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梁统领起疑 急忙应对
作者:金珀      更新:2023-06-30 04:59      字数:2077
  且说西大营的梁统领,从陆家大院得了玉佩的消息,更加肯定常野和那块玉佩已经全部落入东大营的手中,于是有些惴惴不安。,可是一件事情,却令梁统领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当自己向神秘黑衣人提出怀疑东大营之时,那黑衣人却不以为然呢现在好了,自己终于有了证据,待黑衣人出现,向他禀明,就可以将所有精力全部放在对付东大营之上了。或许神秘黑衣人也始终牵挂梁统领监视陆枫桥之事,梁统领得到消息的第二日夜里,神秘黑衣人又突然造访。一见到梁统领,黑衣人便迫不及待地问起陆家大院那边的情况。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怎么样有没有将常野的老母亲抢回来”“回禀大人,常野的老母亲并不在陆枫桥的手上”梁统领冷静地禀道。“怎么可能一定是陆枫桥将人偷偷藏了起来”顿觉十分意外的黑衣人,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大人,人的确不在陆枫桥的手上”梁统领再次提醒。“你讲一讲又发现了什么新的重要线索”黑衣人嘱咐道。“大人,卑职起先也不相信人不在陆枫桥的手上,可是昨晚咱们的密探,带回了陆家大院最新的消息。陆枫桥见东大营派人去拿常野的老母亲,于是就想半路将人劫走,不曾想功亏一篑,人终究还是被东大营带走。自己只能在属下面前捶胸顿足,而毫无任何办法”梁统领一五一十地禀道。“东大营怎么可能”黑衣人仍旧不以为然。“大人,莫非您知道那东大营里的消息”梁统领顺着话请教道。黑衣人随即笑了笑,心平气和地解释道。“梁统领,你又不是不清楚绿营是些什么货色,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桐林县城的东大营也好不到哪里去。不瞒你说,鄙人从来就不信那帮草包有这个实力卷入这场风波。或许这是陆枫桥的疑兵之计,那也不好说”“大人有所不知,各地的绿营现在虽然已经衰败,可那东大营里的王统领,却是一个少有的厉害角色依卑职看,我们不得不防啊”梁统领接着提议道。“这般说来,梁统领和那位王统领还曾有交往”黑衣人好奇地问道。“回禀大人,没有深交,全是公务上的一些泛泛之交。”梁统领平静地回道。“东西大营不是老死不相往来吗你们怎么会搅在一起”黑衣人反问道。“按理来说,我们的确不会有交往。那也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当时桐林县城附近有一伙流窜到此的贼人,星桐林县衙之邀,报请朝廷准许,东西大营曾联合出兵,就是在那次,卑职对那个王统领有了一些了解。”梁统领一五一十地禀道。“这朝廷也是,明明知道绿营军纪涣散,亦再不可用,还非要让他们出来丢人现眼难道这里面又有什么玄机不成”黑衣人继续问道。“卑职最初也是看不上绿营,但王统领手下的弟兄,不乏精明强干之人,在缉拿贼人之时,让众人眼前一亮。就是从那时起,卑职就知道王统领不是昏聩无能之辈。至于大人提到朝廷的安排,其实那是桐林县令自己的小九九”“桐林县令”黑衣人有些惊讶。“不错,桐林县城本是一座兵城,对于东西大营,当地的县令自然是谁都不想得罪于是他就想出了报请朝廷联合缉贼之计”梁统领心平气和地解释。“原来如此看来这个县令还有些脑子罢了,不说这些了”黑衣人长叹一声道。“大人,那卑职接下来怎么办”梁统领接着问道。“按兵不动”黑衣人冷静地回道。“大人,这”梁统领一脸惊讶。“鄙人明白你的担心,你想一想,如果东大营真是拿了常野和他的老母亲,还有那块玉佩,一定会有所行动,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沉住气,等着东大营出手寻宝。到那时候,我们就可以”说着,黑衣人做了一个一把抓的手势。“大人看得果然长远”梁统领不禁称赞道。“好了鄙人该告辞了”黑衣人说完,出了梁统领的军帐东大营的王统领自从上次拿人失败,老老实实地听从黑衣人的吩咐,呆在营中耐心等待着他的消息。那黑衣人离开西大营之后,便速速潜回了东大营。见到黑衣人突然现身,王统领总算松了一口气。“你可算来了我再不用在营中傻傻等待了”王统领笑着说道。“你马上挑选一些精明强干的兄弟即刻离开大营”黑衣人一本正经地回道。“到底出什么大事了”王统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西大营的梁统领真是愚蠢至极,他信了陆枫桥老狐狸的话,以为常野和他的老母亲,还有那块玉佩,都在你们东大营的手里。鄙人敢说,出不了明日,他就会派人盯上你们东大营”黑衣人冷静地向梁统领解释。“你到底是什么人竟然如此神通广大说起西大营之事,你似乎比梁统领还清楚”王统领一脸狐疑地看着黑衣人。“哈哈哈哈王统领,鄙人以为在这个节骨眼上,你就不要多问了吧鄙人和你一样,只是一个对钱财和宝物感兴趣的人有了这些,早已经足够了”黑衣人大笑着回道。“是吗”王统领笑了笑。“当然你不要再犹豫了天亮之前马上带人在营外选一地藏身我们就给梁统领唱一出空城计”黑衣人冷静地说道。“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王统领追问道。“盯紧陆枫桥那个老狐狸,还有突然返回颠平镇的清风师徒。凭鄙人的感觉,恐怕用不了多久,颠平镇里就会传出有关宝藏的消息”黑衣人兴奋地回道。王统领心里明白,神秘黑衣人的消息来源甚广,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他的安排落凡寻秦创奇文,无可奈何急急归。江湖再无灵空说,唯有晚辈齐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