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水煎包2 邓绥再次临朝称制、寿王李琩……
作者:星陨落      更新:2023-07-07 16:01      字数:12051
  东汉。

  没有邓绥执政的东汉已经乱成一团。

  起因是帝王想要掌权,而把邓绥逼退到幕后的朝臣们也想掌握更多的权利,这样一来,双方的立场自然有所冲突。

  就在邓绥还政只管百姓,东汉帝王和朝臣们已经多次交锋,他们互相有输有赢,不过不管是输还是赢,随着交锋次数,他们的实力都在逐步削弱。

  直到他们彻底掌握不了局面,让局势失控,朝堂混乱成了一团。

  就在他们手足无措之际,突然想到了邓绥。

  只是邓绥怎么可能乖乖被他们说两句好话就出手相助,“陛下和诸位大臣还是请回吧,本宫不过一个妇道人家,实在无法主持朝政。”

  “况且本宫早就还政,若是出尔反尔,天下人会怎么看待本宫?”

  邓绥用他们当初的话回怼他们,直让帝王和朝臣们嘴里发苦。

  他们当初把邓绥逼回后宫的时候,可没想过还有需要邓绥主持朝政的一天。

  本以为没了邓太后,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谁想到一番折腾下来,他们直接元气大伤,甚至还不如邓绥执政时期来的安稳,觉得帝王真是瞎折腾。

  朝臣们对帝王不满,帝王又何曾满意他们。

  邓绥还没有还政的时候,他满心愤懑,可谁知等他真正上手才知道朝政不是那么容易玩转的。

  随着这段时间和朝臣们争锋,他手底下没少折损人,心力更是憔悴,哪里是邓绥当政时期的轻快可比。

  就这样,在双方权衡利弊下,他们都倾向请邓绥再执政,自己趁机休养生息。

  却没想到这次邓绥不愿意再配合他们,这是帝王和朝臣们先前没有想过的。

  “还请太后娘娘看在大汉列祖列宗,和天下百姓的份上,再次临朝称制,大汉现如今需要娘娘啊!”朝臣们厚颜无耻道。

  之前天下百姓不需要邓绥吗,可是阻碍了他们的利益,他们照样想让邓绥还政。

  现在他们是没有办法了,才愿意让邓绥再次执政。

  “还请太后娘娘能够出手。”帝王只觉得满心屈辱道。

  邓绥就算真的出手,他也不会感激,帝王只觉得这是权衡之计,等邓绥帮他稳定了朝政,他会请邓绥再退回后宫,心里一点都不愧疚,反而觉得自己很有谋略。

  终于,邓绥觉得差不多了,道:“你们想让我出手也不是不行,只是我有一个条件。”

  邓绥说的条件不是别的,正是科举制。

  蔡伦的造纸术经过后世改良,无论是书写纸感还是生产规模,都大大增加,这样一来,邓绥时期,也就有了科举制的发展空间。

  若是平时邓绥说起科举制,朝臣们肯定不会同意,可是现在是他们求邓绥的时候,而不是邓绥上赶着求他们。

  “这,太后娘娘,还容我等思虑一二。”朝臣们互相对视一眼,咬牙道。

  他们开始商量科举制的利弊,会不会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答案是有,科举制一旦推行,肯定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可是继续让帝王执政,就凭帝王昏庸的手段,他们可能都撑不到家族败落的那天。

  所以权衡利弊以后,朝臣们同意了科举制的推行。

  至于帝王,觉得科举制可以帮他更好的筛选人才,从一开始就不抵触。

  就这样,东汉那边同意了推行了科举制,邓绥也在帝王和朝臣们的再三恭请下再次临朝称制。

  等到消息传出,整个天下一片欢呼,那是来自无数底层百姓的声音,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坏,他们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更别说科举制还给他们提供了一条晋升渠道,他们对邓绥自然更加感激。

  再次临朝称制,邓绥看天下的目光不再一样,她兄长陪伴在她身旁,听见邓绥道:“兄长,以前朕执政总是把这偌大的天下看成刘家的,所以朕会容下那些看不顺眼的朝臣,觉得他们只要对大汉江山有贡献就好,只是结果兄长你也看见了。”

