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端午节2 武安君白起:想得善终
作者:星陨落      更新:2023-06-26 23:47      字数:11366
  “哈哈哈哈,没错,就是他灭的秦国!”刘彻忍不住哈哈大笑道。

  其他人也忍俊不禁。

  屈原听了心里并没有多少惊喜,而是觉得古怪。

  “不知秦国灭亡的原因是?”

  “秦国灭亡的原因……是因为秦国一统了天下,变成了秦朝。”其他人道。

  屈原:“……”

  他明白了,那个强大的秦国并不是消失,而是越发强大了。

  这让身为秦国敌人的他怎么高兴的起来。

  等等,这岂不是说他身旁的人就是秦国,不,秦朝君王!

  意识到这点,屈原下意识就想离嬴政远一点。

  结果刘邦揽住他的肩头,道:“先生别怕,秦国最后虽然变成了秦朝,可是才两代,秦朝就亡了。”

  屈原咋舌,“秦朝既然已经一统天下了,那为什么还会亡的那么快?”

  说起这个,众人唏嘘,“这还要从始皇陛下生的幼子说起。”

  “够了,你们再不吃,食物就全都流走了。”嬴政冷声道。

  胡亥已经死了,嬴政实在不想再想起那个名字,如果说秦朝是他嬴政的最大政绩,那胡亥就是他嬴政毕生最大的耻辱。

  见嬴政动怒,刘邦等人撇嘴,虽然还有点不服气,但却不敢再说下去。

  屈原在刘邦等人和嬴政之间扫来扫去,“尔等可是秦君的臣子?”

  “不是,他秦朝都亡了,朕是取秦朝而代之的汉朝开国君王刘邦。”刘邦道。

  “汉朝?那我楚国最后如何了?”屈原抿唇。

  虽如此,他心里却没抱多大希望,因为楚国要是还有救,他又何必投江。

  “楚国最后自然是被秦国所灭,成为秦朝一统天下路上的踏脚石。”

  “哦,秦始皇死后,六国人倒是掀起了点风浪,不过都没什么用。”刘邦对六国人很不屑。

  实在是那些人有出身有学识,居然比不过他一个小小的亭长刘邦,可见其水平多废。

  秦汉之间,能让刘邦看在眼里的,也不过嬴政和项羽两人。

  “我就知道……我就是因为预料到这一点,才选择投江,打算眼不见为净的。”说着屈原落下泪来。

  纵使对故国再失望,再悲愤,可那也是他的故国啊,他如何能忍心看到故国落到那种地步。

  最让他绝望的不是知道未来发现问题,而是他早就发现了问题,却无能为力的绝望。

  屈原看着自己水中倒影,眼前时不时飘过一艘龙船,有些惊扰他的思绪。

  “这是什么?”屈原以手拨水,一艘龙船被他挡住,屈原看着它们很好奇。

  “哈哈,说起这个,可跟你有很大关系呢。”刘邦笑道。

  “另一个世界的你已经投江而死,最后百姓们为了你,每年都会在你的祭日吃粽子,渐渐的,你的祭日形成习俗,也就是端午节。”

  “这可真是……”屈原惊讶,没想到自己死后,人们会专门祭奠他。

  “那看来我没办法回去了,毕竟世人眼中我屈原已死,我回去就是平添波澜。”屈原叹道。

  “不知先生可愿入我秦朝?”嬴政挑眉问道。

  屈原震惊的看向嬴政,“你我之间可是敌国。”

  “朕已经一统天下,天下黔首皆为朕民,现在哪里还有国与国之分。”嬴政道。

  屈原还接受不了,“我怎能背叛自己的国家呢。”

  他本人其实是不倾向跟随秦朝的,毕竟他就是反秦国而死,现在一时半会哪过得了这个坎。

  “先生别怕,你要是不想去秦朝,还有我汉朝,我汉朝很欢迎先生。”刘邦对屈原道。

  “某也听说过先生大名,十分爱慕先生才华,还请先生给个机会。”曹操紧随其后道。

  要知道屈原文采斐然,是他喜欢的类型。

  至于彼此之间朝代相差太远,这样岂不是更好,表示他们之间没仇。

  屈原被数个橄榄枝弄得有些头晕眼花,忙道:“多谢诸位厚爱,屈原愧不敢当。”

