助之情,恐怕还要比旗娃多上千倍万倍,但区别是,他的岁数比旗娃大,也比旗娃更加冷静、理智。其实,从看清水中巨蟒那一刻起,我就已经意识到,王军英这次是凶多吉少。甚至说,“凶多吉少”四字,已经不够形容眼前的严重情况。他这次,是无力回天。即便有我们的救助,那如龙般的巨蟒,也不可能轻易松口。况且,沼泽里的情况,让我们根本没条件上前救助。其实不只是我,任何人看到那巨蟒的身体,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旗娃不傻,他肯定也知道,只是说,那急切的情绪,让他丧失了理智,不愿意承认这严重情况已无力挽回。身后邓鸿超也踩进浅水里,加入拖拽旗娃的队伍。不断逼近的毛毯怪,是眼前最大的威胁。情急之中,我腾出了双手,端起冲锋枪,拨开保险,对那水面上的毛毯怪连开数枪。“走!”黄班长直回身,脸颊被旗娃的胳臂弄满了污泥,“再拖拉下去不是办法!”“老子不走!”旗娃还舞着手肘,奋力挣扎。子弹在水面上激起水花,也打中了毛毯怪的身子。飞速游动的毛毯怪吃了痛,即刻停住了身。和之前那一只的反应一样,毛毯怪中了子弹,毯壮的身子立即紧缩,继而沉进了沼泽水里。借着这段空隙,我一拳打向了旗娃的后脖子。“拖着走!”我放下冲锋枪,双手又环抱回了旗娃的身子。这一圈下去,虽然没让旗娃晕眩过去,但也让旗娃松掉了劲头。三个人一起使劲儿,可算是将那壮实的身子拖出了水面。是的,咱们这番举动,是打算彻底放弃掉王军英,进而撤退。这并不是说咱们见死不救。理智的头脑,在这种时刻尤为重要,是损兵一位,还是全军覆没,其实是一个很容易做出判断的选择。谁都不想王军英就这样光荣掉,但同时,谁也不想让第二个,第三个,接着往沼泽里送命。壮士断腕,退而求全!结合之前的经验,子弹并不能对毛毯怪造成致命一击。但那毛毯怪沉进水后,就再没浮上来。可那水面上的顶划出的水痕能说明,它已经潜入了水中,并未就此消停。更糟糕的是,那在沼中浮游的鳄鱼们,也瞧见了岸边的美味儿,好几只庞然大物,此时已经改变了航行,纷纷朝我们游来。再他娘待下去,咱们都要丢掉性命!事实上,待在这里也没任何意义,那技能优秀的王副班长,兴许已经丧掉了性命。三个人拖拽着呜喊的旗娃,慌忙退出了沼泽。旗娃是真的在哭,很感人肺腑的、直入心腔的那种吼泣,情绪如大坝开闸泄洪,毫无遮拦。如果那扭缠的巨蟒,能听懂旗娃的哭喊,说不定都会放过王军英一马。我忽然意识到,自己是错看这个小子了,在听到这哀伤的呜嚎之前,我以为他不过是个油嘴滑舌、满嘴马屁的东北耍娃。但现在看来,旗娃对那经常数落自己的王排长,是有真感情。其实军营就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大家都爱戴上一副冰冷的面具,赏罚分明,令行禁止。上下级间的感情,是在一道道铁令、一次次惩罚、一声声怒骂中悄然产生。待到需要摘下那副冰冷的面具时,你却会发现,自己曾经暗骂过的人、记恨过的人,现在又是那么可爱。每年老兵退伍,都在上演着这样的桥段。当年我听闻班长牺牲的消息时,内心不也跟现在的旗娃差不多吗?旗娃这种新兵蛋,第一次经历这种生离死别,情绪崩掉很正常。幸好剩下的三个,还保持着理智,在毛毯怪追上地面之前、在鳄鱼游至水岸之前,我们推着旗娃,慌忙向林子里撤退去。至于王军英,恐怕就该永远掉队,长眠在巨蟒的肚子里。回到树林后,黄班长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胡乱的挑选了一个方向,带我们跑了出去。接下来,便又是一阵不知尽头的奔跑。回想起来,那是一段极为恍惚的奔跑。恍惚如梦,心理和生理似乎都要达到极限,我们却不能停下步子。