  以前的邓绥,心里是有一条线的。

  可是现在,那条线被邓绥悍然扯断。

  “是,陛下,我邓家一定为陛下的大业赴汤蹈火,肝脑涂地。”邓绥的兄长邓骘垂眸道,眸中古井无波。

  从知道帝王对他们邓家赶尽杀绝,他们邓家要想活下去,就已经没有了退路。

  等邓骘走后,班昭过来求见邓绥。

  “大家,你还觉得朕再次临朝称制是错吗?”邓绥看向班昭道。

  “我……”班昭哑口,不知道该怎么说。

  诚然她心里觉得邓绥不该掌权,可是帝王和朝臣们把朝政折腾的一团乱糟是事实。

  就算她发自内心的觉得男子为尊,也没办法昧着良心说他们有能力。

  “这次是朝臣们请太后娘娘出的山,自然与太后娘娘无关。”班昭道。

  言外之意,邓绥的权利可以别人给,她自己却不能争。

  “这次朕开科举制,还准备选拔女官,大家觉得呢?”邓绥看向班昭。

  “不行,娘娘,这未免太荒唐了,朝臣们不会同意的。”班昭忍不住惊呼道。

  “既如此,大家可愿为朕冒天下之大不韪?”

  班昭瞳孔骤缩,有心拒绝,可是看着邓绥,她却说不出话来。

  太后娘娘的处境本来就不好,若是连她都不支持太后娘娘,那太后娘娘岂不是更孤立无援。

  “班昭,愿意为太后娘娘一试。”班昭咬唇答应道。

  她十分爱惜自己的名声,可是为了邓绥,她愿意打破自己的原则。

  邓绥看着她眸光不由一暖,上前握住班昭的手道:“我就知道大家不会弃我不顾。”

  “有娘娘这句话,班昭就是死也甘愿了。”班昭哽咽道,心里很清楚自己即将走上一条什么路。

  她知道,自己真要入朝为官,一定会受到天下男人们的抨击,那几乎是她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光是想想就让她感到窒息,可是看着邓绥,她却生出一股难以言喻的勇气,因为班昭知道,邓绥比她更有勇气,并且走在她的前面,邓绥所承受的压力,远比她重。

  帝王和朝臣们以为邓绥再次临朝称制,还会继续当不专权、一心为国的好太后,就在他们放松警惕之际,朝堂开始悄无声息的大换血,等他们回神,朝臣们大都已经遭遇贬谪,手中基本没了权利不说,自家作奸犯科的族人也被依法处死,让他们颜面大失。

  可偏偏,邓绥还都依着规矩来,任谁也说不出邓绥的不是来。

  一些朝臣们醒悟过来,“太后娘娘这是把汉家朝堂当成自己家的了吗?”

  他们想要抨击邓绥,却反而被更多拥护邓绥的声音所唾弃,邓绥没对他们使用过这种手段,不代表她不会用。

  若是邓绥想,有的是整治他们的手段。

  至于帝王,可能是最先反应过来的人,因为邓绥临朝称制以后,他手中的皇权急剧缩小,直到最后,他还被邓绥囚禁了起来,他再也没办法跟外界联系。

  帝王错愕,“太后为什么要这么对朕?”他不明白。

  他并先帝亲子,是邓绥力排众议从宗室中把他选出来,把他推上皇位,虽然帝王对邓绥心里有隙,但在明面上,他从未表现出来。

  起码邓绥死之前,他是不可能对邓家露出恶意的。

  所以对于邓绥的下手,帝王很猝不及防。

  只是不等帝王反击,他就意外感染了风寒,邓绥知道以后,第一时间安排太医为他诊治,并开药方为他拿药。

  帝王不想死,也顾不得邓绥的冷待,药一天三顿不拉,为此连饭都没顾上吃。

  却不想药越喝他身体越虚弱。

  终于,他到了弥留之际。

  最后的时间,帝王终于意识到什么,“你们,去叫太后娘娘过来。”

  “陛下。”邓绥匆匆而来,神色焦急。

  可是等入内只剩下自己人了,她神色骤然冷下。

  帝王一看她的脸色,就什么都明白了,“为什么?太后娘娘。”