  说着屈原捞了一个竹筒粽,赶紧学着其他人的样子把竹筒分开,示意自己有正事。

  竹筒粽带竹签,一看就知道怎么吃。

  不过因为竹筒粽全都是米的缘故,拿着竹签长时间不吃,竹筒粽很有可能变形。

  这不,就有人不小心失手把竹筒粽掉落进河流,不等众人反应过来,河流就突然游来一群鱼儿,争相分食掉入水中的食物。

  这一幕让众人有了别的乐趣,那就是故意弄碎食物,抛撒到水面上,引来更多鱼儿,体会喂食的乐趣。

  无论是粽子还是绿豆糕、竹筒粽,饱腹感都很强,回到河流边一会儿后,众人心情放松下来,很快就吃的差不多。

  之后众人开始自由活动,而河流中的龙船则依旧存在,谁要是饿了,谁就从中捞取。

  屈原没有他们放的开,依旧留在原地,他身侧的刘邦早就迫不及待的起身去四处溜达,倒是嬴政,并没有离开。

  就在屈原心里疑惑嬴政为什么没走,难不成是为了他,屈原听见嬴政道:“君所在的时代,白起还在吧。”

  没错,屈原和白起是同时代的人。

  所以对于嬴政而言,屈原不仅仅是屈原,他还是他开启更多宝藏库门的钥匙。

  “是,白起还在,不知始皇的意思?”屈原皱眉,心头涌起一股不详的预感。

  “我想让先生给朕一个权限,朕要去救武安君。”嬴政看着屈原真诚道。

  屈原诧异,“就白起那样的凶神,能遇到什么危险。”

  别人遇到他,有危险还差不多。

  “武安君虽战场无敌,却也是臣子,功高震主,难免引得君王猜忌,还请先生能通融一二。”嬴政语气微叹的向屈原服软道。

  “我……”听到白起受君王猜忌,屈原难免有些感同身受。

  可是他想到自己投江的理由,就是因为秦军攻破楚国都城,而秦军带头人不是别人,正是白起。

  想到这点,屈原不禁硬下心肠。

  “秦朝一统天下之后,还留了不少六国贵族,不知先生可愿结一个善缘?”嬴政问屈原。

  “你……”屈原脸色一变,知道这是嬴政的威胁。

  “我不是那等贪生怕死之辈,还有楚国贵族,也都与我无关。”屈原硬起心肠道。

  他知道,自己一旦松口,那等待他的,将是故国被秦军更快踏破,他无法挽救故国也就算了,又怎能在故国山河破碎之际出一把力。

  “秦国一统天下之后,战争几乎消弭,朕知先生是心怀天下之辈,自然不会强求,只是还请先生给秦国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嬴政道,倒也没太逼迫屈原。

  就像钓鱼,鱼钩不能一直紧绷着,那样很容易引得鱼儿们反感。

  “我……”屈原哑口,心里不知该说什么好,他心里有楚国,也是有天下的人,若是天下一统真的能保存更多黔首,那他该如何抉择?

  楚国贵族们没让屈原低头,黔首们却让屈原迟疑起来。

  若是屈原心里没有黔首,黔首们怎么可能在他死后自发祭奠他,更甚至还把屈原的祭日变成了一个习俗。

  “让我考虑考虑吧。”屈原叹道,神情微微动摇。

  嬴政一看有门,“我带先生去看看别的东西吧,想必那份东西先生一定喜欢。”

  “什么东西?”

  “红薯种子。”嬴政道。

  随后嬴政带屈原去山海阁看红薯种子,随后如向导一样说起红薯种子的产量,登时屈原心头怦跳,忍不住大惊失色道:“这怎么可能!”