直到现在,我甚至都回忆不起那段路究竟跑了多久,最后又跑到了哪里。脑袋感觉空荡荡的一片,却又不停闪回着那沼中巨怪的画面。我只想远离这沼泽湿地,越远越好。能跑多远,就跑多远。不过,那好不容易才拖回来的旗娃,倒是没再闹腾。奔跑,像是成了另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他接受了王排长回不来的现实,便在奔跑中挥发汗水,在劲头中抛洒热泪,同时,也在穿林打叶中,无声言述那哀伤的心思。王排长啊,一路走好!最后,毛毯怪并没有追上来。一身污泥的四个人,在一处泥包上,瘫坐下来。我们跑了多远、这里究竟是哪儿,没人再去关心。泄尽气力的奔跑后,四个人现在是一种恍惚、透支的状态,个个瘫坐在地上脸色煞白,大气猛喘。一闭上眼,脑袋就尽是那黑蛟巨蟒的鳞光硕身。我看着树隙间的天空,绝望得如行刑前的狱中囚。天空似乎变暗了不少,鸟叫声好像一并消失,再未传入耳朵。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真实,但眼前的一切,又是那么的真切。你看啊,王军英说不见就不见,然后,真的不见了。呵,这威力,真还像越南军队的迫击炮呢。我忽而想起刘思革,忽而想起王军英,脑浆凝成一团浆糊,再不能思考任何问题。就这样听着几人的喘息,不知过了多久,直到我觉着喉咙有些干渴,便找出了水壶,准备大饮一痛。糟糕的是,一路过来险事相叠,全然忘记补充水源。几小滴尾余的液体入口,水壶便就空了。各种交杂的情绪在这时发生了化学反应,忽然混成一股烦闷的戾气,让我将水壶猛摔在地面。破几把玩意儿!我骂着。响动引来了四人的目光,四个人一齐看向我。但我觉得还不够解气,说着就咬牙捶打了一下地面。真他娘的破事儿多!我像一个水沸而响的铁壶,就差脑袋上冒蒸汽了。没人来劝我,也没人附和我的举动。事实上,四个人心里都是百感交杂,比我好不到哪里去。黄班长低下头,邓鸿超喘着气,旗娃无声的抹着泪。看着他们,我又叹了一口气。好端端的五个人,转眼之间就被捞走一个。但比起刘思革的牺牲,王军英的突然离去,并没在我的心里带来多少属于生离死别的波动。眼下的情况是,他的骤然离去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焦虑的恐惧。毕竟,大家都还困在这口破天坑里,谁也不知道,王军英之后,还会不会有下一个。这股恐惧的焦虑,让我心中生满了戾气。头顶开始有归家的鸟儿在鸣,树林也渐渐有虫鸣在响。这段奔跑,让四个人跑回了天坑的荫蔽区域,虽然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但有岩壁遮挡、没有阳光的照耀,这树林下已然是傍晚时分的昏暗光线。昏暗的光线,更是为四人增添了一股落魄失意感。“现在怎么办?”邓鸿超忽然冒了一句。这个问题,其实跟沉默没多大区别,因为没人答得出来。现在怎么办?这五个字,对我们来说就如一个巨大的哲学问题,谁也指不出明路。我从背囊里找出了一包香烟,准备解解闷。出发时背囊里塞了好几包烟,都用防水胶袋裹得好好的。但沉默一阵后,旗娃忽然抹了一把眼泪,站起身来。“咱们应该回去。”他的话语中带着泣后的鼻音。“回哪里去?”黄班长立马抬头问道。“回去救排长。”旗娃两眼通红,很是严肃。黄班长对这回答有些意外,他眨着眼,不知道如何回答。“你的排长,已经死了。”我夺口而出。这话虽然很难听,但确实是事实。香烟被挤压得有些皱,我抚顺一根香烟,放在嘴里点燃。旗娃不为所动,他说:“我不信,排长不会死。”黄班长伸出手,在空中按动着,对他道:“你先坐下。”“你他娘脑袋秀逗了吧?”