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
作者:手倦抛书      更新:2023-06-26 05:51      字数:5823
  师兄?”梁澄见一念忽地不说话,出声问道》一念回神,道:“当年韩尚书被冤入狱,举家被夷,唯留韩小公子一人,后来效忠于我,我当日曾许诺于他,事成之后为韩家雪冤。”“韩尚书?可是阜阳候韩持章?”梁澄微惊,韩尚书虽然出身勋贵,却是僖帝文德年间的状元,文采斐然,一手琴音,冠绝东都,声名煊赫,门下学生如林,可惜因为替滕王说话,被明元帝所疑,最后一家灭门。一念点头,“那人你见过,就是酌思公子。”“是他,”梁澄想到对方亦是已琴闻名,不由感叹:“阜阳后一生清明,所幸韩家留有一脉。师兄,你放心,我明日便着刑部翻案,恢复阜阳候爵位。”“说到这点,展家一案业已了结,百里截黄则恺皆已被斩,展家姑娘再留在你那处私宅,怕是不妥。”听完一念的话,梁澄不由有些头痛,“我原意是要把她送回汝州展家本族,只是……”“她不愿意?”梁澄点点头又摇摇头,叹道:“她没见过展家本族,虽然没有回拒,但是看得出她并不愿意,主要是,济儿让我把她留下来。”一念挑眉,笑道:“这是看上展家姑娘了?”梁澄却有些忧郁道:“母后是不会让济儿迎娶展小姑娘的,而且,济儿还小,我看展骁姑娘对济儿并无其他意思,若让济儿继续下去,只会误了展小姑娘。”“你既有打算,那便做罢。”第77章新帝即位,改元景佑,寓意天佑大齐,次日朝会,勅降恩命,大赦天下。早朝上,梁澄该封赏的封赏,该贬斥的贬斥,闵王湛王,被贬庶人,终生圈禁,不得诏不可出京,武阳候孟留君弑君叛上,流泉山庄被抄,念及越赫大长公主不知者无罪,特此赦免,大长公主自知罪孽深重,自请皈依佛门,与府中抄经念佛。梁澄虽然深恨孟留君,但是越赫大长公主一开始却是无辜受累之人,他不会赐死越赫,却也不敢让她随意出入宫城,因此,孟留君死后,梁澄曾亲自前往大长公主府。大长公主明明年过四十,却丝毫不减当年艳慑天下的绝世风采,一身缟素,不施脂粉,依旧美得令人目眩神迷,孟留君之死对她打击巨大,短短两日憔悴了不少,更叫人心生怜惜。见新帝驾临,越赫保持端坐,并未起身迎驾,她露出一抹强忍悲痛的神情,用苍凉寂寥的语气轻声叹道:“陛下可是来赐罪妇一道白绫的?”越赫能在驸马走后保全孟留君和流泉山庄,又能在杀夫仇敌身下隐忍数十载,绝非寻常弱质女流,梁澄自然不会真的受越赫这幅若不经衣哀愁凄凉的表面所蒙蔽双眼,卸下心中的防备,一旦他心生不忍,放任越赫出入皇宫与都城,他相信,以越赫的手腕与心性,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看出越赫以退为进,梁澄开口道:“你是朕的姑姑,是朕的长辈,朕自然不会罔顾亲缘的。”越赫眼角一湿,缓缓地晃了晃头,挂在眼睫上的泪珠于是轻盈摇落,顺着光洁的脸颊轻轻滑落,美人落泪,外人若是见了,只怕早已心痛难当。“陛下,”越赫声音微哽,“你告诉姑姑,这不是真的,留君自小与你亲厚,你还不知道他么,他怎会……怎会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姑姑到现在,总感觉……这不过是一场噩梦,第二天,我的君儿还会想我问安,陛下,这不是真的……”如果不是已经查明一些真想,以梁澄的柔软心肠,只怕早就相信越赫对孟留君谋反一事一无所知,梁澄没上上前就揭破,不过是想确认,越赫到底有没有死心,是不是还在谋划着翻盘,现下看来,对方果真心怀不甘。梁澄心中怅然,终于不再绕弯子,直言道:“姑姑,一切都是真的,孟留君当庭弑君,朕亲眼所见,还是朕,亲手杀了他。”