  红薯种子的产量,简直比他听到自己故国灭了还要震惊。

  春秋战国,各国纷争不断,被灭国虽然心痛,可也能被人预料到,可是如此高产的农作物,却是屈原一生闻所未闻的事。

  回过神来,屈原当即在身上摸索,想要找出钱来,当场购买红薯种子。

  只是让屈原失望的是,他身上并没有带钱,毕竟他原本心存死志,哪里会专门带银钱。

  嬴政也不阻止他,只在一旁幽幽道:“就算君把红薯种子带回去又能怎么样,难道战乱会就此停息,黔首们可以安心种地吗?”

  这话让屈原脸色僵住,摸索的动作停下,“不会,若是有了红薯,只怕战争非但不会停歇,反而是继续争战不休。”

  为什么,因为红薯增加了国家的续航力,没有国家可以停的下来。

  意识到这点,屈原原本雀跃的心又变得绝望。

  他想到饱受战乱的黔首们,“我该怎么办?我能做点什么?”

  “君既然已知大一统的好处,何不回去辅佐楚国君王一统天下,如此黔首们才能真正休养生息。”嬴政道。

  屈原:“……始皇,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

  要是楚国贵族阶级愿意听他的,他们要是能改变自己,他何至于那么绝望。

  就算知道大一统的好处,就算他全力辅佐,楚国贵族们也是一群扶不上墙的烂泥。

  “与其指望楚国贵族们,我还不如指望秦国呢。”

  起码秦国是真的能打,也是愿意接受改革的人,要不是两者立场对立,屈原更愿意拥有一个那样的国家。

  “现在改变也不晚不是吗,天下早一日统一,黔首就早一日种上红薯。”嬴政把红薯种子交到屈原手中道。

  屈原身体僵硬,低头看着自己手中的红薯种子不知在想些什么。

  他真的要背叛自己的故国吗?一死了之,可以成全他的忠义,可是那样一来,黔首们怎么办?

  若是没有改变一切的机会也就算了,可机会明明就在眼前,他却因为愚忠而错过,那他还配得上百姓们的自发祭奠吗?

  终于,屈原收起手中的红薯种子,转身去找刘邦等人,他要去了解更多情况,不能只听始皇的一面之词。

  嬴政目送屈原离开,道:“历史证明了朕的大一统是对的。”

  “是啊,所以始皇你看,你也为后世留下来不少东西,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吕雉不知什么时候来到嬴政身边道。

  嬴政心头微紧,有种被人看穿心思的窘迫感,“你是怎么知道朕心里想法的?”

  “只要细心留意即可,每次在后世人说起自己是汉人的时候,我见你都有些羡慕。”

  “刘邦有刘邦的功绩,你也有自己的功绩,你们两个都是功在千秋之人。”吕雉道。

  她厌恶的从来只是刘邦的私德,却从来没小看过刘邦的本事。

  “你又何尝不是。”嬴政笑道,他和刘邦都是功在千秋之人,吕雉又何尝不是。

  “多谢始皇夸赞。”吕雉笑道。

  “汉高祖,你怎么了?”屈原正在向刘邦请教,发现刘邦有些走神。

  “没什么。”刘邦道,虽然他这么说,注意力依旧还有些心不在焉。

  屈原顺着他的视线看去,看到嬴政跟吕雉站在一起,猜测道:“那位是秦始皇的皇后吧?”

  “艹,那是朕的皇后!”刘邦暴躁道。

  “哈?”屈原懵了,不理解为什么汉高祖的皇后为什么会和秦始皇走的那么近?

  他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吧?

  结果屈原按照信息一算,发现他们还真是一个时代的人,刘邦这个汉高祖也就只比秦始皇小了三岁,而那位大名鼎鼎的秦二世胡亥,更是短短三年就亡国。

  跟那位秦二世一比,春秋战国那些昏庸的君王加起来都不够看。

  还好那位秦二世被千刀万剐了,要不然秦朝绝对不是一个好去处。

  至于汉朝开国皇后为什么会和秦始皇走的近,知道吕雉的事后,屈原沉默了,这汉朝抹消太后政绩,帝王诛杀功臣,是更不能托付终身的主君啊。

  比起汉朝帝王的薄情寡义来,秦朝一向残暴的君王们都变得面容可善起来,这些消息还是屈原从韩信口中得知,保证可靠。

  只是知道越多,屈原就越沉默,因为后世大一统的想法深入人心,还有诸葛丞相所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更是给他带来心灵重击。

  仔细一想,春秋战国自周天子威严不在后,战乱可以说就没有停过。

  而秦国最终一统天下,难道只是偶然吗?

