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
作者:二兵科林      更新:2023-06-30 12:42      字数:5757
  没人去理会旗娃这不合时宜的玩笑话,但事实上,那小子听邓鸿超一番描述后,也是惧意连连,这句看似玩笑的话语,说不定是他内心中的真实疑惑。“你追上来什么也没见到?”邓鸿超问我,继而看向那塘积水,“这儿是一道死路,没地方可以跑啊!”斜射而进的太阳光,刺肤无比。仅在这石顶上站了一阵,后脖子就觉得炽痛难耐。我移了一下步子,躲避过那条直射的光柱。“钻那里头去了,”我端着冲锋枪,用枪口指向那道石缝,“就留了一条大尾巴出来。”邓鸿超刚还顺着我的枪口侧头而看时,在旁边静听不语的王军英,却手指遮口,口露嘘声。他端起冲锋枪,对向那道石缝。我这才听到,那口石缝里,好像有动静传出来。正文 第六十八章 :困苦“嘎碰——嘎碰——嘎碰”有一阵微弱的异响,从那石缝里面出来。听起来,像是嘴巴在咀嚼什么硬物,也像是鞋子踩碎了石头。但唯一可以确定的便是,响动是那怪物发出来的。四个侦察兵立马端起了枪,对向那石缝。难道说,那怪物听懂了咱们的话语,要站出来露个面,打个招呼?还是说,它被我们的讨论声所惊扰,准备出缝撵客了?端着枪,移着步子,我向前迈了几步。石缝在右后方,缝口不是正对着咱们,所以要偏着头才能窥见一二。王军英单手持枪,对我们摆了摆手,示意不要再继续靠前,保持目前的队形就可以了。四杆冲锋枪都直直的对着石缝,只要那怪物敢现身,咱们就要毫不客气的将它打成筛子。惶恐再次袭向邓鸿超,他敏捷的掏出五四手枪,靠在旗娃身后。可是,“嘎碰嘎碰”的异响就响了那么几下,石缝里的动静就停息了。那怪物好像察觉到了不对劲儿,我们的话语一停,它便也停下了动作。而那道在岩壁上裂出的石缝,无论我怎样偏头歪脑,里面都他娘的是黑漆漆一片。什么绿尾巴、蛇头统统看不见。众人屏气凝神,呆愣楞的对着一道岩壁,没敢轻举妄动。直到一滴水由空飞落,滴进那塘积水,声响碰出,涟漪荡起,对峙中的沉默才被打破。王军英抬头离枪,扣动扳机,打出了三个有间隔的点射出去。子弹颗颗入缝,撞出石屑,擦出火花,击出惊响。枪声停息,那黑漆漆的石缝里头,却未回馈出任何反应。王军英放下冲锋枪,对我们摇了摇头。“没情况,该走了。”说着他就将冲锋枪甩上肩膀,扭头往回走。“走了?”旗娃显得有些“意犹未尽”。王军英别头看他,横眉一挤,说:“要不然呢,你还想揪出来煮了不成?”“你要往那黑不隆咚的缝里头走,我也不拦着。”王军英抬头看向灭弱的光柱,“那大尾巴一甩,我看把你骨头都要甩断。”太阳光定是被吹来的云朵遮挡住,不知哪时候起,那道显眼的光柱悄悄消失了。抬头一看,刺眼的白光消失,椭型的开口外是蓝天白云,口边是下垂的树根、断截的泥块儿。“说得不错,该走了,”黄班长也放下枪,转回身,“我们不是专程进来忙这事情的,正事还没做。”正副班长都发话了,剩下三个也只能照着命令行事。望看了那石缝最后一眼,我也只好转身往回走。他们这样一说,倒还提醒了我。进洞之后,这个神秘兮兮的“蛇人”,不免有些“喧宾夺主”的意味。真身没有现出,却夺走了我所有的注意力。我甚至都差点儿忘记,咱们进洞是为了寻找出路的。怪物已经藏进了洞,它不想和咱们打交道。而那条黑漆漆的岩缝,又阻挡了咱们的步子。事实上,与其说咱们主动停止追击,倒不如说是我们不敢往那黑缝里头走。古怪的脚印,以及我和邓鸿超的见闻都说明,躲进石缝里的怪物并不好惹。如果我们贸然追击,那怪物只需打个小小的埋伏,说不定就可以把咱们全都玩脱。不过话说回来,那怪物跟咱们无冤无仇,充其量就是图个新鲜,偷窥了咱们几眼,我为什么总是要想着赶尽杀绝呢?