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作者:二兵科林      更新:2023-06-30 12:40      字数:5683
  谁知这举枪上膛的举动,没让刘思革起反应,倒是把一旁的旗娃吓得不轻。他话语惊慌,劝解我道:“建国哥,建国哥,你这是要干啥!枪不对友,这可整不得啊!”仅听语气,我都能想象到旗娃现在那副惊慌失措的样子。可现在我没时间跟他解释那么多,抖了抖握在手中的枪,我又对刘思革吼了一句:“让你说话,回答我!聋耳朵吗?”虽然从表面上看,我现在怒不可遏,随时都有可能因怒火烧坏头脑而扣动扳机。但我心里明白,就算是刘思革一直闭起他的嘴巴,就算是他冲上来舞我两巴掌,我也不可能去扣动扳机。我只是在将自己伪装成一只动得出真格的“纸老虎”。假如刘思革迫于我的“假虎威”,点头承认,那是最好的。假如他不承认,死咬不放,那我也没其他办法,还不是只能乖乖放下枪,再回去拿王军英的证据来对质。但后者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仅仅是想知道他为什么放走山民,仅此而已。至于说要将刘思革如何如何处理,要将事态闹得有多大,又要如何如何惩罚,我从没想过。雨滴不断的落在枪管上,溅起,再飞扬。这声上膛后的低吼完了一阵,终于出了效果。只见刘思革嘴角一扬,无声的露了一笑。他舔走嘴唇上沾着的雨水,直视向我。淡漠的一双眼睛下,双唇可算是张合起来:“嗯,是,对,你说得没毛病,老头子没跑,是我放走的。”这句话不紧不慢,一字一句穿透雨水传进我的耳朵。语声不重不响,却好似一声声重鼓,敲在我的耳朵旁。老刘,刘思革,他竟然这么爽快的承认了?“……是我放走的……”噼里啪啦的雨水声,很快又将那番淡然的话语所掩盖过。举着手枪的我,听完回答后,竟楞出了神。有一瞬间,我感觉那串消失在时空里、犹如响雷般的话语不是那么真切,它们从没出现过,全是我的臆想。只有耳旁的雨声,才是真切存在的。我甚至还想问:老刘,麻烦你再把刚才的话重复一遍,我没听清。直到一大滴冰凉的雨水,由头上的芭蕉叶滴下,再触撞到我的鼻尖,我才回过神来——我确确实实听明白了,刘思革站在我面前,亲口向我承认了他的“罪行”。没有拉稀摆带,没有扭扭捏捏,那句话是如此的坦率、爽快,甚至还有几分不以为然。我以为,刘思革至少会辩驳几句,直到我讲出证据,让他无话可说。但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平日里散漫懒闲的老刘,就这样干脆利落的承认了。你他妈还真是我意料之外的敢作敢当呀!站在原地,我楞举着手枪,嘴巴像缝上了针线,不知道再如何启开。而余光里的旗娃,也还杵在原地,默声不语。想必这番对话听下来,他也能明白事情的缘由了。刘思革始终和我保持着四目相对,根本不避开我的目光。反而是我,吞咽了几口口水之后,竟有些想躲过他那毫无惧意的眼神。这更像我之前打出的比喻了:刘思革的坦率,刘思革的“大无畏”精神信仰,洗清了他的罪行,赢得了正义。反倒是掏出手枪、凶神恶煞的我,被定下了罪状。眨眨眼皮,我松掉力气,放下了手枪。顺手关好枪保险,我掀开雨衣,慢悠悠的将手枪揣回了枪套里。“刘老哥,你是放走了谁呀?”旗娃见我放下了手枪,便向前几步,支支吾吾的问了一句。低下头,我抹走脸上的雨水,脑袋里胡乱的搅,只得沉默下来。刘思革整理了一下雨衣,然后回答旗娃:“就今天晌午,逮住的那个老头子。”“我操!”旗娃爆了句粗口,“你放走了人?