  屈原垂眸,心里已经有了决断。

  “端午节活动有好几天,听店主说流觞曲水这几天都会在,就是不知道咱们怎么赛龙舟了?”众人好奇。

  听到赛龙舟,屈原不由会心一笑,在他的时代,赛龙舟十分常见,只是他没想到自己也会和竞渡扯上关系的一天。

  听着众人的话,屈原去找嬴政。

  “秦始皇,我怎么知晓你们秦国一定会善待天下百姓?”屈原问嬴政。

  “就不说那些虚伪的场面话了,只从利益上出发,我秦国缺人,缺很多很多人,无论是科技发展,还有朝堂为官,亦或是开垦更多耕地,都离不开人。”

  嬴政把秦朝和汉朝、三国乃至魏晋的人口数据拿出来给屈原看,事实证明,只有人越多,才能更好的守好地盘。

  就像汉朝对西域的掌控力,时灵时不灵的,主要还是他们人少,要是汉朝人多到可以一路扎根到西域,那对西域的掌控力将大大增加。

  更不用说世界那么大,但凡帝王只要脑子没问题,都会努力发展民生。

  当然,胡亥那种脑子有坑的人除外。

  “始皇又怎能保证自己的后人一定会是明君?”屈原问道。

  “这点哪怕是朕也没办法保证,朕只能说,秦朝帝王昏聩,江山易主,那也是活该,朕能做的,就是把种子们种下。”嬴政道。

  后世帝王已经消失,中华也变成了另一番让他们感到陌生的模样。

  不过没关系,从秦朝距离那个未来,有数千年的时间,嬴政可不会盲目自信有了山海阁后,他大秦能够千秋万代。

  顶多就是秦朝取代汉朝的位置,最多延续数百年的时间,至于他种下的种子们会不会让史诗和时修所在的未来快速到来,那是后世王朝的事,他秦朝可操心不了那么多。

  嬴政的洒脱让屈原感到意外,“我还以为秦始皇你会想方设法的延续大秦呢。”