一不图果腹,二不图钱财,我仅仅是想见瞧一下稀罕玩意儿而已,却要想着把它杀死!换个角度来讲,那怪物就算再狰狞,再可怕,它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家一不偷二不抢,与世无争,安静的在这无人涉足的偏避地里生来死去,做着分内的事情,讲文明不犯法,为什么我要想着杀死它呢?也许,是它让我感受到了恐惧,带来了惊吓吧。我回答自己说。在它眼中,我们才该是嗜血不眨眼的“怪物”。踩着湿滑的苔藓,五个人慢步走下了石山。期间,旗娃因为迈步不慎,摔滑了一跤。东北腔的骂语立即在拱尖的洞穴里响起,旗娃没有将跌跤的原因归咎于己,而是扬言那白素贞要是敢出来,他要让它一辈子见不了许仙。我不免苦笑着感叹说,也许怪物就该是拿来骂,供人解气。也拿来杀,令人泄愤。除此之外,别无他用。走下石山,告别“蛇人”,丢掉好奇心,我们的思绪,又回到了最初的难题上——如何从这里逃出去。是的,光柱带来的明亮,是竹篮打水,是空欢喜。一圈看下来,除了头顶几十米上方的椭洞之外,这个不大不小的“隔洞”里,再无其他出口。不甘心的我们,跑近到岩壁边,拿出绳索,一甩而上,看能不能借着一道一道的凸石顺攀而上。可遗憾的是,借着石凹岩缝,往上走个几步不成问题,但随着高度的攀升,人在上面就根本站不住脚。原因很简单,这个隔洞的洞顶,是尖收而上的。这便决定了,围在四方的岩壁,是斜着往上生长的。这种角度的岩壁,哪怕是借助专业的攀岩工具,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别说捏着一根光秃秃绳索的我们。而我们平日里训练的攀岩,不过是些山林间的平崖低岩,哪里见识过这等几十米的“登天高度”。即便是这次任务配发了攀岩专具,我们也不见得敢往上摸啊。束手无策的我们,只得站在洞底,干巴巴的望着洞顶外的白云蓝天。除了邓鸿超,没谁再去关注石山后的“蛇人”。如何走出这里,才是最大的问题。烂头焦额,四个人急得团团转。这种情绪,不是惊悚那般猛冲袭来,而是细细绵绵的压抑在你心神上,时刻揪心。“各位领导,我看咱还是回去吧,这地儿是没法子可以找了。”旗娃揉着刚才被摔疼的屁股,向我们建议道。我和王军英蹲在地上抽闷烟,无话可答。大家都在等黄班长的命令。“我看也是。”邓鸿超时刻注意着石山那边儿的动静。回退是迟早的事情,黄班长也没能耐带我们从这里飞出去。他呢,还在四处寻望,看能不能找到遗落的“救命稻草”。“走吧。”黄班长叹了口气,果然开口了。他摇着头,提起放在地的背囊,挂到肩上。丢掉烟头,挂囊起身。队伍走回了那横矮的洞顶,解放鞋踏回满是脚印的软细泥沙滩,头也不回的告别了这口洞穴。当然,邓鸿超、旗娃和我,也还侧头看了一下那布满苔藓的石山。走过几米,低矮的洞底又猛然抬升,五个人回到了巨大的洞厅内。那串古怪的脚印还留在泥沙滩上,但没人再去注意它,而是扭头四望,希望在这偌大的洞厅里,找寻到其他有可能的出口。洞里面源源不断渗出来的冷气说明,这个洞厅并不是“死穴”,必定还有很多岩缝小洞分列在其中。洞顶里没有直射而入的光线,只能依靠散射的微光,勉强辨清周围的事物。王军英摸出了一支手电筒,推下开关,一束亮白的光线终于在些许昏暗的洞顶里亮起。王军英伸着手电筒,左移右射。怪石在手电筒的光线下投射出诡异无比的影子,影子印在其他怪石上,又构出一些奇怪的形状。随着光线的移动,那些影子也会一起舞摆、扭曲,仿若有了生命力的鬼怪画卷。影子倒还好,我担心的是,这惨白的手电光会不会探到什么古怪玩意儿,比如绿尾巴,比如人脑袋一般的蛇头。虽说手电筒的光线射得不远,无法探到洞厅的边缘,但逐渐变散的光圈,还是勉强照见了几处岩缝与小洞。