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
作者:手倦抛书      更新:2023-06-26 05:51      字数:5459
  ……梁济离开后,梁澄便命程顺吩咐府库准备一番,明日命人跟随荣王一道向李太后问安,做完这些,便命人备上车鸾往含凉殿去。含凉殿是专供皇帝避暑的凉殿,位于宫中最大的太液池池心岛处,四面临水,花木繁深,外人站在池边只可隐隐约约望见一角从葳蕤茂盛的枝叶间探出的斗拱飞檐,此处算是整作皇宫最是凉爽的去处了,梁澄早在夏至那日,便吩咐宫人把奏折都搬到此处。梁澄一进去,就见到一念斜倚在三屏饰云母的罗汉床上,手上拿着一本奏折,衣领大开,露出肌理结实的胸膛,那上面落着些红印,正是昨夜梁澄被逼到求饶时,在一念身上抓出的来指痕。“过来,”一念缓了缓地坐了起来,将奏折随意放回案上,随着他的动作,衣领直接开到腹部,露出其中井田分明的腹肌来,他拍了拍自己的大腿,神色慵懒道:“我来给你按按。”梁澄耳尖一红,暗道一声美色误人,乖乖地走了上前,十分熟悉地在一念腿上找到最舒适的位置,趴了下来。第82章落在梁澄腰上的力道恰到好处,梁澄双臂交叠枕着脑袋,下面垫着软枕,那软垫上铺着一颗颗小玉珠编成的凉垫,冰冰凉凉的,十分宜人,随着一念规律的揉捏,梁澄忍不住发出一声舒适的呻吟。结果不一会儿,梁澄便感到小腹处被某物顶着,拿东西又硬又热,隔着几层丝缎,都能感到上面勃勃的跳动。察觉到梁澄的僵硬,一念手中动作不停,从喉间发出一声轻笑,道:“你那处还肿着,师兄就算再怎么欲火焚身,也舍不得让你吃苦。”醇厚的声音里带着微微的沙哑,语气却是淡淡的,仿佛平日里念的佛偈,又像是在苦苦地压抑着什么,以至于听不出任何情绪。装得倒是挺像,梁澄心中默默嘀咕,想到昨夜自己被这人欺负得紧,捏着他那处不让他出来,最后他还十分丢人地被做到一边呜咽着射了出来,梁澄暗暗地磨了磨牙,眼里忽然闪过一道狡慧,嘴角不可自抑得翘了起来。梁澄悄悄地抽出右手,往一念底下探去,快要碰到时又缩着手指有些犹豫,不过想到待会这人也要尝尝不得纾解的滋味,梁澄顿时恶向胆边生,隔着层亵裤,飞快地握住一念底下某处凸起,那玩意儿本来只是半挺,一入手梁澄便清楚地感受到,它是怎么在自己的掌心里变得更粗更硬,还分外精神地抽动了下,顶端更是直挺挺地戳到他的肚脐眼。梁澄顿时怂了,“啊”的一声就要甩开手,一念怎么会放过他,反手按住某人作乱的右手往更深处揉去,接着从后背将人整个压到罗汉塌上,一腿挤进梁澄股间,上身倾斜严丝合缝地压在梁澄背上,整套动作做起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仿佛蓄谋已久。被骗了!梁澄懊恼地垂着头,后颈弯出一道莹白诱人的弧度,仿佛放弃抵抗的猎物,一念紧紧地贴着身下的猎物,张口咬住他的后颈,含糊笑道:“师弟,你说这送到嘴边的肉是该蒸着吃呢,还是炖着吃?”“出家之人沾什么荤腥?”梁澄恨恨道:“不准吃!”“好好好,”一念以一种拿你真没办法谁叫我宠你呢的语气,宠溺道:“不吃不吃,我们不吃了。”梁澄长长地舒了口气。一念忽然凑近他耳边,幽幽吐气道:“等养肥了再吃。”“……”真是自作孽不可活。见某人一副炸毛羞愤的模样,一念不再顽笑,拍了拍梁澄的屁股,松开手将人扶了起来,同时将一封奏折替给梁澄,道:“师弟,打开看看。”