  “此非人力也,朕有自知之明。”嬴政自嘲。

  他是实用主义的性格,知道秦朝不可能永存后,就放弃了让秦朝千秋万岁的奢望。

  “像秦始皇您这样有自知之明的君王,可着实不多啊。”屈原又想起自家故国的君王,但凡他家有秦始皇一半的政治素养,楚国也不至于那么快被秦国攻破。

  “我愿意放开我世界的权限,只是还请秦始皇说话算话,善待天下黔首们。”说出这句话以后,屈原肩膀垮下来,心里只觉得羞愧的无地自容。

  没想到后世以爱国流芳百世的自己,也会有背叛自己故国的一天,这个决定,几乎快要把屈原心里压垮。

  “先生心有大义,嬴政佩服。”屈原宁愿不要流芳百世的名声,也想让自己世界的黔首们过好一点,品性难道还不高洁。

  只是显然,屈原自己过不去自己那关。

  “陛下,让我跟屈原先生谈谈吧。”大韩信过来兴奋道。

  一想到就快要见到白起,他就激动的不行。

  其他人得知这件事后,也纷纷侧目。

  “先是韩信,若是再有白起,只怕秦朝未来将战无不克。”众人感慨道。

  “还好朕有大将军和冠军侯,心里不必那么羡慕。”刘彻心里有些酸,但是一想到自己有卫青和霍去病,就又得意起来。

  “……韩信本来是乃公的啊。”刘邦兴致缺缺道。

  他皇后没了,淮阴侯也没了,就连丞相和留侯,也眼看偏向更年轻的皇后,他都快要成为孤家寡人了。

  现在倒好,嬴政有了韩信还不够,居然还想要白起。

  屈原开放权限以后,并不需要白起和屈原在一处,就能向白起发出邀请。

  咸阳。

  白起正向嬴稷复命,突然不知从哪飞过来一张请帖,正好落到白起手中。

  这奇异的一幕直让在场众人挑眉。

  “这莫非是武安君的戏法?”范雎挑眉道,语气有些阴阳怪气。

  “自然不是。”白起也对这份请帖满心疑惑道。

  “何不把请帖打开看看。”嬴稷眯眼笑道,看着有些漫不经心。

  “喏。”白起听令,随后打开请帖,刚看开头,他眉头就皱起来。

  “怎么,可是有何不妥之处?”嬴稷好奇。

  “这份请帖……是君上的儿孙给臣发来的。”说着白起心里充满迷茫。

  就是嬴稷和范雎也被白起的话弄糊涂了,嬴稷来了兴趣,坐正身子,“把那份请帖拿给朕看看?”

  “主君,此请帖来历不明,还请让臣查看一二。”范雎道。

  “准。”嬴稷同意,白起只能把那份请帖交给范雎。

  只看了一眼,范雎就脱口而出,“简直荒唐!”

  “怎么个荒唐法?”嬴稷心里更好奇了。

  “君上,这份请帖上居然说自己是秦昭襄王嬴稷之曾孙。”范雎怒不可遏道。

  嬴稷也被气笑了,“合着寡人还活着,就先有谥号了,寡人倒要看看,这是寡人的哪个子孙。”

  随后嬴稷从范雎手中接过那份请帖。

  他活的久,儿子孙子一大堆,曾孙虽然少,却也是有的。

  不过这份请帖上的名讳倒是让嬴稷皱眉,“寡人曾孙里面,有以‘政’为名的儿孙吗?”

  “君上,并没有,哪怕是在他国为质的公子们也没有。”范雎摇头道。

  “请帖上的意思是请武安君一叙,不知武安君怎么看?”说着嬴稷神色微妙的看向白起。

  要知道白起可是他的臣子,以嬴稷的性子,自然不喜欢公子们和白起走得近。

  可偏偏请帖的主人是他的“曾孙”,他孙子们很多都还小,就更别提曾孙了。

  也因此,除了微妙的防备外,嬴稷更多的还是好奇,不知道他那位给白起发请帖的“曾孙”是何方神圣。

  “臣一切听君上的。”白起垂眸道,哪怕请帖是给他的,他也不敢擅自做主。

  嬴稷闻言心里舒坦了不少,伸手把请帖递回给白起,“这份请帖上没写赴约的时间和地点,让人没一点头绪,等过后请帖主人再找你,你再告知朕。”

  说着白起接过请帖,“喏。”

  就在这时,白起手中的请帖化作一道光,随后落入到秦国宫殿空旷的院中。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直让嬴稷惊的起身,白起迅速把嬴稷护在身后,“君上小心。”

  嬴稷手按在白起坚实的胳膊肘上,目光灼灼的看着山海阁,“这怕不是武安君的仙缘?”

  “君上说笑了。”白起惊的冷汗迅速涌出,他只是臣子,就连君王都没拥有的仙缘,他要是有了,那他一家老小还能好吗。

  “君上,臣愿意替君上进去一探。”范雎躬身道。

  “嗯,丞相多加小心。”嬴稷没有阻止。

  在外人看来,山海阁形象朦胧,宛若一层模糊的轻纱般,可是只要踏上去,瞬间就能听到山海阁传出的水流声、交耳声、嬉笑声。

  可是那些声音在范雎出现后,陡然停止,这让范雎心头一窒,随后就见一着玄衣的高大男子大步朝自己走来。

  心里对比一下自己和对方的体格,范雎心里很慌。

  “阁下可是武安君?”嬴政目光灼灼的看着范雎道。

  可是随着他打量,嬴政眉头不禁皱起,因为以一个武将的体格来说,对方有些偏瘦了。

  还有,对方身上好像没有那种武将的杀戮之气。

  “你是何人?”范雎争取让自己不露怯。

  “他应该不是白起吧,我不相信白起会是这样的。”韩信走过来抿唇道。

  大韩信不相信这就是自己神往已久的武安君白起,小韩信眸中则浮现桀骜,“我感觉打败这个人,不用费吹灰之力。”

