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云归何处(番外)
作者:影舞炫雅      更新:2023-06-30 02:30      字数:1713
  本章为番外,是对第一世中有关人物和历史背景的结局,做一个简单的交代,不感兴趣的可以不购买本章谢谢人物篇唐朝:公元800年,唐朝贞元十六年三月,宜都公主在公主府家中生产。公元804年,唐朝贞元二十年八月,柳昱卒,夫妻二人合葬,葬于长安万年县铜人原。公元805年,唐朝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唐德宗李适于会宁殿驾崩。同年,太子李诵继位,即唐顺宗,年号永贞。唐顺宗之子李淳立为太子,改名李纯。唐朝永贞元年八月,唐顺宗禅位给太子李纯,李纯继位,即唐宪宗,年号元和。唐宪宗继位后,便将政治矛头指向舒王李谊。他借山人罗令则矫诏废立之事,将舒王囚禁在王府中,命其悔过自悟。舒王站在王府的庭院中,仰头看着夜空中的明月,一声凄楚的长叹。他心中思绪翻涌,想着自己在皇室的风云岁月。有过悲欢,有过离合,有过荣光,有过落魄。纵然事事机关算尽,次次都能做到运筹帷幄,可到头来,最终决胜千里的那个人却不是自己。舒王心中悲郁难舒。只觉得胸中一股腥甜涌上喉头,“哇”的一声,一口鲜血喷射而出。他眼前一沉,人顿时昏厥了过去。从此,舒王大病不起。于唐朝永贞元年十月,薨于王府家中。唐宪宗在位初期,励精图治,改革弊政,力图中兴,恢复了唐朝短暂的统一,史称“元和中兴”。然而随着功勋的取得,他渐渐骄侈,后又重用宦官,朝政日见衰败。公元820年,唐朝元和十五年,唐宪宗为宦官陈弘志等谋杀,享年四十三岁。从此,唐朝皇帝的废立都由宦官所操纵。南诏:南诏王妃自从离开了南诏的都城羊苴咩后,便独自在寒鸣寺中隐居。她终日闭门不见客,诚心与青灯古佛相伴,念经祷告,为远在大唐为质的幽子涵祈福消灾,日日期盼着自己的孙儿能早日回归南诏。公元807年,唐朝元和二年十月,南诏王妃重病不起。南诏王异牟寻亲赴寒鸣寺,跪伏在床榻前。南诏王妃唇齿微动,喃喃轻语:“陛下,臣妾恐怕是等不到涵儿回来了。”异牟寻胸间一阵悲愤。他伸手攥紧南诏王妃的手,低泣道:“娜慈,不要离开我,你若是走了,我可还怎么活啊。”南诏王妃眼眸中溢出了泪水。她轻叹一声:“阿寻哥,我最近经常梦见千幽和伊莎,他们想我这个阿妈了。离开他们这么长时间,我也该去看看他们了。”“不,娜慈,我求你别走。我不让你走。”异牟寻悲戚的恳求道。“阿寻哥,我累了,我想歇息了。”南诏王妃轻轻低语着,缓缓闭上了眼睛,晶莹的泪珠顺着眼角流了下来,嘴角的微笑停留在那最美的瞬间。异牟寻悲鸣一声,抱住南诏王妃放声痛哭。整整一夜,寒鸣寺中不断传出他低沉而悲戚的哭声。他为南诏社稷倾尽了毕生所有,可他爱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如今只剩下他一个人。异牟寻伤心欲绝,猩红的双眸失去了往日的神采飞扬,本以花白的头发,竟在一夜之间白了头。一年后,公元808年,唐朝元和三年七月,南诏国一代贤王异牟寻薨,与南诏王妃合葬于南诏王陵。公元809年,唐朝元和四年,异牟寻之子寻阁劝承袭南诏王之位。他因恼恨唐朝杀害兄嫂,纳子侄为质,遂与唐使分庭抗礼,取消朝贡唐室。并派兵攻破益州外城,掠走唐朝百姓数万人,财物数百车。南诏王寻阁劝在位短短一年,于唐朝元和四年十一月,薨。公元830年,唐朝大和四年六月,南诏国百熠公主寿终正寝,享年五十六岁,葬于骠国王陵。国家篇公元832年,唐朝大和六年,南诏国百熠公主离世两年后,骠国都城被南诏攻陷,骠国遂灭亡。公元841年,唐朝会昌元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被刺杀。吐蕃爆发内战,至此吐蕃赞普王朝开始衰落。公元877年,唐朝乾符四年,吐蕃王朝彻底分崩离析,其二百多年的统一局面告终,从此进入分裂割据的时代。公元902年,唐朝天复二年,南诏汉人权臣郑回七世孙郑买嗣起兵造反,杀死了南诏最后一个王舜化贞,以及南诏王室八百余人。享国一百六十四年的南诏古国灭亡。公元907年,唐朝天佑四年,朱温篡唐。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王朝灭亡。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摘自:明杨慎临江仙三世情缘诺不轻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