  “陛下,这是朕给你的体面,你若是乖乖去也就罢了,你若是不去,朕就把你的所作所为让史官大书特书,让你遗臭万年。”邓绥看着他嗤笑道。

  “你……”听到邓绥毫不掩饰的讥讽,帝王怒不可遏。

  “至于陛下问为什么,朕不过是想自保而已,毕竟陛下不是想等朕死后,清算其邓家吗,朕不过是先下手为强。”

  “想我邓家一生为国,家族最后却毁在你这小人手中,这是我邓绥一生最大的耻辱。”邓绥看着缠绵病榻的帝王满眼厌恶道。

  她不是没想过用别的手段对付帝王,可是其他的手段难免抹黑她的名声,正值关键时期,她不想出意外。

  “噗,太后你狼子野心,我大汉的列祖列宗是绝不会放过你的。”帝王看着邓绥深恨道。

  “这个就不劳陛下操心了,汉高祖若是在天有灵,相信他也是恨你这个无能昏庸的子孙,而不是朕这个能为大汉力挽狂澜的太后。”

  “陛下放心的去吧,等陛下死后,朕不会再从刘家宗室里挑选下一个帝王。”邓绥算是看透刘家男人了,知道只要是刘家男人,就不可能对邓家手下留情。

  “你什么意思?邓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帝王忍不住睁大眼睛道。

  “不可能,邓绥你不过一个女人而已,居然有如此狼子野心!”想到什么,帝王睁大眼睛道。

  可惜他直到最后,也没听到邓绥的否认,可以说是死不瞑目。

  “收拾收拾,宣告陛下驾崩吧。”看到帝王没了气息,邓绥神色淡道。

  等到帝王驾崩的消息传开,刘家宗亲们沸腾起来,觉得邓绥一定会再从他们之中选帝王,却不想他们心里刚有期待,刘家宗亲里违法乱纪之事接连爆出,层出不穷。

  这极大打击了刘家在整个天下的声望,让天下人对其不满起来。

  与之相反的是邓绥约束族人,就算族人犯错,也从不包庇,极大程度的博得天下人的好感。

  并且随着科举制的完善,越来越多科举看中的官员入朝为官,因为他们都是邓绥提拔上来的,哪怕帝王驾崩以后,朝中没有新帝,他们也当做没看见。

  “看到了没有,这才是权利的正确运用。”山海阁其他食客知道邓绥的所作所为以后,不少人都提点后辈道。

  比如李治就在教李显,尽管李显已经是帝王,但是水平吗,很是让李治这个亲爹看不下去。

  闻言李显忍不住欲言又止,“父皇,我们实在没有邓绥太后的手段啊。”

  就像调动那么多官员,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邓绥做的最好的一点就是,朝中官员们大换血,朝廷也没产生多大动荡。

  而李显扪心自问,他跟皇后韦香儿两个加起来都做不到。

  “耶耶自然不会要求你们跟邓绥太后比。”邓绥太后那是什么人,有“皇后之冠”之称的人,就算李治再对李显有亲子滤镜,也不觉得儿子能跟人家邓绥比。

  可越教李显,李治就越对李显的资质有一个清晰认知。

  相比之下,韦香儿的资质比李显好不少,可以说要不是他们夫妻感情好,李显又愿意立韦香儿的女儿李裹儿为皇太女,韦香儿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武曌。

  当然,这不是说韦香儿的能力可以堪比武曌,而是李显资质不行,韦香儿碾压李显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关键是韦香儿有野心和本事,李显非但不忌惮,反而还很支持妻女向吕后等前辈学习,跟李治这个父亲比起来,可以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李世民原本还对李治和武曌感到不满,可是看到李显对妻女的态度以后,他直接无语凝噎。

  武曌好歹是李治死后坐上的皇位,李显这边跟韦香儿好的能生前把皇位送给妻女。

  此时鲁元和李裹儿两人来,邓绥称帝的速度不像贾南风那么快,可却非常稳,她的执政能力远不是贾南风可比,如果说贾南风是凭借手中军权强行上位,那邓绥就是从民心上下手。

  邓绥的手段无疑比贾南风更绝,贾南风收服不了的人会干脆的消灭他们身体,可邓绥却能由内而外的让他们身心臣服,让大汉的民心归属于她。

  看着邓绥稳扎稳打,刘邦等帝王说不清楚心里是什么滋味。

  大汉数百年的国祚,原本是他们最自豪的事,可是撇去那些浮华的表面,随着时间过去,他们大汉早就千疮百孔,以前的邓绥用自己的能力修补大汉这艘大船,现在她则用自己的能力加快了大汉的沉船速度。

  就在刘邦为东汉有些伤神之际,吕雉道:“赌约,我们又赢了。”

  “什么赌约?”刘邦一时没反应过来。

  “朕不是已经愿赌服输,答应扶持鲁元了吗?”