  范雎:“……”

  “陛下,这些不是武安君白起。”王翦过来道。

  他第一时间就看到有人来,没有年轻人跑得快,直到现在才过来。

  等凑近一辨认,王翦就知道来人并非他们陛下心心念念的武安君白起。

  “他是丞相范雎大人。”

  “你认识本相?”范雎见王翦认出自己,神情有些恍惚,因为他不认识对方。

  “武安君呢?是不是你这老头把武安君的请帖抢走了!”韩信怒视范雎道。

  范雎皱眉,“你又是什么人,居然敢对本相大放厥词!”

  韩信的态度让他很不舒服,让他想到了白起。

  范雎和白起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未来白起更是间接死在范雎手中。

  “好了,淮阴侯脾气直,还请范相多担待,只是不知武安君在何处?朕要见武安君。”嬴政态度柔和不失强硬道。

  “哦,就是你想见寡人的武安君。”嬴稷不知什么时候过来道,目光打量着嬴政。

  别说,他还真感觉嬴政跟自己有几分像,就是年龄对不上,他可没有年龄这么大的曾孙。

  “见过秦昭王,与武安君。”王翦恭敬道。

  “那就是秦昭襄王啊,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

  “还有武安君,气势果然不是范雎之流能比的。”卫青、霍去病等武将激动道。

  他们声音并不小,范雎:“……”

  “后世子孙政,见过曾祖父。”嬴政朝嬴稷躬身道。

  谁让对方是他祖宗呢。

  “这里是什么地方?”嬴稷觉得古怪道。

  他没有第一时间就信嬴政,而是觉得此地古怪。

  不管是河流里面飘着的龙船,还是许多人或坐或卧,感觉都不是常人。

  “这里是山海阁,我们都是后世之人,给武安君的那份请帖,就是朕写的。”嬴政道。

  闻言白起看向嬴政,以及嬴政身边的王翦,王翦看他看过来,十分激动,“武安君,许久不见了。”

  “你真是王翦?可是你的年纪?”白起抿唇,王翦是他麾下小将,比他小,可是现在王翦年龄看着,怎么比他还大。

  王翦看着还正值壮年的武安君白起喉间哽咽,“武安君,我是未来的王翦。”

  “你真是寡人曾孙?既如此,你就跟寡人说说秦国的情况吧。”嬴稷随便找了一个椅子坐下,老神在在道。

  “好消息,你们的秦国已经没了!”刘邦大声说道。

  “秦国没了?怎么没的!”嬴稷眸光陡然凌厉道。

  “都是你们秦国的后世儿孙不争气啊,把秦国给折腾没了。”刘邦肩膀耸动道。

  他这么一说,嬴稷目光落到嬴政身上,“是你败坏了我秦国的江山?”

  嬴政:“……”

  “朕这一生,被人说过残暴,被人说过没人性,可还从没人说过朕是废物,来人,把刘邦扔进河里让他清醒清醒。”嬴政吩咐道。

  “我去,始皇老哥,我就是随便说说,乃公不要下水啊!”刘邦迅速逃跑,却跑不过蒙恬和章邯等武将,加上汉朝人也知道刘邦不会出事,没有阻止,刘邦“扑通”一声被扔进了河里。

  虽然河水淹没不了刘邦,只到人腰身,可也足够刘邦狼狈不已。

  可是这样就能阻止刘邦搞破坏吗?不能,他今天非得让秦昭襄王情绪大起大落不可。

  屈原眼睁睁看着秦昭襄王步自己后尘,只是秦昭襄王和他想反,知道秦朝最终一统天下后,嬴稷喜的眉飞色舞,当知道秦二世胡亥短短三年就把偌大的秦朝败坏的一干二净,嬴稷直宛若雷劈。

  嬴稷伸手,胳膊打开,比划了一下,不敢置信道:“我秦国那么多年的积累,最后全都没有了?”

