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
作者:最爱嗑瓜子      更新:2023-06-27 07:54      字数:5362
  肯定是二哥把他们带坏的,学好不易学坏不难,唉…… ”叶小六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把布料放到床上,起身去找针线筐,准备做衣服;叶妈妈没好气地训道“就知道说风凉话,也不知道是谁,给你哥他们寄了粉红色罩衣,害得大娃他们,在部队被战友笑话了好长时间。”说起这个,叶小六略有些心虚,很快她又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解“我那不是为他们好嘛,妈妈,我老听你在家老念叨,大哥他们年纪大了,娶不上媳妇很可怜什么的………后来,我才特意做了一件粉红色罩衣,寄给大哥他们,我是想着粉红色,跟桃花一个颜色,大哥他们穿上粉红色外套,说不定能招朵桃花回来,然后你要的儿媳妇不就有了吗?我可是全心全意为你们着想,你们不感谢我也就算了,居然还怀疑我不安好心,故意捉弄哥哥,太过分了,要是你们不相信我,那这衣服就别交给我做,妈,你拿回去自己做吧!”叶妈妈眼睛一瞪,一巴掌拍在叶小六后脑勺,警告叶小六“说那么多废话干什么,赶紧去做衣服,做好了交给俺要检查,不许再瞎胡闹。”上次这坏丫头给三个小子,一人寄了一件粉红色罩衣,害得几个孩子在部队被人笑话,关键是那三件衣服白做了;那三件红罩衣,孩子根本没上身;叶二写信回来,特意告诉叶妈妈,红罩衣被他们送给战友了,他还特意在信中指出,让妈妈看好妹妹,不要让妹妹瞎胡闹,太过于花俏的衣服,根本没法穿出去;最后,叶二在信中写到,他比较喜欢朴素一点的颜色,还特意指出,他的衣服,一定要叶小六给他做,他不想让妈妈为他们操劳。其实叶妈妈心里也有数,几个孩子不爱穿她做的衣服,估计是嫌她做出来的衣服,款式不好看,叶妈妈也想改变一下,可是几十年养出来的习惯,想改太难了……叶妈妈见闺女的针线活越来越好,干脆把所有人的衣服,全都交给叶小六去做,她怕小六长时间做衣服,用坏了眼睛,叶妈又狠狠心,花了大价钱,买了一台缝纫机。买来的缝纫机就放在叶小六的卧室,有了缝纫机,叶小六做衣服的速度就快了,叶大他们要的衣服,每人两套,三个人六套衣服,用不了两天,叶小六就能做完;自从家里买了缝纫机,床单、被罩、枕套、窗帘,还有家里人的衣服鞋袜,叶小六做了整整几大箱子;叶小六觉得这缝纫机有毒,脚踩上去,就停不下来,等到大箱子都装满了,没地方存放新衣服了,叶小六才踩了刹车,停下疯狂做衣服的玩法,接着叶小六不做衣服,改做鞋垫,做了一箱子鞋垫,她踩缝纫机的瘾头,才淡下来。寄给哥哥的那三件粉红色罩衫,也是她那个时期做的,踩缝纫机成瘾的感觉,就跟她前世迷王者农药的时候一样,整个人的心神全都盯在上面,吃饭的时候吃的心不在焉,一顿饭下来,饭菜味道咋样,是咸味,是甜味?都想不起来,只迷迷糊糊记得吃过饭了……当初叶小六临睡前,一拿起手机打开游戏,顿时精神来了,玩着玩着一夜过去了,居然一点都不觉得困;缝纫机刚搬到屋里的时候,叶小六就是那种感觉,缝纫机把她迷的不要不要的,脚放在上面,就想踩踩踩……等到过了那阵子之后,叶小六回复正常,十分鄙视自己前段时间的所作所为,然后她翻了翻,几个大箱子,只觉得眼前一黑!