  “鲁元是鲁元,我说的是另一个赌约,王政君和羊献容的。”吕雉道。

  “谁输了谁付一个月伙食费那个!”刘邦想起来了。

  他立马精神起来,拍桌斗志昂扬道:“我们不可能输,要知道王政君可是我和刘彻还有刘病已三个教出来的!”

  就算王政君资质不行,他们三个名师出马,也能把对方提溜起来。

  三国及以后朝代的人侧目,“王政君太后身后的帝王们很厉害,可是羊献容皇后背后的吕后、邓太后等人同样不简单啊。”

  “也不知道这场比试她们谁输谁赢,可惜他们只跟对方比,咱们没办法掺和进去,要不然咱们也能蹭饭了。”

  “羊献容那边已经稳定政权了。”吕雉胸有成竹道。

  “怎么可能?”刘邦等人错愕。

  “因为陛下和石勒同归于尽了。”羊献容伤心道。

  刘曜和石勒同归于尽,让石勒那边群龙无首,相比羊献容这边,从山海阁学习到不少东西,在刘曜死后迅速稳定了政权。

  当然还有因为羊献容那边比西汉地盘小许多的缘故。

  总之,羊献容和王政君的比试,羊献容胜出。

  “切,赵国那么小的地方也值得皇后你们兴师动众,不就是一个月的伙食费吗,乃公又不是出不起。”刘邦输人不输阵道。

  “那行,先给我们都上几份中级饭菜。”吕雉毫不客气道。

  “皇后朕错了!”一听中级饭菜,刘邦态度当即软了,他可扛不住流水的中级饭菜。

  谁知一看吕雉说的“自己人”还包括嬴政,刘邦肺都气炸了。

  “吕雉,你居然拿乃公的钱去投喂别的男人!”

  刘邦输了比赛,心里本来就不舒服,就不用说吕雉毫不客气,让他大出血。

  结果看到嬴政也占自己的便宜,刘邦身心都受到重创。

  “毕竟能让你刘邦吃亏的机会实在难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吕雉坦然道。

  “那吕后你看我们怎么样?”曹操眼睛一转,带着曹丕也想蹭饭道。

  自从不盗墓了,他就拮据起来,中级饭菜只偶尔才会尝尝,不过要是能蹭上吕后的饭菜,他绝对要一天三顿都吃中级饭菜。

  “怎么,你也想吃吕雉的软饭?也不看看自己的斤两,整个人还没秦始皇的剑高,吕雉能看上你才怪呢。”刘邦音量陡升道。

  “汉高祖,身为男人,你怎能如此小肚鸡肠呢,抠门就抠门,你拿身高说什么事!”曹操发怒道。

  “乃公就抠门,总之,乃公的钱才不能给野男人花!”刘邦咬牙切齿道。

  “始皇,你应该不会答应吕雉吧?”刘邦看向嬴政道,希望嬴政拒绝。

  只要嬴政拒绝,他的钱和面子就都能保住了。

  却不想刘邦失望了,只见嬴政道:“你不是说朕是你兄弟吗,合着用到朕的时候是兄弟,用不到朕的时候是外人。”

  “别听他瞎说,他现在才是那个外人呢。”吕雉笑道。

  刘邦想吐血,“我出钱,结果连名分都没有了?”

  “吕雉,就算你我再不是夫妻,我也是你的原配,你就算真和嬴政在一起,我也要膈应你们一辈子!”刘邦大声道。

  众人都被刘邦的厚脸皮所惊,纷纷劝道:“汉高祖你这是何必呢,你和吕后好聚好散不行吗?”

  “就是,人家吕后被你辜负了一辈子,你放过人家吕后好不好!”

