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
作者:笙箫戚戚      更新:2023-06-26 21:56      字数:4693
  但是,在被在场其他不乏理智的谋士文人劝阻之后,大家才恢复了冷静。虽然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徐涛说的不无道理。第一,这种腐病传染性极强,如今还只在边关传染,但一旦有病患跑出边关,将腐病传染到国内,那全国都要爆发这种病症,亡国也只在顷刻之间。所以,他们必须要将病源尽数消灭,绝不能让病源传出边关。第二,不仅是患病之人,就连他们吃过的用过的穿过的还有鲜血溅到的,也都可能传染腐病给其他人,他们必须将之全部烧毁。第三,鹰国的军队就在一旁虎视眈眈,随时随地可能冲破边关,到时,此地的百姓同样会惨遭屠戮。而他们本来大军人数就远远不如鹰国,又要投入人力看管那些患病者,即使大家天天不睡觉,也仍然力不从心。以此而言,似乎屠城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屠城不仅可以解决后患,更可以让疲惫的将士得到休息,精神抖擞地迎击敌人。但是,虽然有些人隐隐被徐涛的说辞打动,可真正完全赞同执行这种办法的却只有太子和徐涛两人。而不管其他将士谋士怎么劝说,太子都是心意已决。屠城烧城之后,太子声名扫地。曾经,他的声名有多高涨,如今,人们就有多唾弃他!即使太子领兵暂时打退了鹰国的军队,国内的老百姓也好,中上层的士族官员和皇亲国戚也好,他们都不为其叫好。太子得到的只是骂名一片,还有朝中众多大臣联名向皇上上奏折唾弃太子的不仁暴举,请求废太子。就连太子的母族和太子妃也都以此为耻,太子这时真可称得上是孤家寡人了。而那个徐涛却仍旧不知所谓,还竭力赞赏太子此举才是真正的仁德,认为太子不该背负此骂名,听徐涛的口气,屠灭一城百姓,原来竟是这般的忍辱负重,原来这才是真英雄,而那些唾骂太子屠城的人却都是只会讲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太子虽然在屠城之后暂时击退鹰国,但是百姓也好,他手下的将领也好,已经不再信服太子,庙堂之上的文武百官联名罢黜太子,太子威望降到谷底,即使他有千种制敌良策,万种治国良方,也无人听他的了。百姓唾弃,将士们人心散漫,粮草迟迟未至。在这样的情况下,鹰国席卷重来,太子领兵打仗也再不像从前那样百战百胜,输输输,还是输。活下来的将士们十不存一,鹰国军队大破边关,一路连下三城。而在此时,皇上终于下了决定,废黜太子。鹰国这次攻击文国似乎是早有准备、谋划多年,他们在一连攻下三城后,并不满足,他们没有停下脚步,继续攻打文国的腹地。而文国最英勇的将领、最足智多谋的谋士,都与当初的屠城分不开关系。他们和太子一样,都被平民百姓、都被文武百官唾骂。皇上只能另择人选,可那些将领谋士的能力才干远远不如傅渊这群人,面对鹰国骁勇善战、气势一涨再涨的鹰国军队,他们只能一退再退,丢盔弃甲。短短半年时间,文国竟然已经到达了国破家亡、山雨飘摇的边缘。而太子因受尽唾弃而出走他乡、不知所踪。傅渊等人本因屠城获罪,但因国家危难,他们再次走上了战场,但是这时的文国军队已不如往昔,士兵们还是同样的士兵,但他们已经失去了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傅渊等人即使再出色,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是束手无策。傅渊在战场上受到重伤,徘徊在生死一线,全靠意志才堪堪从阎王那里夺回了一条命。但从此之后,傅渊身体病弱,难离汤药了。在文国终于国破之后,徐涛出现了,他带领着他的军队大败鹰国,并且让鹰国的军队打退,而徐涛也在此之后坐上了皇位。此后许多年,鹰国都被徐涛的军队打的抬不起头来。而鹰国当年的阴谋也被徐涛揭露了出来。原来前朝遗臣暗中投靠了鹰国,为了打败文国,他们制出了一种毒药,正是这种毒药使人身体腐烂,头脑发狂,不具备理智,伤害他人。依靠着这种毒药,和多年的谋划,鹰国才能这么顺利一举攻下都城,但这个阴谋却被徐涛得知,他暗中训练军队,扩大实力。