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节
作者:八月薇妮      更新:2023-06-29 13:39      字数:4023
  阿弦眨了眨眼,然后展颜一笑:“嗯。”她用力点了点头,“我知道啦。”袁恕己看着她烂漫的笑,犹如朝阳初升,春风扑面,一时叫人沉醉无言。等他醒神之后,门口人影一晃,是阿弦已经去了。身旁“呜”地一声,袁恕己低头,才发现玄影歪着狗头,眼睁睁地仰视着他,仿佛不知此人正在呆呆地陶醉个什么。袁恕己叹了声,道:“我怎么觉着小弦子比先前长开了,是不是比在桐县的时候好看多了?”玄影斜视了袁恕己一眼,“汪”地叫了声,仿佛在说它的主人从来都是最好看的。这日,贺兰敏之带着夫人杨氏进宫拜见二圣。除了太子李弘不在场外,魏国夫人贺兰氏,沛王李贤,太平公主,武三思等都在席上,只不过虽似家宴,气氛却有些莫名尴尬。魏国夫人像是很满意自己的这位嫂子,对高宗李治道:“皇上,你看哥哥跟嫂子是不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李治笑着点头,魏国夫人又对杨氏道:“记得我小的时候,哥哥还常带我去府里玩耍,只是越发长大,彼此就越发生疏了,不过到底老天自有安排,到最后还是一家人。”杨氏垂着眼皮,只是淡淡一笑。太平忽然道:“如果表嫂嫁给了弘哥哥,其实也是一家人。”武后转头:“太平,不要乱说。”太平道:“我并没说错呀。”贺兰氏便笑说:“公主,这就是命了,该谁的始终就是谁的。这也是缘分的事儿。”武后目光微变,却仍不语。贺兰敏之却举杯道:“敏之还要多谢皇后娘娘成全。”武后方笑道:“不必谢我,可知我也乐见你们‘但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贺兰氏皱眉,有些不快之色:“大好的日子,娘娘怎么又提那不吉利的字儿。”武后满面无辜,仍是轻笑道:“哪里有不吉利了?卢照邻这一句诗,可谓家喻户晓,写尽了世间痴男怨女的情缠之状,用在这一对小夫妻身上难道不贴切么?”敏之则笑看武三思道:“这个当然是极贴切,梁侯最懂这诗,你说是不是?”前些日子因为卢照邻患病离开长安,民间对武三思的恶誉如潮,更有大胆之人替卢照邻不平、做出暗中袭击武三思的车驾等举动,虽无性命之忧,到底也深受其苦,这会儿敏之故意提起,武三思当然知道他又是在挑衅自己。武三思也笑道:“你们夫妻之间到底是怎么样儿,是好是歹,真心假意,只管问我做什么?那也不过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贺兰氏咳嗽了声。武三思才又笑道:“不过我还是要祝周国公夫妻琴瑟和谐,白头到老。”一场宴会,暗潮汹涌。很快武三思先行告退,然后沛王李贤也起身告退。太平见李贤出外,便也偷偷起身,趁人不注意跟着跑了出去。高宗身子倦了,魏国夫人陪着离席,不多时,殿内只剩下了敏之跟杨氏。敏之正也要告退,武后吃了一盏茶,忽道:“敏之,你身边儿那个叫十八子的,今日可跟着来了?”贺兰敏之道:“他在丹凤门等候。”武后笑道:“我正有件事跟你商议,我想跟你要了这孩子。你可答应?”敏之诧异:“娘娘要小十八做什么?”武后道:“不是我要,是朝廷要他,这孩子能干,入了许圉师的眼,他三番两次在我跟前儿提起,没奈何,我只好答应了他。