  “朕放过她,谁来放过朕!”刘邦咬牙道。

  “看来始皇帝就是汉高祖心里的一根刺,还好阿武你没给朕找这样的‘兄弟’。”李治看着秦汉的热闹,非常欣慰道。

  太平、李显:“……”

  他们耶耶还挺乐呵,他们母皇的那些男宠的确对耶耶产生不了威胁,可是他们耶耶是不是忘了,他才是那个能让人膈应的存在。

  当然,只是跟汉高祖和秦始皇比起来,他们阿翁并不在乎母皇,彼此间并没有因为这件事针锋相对,要是他们阿翁在乎母皇,那同样乐子大了。

  最后不管刘邦愿不愿意,还是给吕雉等人付了伙食费,好在那笔钱不是他一个人出的,刘彻和刘病已也出了,谁让王政君是他们三个教的。

  “这里可是食肆?”这天,山海阁大清早来了一对新的食客。

  此时众人或打哈欠或清醒的吃着早餐,看到他们,众人全都清醒过来。

  这让来人心里一惊,把戴着帷帽的妻子护在身后,直到看清楚食肆里面有不少女客,他心头才一松。

  “这里的确是食肆,不知客人们想吃什么?”史诗道。

  “不知你们这里都有什么食物?”男人好奇。

  随后他带着妻子上前,去看山海阁的菜单。

  山海阁的菜单已经又一次更新换代,从最初的木牌菜单变成现在带图片的菜单,不光有栩栩如生的美食图片,菜单上面还带了价格。

  只是那价格只让男人觉得眼花,男人沉思,“饭菜价格要么一金要么十金,是我们不常出府吃东西,外面食物价格都这么贵了吗?”

  按理来说这么高的价格,食肆的客人本该不多才对,可是现在一大早,食肆内人居然都快坐满了。

  “夫君,我们就在这吃吧,我感觉这里的食物味道很香。”女人扯了扯男人的衣袖,轻声细语道。

  “好,你看看喜欢什么。”男人不再迟疑,下定决心道。

  “店家,我们身上没带金子,这块玉佩抵饭钱如何?”男人摘下身上的玉佩道,虽然没带现金,可是他并不缺钱。

  好在山海阁可以把东西等量兑换,顶多就是费点事。

  “客人的玉佩价格值五十金。”史诗道。

  “没想到一块玉佩居然吃不了几顿饭。”帷帽下女子有些惊讶道。

  “没事,不过一块玉佩罢了。”男人并不在意。

  等他们点完餐,正准备找地方坐,可是前排位置基本都坐满,只有靠近门口还有一点距离。

  就在男人扶着妻子即将坐下,突然察觉到一股目光,男人看去,就见一男人目光灼灼的看着他,他不禁冲对方友善一笑,“不知阁下贵姓,在下李琩。”

  “你也是我李家人。”李世民挑眉,看男人的不是别人,正是李世民。

  “我觉得你有些面善,你可是皇族?”李世民直接问李琩道。

  李琩不想李世民如此直接,不由笑容微滞,“我的确是皇族,寿王李琩,阁下可也是我李家皇族之人?”

  “寿王?”李显一家三口眸光陡凝,全都看向寿王李琩。

  李裹儿咽下嘴里的水煎包,看着李琩眯眼道:“当今陛下是男是女?”

  李琩沉默一瞬,道:“当今陛下自然是男子。”

  “是谁?”李裹儿眸光陡然凌厉道,心里快速闪过自己几个庶兄弟的名字。

  李显更是惊讶,“难道我未来把皇位传给儿子了?怎么可能!”

  “裹儿,你一定要相信耶耶啊。”李显紧张的看着女儿道。

  “女儿当然相信耶耶了。”李裹儿道。

  “不知你们是谁?”寿王察觉不对道,尤其是李显肆意谈起皇位,这让他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要知道当今天下,就算他是帝王之子,也不可能如此随意的提及皇位。

