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小鸡炖蘑菇1 汉朝利益分配、张衡和地……
作者:星陨落      更新:2023-06-26 23:46      字数:6873
  “吕雉,咱们好好谈谈吧。”

  刘邦向来是一个很识时务的人,知道跟吕雉打不了感情牌,就开始跟吕雉陈述利益。

  而这次,吕雉终于愿意见他。

  尽管这并未出乎刘邦的意料,可真的发生,还是让刘邦感到心神恍惚。

  他知道,踏出这一步后,他跟吕雉的最后一丝夫妻情分也没了,从今往后,他们之间只存在利益。

  “看来陛下终于想清楚了。”吕雉看向刘邦道。

  “听说你最近开始参与秦朝政事了。”刘邦没有顺着吕雉的话往下说,而是问起别的。

  “毕竟大汉容不得我吕雉,陛下您也得体谅体谅我找个下家,秦朝那边已经答应供我祭祀,比陛下您实在多了。”吕雉道。

  嬴政想让吕雉为自己所用,自然不可能只是说说,而是拿出了实际行动,虽然吕雉还不到用祭祀的时候,可不得不说嬴政的态度让吕雉感到舒适。

  不像刘邦,磨磨唧唧,让吕雉很不耐烦。

  对于此事,刘邦理亏的同时,又有些不服,“这事说到底还不是刘盈不争气,你应该拿刘盈出气,而不是找朕算账。”

  “刘秀是你刘邦的后人,我不找你刘邦,难道要找刘恒吗?”吕雉道,她要是跟还小的刘恒计较这件事,得多掉价。

  “那你还是找朕吧……”刘邦气弱道,哪敢真让吕雉盯上刘恒。

  “吕雉,你有没有想过,大汉需要你,可同样需要后面的君王,现在大汉外有匈奴,内有诸王,你活的时候可以把控局面,可是当你死后,怎么保证大汉的安稳?”刘邦问吕雉。

  “陛下别拿那些大道理压我,我吕雉为大汉考虑,可大汉可没为我吕雉考虑过。”

  “我总不可能明知道我吕家被灭,血脉尽诛,我更是背负骂名,还无怨无悔为你大汉卖命吧?”吕雉嘲讽的看着刘邦道。

  “刘邦,你扪心自问,要是处于我的位置,你愿意为这样的大汉卖命吗?”

  “我……”刘邦哑口,大汉要不是他的,他当然不愿意。

  可现在的问题是大汉是他的,他当然想吕雉为大汉的延续卖命。

  “先不说汉文帝刘恒等人,那汉武帝刘彻可是刘恒的后人,吕雉,你忍心让大汉错过一个如此雄才大略的帝王吗?”刘邦道。

  “这点请陛下放心,我会安排好,让我的血脉娶了窦皇后、卫皇后等人,别的不说,就卫子夫自带的卫青和霍去病,不是换了大汉君王他们就消失的。”

  “还有,陛下焉知我的后人不会出现可以比肩汉武帝、汉宣帝的君王。”

  “不是朕小看你吕雉,而是就刘盈的血脉,你自己敢信吗?”刘邦忍不住翻白眼道。

  “我吕雉可不止刘盈一个血脉。”吕雉冷笑。

  “你是说鲁元,鲁元的血脉比刘盈更不靠谱。”刘邦皱眉。

  “还有鲁元不是已经去匈奴和亲,难道你想借机把鲁元接回来?”刘邦猜测。

  “这就不关陛下的事了,现在就看陛下能拿出什么打动我的条件,刘邦,你可别想糊弄我,要不然你死后,大汉的江山社稷,就交给戚夫人或者薄夫人吧。”

  刘邦脸皮抽搐,“她们怎么能跟你比啊。”