被罩、被单、枕套,窗帘,这几样也就算了,反正在屋里用,别人也看不到,花俏一些,也没什么;可是两箱衣服,件件花里胡哨的,根本穿不出去,敢穿出去,绝对会被人骂不正经,叶小六恨不得给自己两巴掌,蠢死算了!临近中午的时候,去集市上卖鱼的叶小三带着两个弟弟回来了。“妹妹,我们回来啦!”叶小五一进院子就大声吼了一句。叶小六放下手里的活,走出房门,看到哥哥拿回来的竹篓全都是空的,自然高兴,看来哥哥带过去的东西全都卖完了,叶小六问到“三哥,今天收了多少钱?有没有这个数?”叶小六打了一个手势,叶小三见了,摇摇头,回到“没有那么多,今天只卖了7块3毛钱。”“这也不少了,对了,你们有没有去邮局,问问有没有咱们家的信。”如今叶小六,已经弄清楚本地的物价,知道7块多,对大多数人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他们家不知不觉已经攒了好大一笔钱,不过这笔钱被叶爸叶妈收着,叶妈妈说这笔钱是留给大哥他们娶媳妇用的。算了一下,大哥是四九年生的,今年是六九年,周岁20岁,不过他们这里都不讲周岁,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岁,所以大哥说起来是21岁;二哥是五零年生的,今年20岁;徐毅跟叶二同龄,不过当初他怕人家嫌他小,干不了活,特意多报了两岁,所以他年龄是22岁,而不是20岁;20岁,21岁,22岁,三个人,年龄一个比一个大!叶妈妈都快愁死了,在她22岁的时候,小四都出生了;可是现在三个孩子在部队,这些年,他们夫妻一直在给孩子攒钱,钱都攒了大半箱,可三孩子一次都没回来,孩子不回来呆在部队,夫妻俩鞭长莫及,再怎么想给孩子娶媳妇,可见不着人,他们也没办法。他们这个地方还比较讲究,家里有几个小子的人家,得先给老大娶媳妇,只有老大娶了媳妇,然后才轮的到老二,然后老三老四老五往后排;有徐毅、叶大、叶二,三人在前面挡着,叶小三、叶小四、叶小五三兄弟在家,才没遭受到叶妈妈的逼婚;算起来,他们三人年纪也不小了,叶小三今年18岁,叶小四今年17岁,叶小五今年15岁,叶小六今年14岁;在他们村,从15岁开始就开始打听人家了,等到十六七岁的时候,小伙子娶媳妇,大姑娘嫁人,如今叶家几个孩子,因为前面三个大的挡着,至今没说人家。近段时间,叶妈妈经常背着他们长吁短叹,说家里的几个孩子,要被大娃他们几个人耽误了,因为上面的几个大孩子不成家,下面的几个小的,就不能越过哥哥,先娶媳妇;几兄妹无意中听到叶妈妈的话,都在心里默默祈祷:大哥、二哥、毅哥,妈妈的催婚,你们一定要扛住了,你们在部队好好表现,没事别往家里跑,小心回来躲不掉!叶小三今年18岁,村里的同龄人大都娶了媳妇,不过他至今没有这方面想法,他觉得他跟别人不一样,他一直在等高考恢复,他想考大学,读大学,大学毕业后,能够一展所长,他不想一辈子碌碌无为的呆在小山村;说起来,留在家里的四兄妹,四个人性格相差蛮大的;叶小三比较关心外面,每隔几天,他会去县城拜访同学朋友,他还会买书、买报纸回来看,对政治很关心,没事还会拿高中的书本出来复习复习;叶小四生活的挺简单的,最近一段时间,他迷上了卖鱼卖菜卖水果挣钱,叶小四整天琢磨,怎么给家里创收,至于学习、看书看报,他可不乐意;叶小五的性格最开朗,只要有吃有喝,也不对,现在叶小五追求变高了,只要有美食,他天天都有好心情,关于看书看报,叶小五直摇头,他宁愿出去放羊,也不要看书;叶小四,叶小五,两兄弟都不是什么特别有追求的人,叶小六跟他们俩是一路货,相比较学习,她更喜欢玩,不过叶小六为了追求大文豪梦想,至今还在坚持写日记,不过她的文笔,注定跟严肃文学扯不上关系,她写出来的文章,字里行间一股逗比气息扑面而来,根本盖不住!