  更不用说,裹儿这个名字,隐约让人觉得耳熟。

  “朕是李世民,你可是李显之子?”李世民没有李显等人的复杂情绪和震惊,直接承认道。

  “太宗,怎么可能!”寿王李琩下意识摇头否认道,只觉得荒谬。

  “夫君,先不说太宗陛下,就说那位裹儿,可是夫君的姑姑安乐公主?”杨玉环突然道。

  “安乐姑姑?”李琩诧异。

  “你称我为姑姑。”李裹儿抿唇,心里知道自己未来一定没有登上皇位。

  “你是我哪个兄弟的子嗣?”李裹儿磨牙,咬牙切齿道。

  李显也抿唇看向李琩,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此时李琩和杨玉环两人心里正惊疑不定,因为他们年龄小,无论是李显还是李裹儿,他们都不太认识,此时更遑论相认。

  “你们真是太宗陛下和安乐公主吗?太宗陛下早就驾崩,更别说跟安乐公主差距那么多年,两者怎么可能同时出现。”李琩皱眉不信道。

  “别的地方也许不可以,可是山海阁可以,在下袁天罡,想必两位已经注意到此地的奇异。”袁天罡道。

  听到袁天罡的名字,李琩别提多惊诧,“你真是袁天罡大师?若阁下真是袁天罡大师,可能算出本王的身世?”

  说白了,李琩还是不信自己能见到太宗陛下和安乐公主等人,毕竟李琩对自己有自知之明,觉得就算有机会见到太宗,也该是自己父皇那类雄才大略之人才对,而不是平平无奇的他。

  “不出意外,寿王的父皇,和安乐公主并非一父,而是和安乐公主隔了一房的堂兄弟。”袁天罡看着寿王眉宇间微微凝重道。

  因为寿王的面相为他透露了不少信息。

  “我的堂兄弟?怎么可能,就算父皇没把皇位传给我,也该给我的庶兄弟,怎么也不该轮到堂兄弟,除非四叔后面登基了。”李裹儿眸光冰冷道。

  对上她的眼神,李琩不由打了一个颤,心里有瞬间仿佛真的相信了对方是那个可能成为皇太女的安乐姑姑。

  可是怎么可能,那位安乐姑姑早就已经身亡了才对。

  “这是朕的玉玺,这下你总信了吧,快跟我们说说这是怎么回事?”李显拿出一个玉玺道。

  李琩不认识人不要紧,可是他一定认识玉玺。

  看到玉玺,李琩眸光凝住,就像李显想的那样,他的确不认识李显和安乐公主,可是他绝对认识玉玺。

  认出玉玺后,李琩忍不住步步后退,连带着牵连着杨玉环也身形微晃。

  “夫君。”杨玉环担忧的看着李琩,李琩面色寸寸苍白下去。

  其他人对声音安静下去,此时一边吃早饭一边看向李琩,心里好奇,“在有儿有女的情况下,李显的皇位是怎么落到侄子手中的?”

  就连一向懒散的李治和慵懒的武曌也不禁认真倾听。

  “阿武……”李治手下意识牵住武曌的手,力道不自觉的加大。

  因为无论是李显,还是李琩的爷爷李旦,都是他们的儿子。

  此时两人已经意识到什么,李治只觉得头微痛,呼吸变得急促。

  “稚奴,冷静。”武曌沉声。

  李琩环视众人,看向李世民,颤声道:“您真是太宗陛下吗?我父皇他最崇敬的就是太宗陛下了。”

  “你先坐下缓缓,别急,等你冷静下来了再说事不迟,想必这点时间大家都有。”李世民看出李琩的紧张,环视众人道。

  “大家的确都不缺这点时间,你们先把饭吃了吧。”有人对李琩夫妻道。

  他们要的早餐已经送过来,并且是刚好入口的温度,李琩有些心不在焉的坐下,直到王妃杨玉环给他夹了一个水煎包,想要喂他,李琩才回神。

  “玉环你先吃吧,我感觉还不饿。”李琩对杨玉环道。

  确切来说,刚开始他是饿的,现在已经被惊的没有了胃口。

  “不管怎么说,饭还是要吃的,王爷不用怕,有太宗陛下在,咱们不会有事的。”杨玉环跟李琩小声道。

  “你说的是,有太宗先祖在呢。”李琩心里的昏暗一扫而光道,他在知道李显和安乐公主的身份后,心里的确下意识惶恐,可是一想到还有太宗坐镇,他突然就没那么怕了。

  心里阴霾消失,李琩胃口也跟着回来,他们早上要了两碗豆腐脑,还有一份水煎包。

  水煎包一份许多个,两人正好分着吃。

  不同于杨玉环小口小口,慢条斯理的吃着,李琩一口下去,一只水煎包就没了一半,等他再一口,就解决了一个水煎包,刚开始李琩心里紧张,都没好好品味水煎包的美味,直到后面吃了两个水煎包,李琩心不知为何突然安定下来,也能有更多闲情逸致的品味水煎包的滋味。