  要是吕雉这个青史留名的吕后是任一女人能替代的,他还发什么愁啊。

  正因为如此,越凸显出吕雉的重要。

  想明白这点后,刘邦只觉得心累。

  “朕会把江山给刘盈,而你吕雉,现在就可以代替刘盈行使太子乃至帝王的权利了。”刘邦叹道,终于松口。

  毕竟吕雉的治理才能不可小觑,现在让吕雉提前上手也没什么。

  “不,我不要代替刘盈,我要代表自己,省的刘盈知道了,还以为我吕雉是靠他上位的呢。”吕雉眸光微闪,仿若赌气道。

  借刘盈上位,和自己凭能力上位,那区别可大了。

  借助刘盈上位,待刘盈出了意外,她的地位也会不稳,可要是她自己上位,那将来刘盈就算出了事,也不会影响到她。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刘邦头疼。

  就算吕雉已经不疼爱刘盈这个儿子了,母子两人的利益也照样一致。

  “既然陛下觉得没什么区别,那就让我绕过刘盈有何不可。”吕雉道。

  话落,吕雉看到刘邦目光落到自己腹部,“吕雉,我要你发誓,今后只有刘盈和鲁元两个血脉,不能再跟其他男人生孩子,尤其是跟始皇帝,要不然朕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啪。”吕雉结结实实的打了刘邦一巴掌,“刘邦,不是谁都像你一样无耻的。”

  “那就好,我相信你吕雉的人品。”虽然被打了,可是得到吕雉的保证,刘邦还是很开心。

  只要他的大汉江山没旁落到别的男人血脉手中,他就可以接受。

  就像刘盈血脉被人诛杀,大汉依旧有人延续,刘邦没多少伤心一样,只要吕雉后人出色,刘邦同样可以接受。

  “刘盈以后就归你了,希望你能教会刘盈帝王之道。”谈好后,吕雉把刘盈扔给刘邦道。

  刘邦一直没有管过刘盈,他要是管教,一定会被提前气死。

  “好,刘盈交给我。”对于着手培养刘盈一事,刘邦没有太过反感,毕竟刘盈越强,大汉江山就越稳。

  彼时吕雉眸光意味深长,刘邦还不理解其中深意,等后来刘邦理解,已经晚了。

  而达成和解,刘邦又能去山海阁。

  “才几天没来,就感觉恍如隔世。”刘邦感慨道。

  “高祖,您过来了。”刘彻和刘病已惊喜道。

  刘邦却没管他们,推开他们大步走向灶台,去看菜单,“这几天真是把乃公嘴里淡出鸟了,让乃公看看,果然又出了新菜。”

  只见继拔丝红薯之后,山海阁这几天又添了一道新菜。

  毕竟拔丝红薯味道好吃,产量也备受食客们的欢迎,可是架不住它的副作用有些难以启齿,众人对红薯种子的爱不会减少,对食用拔丝红薯就没那么热情了。

  没了拔丝红薯,他们还有别的菜品可以代替。

  而随着刘邦过来山海阁,红薯的产量再也隐瞒不住。

  刘邦惊喜,“有了红薯,大汉今后就更安稳了。”

  他没问吕雉有没有兑换红薯种子,吕雉肯定兑换了,至于为什么没拿出来让他知道,显然是打算把红薯作为自己政绩的。

  从种子变成红薯,再到推广,没有时间根本做不到,那时候他都没了,所以这事刘邦就没很操心。

  “让乃公看看新菜,小鸡炖蘑菇,鸡肉啊,也不知道山海阁做的鸡肉有多美味。”说着刘邦分泌口水。

  “店主,先给朕来两份小鸡炖蘑菇。”好几天没吃山海阁的饭菜,刘邦想一次补回来。

  一份小鸡炖蘑菇无法达到百分百的饱腹感,一般都是饭菜搭配主食食用,山海阁提倡节俭,刘邦就索性没要主食,只要了两份小鸡炖蘑菇。

  只要吃慢点,两份小鸡炖蘑菇还是能吃完的。

  很快时修就把两份小鸡炖蘑菇送过来,只见盛小鸡炖蘑菇的是一个小锅状的陶瓷,陶瓷小锅里,小鸡炖蘑菇正在咕嘟嘟的冒着热气,黄色的鸡肉块,黑褐色的蘑菇相互掺杂,散发出极其诱人的香味。

