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
作者:南山有台      更新:2023-06-26 11:36      字数:3704
  宁晋的喉结滚了滚,耳根发烫。“…回。本就是叔说了算的。”不用他做这样的事,也是他说了算。何湛松开手,气定神闲地坐起来,半倚着宁晋:“这几天就启程吧,你都快把凤鸣王给急死了。”何湛只是顺带提了一句,不想宁晋却参出了另外一个意思。宁晋不悦:“叔是为了他?”何湛一愣,简直哭笑不得,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明明凤鸣王是为了宁晋才来找他不痛快的,怎么宁晋会把他们俩扯到一块去?“叔是为了你。皇命难违,别惹你老爹不高兴。”他安安分分地躺到里侧去,说,“我不招你了,就在这儿睡,书房多冷。”“…”宁晋钻进被窝,将何湛捞到怀里抱住:“你这也太无赖了!”刚抱住,宁晋就猛地缩回手。他记得昨日不慎碰着何湛身上的伤,痛得他直叫。顿了顿,没听何湛喊疼。何湛闷弯想了想宁晋停手的原因,忽地明白过来,马上捂住胸口大叫道:“哎呀!哎呀!哎呀好疼!”何湛整个人都快扎到墙里去了,恨不得即刻找个小缝钻进去。宁晋:“…你过来!”“你让我过去我就过去,我多没面子?我不。”宁晋整个人逼过去,将何湛困住,眼睛幽幽发狠:“哪儿疼?”“…哪儿都疼。真的。”“让孤看看。”宁晋动手解他的衣袍。何湛这下才知自己是作大死了,立刻转怀柔政策:“你明天还有公务要处理呢。”“推了。”“明天还要见雍州的几个官员呢。”“推了。”“…”让他赶紧想想还有什么事!宁晋就如饿狼扑食,上去就一顿乱咬乱啃,似乎要将这人拆骨碾肉生吞入腹。【灯光一灭,他们在黑暗中,实现了生命的大和谐!!】雁武军和铁骁骑并流,浩浩荡荡地从天济府城出发。雍州的百姓自发涌到街上给卫渊侯送别,整个长街上人头攒动,出天济府外好几里都能看见相送的百姓。何湛掀着车帘子往外头看了看雍州百姓,心中很是欣慰。这十年总算没有白费功夫,握住雍州的经济命脉和民心,就等于握住了整个南方。加上宁晋掌玉屏关四大军营的兵权,又颇得乌呼延君主的支持,以后京都朝中的人想要动他,总要掂量掂量。宁晋与他同在一个马车,见何湛老是往前方看,很是不爽:“别看了。凤鸣王在前面,你看不见。”何湛四处看风景,漫不经心地回答:“谁看他了?”宁晋才不信。欲盖弥彰。一行人从雍州辗转至青州,宁晋在那里与杨英招汇合,一同回京都。杨英招以左督领的身份在官府驿馆居住,等了一个多月才等到宁晋。因为旧朝势力未根除,余孽难免会对宁晋下手,所以宁晋在外时间越长就越危险,故而凤鸣王将行程赶得很紧,一路上不敢有停留。队伍在青州龙安城休整一天,第二日便要上路。宁晋令人找到杨英招,吩咐她收拾好东西。离开龙安前,何湛由杨英招陪着去到杨坤的坟墓前扫了扫墓。从扫墓到上香,再到祭酒,何湛都一言不发。他跪在杨坤的墓前,同他讲了讲回京路途中的趣事,像是杨坤还在,正坐在这里同他一起闲谈一般。讲到无话可说,何湛就默然饮酒。杨英招原本是在远远看着的,见何湛不再说话,才走过来给杨坤上了一炷香。杨英招淡着眉眼,说:“士兵把杨坤送到卫渊侯府的时候,我在那里。师父曾说,人死后会归于天地,此乃万物之法则,万物皆遵循其道。但看着杨坤的时候,我不觉得伤心,可还是难受;泪也掉不下来,却觉得可悲。叔,你说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说死就死了呢?”何湛:“因我而死。”“东营的将士跟杨坤有过命的交情,他们不惜兵变都要为杨坤讨回公道,可杨坤为什么会死在东营里?是谁杀了他?”“是韩家军的人。”“是吗?”杨英招声音很轻很低,她冲杨坤的墓碑拜了三拜,“那…韩家军既已覆灭,杨坤应该能安息了。”何湛从地上爬起来,一双腿跪得又痛又麻,杨英招见状扶住摇摇欲坠的何湛,将他扶出墓地。青州天空碧蓝澄净,万顷无云。草长莺飞,飘着些许白色的柳絮,新朝再新朝,岁岁又年年。宁晋同青州长官见过后来此接何湛,他策马从波峦高处而来,身后跟着纷杂的马蹄声。见到何湛和杨英招,宁晋展颜,将马渐渐拉停。他从马上一跃而下,上前握住何湛的手,说:“叔,该走了。”何湛点点头:“好。”前方的路又长又远,从崇山峻岭间传来隐隐歌声,渺渺悲切。何湛回头看了看身后的路,望向杨坤坟墓的方向,恍惚间想起最最开始的时候,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无伪则无真也,无恶则无善也;此生,吾愿化作宁无臣王者之路下堆积的恶骨,奉他成为帝皇。”[第3卷 帝王业]第69章 回朝鸣鞭彻云霄,皇宫庄严肃穆,鼓声乐音从重宫明楼中传来,慑得人屏气凝神。