  可以说要不是李世民等人还在等着,李琩可能会彻底沉浸到水煎包和豆腐脑的美味当中。

  吃了一半水煎包,又把豆腐脑快速喝完,李琩让杨玉环慢慢吃,自己则看向李世民,“太宗陛下问吧,李琩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是李显,他的皇位是怎么到侄子手中的?”李世民问李琩。

  李显一家三口的迫切缓解的些,全都期待的看向李琩。

  李琩却没敢看他们,“景龙四年,安乐公主因不满其父皇不立自己为皇太女,将其父皇毒杀。”

  “我不满父皇不立我立皇太女?”李裹儿迷茫。

  “不对啊,我怎么可能不愿意立裹儿为皇太女呢,是朝臣们不愿意让我立裹儿。”李显不满道。

  要不是朝臣们反对,他女儿早就成为皇太女了。

  “既然陛下愿意立裹儿为皇太女,那裹儿有何理由杀其父皇,这个理由简直荒谬!”韦香儿怒不可遏道,想不到自己一家会被这样泼脏水。

  李显抿唇,“我可能是突然没了,还没让裹儿当上皇太女就没了。”只有这样,他女儿才能被这样被人肆意污蔑。

  “陛下/耶耶!”韦香儿和李裹儿母女两人心里别提多紧张,因为他们现在距离景龙四年,已经不剩多长时间了。

  “我没事,你继续说。”李显安抚完妻女,看向李琩道。

  李琩只能硬着头皮说下去,“中宗身亡后,我父皇李隆基联合其姑姑太平公主杀韦后和安乐公主为中宗报仇,因为中宗没有太子,之后众人推举我阿翁睿宗成为新帝,后我阿翁又把皇位传给我父皇,自己为太上皇。”

  “难怪呢,若是不泼我们一身脏水,他们怎么可能名正言顺。”韦香儿满心怒火道。

  “太平,你怎么能这样?”李显听到里面还有自己妹妹的事,不由看着太平很失望道。

  别人不知道他跟妻女感情怎么样,难道太平还能不知道。

  正因为如此,李显才对太平的所作所为感到心寒。

  “三哥……”太平手足无措,看着李显下意识感到愧疚,她也不知道自己未来为什么要跟四哥联手,给三哥的妻女泼这样的脏水。

  “我问你,我太平姑姑帮了四叔父子,她最后可得善终了?”李裹儿看着太平冷笑道。

  太平不由沉默,也看向李琩,想要一个答案。

  在她看来,既然自己扶持四哥上位,最后肯定是荣华富贵一生,安享晚年了。

  却不想她的目光直让李琩冷汗直冒,“太平公主争权夺利,最终被我父皇所诛。”

  太平:“……”

  “哈哈哈,真是活该,谁让太平姑姑你与虎谋皮,最后自食恶果了吧。”李裹儿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道。

  太平很生气,可是心里的火却怎么也发不出来。

  因为她对不起李裹儿,而那个杀死她的李隆基此时却不在山海阁。

  “我呢?我最后又怎么样了?”上官婉儿错愕道,她为太平的死感到震惊。

  如果她死在太平后面,她一定会想尽办法为太平报仇。

  “不知阁下是?”李琩心里已经有所猜测。

  “我是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抿唇道。

  “上官氏在韦后和安乐公主伏诛当天就已身亡。”

  太平猛地抬眸,眸光凌厉道:“是韦后和安乐杀的婉儿?”

  若是这样,就难怪她要跟她们作对了。

  韦香儿一家三口互相对视一眼,也有些惊疑。

  “不是,上官氏是作为韦后同党被诛的。”李琩不敢去看太平公主的脸色道。

  太平只觉得大脑一片空白,已知她跟韦后和安乐作对,而婉儿站的是韦后那边,她手忍不住颤抖,“也就是说我以后杀了婉儿,这怎么可能!”