正好儿你如今娶亲,你也算是心满意足了,索性就把这孩子让出来,如何?”敏之本心是不愿答应的,但武后既然开了口,又是在这个新婚燕尔的时候,直言回绝似乎不好。正在迟疑着想如何拒绝,不料杨氏从旁说道:“殿下身边儿的人能入户部侍郎的眼,正是莫大的幸事,若这十八子真有才干为国效力尽忠,也算是殿下的一点忠心了。”敏之皱眉回看,杨氏微微一笑,柔声道:“殿下觉着臣妾说的对么?”沉默过后,敏之方道:“你这样的口齿伶俐,舌灿莲花,我又怎么能说不对?”武后在上深看杨氏一眼,笑道:“好,难得你们夫妻同心,深明大义,既然如此,此事就说定了。”与此同时,丹凤门内,梁侯武三思陪着李贤往外而行。两人且走且说话,武三思因道:“殿下这样着急,是要去哪里?”——好端端地太子妃忽然许给了别人,纵然李贤并不在长安不知详细,也猜出其中必有蹊跷,何况因李弘病了,李贤心里牵挂,便想去东宫探望。武三思看出此情,故意发问。不料李贤也知道武三思跟敏之向来有嫌隙,便只搪塞道:“想往崔府拜会崔师傅。”武三思“哦”了声,他本料定李贤要去探望太子,正想趁机诉说贺兰敏之种种胡作非为之举,谁知李贤并不上当。正有些怏怏地,身后有人叫道:“贤哥哥!”李贤止步回头,却见是太平追了出来,身后还有几个宫女跟宦官,一个个鸡飞狗跳地追在身旁。李贤忙止住太平:“你身子才恢复,怎么就这么急脚鬼一样,给母后知道了又要担心了。”太平因为上次那一场惊恐,连日都被拘在大明宫中,更是不许她出外半步,连贺兰敏之成亲这样的大事都未曾许她去看热闹,太平心里实在闷的很。何况李弘又病了,太平好不容易盼了李贤进宫,正要多亲近亲近,谁知他立刻又要走,这才依依不舍追了出来。太平便问:“哥哥怎么这么急着走?是去哪里?”当着武三思的面儿,李贤只得又说去崔府,太平闻听,满面失望……上次她出事,多少跟崔府有些关联,就算此时她要跟着去也是不可能的。李贤看出她的心意,便道:“好妹妹,等我拜了崔师傅,立刻回来陪你说话,你安心留在宫内可好?”武三思在旁道:“公主一定是因为在宫内闲着无聊,所以想出宫透透气?不如去我府里如何,我近来得了好些有趣的小玩意儿,保管你喜欢。”原来武三思自诩最近运道不佳,之前又见恶于武后,幸而太平是武后的心肝肉,如果哄的太平高兴了,武后“爱屋及乌”,当然也是美事一桩。太平本兴趣缺缺,听到“有趣的小玩意”,眼中才放出光来。李贤便笑道:“还是不要让她出去,免得母后不放心。”武三思道:“怕什么,我哪里又不是别的等闲之地,绝不会让公主出事。”太平的心便动了,又听李贤动辄抬出武后来,她便也有些逆反心理,当即道:“既然这样,我就去梁侯府里逛逛,料母后也不会怪责。”这一句,只苦了跟随她的众宫人们,又知道劝不住公主,何况还有个武三思在旁盯着,不住撺掇。当即有个脚快的小太监发疯似的先回去报知武后。话说这边儿,李贤因劝不住太平,只得随她。三人将到丹凤门,太平先看见门边儿有个熟悉的人影,仿佛在跟谁说话,因被柱子挡着,看不清对面是谁。太平当即叫道:“小弦子!”撒腿跑了过去。李贤定睛一看,不由也笑了,跟着走了过去,武三思见他兄妹如此,只得跟上。太平跑到阿弦跟前,忽然见她面前并无任何人在,太平疑惑地左顾右盼:“我明明看到你在跟谁说话,人呢?”阿弦咳嗽了两声:“我方才是喉咙疼,大概殿下错以为我在说话,其实并不是。”