当日宫中情景并未外传,因此越赫并不知道孟留君是被梁澄亲自了结性命的,闻言越赫浑身一震,眼里闪过刻骨仇恨,却依旧装作难以置信的模样,嘶声道:“不可能,陛下,你与君儿自小一起长大,这、这不可能……”“姑姑,我都知道的,”梁澄轻叹,“是先帝对不起你,先帝临终前,身体一直有恙,之后清理先帝圣躯,才发现先帝竟然身中慢性毒药,我派人暗查你的宅邸,在口脂和面脂中,都发现了一样的毒药。”听到梁澄所言,原本还在默默垂泪的越赫慢慢地放下手中的丝帕,她缓缓起身,姿态婀娜,神情平静,嘴角甚至挂着一抹得体的弧度,道:“陛下既然查明一切,欲待罪妇如何额?”不愧是越赫大长公主,即使到了穷途末路,通身仪态依旧雍容,梁澄心中赞叹,面上却冷硬道:“姑姑今后,便一直于府中修身向佛吧,一干侍卫婢女,朕自会安排,绝不会让姑姑在衣食之上受一丝一毫懈怠。”只是再无自由了。离开大长公主府后,梁澄又去见了陆重台,对方也终于知道了梁澄的真实身份,望着梁澄一袭暗纹华服,头戴白玉紫云冠,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贵气逼人,不由心中复杂。“百里截业已伏诛,百里紫身为乱党之妹,自顾不暇,朕派人与你一道回八荒盟,盟主之位由你来当,名正言顺。”陆重台心中一震,跪地抱拳道:“谢陛下荣恩,八荒盟今后定为陛下效忠,尽心尽力!”梁澄淡淡点头道:“好,漕运自来国之大事,可惜如今各地官运民运暗中勾结,盘剥普通漕民百姓,贪污朝中银粮盐铁,长此以往,国之根基动摇,朕决意即位之后整顿漕运,然而漕运一块上下一体,欺上瞒下,朕不敢冒然动手,陆卿回去后,还要替朕好好暗查之中各府各州运河济渠之间的联系,收集证据,切忌不可打草惊蛇。”梁澄当初途径泗州,见军粮被污,顿感大齐漕运隐患甚多,若不肃清,重则延误军机民不聊生,这才起了收服陆重台之心。“回风,流雪,”梁澄话音刚落,两道黑影便忽地出现,跪在路重台身边,梁澄指着这两人,道:“这是朕的暗卫,身手不俗,之后就跟在你身边,有何禀告,便叫此二人通禀。”明元帝崩后,无影卫只剩二十余人,他们自来只效忠大齐皇帝,因此被梁澄收编为己用,至于从龙卫,当初那些跟着百里截造反的人,皆被斩首,剩余一些不知情者,也被梁澄重新整编,流云飞月被分别命为从龙卫左右指挥使,不再设统领一职,近来正在加紧挑选和训练新的从龙卫士兵。陆重台没想到自己竟会被委以如此重任,身为七尺男儿,说不愿为国效力,还是这般于国于民有利之事,一时心潮激涌,满面红光,高声道:“草民定不负陛下所托!”梁澄心中满意,于是笑道:“起来吧,朕相信陆卿。”回宫后,梁澄将这事告诉了一念,一念顿时又是欣慰,又是心疼,欣慰于梁澄对他始终如一的坦诚,心疼于对方的操劳思虑。“如今重中之重,便是好好调养身体,不可再如此操心了。”梁澄心中妥帖,笑道:“师兄,我还不至于这点事都做不了。”何况想到今年十二月,东都日蚀,关中地动,豫州大火三日,他当然要提早做足准备,整个关中数十万百姓,都要在天灾之前迁往他地,到时人员流动颇巨,粮草药物都要跟上,运河一块,决不可出错!第78章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梁澄的銮驾行经中宫之时,想起还未向李后问安,于是吩咐移驾太后寝宫。儿子做了皇帝,李后自然成了全天下间最有权势最为尊贵的女子,从原先的清宁宫搬到更为辉煌的慈懿宫。从清宁宫到慈懿宫的路程并不很远,梁澄让人撤了銮驾,只让程顺跟在身后。