不会吧,那龟孙不是呼了你一刀子,然后跑掉的吗?”“我说你们是不是记错了啊?”旗娃晃悠着脑袋,看了我一眼,“这才中午拐出的岔子,你们就给忘记啦?”刘思革找见了被我丢掉的冲锋枪,他动起步子,准备去捡起枪。“没记错,老头子是我放的,你以为的故事嘛,也是我编的,没人拿刀子划我,是我自己往手上划的……”刘思革边走边答,话语间捡回了冲锋枪。心乱如麻的我,听到这话之后,肚子里的那团火气,瞬间又蒸了上来。刘思革的话刚还说完,我就突然两步上前,然后一个正踹脚,结结实实的踹上了他的胸口。一踹之下,话音被打断,刘思革整个人,由于没有防备,也被我蹬得飞了出去。这下,他没来不及调整平衡,而是摔倒在了芭蕉树旁边。“你还真他娘的老实巴交啊!”我咬牙切齿,竭力控制着自己吼叫的力道。吼完我就跟上去,准备好好教训这老小子一顿。可就在准备跟步出拳的瞬间,一只粗壮的手臂突然横在身前,拦住了我。扭头一看,是旗娃跟着跑了上来。他一边把我往后拽,一边劝道:“别打!别打!建国哥,冷静,有话好好说,现在可是在出任务,在打仗,那有打战友的理儿啊!”此时的我,正当年轻气盛、做事冲动。怒火上头的时刻,“冷静”之类的话语,自然是当作屁话,哪里能听得进去。可当时的情况是,我一心想挣脱旗娃,冲上去教训刘思革,但旗娃这东北小子实在是太壮实,我的腰被他的手臂合抱着,如同是被铁链锁住了一般。纵使我怒火中烧、挥拳摆腿,也实在无法摆脱他的手臂。倒地的刘思革扶着芭蕉树,很快站了起来。而我则被旗娃一路拖拽,拖到了三四米之外。站起来的刘思革,雨衣上滚满了泥渍,手上的纱布也不能幸免,污泥一片。他索性咬着牙,一圈一圈的扯掉了纱布。“大家都是战友,有话好好说,用不着动手……”旗娃还在不停的劝我。“好了,够了,你给老子松开!”我对旗娃凶了一句。看着胸口那双如铁钳般的胳膊,我不免无奈的叹气——幸好山民不是被旗娃放走的,不然,我还真没本事去教训这个大块头。雨水啪嗒啪嗒,丝毫不减量,倒还有变大的势头。旗娃见我的攻击性消停了,就慢慢放开了手,他的嘴巴还是念个不停:“这样才对嘛,大家冷静好了,再好好唠嗑这事儿。天大的事儿,战友之间也犯不着招呼拳脚啊!”我没理他,还是直勾勾的盯着刘思革。刘思革的脾气比我想象中要好,被我又是拳又是脚的招呼几下,也没想着要还手。老小子将扯下的纱布裹成一个团,塞进了裤兜里。然后,他又缓缓迈起步子,在草堆里捡回了脱手二次的冲锋枪。理智渐渐在我脑袋里面恢复,但还是觉得憋得慌。我拍拍衣兜,抽出一包香烟来。烟盒里就还剩五六根烟,这还是在边境训练时,李科长发的“大重九”香烟。虽然规定是在露天的地方不能抽烟,但烦闷上心,我也没去管那么多了。在手心里划了好几根火柴,才算把嘴里的烟点燃。可挡雨的手刚一放开,嘴里才吸了大半口,一滴雨水就正巧滴在了烟头。“呲”的一声,烟头就打熄了。人事不顺,天公也不作美,这让我有些恼,抽烟的兴头也随即被浇灭。我只好拿走嘴里的烟,给它装回了盒子里。一是烟头不能乱扔,二是这烟才抽一口,我舍不得扔。“枪给我。”我面向旗娃,盯着他肩头上的两支冲锋枪,命令道。潜意识中,我早已把旗娃当成了我的跟班小战士,他倒也乐意当我的小战士。旗娃扭捏了一下,便战战兢兢的取下冲锋枪,递还给了我。我抹了抹冲锋枪消音管上的雨水,然后双手持好枪,又朝芭蕉树下的刘思革走去。旗娃见我有行动,又想来拦我。我瞪给他了一个眼神,这大块头才算是停住行动,没来搂抱我。其实,现在我的气头已消,更无意再去教训刘思革。我现在的想法是,走过去心平气和的跟他说说这件事。之前不是讲过吗,我最想知道的,是刘思革放人的原因,由此来判断他是敌是友。