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
作者:兰拓      更新:2023-06-25 15:03      字数:9918
  “这,这可真是……”匆匆看完这卷奏报,阿芒气得都不知道该拿什么形容词来形容那位郑城主了。原来,郑悫此人素来就有一肚子鬼主意,自从耍了诡异,用自家闺女做饵占了赤水城后,为了巩固他城主的地位,不惜重金满天下的招揽能人异士,还真被他招揽了不少贪图富贵享乐的败类,这些人聚集在一起能做出什么好事儿来?不过对于郑悫而言,他需要的,恰好就是让这些人替他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最起码,他这个“君子”的人设不能崩塌,在他看来,这些容易招黑的事情,最好是都能由这些人帮忙做了,那么等到他坐拥天下的时候,到时候就将这些人推出去顶包,反正他家大业大的,下面有些人顶着他的名头做那些残害百姓的事儿,他也不能全都知道不是吗?不过,既然他的子民们要求诛灭恶徒,那他就顺应民意,将他们推出去斩了就是了……郑悫想的很好,一切也都在他原本计划好的范围之内。因为需要扩充军队,而赤水城这地方虽然生产铁矿,粮食作物却不是最好的,产量也不高,因此,要想弄到足够的军粮,而郑悫又舍不得出这么一大笔钱,就只能将主意打到了赤水城附近的寿城、栾城、陂城等地的头上了。这厮也真是心黑手狠,先是联合赤水河附近最大的一股流窜土匪队伍,出钱让他们不断做出攻打寿、栾、陂几城的假动作,逼得这几个小城的掌权人,不得不主动求到他头上求庇护求包养,郑悫自然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且承诺一定出兵帮助“平定匪患”,同时愉快地命人收下了这几位城主带来的丰厚财物。寿、栾、陂几城顿时松了一大口气,并且通过这一次会面,觉得郑悫此人果真如传言中所说的那样,急公好义,为人豪爽。他们真是太傻太天真了。没多久,寿、栾、陂几城附近“流窜作案”的匪徒就被郑悫派去的人马驱逐出去了,几城的老百姓感恩戴德,奉送了大批的军用物资作为谢礼,郑悫也很会做人,当下就命部队回撤,装出一副“秋毫无犯”的样子,收获了一大批好评。然而,寿、栾、陂几城的城主很快就发现,那些匪徒仿佛在城中安插了眼线一般,一旦郑悫的人马撤离,这些人就立刻杀个回马枪,并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弄得寿、栾、陂几城的老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几位城主都不是善兵的,思来想去,还是得去找“急公好义”的郑大人寻求庇护。然而,这样来往了几次,郑悫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各位兄弟,这样,这样也不是办法啊,我们赤水城,平日里也离不开这些守城军啊,再说,诸位的城池距离咱们赤水城还有一段距离,这来回奔驰,我那些士兵们也吃不消呀!”“这……”几位城主面面相觑,都不知如何是好,本来这事儿就是他们来求人帮忙的,就像穷人家断了粮,一次两次找邻居家借一次还好,要是每天都去邻居家借粮,这就不好看了啊,难道要让人家白养着你们全家老小?“城主,几位大人,老朽有一言,诸位不妨听听?”