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节
作者:来自远方      更新:2023-06-25 19:42      字数:3746
  比起桓容的春风得意,司马曜却是面色黑沉,坐在太极殿中满腹怒气。宦者跪在地上,头不敢抬,大气都不敢喘,生怕天子将怒火发在自己身上。每次去长乐宫,天子归来都要发怒,太极殿上上下下都是一清二楚。大婚吉日定下,王氏常在台城走动,天子的怒气指数更是直线攀升。每次两人遇见,只要王太后不在跟前,王氏压根不会给司马曜好脸色。话中没有明说,神态却十分明白,她看不上司马曜的出身!天子如何?有个昆仑婢的亲娘,依旧让人看低。这且不算,南康公主入宫见王太后,话里又透出桓氏要与周氏议亲的消息。需知为拉拢周氏,司马曜费了大力气,乍然听到这桩亲事,不啻于五雷轰顶。哪怕周氏家主派人传话,说议亲是假,为降低桓容防备是真,司马曜依旧不放心,直接派人往周氏传话,只要周氏不改先前之言,事成之后,必以周氏女为后!至于王氏,他本就不喜欢。等到掌控权利,还不是说废就废。周处表面很是感激,背过身却是满面嘲讽。“奴子终归是奴子!”听健仆回报淮南郡公设宴款待范宁,周处心头微动。联系南康长公主和新安郡公主连续两日入台城,新安郡公主更是公然带着两名俊俏男子,引得城内议论纷纷,反倒是淮南郡公在暗中的布置不为人知,周处更是坚定了之前的选择。“蛰伏这些年,该是周氏择选英主,举家再起的时候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子大婚魏晋礼制袭于两汉, 天子大婚当依六礼, 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昔太康年间, 有司奏请,“天子大婚,纳徵当用玄纁束帛, 加珪,马二驷。”天子允其所请,自此改旧制,纳徵采用新礼。余下五礼仍依古制,用白雁、白羊各一头, 酒米各十二斛。司马曜大婚, 有司官员合议, 其后奏请,当行五雁六礼, 即纳徵羊一头, 玄纁束帛三匹。另增绛、绢、兽皮数目不一。此外, 需加钱二百万, 玉璧一枚,马六匹,酒米各十二斛。无论司马曜和王法慧是否不情不愿,婚后是不是会成一对怨偶,婚礼的各项程序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太常和大中正肩负纳采、问名之责,行事不能有分毫差错。帝王大婚不同百姓,六礼流程不变,时间却相对缩短,并且天子不能出宫亲迎。故而,宫中请期之后,两人要引车架前往内史王蕴府上,当面宣读圣旨,迎皇后入宫。桓容的船队抵达建康时,大中正和太常刚刚过府纳采。半个月不到,竟是五礼已毕,只等接新皇后入宫。王氏上下对这桩婚事未必满意。在多数人看来,有哀靖皇后的先例,将王氏嫡女嫁给司马曜实在有些亏,尚不如同建康士族联姻。皇后之名说起来好听,实际却截然相反。魏晋不比两汉,后妃外戚的权利不断缩减,除非像庾亮庾冰一样,本身才具过人,掌一方州郡,能以政绩战功将家族带上顶峰。如若不然,成为司马氏的姻亲,根本没多大好处。当然,如桓温等权臣尚公主是另外一回事。奈何六礼已过其五,事成定局,无可更改。家主又三令五申,不许族人在此事上表明不满——至少不能当着太常和大中正的面,以致落下把柄。族人再不情愿,也不能违反家主的命令。到头来,只能摆出笑脸,迎接台城来人。迎亲当日,司马曜在太极殿中端坐,玄衣红裳,头戴十二缝皮弁,腰佩镶嵌宝石的木剑,表情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入宫贺礼的文武略有惊讶。传言天子不喜王氏,如今来看,传言似是有虚?桓容暗暗摇头,讽刺的掀了掀嘴角。司马曜之所以激动,绝不是因为大婚,九成是以为智珠在握,万事皆在掌控之中。借大婚之时,可以光明正大调派人手,趁宗室群臣贺礼之机,命殿前卫包围殿门。仔细想想,这样的谋划称不上糟糕。如果中间环节不出差错,招揽的又是忠心之人,说不定真能成功。问题在于司马曜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手。时机找得再准,事情计划得再周祥,施行之人和他却不是一条心。按照事先谋划,殿前卫将包围长乐宫,不许南康公主等离宫。同时,另派人守住宫门,严防消息透出,引来宫外的州兵。桓容入宫之时,身边并无护卫。如此一来,即使他有再大的本事,甚至手能通天,照样使不出来。为保住南康那老妇的性命,照样要低头。有群臣为证,一旦交出官印,脱下官帽,交出幽州权利,他想反口都不可能。司马曜越想越是激动,脸颊隐隐发红,甚至盖过了黝黑的肤色。周处官职不高,入殿贺礼时,排在队伍末尾。他刚刚踏上玉阶,桓容和郗愔已联袂从殿中走出。两人面上带笑,一路谈笑风生,半点看不出敌意。