对方嘴角微勾,温柔含笑,但是眼底却闪过一抹泛红的幽光,梁澄狐疑地打开奏折,才扫了两行,不由嘴角微抽,他总算知道为什么一念要这样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了,敢情是吃味了。原来这封奏折是礼部尚书石光远的,石家自来书香世家,门第清贵,石尚书不但曾是太子太傅,还是当世大儒,石尚书这次上书,通篇就一个意思,陛下该纳后了。梁澄放下奏折,眼角看向一念,道:“国师怎么看?”“陛下命格奇异,”一念一手枕额,一手勾着梁澄垂至臀部的乌发,姿态慵懒,看似浑不在意,慢悠悠道:“天下莫有女子可堪相配,如若不然……”“不然会怎样?”梁澄跟着配合道,露出一副又惊又怒的神情。一念眼里闪过一丝笑意,将人搂进怀里,低声威吓道:“不然国师大人就要发怒了,到时直接把陛下带走关进山洞里日日操干,让你还敢纳后。”“哈哈哈,”梁澄捧住腹部大笑数声,他抹掉眼角笑出的湿意,忍笑道:“说罢,这事该怎么回?”“回什么回,当做没看到!”一念左脸写着烦人,右脸画着嫌弃,难得情绪如此外露。梁澄看着心中一暖,起身跪在一念腿间,抚着他的脸颊,对着他的鼻尖轻轻一吻,道:“我明日亲自驳回,这下开心了罢。”一念一手向后撑着床榻,一手抬起按住梁澄后腰,抬头望着梁澄,轻声道:“我知道你不会纳后的,这事还是暂且压下,石尚书为人耿直,不过是被人推出来的出头鸟,曾经还是你的老师,你也不好驳他的面子。”梁澄明白一念的顾虑,自他即位以来,朝堂经过一番清理,难免动及一些世族,为求稳妥,一些人就打起了后宫的主意,毕竟后宫素来就是朝堂的缩影。他缓缓地摩挲着一念的眉眼,声音里带着安抚,“我知道了,你别担心。”一念抱住梁澄的腰身,将头靠在他的小腹上,闭着双眼,轻轻地蹭了下,神色安谧而宁和,仿佛此刻所依是个可以让放他卸下一切烦忧纷杂的隔世山谷。……翌日,石尚书果然出列请奏纳后一事,一时满朝复议。梁澄嘴角保持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弧度,既让人觉得仁厚宽和,又带着高高在上不可冒犯的尊贵,眼神平静无波,让人猜不出喜怒,他一直沉默地听着底下众臣的讨论,不言不语,朝臣渐渐发觉一丝怪异,声音也跟着小了下去。终于,梁澄双唇微启,声音中正平和,却又不失威严。“众爱卿……”他缓缓得停了下来,视线淡淡地扫过底下,在几处停留得久了些,被他注视着的大臣不由将脸低得更低,见状梁澄这才继续说道:“所言极是。”还不等众人弯腰大呼“陛下英明”,就听得梁澄一声掷地有声的“但是”,声音里透着威势和果决。“大齐经年天灾,民生凋敝,又有外虏虎视眈眈,正是危急之秋,朝堂上下,本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却出了个二王之乱,盖因朝中牵涉后宫过甚,世族各自结党拥护各王,以期从龙之功,才有从此乱!”梁澄把画说得这么直白,顿时有不少打算将族中适龄女子送入宫中的大臣汗流浃背。“祸起萧墙,同室操戈,”梁澄一字一字地吐出这八字来,庭下众臣于是一个个跪倒在地,这种事情从来都不新鲜,大家向来讳莫如深,只因皇家总要维持着体面,他们怎会料到,梁澄竟会如此直言不讳地说了出来,还是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历朝历代,兄弟阋墙屡屡可见,众爱卿,你们说此事该如何避免?”庭下一片寂静,梁澄轻笑一声,道:“爱卿们若是想不出,朕倒是有个主意。”