  不同于其它肉类,鸡肉肉质紧实,都是瘦肉,可以牢牢锁住香味,离近了一股鲜香直扑鼻而来。

  小鸡炖蘑菇鸡肉明显多余蘑菇,可蘑菇本身的鲜味却没有被鸡肉的香气压下去,而是相辅相成。

  除却简单配料,小鸡炖蘑菇最多的就是鸡肉和蘑菇,菜端上来后,刘邦迫不及待的吹气,待小鸡炖蘑菇温度稍降,就夹了一块鸡肉送入口中。

  鸡肉酥香软烂,几乎入口即碎,待鸡肉咀嚼开,其鸡肉本身的肉香,以及蘑菇的鲜味全都在口腔绽开,有的鸡块上还带着骨头,刘邦一边吃肉一边小心避免把骨头咽下去,情绪激动道:“乃公终于又吃到山海阁的美食了!”

  说着刘邦吐掉嚼剩的鸡骨头,夹了一块蘑菇品尝。

  蘑菇浸了肉汤后体型膨胀,因为水分的缘故,蘑菇吃起来并不干柴,反而鲜香弹牙,浓郁的鸡肉汤味,更是融进蘑菇里,和鸡肉一样,都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用两个字总结小鸡炖蘑菇的味道,莫过于“鲜、香”。

  蘑菇的鲜和鸡肉的香彼此融合,带给人味蕾无与伦比的冲击。

  其中感受以刘邦为最,毕竟他还经过大汉宫廷御膳的对比,此时对小鸡炖蘑菇的感受比其他人更深刻。

  “托陛下的福,咱们两个总算能来山海阁了。”萧何和张良两人不像刘邦那样大张旗鼓,而是对坐悄声说道。

  他们点的也是小鸡炖蘑菇,同样吃的津津有味,对小鸡炖蘑菇的美味赞叹不已。

  无论是鸡肉的紧实酥烂,还是蘑菇的鲜香可口,张良都很喜欢。

  比起刘邦的夸张来,张良细嚼慢咽,更加细腻的品味小鸡炖蘑菇的美味。

  等吃完一块蘑菇,张良慢条斯理的开口,“这道饭菜,咱们可以推广。”

  无论是鸡肉还是蘑菇,秦朝和汉朝都能找到。

  对此他们自然想把山海阁的食物推广到天下,那些暂时没有的食物也就算了,小鸡炖蘑菇却是可行的。

  “最主要的还是调味料,没有足够的调味料,只怕小鸡炖蘑菇做不到这么好吃。”萧何用筷子挑拣出小鸡炖蘑菇的香料残渣辨认道。

  他们所能拥有的调味料还是太少了,以至于明知道做法,也没办法像山海阁一样的美味。

  “没事,以后调料会多起来的,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食物方子散播开来。”张良道。

  他们不觉得在山海阁谈论问题有什么不妥,因为史诗明确表示过不介意美食配方外传,倒不如说史诗很乐意把美食配方外传出去,让更多人吃上中华美食。

  毕竟美食这东西,还是大家一起吃更有滋味。

  两份小鸡炖蘑菇下肚,刘邦胃里终于舒坦,他后仰背靠沙发,翘腿剔牙。

  突然,刘邦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他左右看了看,他坐的是一个四人沙发,可此时只有他一个人单独坐着。

  至于吕雉,则跟吕媭等人坐一桌,刘邦终于看出哪里不对。

  以前都是始皇帝一人一桌,现在他也是了。

  可大庭广众,刘邦也不好意思说让吕雉过来,刘邦咳嗽一声,“刘彻,病已,你们过来。”

  刘彻、刘病已:“……”

  他们其实并不想离开家人去陪伴高祖,可无奈刘邦是祖宗,他们不得不听。

  刘彻和刘病已只能跟卫子夫、许平君等人分开,去陪刘邦一块坐。

  刘邦这才满意。

  等他们聊起来,刘邦得知造纸术的事,不禁睁大眼睛,直拍大腿道:“可惜乃公那天没在场。”

  “可不是,先祖您不知道,我家病已可是帮我出了和邓后交换造纸术的钱粮呢。”刘彻状似云淡风轻道。

  刘邦:“……病已是你曾孙是吧,你也是朕的曾孙啊,你怎么不跟病已学学?”