我猛抽一口烟,有些好笑的反问道。这时我憋着戾气,说话自然不好听。“先坐下!”黄班长说着站起了身,向旗娃走去。但旗娃这时不顾劝解,立即扭头转身,说走就走。那样子,就像一个叛逆的初中娃,嚷嚷着要离家出走。“回来!”黄班长迈着大步,想制止旗娃,“张旗正!回来!”那又像一个耐心的家长,在呼唤叛逆的孩子。“听到没有,这是命令,回来!”谁知旗娃这时候步子一停,甩手将背囊重重扔到了地面。然后,他背对着我们,宽厚的肩膀如一道墙立在那里,两只手掌忽然捏成了拳头,而粗壮的臂膀,则像是在愤怒的颤抖。“我操你妈了!”他用东北腔大吼着,说着转过了身。大步追赶的黄班长,被这番举动惊得停住了步子。而抽烟的我,也僵住了捏烟的手。这气氛,好像有些不对。正文 第九十二章 :冲突旗娃转过身后,现出一脸怒气。他那哭红的眼睛,满是血丝,眼睛上边儿的眉毛皱起,凶煞无比。看来,气氛的确有些不对。他怒盯着黄班长,颤抖了一两秒,接着,这小子顺手取下冲锋枪的背带,将冲锋枪扔到了地上。怒气满满的旗娃,双手捏起拳头,气势汹汹。他大跨着步子,如一个肉坦克,径直朝黄班长走去。“够了,我他妈受够了!”他停住步子,用手指指着黄班长,咬牙切齿,瞪目挤眉,“什么几把命令不命令,老子都不停!你他妈别再嚷来嚷去的,敬爱的黄班长,黄指导员儿,黄连,你听好了——”“我张旗正,现在退出不干了!”他锤着自己的胸脯。黄班长伸出的手,在空中呆呆的僵住。“什么狗屁任务,什么狗屁地洞,什么狗屁,什么几把,老子统统不干了!”旗娃甩着拳头,脖子现青筋,两唇猛咆哮,“你爱找谁找谁去,别他妈再来命令我!”“这些行了吗?”旗娃胸口猛喘,以质问的语气反问道。黄班长僵在空中的手,这时缓缓放下。他没料到旗娃会有这等反应,会讲出这样的话,只能干杵着身子,目瞪口呆。“别以为你是个什么指导员儿,什么连队二把手,就把你牛逼坏了!你自己想想,除了职务高点儿,官儿大点儿,你还有啥能耐,就他妈一个挂号司令员儿!”旗娃急语连珠,连吐不快,“我跟你讲,我张旗正不吃这一套,就算你当上什么军区大首长,军委主席,老子也只认排长!现在,你们要丢着他跑路,那我,就该回去找他,你们要走就走,别他妈再来当我道!”一句句难听的话,如震耳的鞭炮,响彻在昏暗的树林里。我实在不会想到,这个憨厚的旗娃,心里却他娘的有些“歪敞亮”。这些难听的话,别说是黄班长,就连我都有些听不下去。果然情况不对,我丢点烟头,脱下背包,站了起来。这个怒不可遏的旗娃,跟平日里那个点头眯眼的旗娃简直是两个人。但脑子里这时候一闪,我忽然想起了刘思革临终前叮嘱我的话语。难道说,他所指的“有问题”,就是说的王军英和这张旗正?现在王军英牺牲掉,这个没了领头的旗娃,便撕破了脸皮,要和咱们对着干了?别说,还真有可能。黄班长僵硬的站在原地,如受重创,一句话也讲不出来。“行,都说到这儿了,你们爱怎怎,我就不奉——”旗娃还在嚷着上一句话时,我就快步冲过去,猛力一个巴掌扇到他的脸上。响亮的一声巴掌,打断了他那连珠一般的东北腔。巴掌一完,我就接上一个正踹脚,将措不及防的旗娃,蹬了出去。冒刺儿头的新兵我见过不少,也打过不少,但是像这样对上级如此嚣张的兵蛋,我还真是第一次见。哪怕是我以前在领导面前大闹的时候,也没敢说出这样难听的话啊!且不论这小子是不是真“有问题”,我吴建国今天不教训教训他,天理难容。旗娃毕竟有重量摆在那里,我这一蹬,并没有像上次教训刘思革那样,将他瞪翻在地。这小子好歹也有点儿武术功底,下盘肯定是练过的,一脚瞪下去,壮实的他稳住了身子,踉跄几步往后退摆,并没有倒地的势头。但那脚后跟,最后还是踢碰到了藤蔓树根。旗娃下盘再稳,也扛不过失衡的重量。