“这说不定是个法子,”王军英看向黄班长,“要不要试试?”黄班长拿过王军英手里的电筒,也随意扫射了几下。水光倒映、乱影相生、白光碍眼中,黄班长仅扫了几圈,就关掉了手电筒。“不行,”黄班长摇了摇头,“这些洞里面的情况恐怕很复杂,也不一定走得出去。要是在里面迷了路,那就难办了。”“还是先出去再说。”他将手电筒还给了王军英。诚然,洞穴里的情况错综复杂,谁也无法担保里面的情况。对于黄班长这个决定,我是赞成的。因为对黑暗的本能恐惧,也因为之前窥视咱们的“蛇人”——谁知道这洞里是住着一个“蛇人”,还是一窝“蛇人”呢?保不准那些岩缝细洞里,尽是它们的老巢呢!这样一想,不免额头渗冷汗。关掉了手电筒,队伍五人快速走出了洞厅,回到了洞前的碎石滩。刘思革那干瘪的背囊,又回到了视野里。老小子要是看到咱们现在的焦头烂额样,一定会觉得可笑吧,我苦慨着。走出拱洞的区域,嶙峋的怪石,变为了密集的植被。绿意入眼,心神才觉安稳。虽然之前由崖头上看下来,感觉这个天坑的面积并不是很大,但真正亲临其中时,才觉得这里头的面积其实不小。并且仔细一察觉,这里头的树木乱草,要比地面上的高许多,就算还未进入天坑的中心部分,密集的植被就已将蓝天白云稳稳遮住。此时的我,在经历了洞穴里的“竹篮打水一场空”后,并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如邓鸿超说的那样,那么大一队越军士兵都躲过来了,总不至于被一堆石草困住去路。所以,我还在下意识的认为,找到出路,只是时间问题罢了。抬头望天的我,还未意识到事态有多么严重。正文 第六十九章 :鼻涕虫穿林而行一阵后,领头的黄班长身姿一拐,带着队伍朝向右方的岩壁而行。抬头一看,岩壁仿若一个身躯无边的巨人,气势威严的矗立在眼前。它几乎呈着九十度与地面而接,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上脚的地方。除非我们长了翅膀,才飞得上去。再顺着垂直的岩壁望过去,上面都是平整的一片,坑洼凹凸的灰石岩上,哪里找得到出路。一眼看过去,我的心就凉掉了一半。因为我能感觉到,要从天坑的边缘、要从这垂直而立的崖壁走出去,几乎是不可能。可这天坑地貌的构造又决定了,出路,唯有在这些边缘才能找到。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好比你挖好一个大坑陷阱,等待猎物跳进去,猎物进洞之后,便只有攀着坑壁才能逃出来。但这个天坑的“坑壁”对咱们五个来说实在是太大,如果这个天坑是人挖出来的,我们充其量只能算是误入陷阱的蝼蚁。黄班长的意思很简单,出路只能在天坑的边缘找到,没其他办法或者捷径可以找。无奈之下,我们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沿着峭壁,踏实步子仔细而寻。毕竟,出路不可能会在天坑的中央。我祈祷着,这天坑最好不要是无人涉足过的处女地——如果善良的越南人民,在这些峭壁间开凿出栈道就好了!天坑的边缘地段,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走。石壁与天坑地面相接的地方,陡峭异常。并且,由于这块儿是天坑的荫蔽处,边缘地段的水分好像很充沛,潮气很足。靠近地面的岩壁湿黏一片,水光烁闪,源源不断的水渍,由石缝挤浸而出,聚集在石面,或滴或留。潮气充沛不是好事情,水分让脚下的陡峭泥石路面,生满了蕨类植物和苔藓。也还有蘑菇生在朽木上,夹在石缝间。苔藓成片成片的生长,像是长在天坑边缘的“边防线”。让人滑脚的苔藓,走起来很是危险。我们只好偏移了路线,拐进边缘处的林子里。