  刘彻:……差点忘了这茬。

  他干笑,“我所在的大汉实在没有余力啊,不是儿孙不想孝顺先祖。”

  当然嘴上孝顺他是不吝啬的,可刘邦才不吃这套。

  不过刘邦也没想着强求,知道刘彻那边钱粮也吃紧。

  “不是说大汉最盛在汉宣帝一代吗,朕相信以病已这孩子的孝心,绝对不会忘了乃公的。”刘邦道。

  刘秀的主意不能打,可是刘病已就没问题了。

  “先祖,儿孙才刚登基不久,距离鼎盛时期还有一段时间呢。”刘病已道,希望刘邦能看在自己刚登基的份上放自己一马。

  “对了,你们给邓后的钱粮是怎么给邓后的?”刘邦突然想道。

  造纸术可以变成一张薄薄的纸,可是钱粮就不行了。

  既然如此,那刘彻等人又是怎么和邓后完成的交易?

  “就是通过山海阁啊,等我们吃完饭,让人搬运到山海阁,邓后那边也找人把东西搬运出去就行了。”刘彻道。

  “也就是说,山海阁可以互通有无。”刘邦道。

  刘彻等人一愣,反应过来,“确实如此。”

  “那看来山海阁比咱们想象的作用还大。”刘邦摩挲下巴道。

  随着时间过去,山海阁除了美食外,慢慢被食客们开发出新的功能,对此史诗和时修接受良好。

  因为红薯种子的关系,山海阁目前的账面充足,再解锁新的菜谱,已经不用之前一样紧巴巴。

  不过因为食客们的缘故,她没有一股脑地把美食推出,而是一样一样来。

  吃完饭后,大家已经习惯在山海阁再待一会儿,或聊天或闭目养神。

  目前山海阁的食客们以时代划分,可以分为秦朝和汉朝。

  若是以阵营划分,有以嬴政为首的秦朝阵营,汉朝有刘邦的帝王一脉,吕雉也有妹妹吕媭及张良、萧何的夫人,还有边缘人物馆陶和陈氏母女。

  王政君和儿子刘骜,以及赵飞燕姐妹一家,跟刘邦、邓绥哪边都不沾。

  邓绥这边,则是蔡伦陪同。

  同是汉朝人,邓绥和刘邦等人并不亲近,因为她是临朝称制的太后,比起刘邦等汉朝帝王来,她和吕雉走的更近。

  这天,吃完饭,邓绥笑着道:“不知诸位对可以预测地震方位的东西感不感兴趣?”

  预测地震?

  邓绥之前的人全都看过去,以嬴政为首的君王眸中闪过一道精光,“你们居然可以预测地震方位。”

  地震属于天灾一列,加上交通不便,等朝堂收到地震的消息,往往是地震之后。

  要是可以提前预知地震的方位,就算不能阻止灾情的发生,也能应对得当,减少灾后损失。

  “没错,我朝张衡造出了地动仪,地动仪可有效预测地震,已经经过验证。”邓绥道。

  能经过验证,就说明邓绥所在的时代,地动仪造出来后,遭遇了地震。

  邓绥所在的大汉也太多灾多难了,直让刘邦等人心揪起。

  幸好邓绥有手腕和实力,就算这样,她那边的天下也没发生大变故。

  这是一个可以比肩吕雉,甚至超越吕雉的太后。

  众人感慨过一会儿,心就放在地动仪的身上。

  “不知邓太后想用地动仪换什么?”刘邦敲桌子沉思道。

  “粮食。”邓绥面色沉重道。

  众人侧目,从邓绥在山海阁交易之初,就没离开过钱、粮。

  钱和粮其实并不算什么,关键是邓绥的用途,邓绥把那些得来的钱和粮都用在天下百姓和灾民的身上,这胸襟气魄,怎能不让刘邦等汉朝帝王为之汗颜,然后看在一个朝代人的份上,多出点粮食,老祖宗的馈赠,邓绥可不会拒绝。

  汉武帝和汉宣帝几人还好,因为汉光武帝并非他们的后人,这样一来压力就全都给到刘邦这边。

  毕竟汉光武帝实打实是刘邦的血脉,刘邦不表示一点,如果对得起自己老祖宗的身份。

  刘邦头皮发麻的看向萧何,“丞相,咱们汉初能拿出多少粮食来?”