不等众人反应,梁澄直接朗声定锤道:“朕宣旨,后宫废除妃制,仅余中宫后位,皇后一族,三服之内,不得领实职,朕意已决,若有异议,革职勿论,散朝。”言毕,梁澄起身离殿,留下满庭大臣面面相觑。第83章直到梁澄的身影完全消失在大殿之后,满朝文武这才开始议论纷纷,一念身为国师,被赐出庭议政,独独立于皇位下方左手边,是最靠近梁澄的地方。他将跟在梁澄背上的目光收回,看似随意的一个转头,却直直对上李度秋探究的视线,方才梁澄一说出旨意,他便察觉到李度秋落在他身上的目光。看来李度秋以为这是他出的主意,一念心中荡过一圈柔波,想到梁澄这么做都是为了自己,嘴角就忍不住往上一翘,这般神情,看在李度秋眼里,倒像是一种承认,于是李度秋点了点头,便转身离殿,一些打算向李度秋打探消息的朝臣也跟着往外走去。这时也有几人向一念围了上去,开口刺探道:“也不知陛下此念是何时就有的,此等大事,我等事前竟不曾听闻丝毫风声,国师大人深得陛下信重,伴驾左右,可知陛下这回是……”一念回以一记高深莫测的眼神,嘴角不着痕迹地微微一勾,双掌合十道:“陛下既有决断,我等臣子,自当谨遵圣谕。”“这……”那几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人不甘心道:“事关天家子嗣,大齐社稷,怎可如此儿戏?”一念撩起眼皮,淡淡地看了眼说话之人,对方正是御史中丞温匡,膝下嫡长孙女刚刚及笄不久,正是入宫的好年纪。“温御史此言差矣,陛下自幼恭俭仁厚,谦让稳重,此令必是经过深思熟虑,又怎会这拿天下社稷当做儿戏?”最后一句,一念说得又缓又慢,语气中颇有闲庭信步的随适,温御史却忽然觉得脊背一凉,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以为是自个儿心虚。见一念这儿刀枪不入,众人又看向石尚书,这人刚直不阿,又最是看重礼法规矩,大家都以为他会站出来反对梁澄,结果对方从刚才道现在,竟一句话也没有,手里端着玉笏,低头沉思。“石尚书,您看这……”石光远抚了把白须,道:“待老夫求见陛下。”众人心里顿时舒了一口气。散朝不久后,梁澄回到勤政殿,还没喝上几口茶,侍监便传石尚书求见。梁澄并不意外,在石尚书行过礼后,便吩咐侍监看座。“谢陛下体恤。”石尚书不卑不亢谢过,缓缓落座,脊背自然挺直,正是老松尤有劲节。“老师可是为了废除妃制一事而来?”“陛下英明,”石尚书上身俯了俯,道:“后宫干涉重大,如今朝中人心浮动,此事还请陛下三思。”梁澄眉尾一挑,有些惊讶石尚书对他今早有违礼法的旨意竟然不是非常抵制,对方所虑,正是朝堂人心不稳一事。“如今天物不丰,黎民维艰,正是开源节流之时,妃制一除,皇宫便可减下许多开支,下月各地便会选送良女男童入宫,亦可一率裁去,正是夏收之时,也好稍缓百姓人丁之难。”“陛下仁厚,”石尚书眼里流露出一丝赞赏,当初在大相国寺没能劝住梁澄出家,他便落下了心病,自己教出的储君,仁明贤德,不出意外将来定是一代明君,结果竟然当众出家,若非他心智坚定,只怕早已吐血倒地,卧床不起。好在人又回来了……其实,石尚书刚听到梁澄要废除妃制的时候,脑子里顿时蹦出“荒唐”二字,但是等他细细思考过后,却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说到后宫乱政一事,没人比他更深恶痛绝的了,毕竟石尚书历经三朝,亲眼见证僖帝沉迷女色,荒废朝政,他收回思绪,继续道:“只是这纳后一事不可再拖,陛下膝下无子,皇家仅余陛下荣王二人,着实太过单薄。”