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作者:手倦抛书      更新:2023-06-26 05:49      字数:5975
  他缓缓地压低上半身,俯视着身边人安祥的睡颜,如果梁澄这时候睁开眼,一定会被一念此时的神情吓到。“师弟,你是不是已经在血舍利上滴血了,嗯?”一念喃喃道,俊美如神祇的脸上,没了平日里的清正温雅,漆墨般的眼瞳无一丝情感,状若九天神佛,心似玄铁,以万物为刍狗,不偏不倚,无喜无悲。那好似化不开的幽黑深处渐渐透出一丝猩红,像漆墨里落进一滴血珠,慢慢晕染开来,这大爱无情般的淡漠中又折出一抹残酷狂傲。四周一道真气凝成的威压,原本微微摇晃的烛火忽然熄灭。月色透过纱窗,洒入屋内,除了梁澄绵长的呼吸,周遭一派死寂。这时一念动了,那只曾为睡梦中人抹药把脉的手缓缓伸出,修长的五指拢住熟睡中人的脖颈,渐渐收紧。睡梦中人不适地动了动,眉头皱起,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却还是没有醒来。掌下的肌肤温润细腻,仿佛世间最精美丝滑的绸缎,虎口处可以感受到脉搏的跳动,一下一下,好似充满生气,但又异常的脆弱不堪,他只需再稍稍用力,掌下睡得安稳的的人便再也醒不过来,再也不会用一双含烟笼雾般的眼眸,痴痴地望着他,仿佛天地间唯他一人……眼中的腥色愈来愈浓,忽然,神色愈加可怕的某人收起手来,同时,床榻四周的纱帐无风鼓起,瞬间化作如雪碎片,却又仿佛被什么牵控着,悬浮在半空中,只见一念右手结印,化作一道残影,掌风轻扫,纱帐碎片顿时如风流云散般化作一道龙卷风,撞开纱窗,飞向院外,散落在地。做完这些,一念面色一变,闷哼一声,一道血色从嘴角溢出,趁着他猩红的双眸,竟如恶鬼罗刹一般。方才他真气阔溢,心境出现波动,骤然收回时,竟反伤了自己……一念抬手随意抹掉嘴边鲜血,起身下床,正要走出里卧,却脚步一顿,回身往纱窗走去,将窗牖关紧后,才离开卧房,往禅室走去。空寂的禅室内,火炭早已熄灭,一念一路来到纸屏后,往墙上一方平平无奇之处灌注真气,地上顿时现出一道暗室入口,一念走下阶梯后,地面又恢复如初。此间地下密室竟与上方的禅室一般大小,四壁镶嵌夜明珠,每一颗都价值不菲,密室中央是占据半数空间的大池子,里面的水冒着白气,不知道的人看到只怕会当做热气,只有走进后才会发现,这些白气寒气入骨,可这一池子水却不结冰,当真世所罕见,这寒气也非普通寒气,一旦侵入经脉,便如附骨之疽,除之不易,即便是内功不俗之人,也拿它无可奈何。有见识的人看过这一方池子后,便会惊讶地发现,产生寒气的却不是池里的水,而是池底的冰髓寒玉,面积如此之大的冰髓寒玉天下间恐怕至此一处。一念飞身跃入池内,端坐池中央,池水漫过胸膛,四周寒气仿佛嗅到血腥味的蝙蝠,疯狂涌向一念周身,丝丝侵入他的肌肤,顷刻,一念的眉睫处便结出冰霜,但奇怪的是,他的额头却还是冒出颗颗豆大汗滴,也不知是热汗还是冷汗……梁澄一夜未归,安喜平自然是知道的,此时已经夜上中天,安喜平跪在梁澄床榻边上,一手细细地抚摸过被沿药枕,那药枕做得又软又暖,里面除了细棉,还有白芷、川芎、决明子等物,调和气血,助眠明目。安喜平知道梁澄去了无相居,想到今夜他要宿在那儿,尽管他心里妒火如焚,却依旧什么也做不了。他怕,他怕梁澄发现他并不是普通的小太监,他怕梁澄发现他身怀内功,发现他真实的身份,所以他只能做个毫无内力,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太监,所以他如今才这般,束手束脚……翌日,梁澄醒来,发现身侧空无一人,他伸手摸了摸,一片冰凉,看来上师早已醒来。