  其实说起天灾,汉初自然也有,但幸好天灾不如邓绥时期频繁,只要不是对战匈奴,汉初是有余力的。

  萧何知道这是正事,不敢耽误,连忙计算汉初能挪动的粮食数量。

  等萧何报出一个数字,邓绥皱眉,道:“不够。”

  “乃公只能拿出这么多了,再多乃公的大汉就维持不下去了。”刘邦两手摊道。

  “儿孙自然知晓先祖们处境困难,不过若是先祖们愿意,儿孙有一计可解汉初、乃至汉武帝时期粮食之危。”邓绥道。

  “哦,你有什么办法?”刘邦等人好奇。

  “用王政君太后那边的世家粮食,解我们几个时代的危机。”邓绥看向王政君道。

  王政君头皮不由发麻的炸开,声音尖锐道:“我们那边天灾也不少,你如何能落井下石?”

  “你说的不无道理,王政君那边的大汉要想恢复汉室威严,就得剪除各大世家,也许你那边天灾的确频繁,可不能否认世家依旧肥得流油。”后半句刘邦是对王政君说的。

  确实,哪怕天灾再频繁,也波及不到世家头上,甚至越是乱世,世家越能趁机壮大。

  邓绥的计划,只不过是把那些世家利益最大化。

  “可是先祖们,儿孙真的没有和天下为敌的本事和能力啊。”王政君泪目道,心头只觉得沉重不已。

  她没有太大野心,只想安心做自己的太后,可是在来到山海阁,遇到汉室先祖们以后,全都变了。

  她被迫扛起江山重任也就算了,可是与世界为敌,那也太高看她王政君了。

  要知道她连自己侄子王莽篡汉都阻止不了,就更别说对付那些根深蒂固的世家。

  “放心,既然出了这个主意,我们就没想只指望王太后一人。”邓绥道。

  他们既然想打那些世家的主意,自然得自己出手,而不是寄希望于王政君,毕竟王政君真的没有这个能力。

  “刘骜,你觉得呢?”刘彻看向刘骜这个大汉帝王道。

  刘骜身体一抖,哪敢反驳,“一切都听老祖宗们的安排。”

  反正世家削弱,对他的皇权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至于赵飞燕姐妹,这种场合没有她们插话的余地。

  “居然想用王政君那边的粮食贴补自己那边的灾民们,这邓太后真是比吕雉这个吕后还敢想啊。”刘邦跟刘彻等人嘀咕道。

  之后刘邦、刘彻、刘病已和邓绥四人各自派了信得过的官员们过去王政君那边。

  嬴政身为旁观者再次遗憾,“可惜秦朝寿命太短,没有后代可以这样作。”

  因为王政君等人属于大汉,这是属于大汉那边的利益分配,自然不可能让秦朝这边分一杯羹,嬴政只能旁观。

  尽管处于计划中心的王政君并不想要老祖宗们和后世人这样的帮忙。

  而此时西汉末年的世家们丝毫不知自己即将迎来怎样的豺狼虎豹。

  谈好利益分配以后,下次过来,邓绥就带了张衡这个地动仪的创始者。

  不同于造纸术,地动仪制作复杂,非短时间内做的出来,为此张衡从那以后也成为了山海阁的常客。

  张衡过来山海阁那天,史诗特地送了张衡一份小鸡炖蘑菇去围观张衡。

  其他人见史诗这幅稀罕样,笑道:“难道在后世张衡很出名?”

  史诗不假思索的点头,“那当然了,我们后世很多人都知道张衡的存在。”

  说着史诗和时修看着张衡本人满眼惊奇。

  “大发明家啊,张衡除了地动仪,好像还发明了很多东西。”史诗和时修嘀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