宁晋身着殷红朝服,臂袖盘流金绣的云纹,身后跟着凤鸣王宁祈和何湛二人。朱门玉阶,殿宇流金,何湛随宁晋一步一步踏上长阶,文武百官列于两侧,文左武右,行跪礼,目送宁晋入大殿。殿内正中的龙椅上坐着那位睥睨天下的王者。宁晋与他四目相对,静默片刻。宁祈先跪下,何湛低着头亦行跪礼。宁祈禀道:“臣弟幸不辱使命,将三皇子安全护送回京。”殿内官员下跪道贺:“臣等恭迎三皇子回朝。”小太监先行宣旨,宁晋才堪堪跪下听旨。景昭帝册封三皇子宁晋为睿王,赐居睿王府。恭慎敬慧曰睿。宁晋接旨后,群臣再拜。景昭帝正坐龙椅上,锐利的眼眸有些慈光,冲宁晋招了招手:“你,到朕跟前来。”宁晋先是僵了片刻,继而上前去。景昭帝握住宁晋的右手,宁晋单膝跪在龙椅前,眼眸沉邃,不出一言。景昭帝轻轻摸了摸宁晋的头:“吾儿,受苦了。”宁晋的容色没有任何波澜,用公事公办的语气答:“雍州很好。”“父皇对不起你母亲,对不起你。往后你想要什么,就跟父皇说,父皇以后再不会让你受半点委屈。”他没有什么想要的,如果当真要说一个的话…宁晋说:“儿臣想让皇…父皇见一个人。”宁晋望向阶下,景昭帝也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两道灼灼的目光聚过来,何湛暗自舒一口气,起身再拜:“草民何湛,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他是雍州的官,未有皇上旨意就随宁晋来到京都,无官无职,自为“草民”。景昭帝身子一直,定定地看着他:“何湛?”“草民离京已经十年了,不知皇上可还记得草民?”许久没得到回答,宁晋轻轻握了握景昭帝的手,景昭帝才回过神来:“…记得。忠国公他于朝堂上含冤而死,皇姑姑她…朕以为你也…”说话之余全是叹息,景昭帝问:“这么多年,你都去哪儿了?”“草民去玉屏关参军,镇守靖国边疆,一心为兄长赎罪。只是不想竟能有幸在雍州见到三皇子,上天垂怜,竟让草民有机会再回到京都,得见天子龙颜。”宁晋说:“儿臣在雍州的几年,承蒙三叔照拂,有他一直在儿臣身边,儿臣才能安全回京。”言下之意,皇上怎会听不出来?皇上当堂令人备了笔墨来,写诏书曰:“忠国公在世时为国为民,慎独持恭,仁德忠良,为我朝之栋梁。然世道不仁,遭奸佞构害,终以死明志,保后身之清名。其三子何湛秉国公遗风,大义可嘉,特授尔承国公爵位,克己慎行以彰仪表,惟忠惟德以作贤哉。钦此。”“臣谢主隆恩。”殿中百官道贺,是真心是假意,何湛皆不在乎。手握圣旨,这一世他是身世清白的国公爷。前世何大忠在牢狱中畏罪身亡,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都已无法追查,但何大忠却坐实了杀人包庇的罪名;宁华琼郁郁而终,这件案子便落了最后的锤音。之后何湛被流放玉屏关,再而以戴罪之身罪臣之后的身份随宁晋回到京都,景昭帝就敕令何湛去个小地方做了个芝麻绿豆的官。何湛一步步升迁,费了三年才又回到朝堂。而今世,何大忠以死明志,宁华琼含恨而终,太上皇为了安抚各方情绪,恢复忠国公的爵位,追封宁华琼为安硕太公主。承着两人的哀荣,何湛今生回京就成为国公爷,虽无权力,但他尚能留在京都。与前世境遇相比,这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散朝后,景昭帝要同宁晋单独说说话,何湛就未再跟着。因夜里景昭帝令皇后设了家宴,何湛和宁祈就未再出宫,两人由宫人服侍着换了朝服,在定和宫内等候皇帝宣召。何湛等得无聊,拉着宁祈下棋。宁祈不喜欢跟何湛下棋,小时候两人同在太傅手下学习棋艺,何湛三天两头地捣乱,棋艺不精也就罢了,总喜欢耍赖皮,跟他下一盘,能把人气得半死。可他耐不过何湛死缠烂打的功夫,只得同意。多年未见,何湛棋风大变,变化莫测,令人摸不出规矩来。当然,何湛不耍赖的这一点变化最大。两人来回杀了两盘,一赢一负,没能分个高下。第三盘刚开了个头,外头传来宫人的声音:“太子、安王。”何湛举棋的手定在半空中,最终落在棋盘的一角。宁祈睥睨角落的黑子一眼,自知何湛是弃局了。从珠帘后一前一后走进来两个人,前头皆着红蟒袍,模样无半分差别,如同一人一影,令人难分彼此。宁祈垂首躬身:“参见太子、安王。”何湛没有行礼,悠着脚步往他们俩跟前凑了凑,来回打量几眼。之后,何湛展颜,笑着问其中一人:“跟你哥一样高了,三叔都快认不出来了。”宁右怔在那里,眼红了一圈,有些不敢相信。这人…在说话…他还活着…那些人还骗他,骗他说何湛已经死了,连尸骨都不剩。怎么能信呢?他的三叔,不就在这儿吗?一旁的宁左眼中也泛着泪:“三叔真是…太不公平了。怎么只跟弟弟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