文国虽然损失惨重,但终归是击退了鹰国……而这个时候,文国千疮百孔。徐涛他不仅拥有强悍的军队,还拿出了大笔的财富、物资和定国良策,凭借着这些,徐涛坐稳了帝位。他不仅给跟随自己征战沙场、出谋划策的手底下人封侯拜相,还启用了许多亡国官员。这些亡国官员中有人觉得徐涛是趁虚而入,是窃国贼,但也有些人觉得徐涛当皇帝总比那些粗野阴毒的鹰国人入主文国要好的多,更何况,他还打退了鹰国,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也是帮文国复仇了。何况,从眼下看来,徐涛这个皇帝当的还不错,于是不少人因为这种想法投靠了徐涛。傅渊因为伤病休养在家,艰难度日。而这个时候,亡国废太子找到了他,告诉了他一件令他大惊的事。太子告诉他,原来徐涛的真实身份竟是前朝皇子。傅渊在此之前从未疑心过徐涛的身份,在所有人的眼里,徐涛来自于普通人家,出身毫无问题。但仔细想想,徐涛的父母在徐涛刚投军时就死了。而其他的亲人,徐涛更是一个都没有。还有,在那次屠城中,其他人都反对太子屠城,唯有徐涛却同意太子做出屠城这样残暴的决定。其实,若非屠城一事,将士们不会失去斗志,即使在边关战役中鹰国胜利,文国也不会这么容易一败再败,几无还手之力,最后被鹰国攻破了都城和皇宫。而且,徐涛的那些强悍的军队、惊人的财富、大量的物资,都非一日可以积累起来的,但是,如果徐涛是前朝皇子的话,那一切就都能够说的通了。第98章 度假:屠城之前(三)因为徐涛是前朝皇子,所以他能够得到前朝皇室遗留下的财富,还能够得到前朝臣子暗中发展的势力。所以,他才能够在短短几年之间,就拥有那么多的财富、士兵和物资。废太子告诉傅渊这个秘密之后,就请傅渊帮助他复国。但傅渊拒绝了。就在废太子离开的第二天,一群黑衣人闯进了傅渊家中。傅渊被那些黑衣人捉住,亲眼见到自己的亲人被一一杀死,而后傅渊也被杀死了。林落如今穿到的时机正好是三十万担粮食已经被烧,而太子即将会宣布屠城的前夕。傅渊全家的死亡虽然和太子脱不了关系,而屠城可以让太子失去民众信任,但是看过林落之书后,林落也有些了解傅渊的想法,他是完全反对屠城的。所以,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阻止太子屠城。傅渊曾经十分仰慕太子,对太子从前的事迹是一清二楚,这也让林落能清楚地了解太子的能力,但就是因为这样,才更让太子突然冒出屠城之念显得尤为古怪。太子是储君,他不仅能力出众,御下的手段也同样出众,这样的一位未来帝王会不知道他做出屠城决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吗?他难道不在意他的名声,不在意他的皇位?依照灭国后废太子来找傅渊助他复国的行径来看,太子还是很在意他的皇位的。既然这样,太子屠城就显得很可疑了。在林落思考的时候,屋子里有一个士兵悄悄走了出去,和外面的人交换轮值。“嘎吱!嘎吱!”原本守在屋外的人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靠在一侧墙角,几乎是刚闭眼,对方就睡着了。林落重新闭上眼睛,感知了一下这个世界和傅渊的这具身体,这个世界同样并不存在灵气,但傅渊的身体中却存在着一丝内力,量并不多,但也省的林落再重新练出气感了。林落根据这具身体的条件,从记忆中翻找出合适的内功心法,就这么修炼了起来。夜半三更的时候,远方传来鸣鼓吹角的声音。这是鹰国军队又来骚扰了。他们三天两头都在人睡得最死的时间段进行突袭,虚虚实实,实而虚之,虚而实之,把文国士兵弄得疲惫不堪。林落起身的时候,屋子里面其他的将士也一起起身去集合了。闹了一大通下来,鹰国军队这次只是虚晃一枪。这点林落早就知道了,将士们散去的时候,林落特意注意了一下徐涛。徐涛的长相中等偏上,不过一看就知道对方年纪很轻,没有蓄胡,大约只有二十岁出头的样子,他身材很强健,长的也高,林落知道,再过两年,徐涛会再长高一寸左右的样子才停止生长。比起军中其他疲惫不堪满眼血丝、黑眼圈、下巴上长满胡渣的将士们来说,徐涛看上去精神抖擞,似乎连续这么多天不眠不休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要知道,军队中很多将领他们的身体都极为健壮、武艺非凡,徐涛的武艺虽然在军队中名列前茅,但也不是数一数二的那种,但是却没有人像徐涛这样有精神。