此时,投靠郑悫的一位门客站了出来,冲着几位大人行了个礼道,“城主大人不忍心咱们赤水城的士兵来回奔波,几位大人又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剿灭那些悍匪,依老朽之见,此事倒也不难,几位大人不妨在城外修筑可供军队驻扎的大营,届时,咱们赤水城可以分出一部分兵力,轮流驻扎在城外,随时防备匪徒攻城。”“当然了,咱们丑话说在前面,既然这些赤水军是替贵城的百姓防守城池的,那一应的粮草军饷……”“这个当然是我们供给!”陂城城主连忙应道。他算是看出来了,这事儿,除了这么办,还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养兵?就他们那么点家当,能养多少?多了他们养不起,少了,还不够土匪们一次冲杀的。与其自不量力地自己养兵,倒不如像这位老者说的,找赤水军借兵,他倒是没想到郑悫是看中了他们的土地,还以为就他们那样穷的小城池,人家郑悫根本就看不上呢,压根儿没想到郑悫就想借此,兵不血刃地收服这几个小城。其他两位城主脸色也有些不好看,不过,正所谓骑虎难下,他们已经一脚踏上了郑悫这条船,现在能不能下船,就不是他们能决定的了,别船还没下,人就先淹死了,那可就呜呼哀哉了。就这样,郑悫成为了实际上的四城城主,寿城、栾城、陂城虽然名义上依然在原先几个城主手里,却已经和郑悫的封地无异了,不但要养着城外那些赤水军的驻军,每年夏收、秋收的时候,还要像赤水城缴纳大批的供奉,年底更是要奉上各种名贵礼物,以免惹得郑悫不高兴。几位城主现在才发现,当初他们求到郑悫门上的时候,真是太傻太天真了,引狼入室,说的就是他们啊!然而现在后悔已经太晚了,大批的赤水军借口换防,驻扎在城外练兵,一旦他们稍稍露出一丝丝不满,这些赤水军分分钟就能攻破城门,让他们全家老小死无葬身之地!也是这帮阴兵的运气好,他们流窜到寿城、栾城、陂城附近搜集情报的时候,恰好碰到这几城的城主命人下乡收取佃租和税赋,恰逢黄米,也就是黍子收获的季节,今年老天爷赏饭吃,农民种的黍子大丰收,然而,即便如此,这些艰难挨过了灾荒年月、终于盼来了丰收的老百姓,也没有因为丰收吃上一顿饱饭,因为去年拖欠的城主府的佃租和赋税,今年都要一并补上,所以,在缴纳了两年份额的租税后,这些农户家里,依然是赤贫如洗……因为担心那些农户一打到粮食就要卖出去,为了凑齐支付给赤水城的“租借军费”和粮草,寿城、栾城、陂城几城的城主赶在黍子刚开始收割的时候,就反复命人下乡收租,从农户家里收来的黍子甚至还来不及晒干,就忙不迭地命人用大船装了运送到赤水城去。“所以,这些黄米,额不对,黍子,就是这么来的?”阿芒目瞪口呆。“嘿嘿~这可不是我教他们的,他们都是陛下的人呢。”夏小桥果断甩锅,三只手神马的,可不是他教的哟。俗话说“有其主必有其仆”,自从他们家皇帝陛下不幸染上了三只手的恶习之后,整个皇陵守军(包括阴兵)的画风都彻底被颠覆了,隐约有成为前北越国最大地下盗窃团伙的意思。正所谓“贼不走空”,虽然是被派出去刺探军情的,可是,左右都是顺路呀,既然“不小心”碰到了这群搜刮民脂民膏的败类,不出手,简直对不起他们“皇陵魔盗团”的江湖称号!于是,一部分阴兵溜出去报信,顺便取得领导(樊僵尸)同意,一部分阴兵负责跟着这些运送军粮的大船,一直跟到了赤水城外的粮仓。凑齐了所有皇陵阴兵(包括侍卫们)的储物袋,这帮不要脸的盗贼,一夜间就几乎将郑悫搜刮了无数民脂民膏、凑了好两年的军粮全部搬空……当然并没有,压在下面的陈粮可是都没有动呢,这帮欺压百姓的畜生,也就配吃这种烂米陈粮,哼!“郑悫一定会恨死你的……”听完了一整个事情的经过,阿芒神色复杂地看着夏小桥。“不不~他应该感谢我才对,不然就他这造孽的程度,死后肯定下十八层地狱永不超生!