梁澄:“老师不必多虑,朕不过弱冠之龄,荣王也才十岁,此事倒也不急,何况旨意一出,这皇后也没那么好选了。”石尚书脸上闪过一丝了然,毕竟一旦族里出了个皇后,三服之内,皆不可领实缺,对于一些世族贵勋来说,反而得不偿失。两人又将此事商议一番,石尚书领了梁澄的旨意便躬身退下了。“倒是没想到,你这老师竟不是个迂腐之人。”云白的袍角自屏风后飘出,一念走到梁澄身边,将人搂进怀里,嘴唇若有似无地轻碰着怀中之人的耳尖,低声道:“师弟,我心里好欢喜。”梁澄也深受感染,眼里溢满温柔,不过想到心中所虑,不由轻身叹息。“怎么了,师弟?”“师兄,”梁澄握住一念抱住他肩膀的手掌,道:“师兄,你真地愿意收养一个弃婴,把他当储君抚养?”一念亲吻的动作微微一顿,道:“我原先考虑过荣王的子嗣,不过他到底还小,至少也得等个七八年,朝堂上和修漱心那儿只怕拖不了那么久,为今之计,也只能寻个合适的时机,从不世阁里挑个根骨好的弃婴抱进宫里,只说母亲是个平民女子,身份不适入宫,最后难产血崩而亡。”“也只能如此了。”梁澄垂下眼睫,一手下意识抚向腹部,似是想到了什么,手指微微一抖,又移了开来。一念自然注意到这一番动作,他捉住梁澄的手,即使在三伏天,对方的指尖也透着些凉意,掌心却又十分滚烫,正是体寒虚火的症状,他将微凉的指尖攥进掌心,道:“别想太多,一切有我。”“嗯,我知道。”梁澄回头,吻住一念的嘴唇。这人难得主动,一念怎会放过,他一把搂住梁澄的腰,将人按向怀中直到二人之间再无缝隙,一手钳住梁澄下巴,反客为主。梁澄原本只是用嘴唇碰了碰一念,没想到下一刻双唇就被人撬开,一念的舌头挤入他的齿尖,扫过他的舌面,又滑过他的上颚,引起一阵叫人震颤的激流,流窜过四肢百骸,涌向下方。“唔……”一丝透明的液体自梁澄嘴角溢出,他的双手无力地抵在一念肩上,渐渐地开始搂住对方的脖颈,两人双双倒在榻上,云白的僧衣与绛红的天子常服相互交叠,铺散开来,仿佛落进雪里的梅。……石光远的动作很快,除却礼部尚书一职,还是负责起草圣旨的中书令,梁澄盖过章后,还需经由门下省审议,原先的门下侍朗本是安国公侄婿,二皇子被禁后,梁澄提拔了曾经的太子府属官方文曜,方文曜出身岭南方家,往上三代,出过不少明相,可惜文帝时遭人构陷,家道中落,举家避向岭南,直到方文曜这一代,才稍微恢复一些元气。上辈子此人在梁澄被禁后,虽未落井下石,却也很快抽身而出,不过梁澄还是决定用他,一部分是因为此人却有才干,更重要的原因是,方文曜野心勃勃,一心振作方家,重入东都高门之列,拿他去动京中原有的势力,尤其是已故赵太后一脉,以及当初跟着明元帝扳倒滕王的世家,最是合适不过。旨意很快经由驿站派往各地,皇帝要娶几个老婆百姓们不关心,但是今夏不用血肉分离,却是一件大喜事,梁澄的名声本就不错,现在更是如日中天。这样的大消息,自然也传到了燕河行宫,梁济前脚刚刚行礼,后脚便有人急急来报,梁澄不顾群臣反对,废除妃制。梁济的脸当场就黑了下来,哥哥竟然为了那妖僧,连后宫都废除了!他转头向李后看去,却见李后的反应甚是平淡,原先在宫中总要带着华丽指套的手指,此时不着一物,她随意地将圣旨搁到案上,淡淡道:“陛下爱民,哀家甚是欣慰,你回去复命罢。”“臣告退。”那侍卫一离开,梁济就起身踱至太后面前,急道:“母后,您不说些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