相反,不知内情者,看到眼前这一幕,八成都会以为两人交情匪浅。郗愔未再称桓容“阿奴”,言辞间也不再以长辈自居。原因很简单,以桓容如今的地位,再以之前的态度相交并不合适。桓容的举止间仍带着尊敬,未见半分得意和张狂。郗愔惊奇之外难免生出几分感慨。还是那句老话,桓元子戎马半生,虽然未能一场夙愿,可有这样一个儿子,也该平生无憾。郗丞相的感慨发自内心,绝无半点虚假。至于桓大司马是否会有异议……人都进了坟墓,入了地府,有异议也没辙。两人迈下玉阶时,先后同郗超和周处擦身而过。郗超略停半步,向郗愔拱手。郗愔微微点头,并没说什么。周处面带浅笑,不着痕迹的打量着早闻大名的淮南郡公,最终得出结论:所谓贵极之相果非虚言。群臣入贺时,南康公主正在长乐宫同王太后说话。这样的大喜日子,褚太后也被“请”了出来,依礼与王太后同坐上首。只不过,自始至终表情沉闷,没有半点喜色。事实上,之前见过她的人,此时都会大吃一惊。甚至会生出怀疑,这个鬓发银白、满脸皱纹的妇人,当真是当年的褚太后?褚太后同南康公主年龄相仿,此时此刻,两人坐在一起,竟像是足足相差十多岁。衰老的相貌,憔悴的神情,枯瘦的双手,再再证明,她在宫内过的都是什么日子。哪怕之前有再多嫌隙,此刻也不免生出唏嘘。王太后视而未见,正与胡淑仪笑看南康公主带来的彩宝。“这些都是西边来的?”拿起一颗鸽卵大的红宝石,王太后好奇问道。对她来说,这么大的红宝石并不稀奇。稀奇的地方是,整块宝石被仔细打磨过,比她手中的都要精美。“对。”南康公主点点头,隐去宝石是出于长安,而是代之以西域胡商,言为换来这些宝石,可是用了不少幽州白糖和丝绢。“那些商人不要黄金,也不要铜钱,认准了白糖和丝绢。”见王太后和胡淑仪面露惊讶,南康公主故意拉长声音,比出三根手指,笑道:“以彩宝市换白糖和丝绢,再折算幽州内的黄金,利润可翻上三番。”“嘶——”王太后和胡淑仪都是吸了一口凉气。半晌,胡淑仪试探道:“不是说幽州坊市有价局,市货的价格都有写明?”南康公主点点头。价格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些彩宝不是胡商市来,但是,市换的价格却非虚假。愿打愿挨的事,管理坊市的职吏并不会强行阻止。何况,这些胡商将货物运回国内,压根不会有半点损失,反而会大赚特赚。随着大军进入姑臧,西域的商路逐渐贯通,消息不再如以往闭塞。听到幽州货物在西边的价格,不只桓容,南康公主都是大吃一惊。这么高的价,当真是想都没想过。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胡商四处打探门路,希望能录入白籍,借此在幽州有个长居之处。为的是能大批进货,由手下的商队运往更西的国家和部落。“听其所言,距我朝万里有波斯,波斯再西则有茹毛饮血的蛮人,其肤白似鬼,发瞳皆异色。”“那岂不是慕容鲜卑?”胡淑仪道。南康公主摇摇头。“非也,闻其不识礼仪,身有异味,且样貌丑陋,实非慕容鲜卑。”如果桓容在场,或许能为王太后等进一步解释,亲娘话中的波斯,应该是历史波斯帝国发源之地。而茹毛饮血的蛮人,大概是后世所称的雅利安人,或许还有部分罗马人。言其丑陋,绝非南康公主一人的观点。依时下的审美观点,这些满脸大胡子,一身长毛,除罗马人之外,多数常年不洗澡的人群种族,的确和丑字挂钩。“西边的商路已通,为免残兵和贼匪袭扰,大军不会立即折返,当会停留一段时日。”南康公主话锋一转,对王太后道:“日前瓜儿对我说,西边送回消息,言当地郡县缺少官员。地方豪强有侍奉他主的经历,忠奸难辨,不足以托付重任。如桓氏和王谢几家的郎君出仕,虽是可以,终究太过惹眼。”打下来的地盘,四成以上的官位被龙亢桓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和弘农杨氏四家包揽。余下两成归于各家姻亲盟友,再剩下的就要拿出来做“人情”。太原王氏释放善意,需得有所考量。谈妥条件的吴姓也不能落下。同样的,王太后、胡淑仪和南康公主早有默契,一方正摆出条件,等着对方点头。知晓桓氏有何野心,王太后曾有过犹豫。转念又一想,司马昱已死,司马曜烂泥扶不上墙,与其终老于台城,不如为家族争取利益。她没有亲子,自然就没了顾忌。一番思量,和胡淑仪交换眼色,当即下定决心。“若淮南郡公愿意提携,我有两个兄弟和几个侄子,虽无大才,不能开疆拓土,也能牧守一地,为国守土。”王太后表态,胡淑仪随之附和。褚太后坐在一边,听到三人的话,神情略有几分松动。可想到之前的种种,升起的心思重又收了回去。她不比王太后和胡淑仪。司马奕和司马昱在位时,她曾屡次设计桓容。最终没有达成目的,彼此之间终结成死结。纵然桓容不做计较,南康却不会轻易将事情揭过。以德报怨向来不是南康的作风,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