  “公主,我未必是公主所杀。”上官婉儿道。

  她不相信自己未来是死在太平公主手中的。

  上官婉儿看向李琩,李琩尴尬道:“上官氏是我父皇杀的,当时上官氏迎我父皇等人入宫,表示臣服,我父皇觉得上官氏居心叵测,不可信,就把上官氏按韦后一党诛杀。”

  “李隆基,好个李隆基!他居然敢杀婉儿!”太平气炸了,就是知道自己死在李隆基手里的时候她都没有这么生气。

  “可见李隆基对于上官婉儿是太平姑姑的人是门清的,不想对方在诛杀我们的时候,还不忘剪除盟友的党羽。”李裹儿眯眼道。

  由此可见李隆基有多心机深沉,难怪她们全都败在对方手中。

  太平惨然一笑,“你说的没错,是我与虎谋皮,最后身死是我活该,可是为什么要杀婉儿啊!”

  李隆基为什么要杀上官婉儿,其实她心里都清楚,因为上官婉儿是她的人,所以是她害了婉儿。

  “若是早知道会赔上婉儿,我是绝不可能和对方和李隆基合谋的。”太平无法想象另一个世界失去婉儿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之前她听到自己和李隆基争权夺利的时候还有些奇怪,觉得自己应该退让一步,现在,她总算知道自己一个公主为什么要跟着李隆基对着干的原因,上官婉儿既然是死在李隆基的手中,那他们就是不死不休的敌人!

  “李隆基!”说着太平就要离开山海阁。

  “公主。”上官婉儿惊呼。

  “拦住太平。”武曌起身道。

  李琩下意识阻拦住太平公主,结果直接被太平公主推倒在地,可就这一下,已经足够李显抓住她。

  “太平,你要干什么去?”

  “我要去杀了李隆基,省得再重蹈覆辙。”太平看着李显认真道。

  李显心里感到悲伤,只觉得兄妹两个居然没有一个赢家。

  “太平,愿赌服输,现在李隆基还小,还不是我们的仇人,我们不能以大欺小啊。”

  “三哥,你就是如此优柔寡断,你这一脉才彻底失去皇位的!我管他李隆基小不小,我只知道我和婉儿最终死在他的手里,不杀了他,我心不安!”太平对李隆基恨之入骨道。

  李显看着太平哽咽摇头,“上官氏、阿娘和耶耶不同意,阿翁也不会同意的。”

  太平身体一震,回眸,看到李世民、武曌和李治俱不赞同的看着她,她心里的那股力气突然泄了,感到满心绝望,“难道我不能为自己和婉儿报仇吗?”

  “继续说,你父皇的执政水准如何?”李世民心绪波动不是很大道。

  对他最伤的莫过于李承乾几个儿子之争,对于这些隔辈的手足相残,他虽然黯然,却也没太大感触。

  “太平,听听李隆基的执政吧。”李治来到太平身边道。

  “耶耶。”太平忍不住泪流满面,“连你也不赞同我吗?”

  “太平,你现在想杀李隆基很容易,可是你若是不变强,今后又出现一个李隆基,届时你又该如何自处?所以你的敌人不该是李隆基,而该是你自己才对。”李治看着女儿眸光悲痛道。

  无论是李显、太平还是李旦,都是他和阿武两人的孩子,几个孩子都为他所爱,难道听到自己孩子们自相残杀,他就会高兴吗。

  只是他们都知道,太平身死,李显一家失去皇位,有李隆基的原因,可却不是主要原因。

  他们真正要做的是如何让自己强大起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守护住自己想要守护的存在。

  “好,我倒要看看他李隆基是怎么执政的!”太平擦干眼泪道。

  “他皇帝最好当的不错,要不然我绝不会放过他。”太平咬牙。

  李隆基的执政水平,将决定着他的未来。

  当然,这是在李世民等人看来,在太平和韦香儿、李裹儿几人的心里,已经把李隆基判了死刑。

  “我父皇,有太宗之风。”说起自己父皇的政绩,李琩无不骄傲道。

  “太宗之风?!”唐朝众人眸光一凝,就连其他朝代的人也为之侧目。

  “真要这样,你们几个只怕死的不冤啊。”他们看向韦香儿、李裹儿、太平、上官婉儿道。

  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