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第 35 章 阳关道。
作者:花日绯      更新:2023-07-20 20:41      字数:3649
  第三十五章

  勤政殿中吵得热火朝天,高俭一如既往的淡定。

  一拨大臣支持向江湖人求援,说既然朝廷没这个能力对付那个神出鬼没的刺客组织,那就请有能者来解决,江湖事江湖了不是很好?

  一拨大臣反对,说若是放任江湖人涌进京城,三教九流,难以控制,到时候刺客没抓到,说不定各种治安问题会层出不穷。

  支持的一拨以长信侯,安国公,平阳侯为主,反对的一拨以礼部、兵部、刑部为主。

  这些人上朝时在朝上吵,退朝后继续到勤政殿吵,却还是没吵出个章程来。

  “那些刺客来路不明,目标不明,又躲在暗处,朝廷就是想出兵剿灭都不知道往哪儿剿?李大人你说得轻松,现在不提前应对,等刺客的刀架到你脖子上,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届时就不知道你有没有运气,等到人去救你了。”长信侯面露嘲讽说。

  “侯爷不必咒我!你之言不过危言耸听,那些刀头舔血的江湖人岂是好相与的?今后有没有刺客了还是两说,可你若将京城的大门对那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江湖人敞开,闹出别的事端来,侯爷可担得起责任?”礼部尚书吴之荣扯着脖子质问。

  “江湖人不好相与,那是你没找对地方,也是有专门管江湖人的地方嘛。他们不是有个什么什么盟主,到时候若有江湖人为非作歹,就让那个盟主出来管他们,手底下的人她总不能不顾吧?”平阳侯也跟着说道。

  “哼,说得容易,若真闹出乱子,人家来不来收拾都是未知数,京城治安若是乱了,这天下朝堂就全都乱了!”兵部尚书吹胡子瞪眼,特瞧不上那些想尽一切办法推卸责任的人。

  “好了好了,我们在此吵得不可开交,还是问问陛下的意思吧。”

  安国公自从禁军被刺客摆了一道,太后又被魏王的人弹劾,丢了垂帘听政的权利,整个人都低调不少,虽然仍然站队,但能不发言就不发言,即使发言也是为了转移视线,转嫁责任。

  高俭看着群臣齐齐看向自己,心道你们终于想起来这里还有个陛下了。

  清了清嗓后,高俭开口:

  “朕觉得,爱卿们所言都有道理!”

  兵部尚书直来直去,不爱模棱两可,说:“陛下,此例不可开,此风不可长!”

  长信侯也上前说道:“陛下,若不未雨绸缪,恐生大祸也。”

  高俭看着两个拱手说话都把脑袋别向另一边,这是连眼角余光都不愿意扫到对方的意思吗?

  “诸位爱卿的意思朕都已经明白了,都有点道理,但也都有问题,之所以不能统一,主要就是担忧的问题无法解决。”

  “长信侯等担心若不早做准备,待下回刺客再行刺杀时无人相救;李大人等担心江湖人在京城胡作非为,难以控制,对吧?”高俭给他们做了个总结。

  长信侯和李大人互相瞥了一眼:“是。”

  “其实这两件事都好解决!”高俭笑得深沉。

  “臣等愿闻其详。”诸位大臣们纷纷说道。

  高俭的目光在长信侯和李大人身上扫了一圈,说:

  “要解决长信侯的问题,朕觉得是可以找江湖人救急的。”

  高俭说完,长信侯眼前一亮,昂首挺胸的对高俭赞道:“陛下圣明!”

  李大人急着想要反驳,被高俭抬手拦住:

  “朕还没说完!当然李大人所虑也有道理,江湖人多了,难免引起不必要的纷乱,对京城治安有极大的影响。所以,这些被请来救急的江湖人聚集在一起,就得找个约束他们的人。”

  长信侯说:“陛下所言极是,臣先前提议请武林第一大派天极盟的……”

  没说完就被高俭打断:

  “不对不对,找江湖人约束江湖人来做朝廷的事,长信侯莫要想得太好,你怎么能保证所有的江湖人凑到一起,会真心实意的为朝廷效力呢?”

  李大人觉得陛下这话说得在理,赶忙应和:

  “不错,陛下英明,江湖中人可控性太差,以武犯禁者比比皆是,长信侯未免太天真了,以为只要朝廷发布指令,江湖人就得言听计从吗?可笑!”

  “你……”

  长信侯还想与李大人辩论,只听高俭大声说道:

  “所以说,刺客之事可以如长信侯所言找江湖人救急,但朝廷不可放任,必须予以约束才行。而这个约束方,不能是江湖人自己,得由一个能代表朝廷又与江湖有所关联的人担任。”

  高俭一番话,让两拨人都安静了下来。

  皇帝的意思是找个朝廷的人去约束那帮江湖人,如果用法子,倒确实折中解决了两拨大臣们争吵了半天的问题。

  但同时,又有新问题出现,找哪个能代表朝廷的人去约束那帮江湖人呢?