刚才那一出挥拳蹬腿,完全是情绪所致。几个大步,我踩过泥泞野草,走至刘思革身前。他就呆呆的立在树下,望着我,不发声。瞧那呆然的眼神,我甚至能猜到他现在的心思。刘思革现在大概想的就是:我知道事情做得不对,但我已经做了,反正生米成了熟饭,朽木头也掰了个断,不管要杀要剐,后果老子都能承担,都无所谓。写到这里,我又停住了笔头。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仍然会时常想起刘思革这个人,仍然会记得和他打斗的这个下午,也还会念想那片芭蕉林。暂且不论他放走山民这件事到底正确与否,至少老刘的那股子坦率,我是打心底佩服的。“行啊,你牛,你是光脚杆子,不怕黄泥巴沾!”我一开口,就对刘思革一阵冷嘲热讽,“你做了事勇于承认,你是标兵,是男子汉,是他娘的战斗英雄!”“那现在我问你,耳朵给老子竖直了!你,刘思革,凭什么要放走俘虏?”我用着审讯的语气,“是不是那老头子和你皮肤都差不多黑,褶子一样多,你他妈就屁股往外翘,逮着老头认了越南亲戚?”旗娃端着冲锋枪,跟着我的步伐靠了过来。话多的他闭住了口,也在一旁默默的等着刘思革回答。正文 第二十五章 :原委雨水仍还在不停的啪嗒啪嗒,刘思革锁住了嘴巴,又回到哑巴状态。三个人,三双眼睛,芭蕉林里的时间,仿佛静止下来。半晌,刘思革的眼神终于从我的双目移开。他抬头看了一眼雨势,叹了口气:“既然你都晓得了,我也不拐弯抹角了。”“不凭什么,我觉得,今天那个老头儿不该死。”刘思革一字一停顿。雨水声将他的话语浇得有些模糊,但这次我却听得无比清晰。在我心中猜疑了多少次的事情原委,终于亲口从他嘴里跳出来了。原来,刘思革没有通敌,他不是敌特,也不是汉奸。原因仅是我开头想的那般,他仅仅是善良心起,觉得山民不该死——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不该死?”我冷笑一声,立即提高了声音反问道,“好,那你告诉我,谁该死,这战场上的人到底谁他娘的才该死?你放走了他,对我们扯谎话,意思就是你的这些战友,全部才该死?”尽管我之前已经猜测到他的真实动机,但这句简短的回答被他亲口说出后,不免又让我情绪上涌。一句反问还没让我问够,我开始比划起手势,话语如机关枪的子弹,连连吐出:“我亏你还是考核出来的侦察兵,你他娘的连这点觉悟都没有?把那老头儿放走,会造成什么后果,你到底清楚不清楚,明不明白?老子当年扛着枪来这里的时候,有多少战友是被这些不该死的农民弄成了烈士?”“还他娘的敢向毛主席保证!”我咬牙切齿着。话语间我用手指连指好几下地面,双脚也开始动起。情绪一上来,胸口的起伏也压平不住。三伏天里套着雨衣,也让我的脸颊上粘满了汗水。这番老兵的“拷问”,自然让刘思革无话可对。一连串子弹般的话语说完,耳旁瞬间又只剩下雨水打叶声。不过我还是没说够,抿了几口唾沫泡子,我接着训斥道:“我看你是在军营里头舒服惯了吧!我再给你重复一遍,这里是越南,我们是来打仗的,打仗就要死人,这不是游山玩水发善心的时候,别他娘的以为小时候吃了几顿观音土,就来这儿跟我装活菩萨!我警告你,你刘思革想当烈士没人拦着,但这个队伍里,没人想跟你一块儿挂彩!”“你要真想做一尊菩萨,回去了我吴建国第一个掏香火钱!”“清楚了吗?”我用着在部队里呵斥新兵蛋儿的语气,结束了这场训话。这下子,刘思革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吧。谁知等我说完,刘思革却表出与我想象中截然相反的反应。