留在家里的四兄妹,唯一有上进心的,就是叶小三,三年时间,一直坚持复习功课,读书看报,叶小六见到三哥这样,偶尔也会生出自惭形秽之心,她默默的跑回屋,把自己的书本翻出来,拿出来复习一下,可是往往坚持不了三天,把书本往脑后一扔,又跑出去玩了。过一段时间,受到三哥感化,叶小六再一次捡起书本,坚持不了几天,跑出去玩,就这样循环往复,意志力薄弱的不堪一击。叶小六总想着,高考停了10年,现在才第三年,现在复习太早了,等等,等到第七年或者第八年,第九年,她再捡起书本好好复习。第157章 赶大集吃完早饭, 叶爸叶妈整理了几筐蔬菜水果, 准备让自家孩子带到集市卖掉。叶大离家的这三年,叶家的菜地规模再一次扩张;叶爸叶妈开的荒地, 原本是为了多种一些粮食, 最开始的时候, 外面的荒地种着:玉米,土豆,红薯, 黄豆, 各种各样能填饱肚子的粮食;后来家里面有了杂货铺,杂货铺里面有卖米面粮油, 美味食物,还有布料、农具, 许多有用的商品;当然, 杂货铺里面的货物不是无偿提供的,货架上的米面粮油也是要花钱买的。而且杂货铺的货币跟现实的货币不一样,从杂货铺中购买商品, 要用到金币银币铜币,这个叶家没有, 好在杂货铺不仅卖东西,它居然收辣椒,小白菜;勤劳的叶爸叶妈就在外面种菜,辣椒跟小白菜种了一茬又一茬,杂货铺里边的存款越来越多。当然, 存款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存款越多,需要花钱的地方也越多。随着存款越多,杂货铺卖的货物价格也越来越贵;从一个铜币的桂花糕,几个银币的农具,到几十上百金币的药丸;100金一本的《基础剑法》到后来500金一本的《基础内功》,之后各种基础功法就没有低于500金的。经过多次验证,杂货铺的商品价格越高,品质越好,记得有一次叶爸爸劈柴的时候不小心伤到脚,叶妈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从杂货铺里边买了一颗大还丹出来,给叶爸爸服用,结果第二天,叶爸爸的伤口就好的差不多了,哎呀,这药效太神了!从此以后,无论杂货铺里边的商品价格再高,叶妈妈本着走过路过不能错过,只要是杂货铺的商品,她通通买下来;这样一来,自然花钱如流水,为了跟上花钱的速度,夫妻俩勤勤恳恳的在山谷内开荒;当初,叶爸叶妈跟着孩子一起学了内功心法,刚开始,夫妻俩没怎么在意,也没特别关注,偶尔想起来,就练练;有一次,叶妈妈在玉米地拔草,时间长了只觉得腰酸腿疼胳膊抬不起来,叶妈妈想起儿子跟她说过,运转内功心法可以消除疲劳、缓解身体酸痛,然后叶妈妈就开始运转内功心法,搬运了几个周天之后,叶妈妈感觉腰不酸了,腿不痛了,人也没那么疲劳了,感觉精神的很;晚上回家,叶妈妈把这件事情跟丈夫一说,夫妻俩又做了几次实验,他们发现这内功还是个好东西,干活的时候,不停的运转内功,这样一天下来,一点都不觉得疲惫,甚至还觉得干活越多,精神越好;在外面干活的时候,夫妻俩怕别人发现他们的异样,还会掩饰一下,干一会儿,就佯装累了,停下来擦汗,坐到地上休息一会儿。