徐涛眼神清亮,脊背挺直,性格爽朗,极易让人产生好感。他真的是前朝皇子,处心积虑要复国吗?不仅傅渊有这样的疑惑,林落也有。从小背负着复国这样沉重担子的前朝皇子,真的会是在大家面前阳光爽朗的徐涛吗?没有人觉得徐涛的阳光开朗是假装的,那么多文人名士,那么多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老狐狸,包括傅渊在内,包括太子在内,他们都不觉得徐涛是假装的,在他们的面前,真的有人可以伪装自己的本性不露破绽吗?一个人是假装开朗,还是天性如此,难道所有人都看不出来吗?还有废太子,废太子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徐涛是前朝皇子的?他是从谁的口中得知这件事的?那些黑衣人究竟是不是废太子恼羞成怒后派来杀害傅渊满门的?许多的疑问都等着林落去寻找答案。回去睡下不久,天就亮了,三分之一的士兵去替换夜里看管患病之人,剩下的人大部分则是在城墙下时刻处于备战状态中。林落和其他将领一同前往太子帐内,商讨制敌解忧的良策。林落故意走到徐涛的身边,傅渊和徐涛的关系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但偶尔也会说上两句话,就像现在这样。林落的注意力放到了徐涛身边的随从身上。不着痕迹地打量了一番,林落就收回了视线。他发现,这是个女人,而且还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和一些古装剧中女扮男装、连胸也不束一下的女角色相比,这个女人的装扮几乎可称得上是无懈可击的了。她皮肤暗沉、有喉结、无耳洞、平胸、身上的衣服似乎也同样有好几天没洗了,散发着淡淡的异味,虽然她的身量不高,但是在古代,身量不高的男子才是大多数,在军中,和她身量仿佛的士兵就有不知凡几。若不是林落认出她就是日后徐涛称帝后封的皇后孙玉婷,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小个子原来竟是个大美人。这个大美女毫不娇生惯养,她在军营中毫无特例,别人吃什么,她也吃什么,别人不睡觉,她也不睡觉,若是普通女人,恐怕早就哭爹喊娘了。但她却不动声色,而且看她神态、走路的姿势、眼神,似乎和徐涛一样也并不疲倦,精神同样很不错。这样的女人,怎么会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这样一个忍得了累受得了苦的女人,待在军营中,必定有她的目的。很快,太子的营帐到了,太子营帐内自然不是一个随从可以进入,孙玉婷等候在营帐外,一点看不出任何不妥。林落和徐涛先后进了营帐,今天,大家同样和之前几日愁眉不展、商讨不出一个好的对策,而太子会在最后提出屠城的办法。林落也当过皇帝,说句实话,若是他面对这样的恶劣情形,他宁愿失一城败一战,也不愿意屠城;他宁愿封城,也不会做出屠城的决定;就算城中百姓全都感染了腐病,而在抗击外敌时士兵全部战死,他也不会选择屠城。屠城的好处自不必说,但屠城的坏处绝对多过好处。其他坏处暂且不提,最重要的是,太子一旦屠城,全国上下原本一心抗击鹰国的心就散了!原本文国上下仇恨的是鹰国,如今,他们仇恨的对象却不仅仅是鹰国了,而且,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内患往往比外敌入侵还要可怕,这也是人们总是更恨内奸的原因。谁会想要一个将屠刀对准自己人的储君?只要想到这种事,所有人都会不寒而栗。面对不一定会打入国内的鹰国军队,还是残暴不仁的未来帝王令他们更加忧心。原本,所有人心里只想着击败鹰国军队,可屠城之后,一些人心里只想着废太子,一些人心里一边想着废太子、一边想着打退鹰国军队,恐怕只有极少数人还一如既往全心全意想着击退鹰国。而分心的结果只会是输。本来文国的士兵就不如鹰国的悍勇,再一分心,只能溃败。在战场上,士兵分心的结果就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