他竟然浅浅一笑,把冲锋枪稳挂在肩头,老小子腾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却抹了一把泥污去。一脸泥污的刘思革答我道:“打仗,我当然知道是来打仗的。”“老吴啊,我晓得,你我年纪差不多大,但是你进部队比我早,资历也比我久。按理的话,你懂的东西也比我多。不过老吴,你这一番话讲下来,我听着听着,发觉你也不是很清醒嘛!”刘思革看向我,继续补充说。这话让我没怎么听明白,我一皱眉头,用五官回答他:你这小子在胡说些啥?“既然话头都扯到这里来了,那我也问你一句,老吴,你还真盼着咱们这六个人,能活着回去?”见我眉头皱起,他迅速反问了我一句。我觉得这话有些笑人,便冷笑一声,随即反问回去:“我凭什么又不能盼着可以活着回去?”“你是上过战场的老资格,难道没有琢磨琢磨,咱们这趟任务的来头?”刘思革的表情忽然严肃起来,“或者是,这趟任务,跟你以前走过的不一样?”我发觉话头有些不对,便顿了顿,道:“你有什么话就讲明,不要跟我东扯西扯的。”刘思革低下头,弄了弄雨衣的帽子。这老小子的表情突然正经起来,一晃眼,跟平日里那个憨笑扯拐的刘思革简直判若两人。“嗯,那我直说嘛。”刘思革板肃起表情,缓缓道,“依我的看法,咱们这趟子任务,怎么看都像一张单程票。”“单程票?”我眯起眼睛。单程票这个概念,我以前倒是听谁说过。这个词在军队里头,不是代表本身意思,大意就是说,上级派下一趟极为危险的任务,任务执行起来,极有可能挂彩。所以刘思革说出“单程票”的时候,我差不多猜到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刘思革对着我那疑惑的眼神,缓缓点头。“单程票——”旗娃向前一步,“单程票是啥玩意儿?”刘思革的眼神移向他,解释说:“绿皮火车坐过吧,单程票就是管你出去,不管你回来。讲难听点就是有去无回。”“有去无回”四个字,让旗娃哑住了口。旗娃嗓子噎着一口气,不知道该讲啥。“被选上的那天,我就晓得不是什么好事情。住军招待所,坐首长飞机,用最好的行头……”刘思革看了一眼我手中的冲锋枪,继续说着,“这待遇确实好,有些老军头混个几十年,都不一定赶得上我们这一趟。”“但是你们就没琢磨琢磨,这么好的待遇,凭哪样要配给咱们这些基层?”刘思革额头上的皱纹挤起,又对我反问一句。“任务需要啊,你以为随便哪个大头兵都有这些待遇吗,我们是大队里挑出来的,挑得出来,才有待遇。”我反驳了他的话。旗娃总算找到了话头,他立即附和我说:“对,咱几个是拔尖儿的!”看着刘思革那张严肃的脸,我忽然觉得,尽管之前对他猜忌数次,这老小子的形象在我心里也翻转了数次,但我还是没能彻底了解他。这张在芭蕉林里的有些反常的正经脸让我意识到,要识穿一个人,不如我想象的那般简单。事后想来,刘思革应该是我们一生里都会遇到的一种人。这种人,在我那个年代里,尤为居多。他们平日里笑笑呵呵,疯疯癫癫,不会在话头上跟你起冲突,会和你相处愉快。他们摸棱两可,似是而非,不会公开发表观点,也不会随意站队。但同时,他们又勤于思考,善于分析,不会被其他人的观点或者口号所左右。他们谈不上睿智,但肯定有一点聪明,因为他们表里不一,总爱用憨傻的外表,去掩盖机敏的内心。这种人或许是政治气氛紧严下的产物,但事实上,除了刘思革,我还认识几位这样的人——也或许他们天生就这样。芭蕉树下的刘思革点点头,道:“拔尖儿的侦察兵,对,没错,这自然是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