程顺跟在梁澄身边的时间甚至比安喜平还要久,一开始只是个无依无靠的洒扫太监,看着木讷呆板,其实最是言明心透,性子沉稳,刚进宫时被安排去伺候一个老得掉牙的老太监,这老太监原是僖帝身边掌灯的太监,僖帝崩后便在与冷宫只隔了一道宫墙的永宁巷里等死,这永宁巷里住的都是一个年老的太监宫女,进来前哪一个不是贵人面前的红人,但也是因为这份看重,知道了太多的宫廷密事,于是不得外放出宫,只好在这深深宫苑里,了却残生。老太监生很是喜欢程顺的踏实,身在永宁巷,却从不想着跳到别的贵人跟前伺候,老老实实地做着手底下的事,说木讷,但是老太监有时说些模棱两可的胡言乱语,他竟也能领会其中的隐义,可见是个心思通透又有些悟性的。临终前,老太监不忍程顺年纪轻轻,一生便葬在这死气沉沉的永宁巷里,于是动了些关系,让他进了太子的宫里,离开前,老太监只说了一句。“在这宫里,不论你是聪明的,机灵的,有眼力见的,还是老实的,忠厚的,都可能没个好下场,但是,”老太监从来浑浊的眼睛猛地透出两点冷厉的光来,“若你胆敢做了背主之事,那就必死无疑了。”这十几年,程顺见多了无声无息消失在皇宫里的宫女太监,那些自以为靠着背主攀了更高枝的人,没有一个活了下来。所以,无论太子府起起落落,程顺始终只做着手底的事,该说的不该说的,他都选择不说。在太子入朝听政后,程顺还是负责洒扫杂物,只是地点从外院换到了太子府库,之后又是一年,有日太子府库的管事忽然就没了,程顺便成了管事,再之后,被太子安排出宫,管理宫外的产业和事务,已然成了梁澄心腹,即使在梁澄出家遣散了许多仆役之后,依旧留在手底下做事。眼下,梁澄贵为九五之尊,他也被宣进宫里,成了皇帝身边的大总管,太监做到这份上,也算顶顶的了。顺着林荫花道,梁澄信步游走,对身后的程顺道:“济儿近来可还频频往锦鲤巷去?”这锦鲤巷的别院便是梁澄安置展清质的住处。程顺的声音四平八稳,不大也不小,正好够两人听见,“回陛下,前日荣王刚去。”“都做了什么?”梁澄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像是随口问道。程顺的声音小了下来:“荣王殿下给展小姑娘带了本医书,说是借她一阅,展小姑娘沉迷其中,不怎么与荣王搭话,荣王一气之下,将医书扔进湖里,结果展小姑娘竟然直接跳进湖里捞书,不等殿下喊人来救,展小姑娘就捞到医书自个游到对岸……回屋了,走前还对着殿下说,既然这书你不要了,被我捡到就归我了。”梁澄到是没想过展家姑娘竟然如此烈性耿直,想来梁济毁书之举着实惹怒了展小医痴,梁澄脑中不由浮现梁济吃瘪的模样,忍不住发出一声笑来,正在这时,便见梁济迎面走来。“臣弟见过陛下,陛下圣安。”梁澄清咳一声,梁济脸皮薄,他这兄长要是敢提这等糗事,只怕某人会几日不理他,他微微收敛了下,上前一步,扶着梁济的手臂将人拉起,就像寻常百姓家中的兄长,揉了把胞弟的额发,笑容宽厚道:“起来吧,没有外人的时候不必多礼。”梁济显然很受用,拽住梁澄的袖摆,嬉笑道:“皇兄,你是要去母后那儿问安吗?”梁澄点点头,道:“你与我一道去罢。”“这……”少年一双浓眉别扭地绞作一处,微厚的上唇委屈地撅起,看着像霜打了似的茄子。“怎么了?”梁澄微讶。“你能不能……让展清质留在京里?”梁济说完这句,抬眼飞快地觑了下梁澄的神情,见梁澄但笑不语,于是急道:“清质的母亲原是药谷弟子,她自小跟着习医,我们可以让她进尚膳监。”梁济到是想自个儿收留展清质,奈何还未开府,只好选了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让展清质入尚膳监。尚膳监掌宫廷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下设司膳、司酝、司饎以及司医,不同于太医署,司医局专医宫中女子与朝中百官家眷,上至太后公主下至宫女侍妾。