这会儿李贤也走了过来,他跟太平一样,看阿弦跟前无人,有些诧异,却并未发问。阿弦行了礼,李贤知道之前太平能被找到其中也有阿弦一份力,便笑看着她道:“十八弟不必多礼,我才回来,等得闲了倒要跟你坐一坐。”阿弦本不大肯面对李贤太平等人,但她既然下定决心留在长安,自然抬头不见低头见,难道次次都要避让退缩?崔晔的话又在耳畔响起。阿弦鼓足勇气,抬头对上李贤双眸:“殿下的好意心领了,只怕我当不起。”李贤笑道:“我说当的起就当的起。”武三思心不在此,又知道内侍们入内禀告武后,生怕太平又被叫回去,让他无法大献殷勤,于是便催太平上车。太平正要走,忽地心血来潮,回头对阿弦道:“你在这里等表哥么?他被母后留下了,一时半会儿出不来,我正要去梁侯府,你要不要一块儿去?”阿弦正要拒绝,蓦地想起之前大理寺中跟袁恕己一番话,心头转念,阿弦便道:“公主有命,我哪敢不从。”太平本是随口一说,并没指望阿弦答应,忽然得她应允,一怔之下,大喜过望。李贤也觉意外,不由看向阿弦。武三思同感意外,但是他知道太平公主孩子心性,倒也罢了,只不过阿弦是敏之“得力”的人,武三思不由多看了她几眼,却并没有出言阻止。第130章 抱住武后接到那小太监的急禀后, 起初本想让人赶紧把太平叫回来, 但是转念一想,却只道:“既然公主想去梁侯府, 那就让她去吧,你们跟紧些, 不许有任何闪失。”原来武后本绝顶聪明,又深窥人心, 她知道是因为前些日子把武三思痛骂了那一顿后,武三思难免惶恐不安,所以才故意讨好太平。倘若执意让太平回来,只怕武三思心里会不大受用。想到今日在宴席上贺兰氏一声咳嗽、武三思便改口不再跟敏之斗气之举,武后即刻改变了主意。毕竟对武后而言,武三思虽然会犯蠢, 但到底是个可用之人,有些事还得他去做。偶然的敲打当然是必要的, 但是最好不要彻底凉了他的心。且说敏之同杨氏告退出宫, 在丹凤门口不见了阿弦,其他的侍从将阿弦随着太平公主去了梁侯府一事说明,敏之不置可否。只上了车后,敏之看着对面的杨氏道:“你倒是替我做起主来了?谁给你的胆子?”杨氏垂着眼皮静静说道:“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莫说是要一个仆人而已, 就算娘娘想要那个人的命,殿下又能如何?”敏之的眼神冷冷地:“你说什么?你说我无能为力?”杨氏不疾不徐道:“殿下当然可以阻止,只要殿下执意不肯,娘娘当然会卖殿下的面子,又顾及亲戚臣子的情分,不至于同您撕破脸,但是这样小的要求殿下都拒绝,娘娘还有什么大事可指望殿下的?只怕会寒了娘娘的心。”敏之道:“寒了她的心?那又如何?”杨氏笑了笑。敏之察觉那笑里有些轻慢意味,心头一股火起,敏之欺身上前,将杨氏下颌一捏:“你笑什么?”杨氏并不慌张,只道:“我只是笑殿下这般年纪,却仍如此孩儿气,就算您否认,但是不管是杨家还是武家,所有的荣耀与权势来自于谁,殿下难道不知道吗?”敏之咬牙切齿道:“我想你是忘了,我姓贺兰。”杨氏道:“您是姓贺兰,但您的身体里也流着武姓的血。何况,殿下已经被赐姓为武了,这本是莫大荣耀。”“你闭嘴!”敏之大怒,手上用力,“什么荣耀,对我而言,只是耻辱!”杨氏忍痛道:“殿下、你弄疼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