  “可不是,最后全都便宜乃公了。”刘邦乐的见牙不见眼道。

  嬴稷看向刘邦,“寡人不喜欢你。”

  不是因为刘邦的汉朝取代了秦朝的天下,而是刘邦的性格,居然跟他有些像,一个照面,嬴稷就知道刘邦和自己一样,都是不讲信誉之人。

  得亏刘邦没生在春秋战国,要不然他还真遇到对手了。

  众人:“……感觉怎么跟始皇比起来,汉高祖更像秦昭襄王的曾孙啊?”

  两人好像都是一样的不要脸。

  刘邦就不用说了,“分我一杯羹”,踹儿女下车,薄待发妻想换太子,对开国功臣们说下手就下手。

  而嬴稷,更是大名鼎鼎“完璧归赵”中的反派秦君,一系列突破下限的事同样没少干。

  “虽然你有胡亥那个儿子,但是看在你能一统天下的份上,寡人原谅你了。”胡亥让嬴稷心绞痛,可是嬴政的出色,还是让嬴稷不舍得舍弃。

  “先祖愿意认儿孙就好。”嬴政笑道,当然,他不是为得到嬴稷的承认而笑,而是拉近关系后,很多事情就好说了。

  “先祖,实不相瞒,儿孙的秦朝十分缺人,儿孙想向先祖借武安君一用。”嬴政看着嬴稷满脸真诚道。

  嬴稷:“……你把白起借走了,寡人用谁啊?”

  “只是暂时借用,武安君又不是不回去了。”嬴政道。

  “少来这套,这招数寡人早就对别人使过了。”嬴稷翻白眼道。

  “先祖,儿孙这都是为了先祖好,未来先祖会忌惮武安君,如此还不如把武安君这个麻烦给儿孙,儿孙绝对能镇得住他。”嬴政道,嬴稷怕白起功高震主,他可不怕。

  嬴稷被嬴政极强的自信震惊,他神情恍惚,突然意识到嬴政和他们这些秦国君王的不同之处。

  他们是秦国的君王,而嬴政,是一统天下的秦始皇。

  嬴政把秦国变成秦朝,的确算灭了秦国,他让秦国在他手中变成了截然不同的存在。

  “切,有本事你就去说服武安君,哪怕你是秦始皇,武安君也未必会跟随你。”嬴稷底气不足,强自撑场道。

  别的不说,他和白起可是多年君臣,白起对他忠心耿耿,怎么可能弃他而去。

  “臣愿意跟随始皇陛下,还请君上准许。”白起直接道。

  嬴稷目瞪口呆,“为什么?他们给你灌了什么汤?”

  怎么才一会儿功夫,白起就愿意投靠嬴政了?他们明明之前不认识,白起也不知道嬴政这个君王的性格。

  “君上,臣想善终。”白起垂眸道,心里酸涩又悲愤,要不是碍于君臣之别,他真的很想质问嬴稷他白起到底哪点对不起嬴稷,最后嬴稷居然让他自刎。

  知道自己未来的死因,白起心里别提多心灰意冷。

  尤其是有王翦的善终对比下,同样是秦国君王,王翦在嬴政一统天下的途中立下汗马功劳,其功劳不比他白起大?

  可就算这样,秦始皇也没有“狡兔死,走狗烹”,而是善待王翦,最终更是让王翦寿终正寝,这让他这个不得善终的武将如何不羡慕和感慨。

  已知秦始皇不杀功臣,加上他又不愿意背叛秦国,始皇那边可不就是最好的去处。

  尤其是他给嬴稷当臣子,顶多只是一国武将,可是去秦始皇手下,可是一朝武将呢。

  总之,在知道嬴稷未来杀了自己后,白起心里已经对嬴稷有了意见,要是没有别的选择,他可能会把这些苦水独自吞下,可现在有别的选择,他白起也有自己的傲气。

  “寡人,寡人这不是还没杀你吗。”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后,嬴稷心虚不已的摸鼻尖道。