  既要出身朝廷,又要与江湖有关联。

  “不知陛下可有人选?”李大人问出大家心中疑问。

  高俭看向了长信侯,长信侯头皮一紧,以为高俭要把这个烫手山芋委任给他,慌忙拒绝:

  “陛下,臣不可!臣与那些江湖人没交情,自问约束不住他们,还请陛下另寻他人。”

  高俭失笑:

  “侯爷这么着急拒绝作甚?朕又没说让你去。”

  长信侯一阵尴尬,干笑着问:“是,臣误会了。那不知陛下……”

  高俭仍盯着长信侯瞧,瞧得他是一头雾水满脸懵,心上生出一些不好的预感。

  只听高俭忽然对长信侯问道:

  “听闻长信侯世子师承六壬书院,乃院主首徒,江湖地位超然,可是真的?”

  长信侯脸上的笑终究是僵住了,他眸光微动,没想到皇帝竟然打的这个主意,他用比刚才自己拒绝时还要急迫的速度推辞:

  “陛下!这……犬子人单力薄,担任不了这样的重任。他不过孩子一个,看了些游侠志就胆敢以江湖人自居,不行不行,他肯定不行的。”

  高俭还没说话,就有几个一直站在旁边没开口的兵部武将突然一起站出来反驳长信侯的话:

  “侯爷莫要自谦,云世子的能力在下一年前亲身领教过,放眼整个京城,云世子都鲜有敌手。”

  “对啊,听说云世子的师门六壬书院,在江湖中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野鸡门派,那是能与天极盟相提并论的武林大派。”

  “世子贵为院主首徒,小小年纪便在江湖中闯出了名号,据我所知那个百晓堂的十大年轻高手排行里面就有他,与江盟主的爱子江凛少侠名次相近。”

  这些的话好像早就在腹中打过腹稿,连珠炮似的一股脑儿说出,完全不给长信侯留反驳的时间门。

  而李大人一行听了这些武将的话,倒是把先前对长信侯世子的些微质疑抛开,说道:

  “若真如此,那云世子确实还挺合适的。”

  长信侯连连摆手:“不合适不合适,诸位大人莫要玩笑。”

  “长信侯放心,朕也不是要让云世子一个人承担这件事。”高俭从龙案后走出,边走边说:

  “朕决定成立一个朝廷与江湖的关联司所,主要负责应对刺客与一些在京城发生的江湖纠纷,有朝廷和江湖两方规矩约束,隶属皇权,在京城遇到纷争也有优先行事权,当然了,遵循朝廷律法是最基本的。”

  “朝廷和江湖中愿意加入这司所的都可酌情考量,这样的话众卿觉得如何?”

  众臣面面相觑,思量片刻后,有人提出:

  “陛下这方法听起来挺好,就是怕那些江湖人自由散漫惯了,未必愿意入这司所,平白为自己套一层枷锁。”

  此言后立刻有人响应:

  “若是江湖人不愿加入,那陛下这司所怕是难以成行,对他们就起不了约束作用了。”

  长信侯适时追加:

  “不错,若陛下属意犬子管理这司所,只怕他是号令不了江湖群雄的,到时候一呼无应,丢的还是朝廷的脸面,请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高俭说:“长信侯对世子这么没信心吗?”

  长信侯尴尬笑答:“不是没信心,是他确实不是这块料。此时关系重大,还是请陛下交给其他更稳妥的人去做,免得因为犬子无能而坏了陛下的计划。”

  “那长信侯觉得,此时交给谁比较合适?”高俭问他。

  长信侯突然被问愣住了,他现在只想赶紧把云庭从这件事里扯出来,还真没考虑过其他什么人合适,说道:

  “依臣之见,还是从江湖中选拔人才比较好。”

  高俭问他:“若是全都从江湖中选人,那在京中遇到纠纷,京中世家都愿意听江湖人的吗?”

  这么一说,立刻有人站出来反对:

  “那当然不成!江湖中人懂什么,京中形势复杂,遇事岂可由江湖人说了算,那不彻底乱套了。”

  高俭点点头,觉得有道理:

  “所以啊,管理那司所之人,还得从朝廷中选。除了云世子之外,还有什么人身兼朝廷与江湖身份的?”

  一时间门,勤政殿中人人拧眉思索,半晌都没人说话,因为他们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没几个身兼朝廷与江湖身份的。

  “看吧,众爱卿也选不出对不对?所以,还得是云世子!”

  众臣面面相看,反对之意消弭。

  长信侯只觉今天好像又被自己搬起的石头砸到了自己的脚,他本意是想利用这件事让江湖中人好一番内斗,然后他再去坐收渔翁之利,却不料被皇帝摆了一道。

  想到云庭就要被皇帝委以重任,长信侯这心里就跟百爪挠心似的,怎么也不愿妥协,还想再拒绝时,就听高俭一锤定音:

  “此事朕意已决,长信侯就不必再推辞了。”

  “既然是为了对付刺客组织【奈何桥】所成立的司所,那朕就给这司所取一个立竿见影,旗开得胜的名字。”

  高俭回到龙案后,大笔一挥,在摊开的宣纸上写下大大的三个字:

  “阳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