梁澄忍不住打了个哈欠,昨夜意外好眠,一夜无梦,此刻便觉得神清气爽,不由伸了个懒腰。结果懒腰伸到一半,就见纱帐被人掀开,上师一双深邃的眼睛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梁澄讪讪自觉不雅,于是讪讪地放下手来。“师兄,几时了?”“辰时,”一念已经穿戴整齐,将梁澄的罩衣的递了过去,笑道:“没想到师弟这般贪睡,昨晚你一沾枕头,竟然就给睡着了。”“……”好像真是这样的,梁澄接过罩衣,听一念调侃他,便有些尴尬,“我也不知怎么回事……”“不必介怀,”一念笑,“你身边的侍从已经候在正堂了。”“啊,是喜平来了。”梁澄连忙披上罩衣,同一念出了卧房。正堂里安喜平一见到梁澄,便泪眼汪汪地扑了过来,眼里满是控诉道:“大人你整夜不归,喜平担心死了,又怕……又怕……”说着,便瞪了眼一念,委屈道:“又怕打扰到一念上师,幸好大人没事。”梁澄见到安喜平投向一念的小眼神,顿时失笑道:“我在上师这儿能出什么事,尽瞎操心。”然后转身向一念赔礼道:“喜平只是太过关心我了,并无恶意,还请师兄见谅则个。”“无妨,”一念摆手,眼角扫过安喜平冷冷的目光,淡淡一笑道:“师兄这儿随时欢迎你。”梁澄心里一喜,回道:“师兄若不嫌弃,归真居随时扫榻相迎。”安喜平看着两人一来一往,聊得好不开心,心里便酸溜溜的,殿下以前身边,除了九皇子和孟留君,便无其他亲近之人,他们一个是殿下胞弟,一个是殿下表兄,安喜平自然无话可说,可这一念是什么人,认识不过半月,竟与殿下如此熟稔?!况且他直觉一念绝非等闲之辈,不是说他的武功,而是说他的城府,他总觉得眼前这宝相庄严的所为高僧,并不如表面那般简单……第16章 诸相难破梁澄离寺远游之事不愿声张,但明元帝的圣旨赏赐一下,该知道的人也就都知道了,梁澄命流云飞月于大相国寺各出口处留意一番,果然不出他所料,多了许多行迹鬼祟之人,这些人多扮作香客,但是步伐稳健,气息沉缓,一看便是练家子。尽管他如今已跳出宫墙,被封为国师,早已断了荣登大宝的可能性,但是仍有许多人不放心,此番他出家不到几日,便要离开东都,有心人自然多想,暗中揣测梁澄此行另有目的。梁澄心中烦闷,与一念商量一番,叫安喜平随便准备两套常服与银钱干粮,扮作寻常剑客与剑童,也不管跟明元帝报好的出行日期,命飞月等到他们离去再向宫中去函一封,直言不愿被人暗中窥伺,也不管明元帝如何作想,会不会整顿一番,梁澄一行人便先一念一步,在大相国寺开寺迎香客后,混在人流中,悄然离去,来到南城渡口,走进事先约好碰头的一家客栈,稍作休整。东都全城通渠流水,八处城门皆依傍可以行船的河渠,直通大运河,九华山位于安徽池州境内,走水路更为便捷,于是梁澄便与一念商议,借通济渠至泗州,再走陆路。芳客来今日迎来一位神秘剑客,一袭泼墨山水袍风致飒然,头戴帷帽,露出的半截下颌,肌莹似玉,形状姣好,想来相貌不俗,更兼一身浑然天成的贵气,叫人不敢随意待之。店小二自诩阅人无数,走南闯北的不知见过凡几,这番好气度,却是头遭,就连身后跟着的剑童,穿的也是精缎,心里更是料定对方是出来游历的江湖名门之后,脸上的笑不由更是火热了几分,殷勤地迎了上去,“这位贵客,住店还是打尖?”“可有雅间?”此时午时未到,梁澄决定等人到齐用过晌午饭后再出城。“有!”点小二响亮道:“两位楼上请。”梁澄正要随人上楼,便听到堂中响起一阵呼喝,转头一看,便见正堂中央一说书人拿着醒木往桌上一拍,要着折扇,捋着山羊胡,等众人呼喝完毕,便清了清嗓子,开口道:“上回说到,太子夜宿大相国寺,佛祖托梦,说他乃须菩提佛子转世,下凡历九九八十一世方可得证,今生本是最后一世,投于禅林,生而异之,哪知魔佛罗睺罗为夺传世佛心,将佛子转入人间极贵之家,妄图佛子被权势利欲所迷,无法超脱……”梁澄脸上闪过一丝古怪,没想到自己出家之事竟然被编成了故事,大齐自来不禁民口,民间谈论皇室亦不鲜见,百姓乐于听些皇室奇闻,尤其是有关太祖的传奇,更是多不胜数。