司医局设左右典医与掌药,无不是当世杏林女大家,如今的左典医姓白名竺,出身四大医药世族扬州白家,而展清质之母既是药谷弟子,又是谷主之女,梁济早已打定主意,要让白竺收展清质为徒。听了梁济的话,梁澄心叹果然如此,收起脸上温和的笑意,正色道:“展姑娘的意思呢?”梁济微微一愣,显然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急道:“她那么喜欢医理草药,自然是愿意的!”梁澄却是摇了摇头,耐心道:“宫中女医,自来只诏四大医族女眷与药谷女徒,汝州展家本是大族,展清质身为世族之女,又是名门之后,即便要从医,也该送回药谷谷主身边以蒙家学。”“你说,”梁澄盯着梁济的双眼,最后问道:“是回到外祖身边继承家学好,还是独身入宫无依无靠?”“我……”梁济被问得哑口无言,张了几次嘴,半天憋出一句颇为孩子气的话,“我、我不要她走。”梁澄伸手拍了拍梁济的后背,道:“你若真喜欢她,等她医术有成之后,我再诏她入宫为医,如何?”“那不是要等上10年……”药谷规矩,不过十年不出医,十年后,梁济正极弱冠,而展清质恰是二八芳华。“不若你自己去问问展姑娘,看她是想入宫,还是回药谷。”梁济垂下脑袋,半响道:“好。”梁澄见状微微一笑,他这胞弟看着早熟,有时却又扭得很,明明非常稀罕展小姑娘,却总爱端着王爷的架子,偏偏展小姑娘对他的第一印象又不好,很是不吃梁济那一套。所以,若让梁济自个儿去开口留人,只怕又会摆着一副恩赐的模样,而那展姑娘一看也是倔强之人,想来是不会接受梁济的“施舍”。梁澄原本不知展清质想要从医,因此未曾考虑过送她回药谷,既然梁济提了这一点,便顺势让他自己去问。之后的问安,梁济便有些心不在焉,正好太后也有话要跟梁澄单独说,便让梁济先行退下。太后寝宫里摆着许多佛手,清冽的香气叫人心神宁静,梁澄垂着眼帘,视线落在半空。“你很好。”忽然,太后放下手中的茶盏,长长一叹,道:“原来是我看错了,我总以为,你这样的身子和性子,一辈子也成不了大事,加之我一开始就看出你父皇,无论是对你,还是对我和济儿,都是容不下的,便也不指望你了,真是天意难料……罢了,母后此生最后悔的,莫过于当年少不更事,为情所迷,嫁于你父皇,好不容易清醒过来,惟愿屹立中宫,李家长隆,如今心无所碍,这皇宫我是不想待了,皇帝,等你父皇出殡,我便去燕河行宫。”梁澄不曾想太后一开口竟是要离宫,当即道:“母后,济儿他……毕竟还小,自幼长在您身边,您离宫的话,朕怕他……”李后笑着摇摇头,道:“你自来疼他,留他在京里,我也放心,他若是想我,随时可到行宫寻我,何况从皇宫到燕河,不过半日的路程。”“儿臣知道了。”殿中一时有些寂静,半响,李后道:“展州令之女,陛下有何打算?”李后深居内宫,却能知道展清质一事,梁澄并不意外,“朕派人将她送去药谷。”“也罢……”李太后向后一靠,神色间似乎有些疲乏,“我原先是想给济儿寻个可堪倚仗的外家,既然你做了皇帝,他将来要娶哪家姑娘就由着他,不过现下,却是太早了,又哪知道什么是……”有哪知道什么是,李太后却没再说下去,双目望着半空,也不知在想些什么,过了好一会,转眼见梁澄默然,李太后忽然轻声道:“皇帝,你可恨我?”“不恨,”梁澄脱口而出,这是他最直接的反应,他抬眼望向李太后,一眼注意到李后微霜的两鬓,微微一怔,笑道:“恨太无用,也太折磨,儿子一开始,就没想过恨。”李太后难得对梁澄露出欣慰一笑,“到底留着哀家的血。”当初看清明元帝的本来面目,她李度梧一遭梦醒,便不再在明元帝身上浪费一丝一毫的真情,哪怕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