事实上他们两个人一点都不累,就跟早上刚刚起来时一样精神。夫妻两在外面干活需要掩饰一下,回到家里就不需要这样了。在家里,他们拿着农具开荒,夫妻俩一口气干上几个小时都不嫌累,叶爸叶妈都是闲不下来的性子,整天忙个不停,他们两个人的体力、力量都大有长进,以这样的状态去开荒,自然事半功倍。山谷平坦的地方,基本上全都被他们占了;一开始全都是用来种小白菜跟辣椒,种小白菜跟辣椒,当然不是为了吃,是为了换金币,小白菜跟辣椒的性价比高,小白菜生长周期短,辣椒产量大,比较容易养活,不招虫;叶家三个孩子去部队了,西北那地方,夏天短,冬天长;叶二写信回来,说想念家里的酱菜,辣椒酱;叶妈妈又开始种别的蔬菜,像萝卜、大白菜什么的,菜种的太多,家里六口人根本吃不完,分出一部分做菜干,再分出一部分做咸菜腌菜,还剩下好多,叶妈妈就让叶小三带到集市上去卖。现在,山外风声有点紧,叶妈妈听儿子说,山外面在割什么资本主义尾巴,不许庄户人家开荒种菜,就连养几只鸡,养几头猪,也管着;他们村这地方偏僻,到时没有人来查,也不知道能安稳多久;外面查得紧了,去集市上卖菜的人就变少了,可镇上的人没有耕地,一天三顿总是要吃菜的,叶小三带过去的两大筐蔬菜,要不了多久,就卖完了,这两筐蔬菜至少也能卖个两块钱;一个月有九个集,算下来,光卖菜,一个月就能挣20多块,挣来的钱全都让叶妈妈收了起来,叶妈妈对这些钱早有打算,家里面不缺吃穿,这笔钱她存起来,等到大娃他们娶媳妇的时候,再拿出来用。一想到这些,叶妈妈心里苦……按理说他们家孩子,不说别的,就说样貌,可是十里八村都是数得着的!可是偏偏六个儿子,最小的都15岁了,最大的两个,一个21岁,一个22岁,一个都没成家!前面三个小子,在部队一直没回来,压的后面三个弟弟,也没办法娶媳妇;叶妈妈在心里琢磨着,三个小子在部队待了三年;整整三年没回来,他们总不能在部队待一辈子不回来吧?这不可能!今年不回来,她觉得三个孩子明年肯定能回来;叶妈妈已经打听好了,大王庄的王小丫,赵家村的赵大妞,还有小王庄的王招娣,这三个小姑娘模样长的最出挑,保证大娃他们回来,一见面就会相中。叶妈妈也是过来人,她对年轻人的心态,还是有几分了解的;相亲的时候,小伙子,大姑娘全都是孝顺的,能干的,善良的;但是光有这些是不够的,别以为她不知道,家里面的几个小子心气都高着呢!长相一般的,叶妈妈怕孩子看不上,其实不只是孩子的心气高,叶妈妈的心气也挺高的,她本身就是一个资深看脸党,长得不漂亮的,她都不考虑,看叶妈妈挑的几个姑娘,全都是村花级别的美人;因为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回来,叶妈妈也没敢找媒人上门说亲;现在儿媳妇人选有了,钱也攒了许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叶妈妈在家,盼着孩子回家。叶妈妈对自家的三个孩子非常有信心,一点都不担心,她看上人家姑娘,人家姑娘看不上他们家孩子。在叶妈妈的眼中,他们家孩子哪都好,人长得俊,又是高中毕业的高级知识分子;现在还是部队里边的解放军战士,吃穿都有国家管着,而且国家还给他们发津贴,这么好的条件,叶妈妈根本不担心,人家姑娘看不上他们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