只是亲耳听到自己的故事,貌似背后还添了些颇为引人入胜的佛魔之争,真是有几分苦笑不得之感。梁澄不再细听,示意店小二继续带路,进了雅间,怕店小二疑心,除了素菜外,还点了荤菜,那店小二领了安喜平给的便头,便躬身退出了。这处雅间正对楼下正堂,掀开垂珠帘帐后,还能继续听说书人的故事。安喜平自从进来后,一双耳朵就竖着,眼睛总不由自主地往帘帐外瞄去,梁澄心里好笑,笑骂道:“要听就听吧。”安喜平难为情地挠了挠了后脑勺,小声道:“公子,小人就说外头都传你是佛子转世呢。”虽然经历了涅槃重生这般神奇之事,梁澄到是有自知之明,从不觉自己真是什么佛子转世,要不就冲他一开始借佛祖名头出家,满嘴狂言,佛祖也不会收他的。“不过说书人编的噱头。”话是这般说,却也没阻止安喜平听说书。不一会儿,菜便一一上齐,店小二刚要退下,雅间门口便出现一道颀长身影,黑靴黑袍,暗纹压边,一头墨发随意束起,姿容俊奇,气势不同常人,竟又是一不俗人物。店小二呆立门口,来人视线扫过,神色淡淡,小二浑身一凛,连忙不敢再看,低眉弯腰离去。梁澄听见背后动静,转头一看,视线触及那满头青丝,双眼登时睁得溜圆。虽然之前商量好要做些乔装,但梁澄没想到一念竟然给自己套上假发,他本来还以为上师会像他一样,戴顶帷帽来掩蔽身份……不知是不是因为作俗家装扮的缘故,上师这般看来,竟然显出几分疏狂江湖客的潇洒意味。忽然眼前光线一亮,原来,他进了雅间后帷帽也不曾除下,一念进来便顺手为他掀起白纱,别至帽檐后。这时安喜平也站到梁澄身后,不等一念收回手,就为梁澄脱去帷帽,还道:“公子用膳吧,再等下去才都凉了。”安喜平的举动缓解了梁澄心里的惊异,对着一念笑道:“师兄一起。”然后转头对安喜平道:“你也坐下一起吃吧。”见安喜平一副犹豫的模样,梁澄于是开解道:“我和上师都不能食荤腥,这几道荤菜,就靠了你喜平。”“公子说得对,喜平马上为公子解忧。”说着就在梁澄左手边坐下,先为梁澄舀上一碗素锦羹,结果转眼就被梁澄递给另一边的人。梁澄:“师兄您请。”一念不动声色地看了眼暗暗咬牙的安喜平,施施然接过梁澄手里的瓷碗,道:“多谢师弟。”梁澄弯眼一笑,见一念往嘴里送去一口,嘴唇上染上一层淡淡的水色,不由多看了几眼,直到安喜平递来的第二碗汤,才不舍地移开视线,而一直默默喝汤的一念仿佛什么都没发现,一旁的安喜平却在心里扎了无数个小人,要是这样他还没看清梁澄眼里别样的情愫,他就真是瞎了眼了!好想往汤里下毒!安喜平面上仍旧一派纯然地问着,“公子,外面的吃食可还习惯”,心里却已是腥风血雨。然而,这还不是结束,梁澄尝了口香芹百合,觉得清爽可口,便夹起一瓣百合,送到一念碗里,眼里好似落满星光,期待地看着一念,道:“这百合清香可口,师兄你尝尝。”一念看了眼梁澄,轻轻夹起那瓣百合,送进嘴里,细细咀嚼,缓缓咽下,末了,自然而然地伸出一小截殷红的舌尖,舔过嘴唇,转头对梁澄笑道:“嗯,不错,”然后夹起一片笋尖,直接递到梁澄嘴边,含笑道:“你也尝尝这道醋笋,清脆爽嫩,酸味适中。”“啊,好……”梁澄晕乎乎地就着一念的伸过来的筷子,含住那片笋尖,然后直接咽了下去,“好吃……”“殿下!”一道惊叫在耳边响起,梁澄回神,便见一念一手托腮,一手举着木箸,正笑意吟吟地看着他,梁澄的脸渐渐的热了……他竟然在上师面前做出如此痴态!正当梁澄羞愧欲死之时,一念却开口了,“我幼时因辈分较高,总是独自用食,常常见那些小沙弥们互相喂食,不想今日能有此番体验,还要多亏了师弟。”