被地面的树根一绊,便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我掏出手枪,伸手瞄向他。我怒目瞪眉,吼问道:“怎么,你他娘要造反?”“什么几把态度?”说着我几步上前,往他腿上怒踢了一脚。我心里明白,旗娃这身壮肉,要是扭打起来,我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但我们都是军人,军人是军队的一部分,而军队,不可能没有等级观念。不能说他空有一身武术,身体壮实,打架厉害,就可以对上级肆无忌惮。如果在部队里胆敢对上级讲出这样的话,早该按军纪踢出部队,或者就地枪决。是的,手枪是上好膛的,我已经决定好了,这小子胆敢再有一丝越级举动,老子就一枪毙了他。如果说上次将枪口对向刘思革,是我在使诈,并没有动真格的意思,但这一次,我一点儿也没有开玩笑。队伍的情况已经糟糕到了这般地步,臭小子竟还使起了脾气、涣散起军心,我不整他一整,这个队伍就真成散沙了。另一个原因是,我看见那孤站着的黄班长,心里泛起了“怜悯”。是啊,本就缺人的一个班级编制,现在就剩下四个人。拿掉一个邓鸿超,扳着手指都能数过来,目前仅有两个兵直接受黄班长的领导:我一个,旗娃一个。而如今,这旗娃又对着这位年轻的指战员,大破脏口,嚷着要退出任务,摘掉军帽,便只剩下我能挺身而出,去做军纪的“卫道士”。虽然说在这个班里,我与他的级别同等,都是最低级的战士身份,但军中有叛,我有义务去做这件事。当然,最不愿意说的原因是。如果刘思革不幸言中,旗娃和王军英是“有问题”,那么现在脸皮已撕破,破话已经吼出,旗娃被我这番教训后,定会“原形毕露”。那我就能顺便除掉这瓜娃,早点儿解决心头之患。但是,坐摔在地的旗娃,并没有因为我的拳脚变本而加厉。他索性软下一身子的肉,瘫坐在地,并没有叫喊着翻起身,嚷着要将我碎尸万段,也没任何向我拳脚相加的意思。这小子方才的怒火,像是被我的拳脚所浇灭。只见他双肩一耷,抬头看向我,布着血丝的双眼,又变得湿润起来。那沾满了泥渍的脸颊上面,瞬间也多出了一道五指红印。“来吧,开枪吧,建国哥,你开枪!”他语气急剧转变,忽然哽咽起来,如在哀求我一般。“来啊,子弹打头,生死不愁。好死不如他妈的赖活着,队伍里边儿,就数你最明白了,”旗娃看着我,忽然嘴角一扬,“咱们根本走不出这破地方,咱们都得死,只不过轮的是先后顺序。”“你最清楚。”他双眼涌泪,嘴巴苦笑,“今天走了俩,明天可能都得走。”这番话,倒是让我意料不及。捏着手枪的手,颤抖不停,而我,答不出一句话来。黄班长走过来,按着我的手臂,让我把枪放下。“枪口不对自己人。”黄班长说。他看向旗娃,叹了口气,就走开了。那黄班长的眼里,分明闪耀着哀伤与失望。我的脑袋跟着黄班长,一路往后转。他很是落魄的走回原地,按着膝盖坐了下来。邓鸿超则尴尬的站在他身边,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这还是队伍相处、出发以来,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黄班长坐下后,撑着头颅,一言不发。那脸颊上未来得及清理的泥污,一身的丛林秽物,让他看他起来落魄不已。那样子,与出发之前,总爱犯“洁癖”的黄连,也完全是两个人。我盯了一眼坐在地上啜泣的旗娃,然后揣好手枪,将旗娃扔下的那些装备,给他提了回来。其实,这小子倒也不是无缘无故的脾气爆发。王军英的死,以及进入天坑后的连连挫折,再加上人在绝境中的那种焦灼与绝望,一起酿成了这场顶撞上级的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