林子里是泥路,比起石头上的苔藓要好走许多。之前我就发现,这天坑里的树木要高大许多,而行了一段路之后,发现这些树木还有往上窜的趋势。树冠冲至五六米高,也许更多,因为我看不到树冠,无法估量。但高树带来的明显区别是,树林里的空间大了许多。而走在其中仔细看察了一阵后,我又发现,这里头的植物不仅高大,还长得非常奇怪。不论是脚边的草,还是头顶的树,都像是我没见过的新品种。脚边多生蕨类植物,大的高至臀部或是腰身,小的矮至腿弯儿或是脚踝。不过这究竟是不是平日所见的那种蕨草,我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它们大得有些不正常。反正在我的记忆里,我一直将它们认作为蕨草。除了这些蕨类植物,更还有许许多多我叫不出名的异草奇花。红花绿草,紫瓣黄蕊,白芯褐叶,这些奇异的花草倒是让五个人觉得新鲜稀罕,仿佛进入了自然博物馆。前有大洞,洞有嶙峋奇石,现有高林,林里怪花异草。这个奇特的天坑地貌,还真是让人长见识。丛林里的鸟叫叽叽喳喳,分不清是天坑内响出的,还是由悬崖上边儿传下来的。五个人端着枪,抚叶而走,跨蕨而行。事实上,这比没进入天坑之前的跋涉要轻松多了,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天坑里头不会钻出越军士兵,所以就缓下了许多心神。大家将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陡峭的崖壁上边儿,再用不着一边走,一边留察树林里的动静。至于说刚才那个隐进岩缝的“蛇人”,除了邓鸿超以外,也没人再去念想它了。在摆脱困境面前,好奇心自然显得无关紧要。队伍五人沿着天坑的边缘地带,走了十来分钟,还是没看到任何出路的迹象。但在众人抬头寻望时,忽然听到队伍中间的旗娃伸出手,对我们说道:“等等,都停下!”大家以为他是有了什么发现,立即停步回头,目光向他。摆过头,我看到旗娃正用手拨开一株挡碍视线的低矮植物。他的脑袋连同上身朝着天坑岩壁的方向倾了出去,两个细眼睛睁得老大。“我操!”他脑袋歪了歪,惊呼了一声,“那是什么玩意儿!”说着,夹在中间的他,就举起枪往外侧前方走了几步。五人行在林间,是呈着一个纵队在走。旗娃离开队列后,前边儿挡着邓鸿超的头,并且腰边有密集蕨草的遮挡,我根本看不清前头的情况。“你们都来看!”旗娃停住身子,又骂了一句,“我操!”呈纵队的我们,立即围了上去。踩着过膝的乱草,纵队变成了横队。旗娃所面对的方向,正是天坑边缘的石壁垂崖。我端着冲锋枪,双眼往那里一探,果然看到了什么不对劲儿的东西。旗娃发现的,根本不是隐秘出口。两眼辨清的瞬间,心里猝不及防的涌出一阵恶心反胃。如之前所写,天坑边缘处,是一堆陡峭的乱石。潮气充足的乱石板上,生满了苔藓和绿植。而这次看到的,不再是光秃秃的水光石板和成片苔藓。在一块宽平的石板之上,附着十几条软黏黏的乳白色虫子。软虫长椭一条,头上生着触角,乳白色的虫身晶莹剔透,表面覆着灰黑色的竖型条纹,条纹之间好像还能看到身体里的器官。它们伸晃着头顶的两根触角,在石板上缓慢的蠕动着。这玩意儿很常见,民间俗名“鼻涕虫”,学名蛞蝓。但区区几只鼻涕虫,哪能让旗娃骂声连天呢!奇的是,这十几条扎眼的软体动物,个头实在太他娘的不寻常了。平常我们见着的鼻涕虫,不过两指一小卡,再大也不过手指长短,很难再有大的突破。可是,眼前的、黏附在石板上面的这些软体动物,却他娘的有小臂那么长,胳膊那么粗。甚至可以说,一般的小猫小狗,还赶不上那软虫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