这话倒是能引起梁澄的共鸣,他自幼因太子身份,其余兄弟对他恭敬有余,亲近不足,自然也不会互相夹菜,倒是后来有了九皇子,偶尔也会享受这般兄弟之情,只是为李后所不喜,后来也就少了。一旁的安喜平却是按捺不住了,“上师身份尊贵,气度高俨,平常人自然不敢亲近。”这是在讽刺一念自恃身份,太过清高,目下无尘,外人当然不愿热脸贴冷屁股。只是按喜平神态单纯娇憨,梁澄便没有听出其中的讥诮。一念也做不觉,悠然叹道:“佛曰诸相皆空,众人却是着相了,然则要灭诸相又谈何容易,否则哪来人世八苦,生之不易,还是莫要强求。”“师兄所言甚是,”梁澄倾慕一念上师佛法功德,自然无有不是,点头叹服,“世人易为表象所迷,却是人之本性,师兄能如此宽和,亦是慈悲心。”一念看了眼目光诚挚的梁澄,淡淡一笑,不再说话,这番作态,落在梁澄眼里,自是云卷风舒,超然物外,可在安喜平眼里,却是时间最为可恶的嘴脸。当真是诸相难破。第17章 客栈风波流云被叫去准备船只,还得雇上两名清白的船夫,因此时间倒不是很赶,三人坐在雅间,时不时说上一句,这时楼下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只听一道傲慢的男声传来,声音不见得多么的响亮,但是明显带上了内力,犹如在耳边炸响,在座之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哼,什么佛子转世,我看是灾星降世!”当即有人怒斥道:“国师大人一心为民,你哪来的无知小儿,竟敢口出狂言!”“正是,国师大人为民祈福,感动佛祖,才解了京畿冬旱。”梁澄心里一沉,搁下碗筷,见安喜平又惊又怒,一副要冲下楼去的模样,轻轻地摇了摇头。重新带起帷帽,放下白纱罩面,走至窗前,掀开一侧帘帐,一眼便见到说书先生的讲台上站着一紫袍锦带的佩剑青年,生得俊朗矫健,可惜一副张狂嚣张的模样。只见他不顾底下人的叱骂,猖狂笑道:“哈哈哈!笑掉我大牙,我且问你,自陛下登基以来,天灾不断,明元五年,国师降生,岭南雪灾,七年,黄河侵淮,洪泽大涝,千里无地,浮尸汪洋,十二年十三年,云贵接连大旱,十四年便是蝗祸,百姓木叶充饥,夫鬻其妻,弃其子,甚而骨肉相残食者亦不鲜见,若国师当真佛子转世,佛祖为何之前不托梦,解救万民于水火?”众人被他问得哑口无言。那狂生于是仗剑讥笑道:“我看是佛祖早就托梦于他,说他荧惑妖星转世,劝他早早弃位出家,可惜国师贪恋权势,不肯罢手,眼睁睁地看着百姓流离失所,眼下京畿冬旱,他可算慌了,怕大齐天下因他而亡,这才在众人面前,演了出好戏,这下好了,虽然做不成太子,好歹捞个国师当当,还受万民敬仰供奉,可不是一桩好买卖?”梁澄抓着帘帐的手猛地一紧,下一刻却被人握住,不由心里头一暖,不用抬头,他也知道身旁之人是一念师兄。“这人是飞琼剑陆重台,八荒盟盟主陆惊川之子。”一念在他耳边道,闻言梁澄顿时心里有数。他是听说过陆重台此人的,因为当今武林年轻一代的俊杰,能与孟留君相提并论的,唯独此人。一样的年少成名,一样的用剑高手,江湖传言,二人棋逢对手,各有胜负,性情却是天差地别,一个张狂气盛,嫉恶如仇,一个温厚儒雅,风流翩翩,彼此间的摩擦不合由来已久。这其中既有个人喜恶,又牵扯到南北武林间的龃龉,不提暗中还有朝廷的运筹把控。自古侠以武犯禁,朝廷明面上不曾插手江湖纷争,但是暗地里的势力划分争夺从不曾息过,小帮派依附大帮派,小道场挂号大道场,各大名山水陆的势力背后一般都有朝廷的影子,如大相国寺这般,能成为中原佛门第一雄,背后就是齐皇室的供奉,而天下道统太和峰天元宫,每年开鼎第一炉,必是献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