  “以及,寡人说一句,真正另类的不是寡人,而是寡人的曾孙,寡人的曾孙,胆子可真大啊。”王翦的功绩,他听了都要恍惚和寝食难安,可是嬴政居然还能跟对方亲近,并让对方善终,有这样的曾孙,他这个老祖宗的形象能好才怪。

  “的确,始皇陛下的帝王才是另类,不说战国四大名将只有王翦一个人善终,就是往后,也多的是薄情寡义的君王们。”韩信直接看着刘邦,明显意有所指道。

  “韩信,别的名将也就算了,可是你,朕只能说天下能容忍你的帝王简直屈指可数。”刘邦翻白眼道。

  他承认韩信的死他有错,可是更错的不是韩信自己吗。

  在打天下的时候,韩信可没有趁机要挟他,他等到汉朝建立后再收拾他,已经够对得起韩信了。

  “哼,是我韩信自找死路行了吧,你亲妹夫樊哙总没对不起你,还一心向着你,你最后不也要杀他。”韩信道。

  如果说在韩信的问题上刘邦还能理直气壮,樊哙的问题上就是彻底心虚了,以至于现在他都跟樊哙生分了一些。

  “还请君上答应我去辅佐始皇,始皇他需要我。”白起抿唇道。

  他也想要听君王说“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1”,而不是什么“如君不行,寡人恨君2”。

  “行吧行吧,他那边的确需要你帮忙,可是也请武安君别忘了秦国,若是秦国根基不稳,哪能来秦朝的一统天下。”嬴稷没办法道,只能把白起暂时借给嬴政。

  虽然以嬴政的出色,借武安君也是为了大秦好,他并没有不情愿,可是看到武安君迫不及待投向自己儿孙的“怀抱”,还是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范雎,以后寡人就只有你了啊。”嬴稷对范雎道。

  “别,臣最后可是被君上废黜了。”范雎知道自己的未来后,也有小脾气道。

  很显然,他就是嬴稷用来杀白起的一把刀,白起死了,他这把刀也没用了。

  嬴稷:……他还真成孤家寡人了。

  “这种滋味不好受吧,朕现在就是这样的处境。”刘邦过来嬴稷身边,很是感同身受道。

  “不过朕相信,咱们都不后悔,来,吃个粽子吧。”刘邦递给嬴稷一个粽子。

  嬴稷接过,一边剥粽子一边道:“寡人要活的再长一点,以后等嬴政这个曾孙出世了,就直接把王位给政儿。”至于中间的儿子和孙子,完全可以略过嘛。

  万一他再努力点,未必不能给嬴政留一个皇位。

  说完他手上就是一空,刚剥好的粽子又被刘邦拿走,刘邦把粽子塞进嘴里,冷脸道:“朕看错了,咱们处境不一样!”

  嬴稷居然还想活到传位嬴政,而他连儿子们长大都看不到,他处境比嬴稷惨多了,居然还去同情嬴稷呢。

  “这翻脸不认人的速度,难怪后世人说你更像寡人曾孙呢。”到嘴的粽子没了,嬴稷简直叹为观止。

  当然,要是把他换到刘邦的位置,刘邦做的事,他也绝对做的出来。

  “这里的食物有粽子和绿豆糕,不知秦昭王想用什么?”嬴稷溜达到河边,有人问他道。

  “给寡人来个粽子吧,对了,不知阁下是?”

  “我是吕雉,是汉朝的开国皇后,目前正有意向去做始皇的皇后,若是我们成了,您就是我的长辈。”吕雉道。

  “汉朝的开国皇后?寡人这曾孙可真能干啊!”嬴稷震惊,不光他的武安君,汉高祖的淮阴侯,就连汉朝开国皇后也被他曾孙拉拢过去了?

  等到嬴稷知晓吕雉的本事,看着吕雉神色立马变得亲切,“曾孙媳!”

  刘邦:“……朕还没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