我这是在解救他啊,将这些取之于民的民脂民膏,回头再还给那些老百姓,郑悫死后好歹能混个畜生道吧?来生投成只大肥猪,正好放到农家猪圈里去赎罪。”夏小桥嬉皮笑脸地打趣道。“你就嘴贫吧!既然是军粮,怎么不送到陵城和青城去?堆在这里做什么?”“这些是预留下来的战备粮啊,”夏小桥理所当然地说,“俗话说狡兔三窟,这么多粮草可不能放在一个地方,不然万一遇到其他贼,不是和郑悫一样被一锅端了吗?总共十万多斤军粮,我命人给陵城送去四万斤,青城送去五万斤,我们这里留下一万多斤,正好近日无事,命人修筑好了粮仓,这些黄米也晒干了放进去。”“唉!希望那个郑悫脑子糊涂点,不要想到是我们在捣鬼,不然就麻烦了。”“哼!我还就怕他不来找我麻烦呢,敢来,就让你家阿虎弄死他!”好基友之间,相互使唤简直不需要客气,当下夏小桥就将阿虎拎出来挡在前面了。“也对!毕竟是个凡人。”没想到阿芒竟然点点头,他也觉得,像郑悫这种伪君子就该被勇猛正义的阿虎一爪子拍死,不然怎么对得起那些即便丰收了也快要饿死的老百姓呢?第135章 迁居青城6将偷来的一万多斤黄米晒干入库后,夏小桥他们也不得不离开皇陵,准备迁居青城了。其实这事儿是一早就打算好的,因此,不必夏小桥费心,早在他忙活着筹建粮仓的时候,忠心耿耿的黄总管就开始带着人打包行李了,现如今陛下可不是一个鬼了,而且变成了猫妖之后,他们陛下平日需要的零碎物件儿比当鬼的时候更多,什么方便陛下时刻入定修炼的便携式提篮啦、什么猫抓板猫玩具猫零食啦、什么猫砂猫粮猫澡盆儿啦……足足装了满满一个储物袋!此外还有夏小桥的一些随身物品,还有布置新屋子的各种帘幕被褥古董茶盏等等家常用品,还有专供陛下使唤的侍卫奴婢等等,收拾到最后,黄总管抹了抹额头的冷汗,竟然无端生出了“这其实是送公主下嫁的阵仗”这样的恐怖想法,真是罪该万死!捡了一个风和日丽、宜动土宜搬迁的黄道吉日,皇陵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当然了,崔婶婶和方欢方元等皇陵里的老人也一起跟着走了,他们本就是依附皇陵生存的,现在夏小桥他们要迁居青城,他们自然也要跟着一起走的。“娘,我真舍不得这里……”马车内,方欢掀起车窗上的帘幕,一脸不舍地看着身后的皇陵,家破人亡的时候,她以为她这辈子都要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了,可是,上天厚爱,竟然让他们遇到了夏叔叔,皇陵的生活虽然不如在府中那边富贵,可是,那宽敞无边的广阔天地,那无拘无束的村居生活,却让小小的方欢,生平第一次体验到了“自由”二字的魅力。然而现在,他们终究还是要回到那四四方方的城池中,过着养花养鸟的无聊生活了吗?她一点也不想养花!相比于养花,方欢更喜欢亲手种出来的青皮大萝卜!那种丰收的喜悦,是养再多名贵的花草都无法带来的。“放心吧,等到了城里,娘亲想办法在城外买个庄子,到时候,你们要是不喜欢住在城内,咱们一家就继续住在庄子上。”经历人生大变,崔氏现在也变得更加的随和,在她看来,在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一双儿女的幸福更重要的了,什么大家闺秀?什么足不出户?呸!她崔氏的宝贝女儿,宁愿嫁给皇陵的守军当个快快乐乐的农家媳,也不愿意送到那高门大户里,当一只没有自由战战兢兢的家养雀儿!“娘你真好!”方欢放下帘幕,一头扑到崔氏怀里撒着娇,方元小正太依旧四平八稳地坐在小桌子边摆弄棋盘,他如今是家里唯一的男丁了,黄总管爷爷说了,男孩子一定要稳重,嗯!他才不要告诉娘亲,他也更喜欢住在庄子上呢。带着一堆凡人就不能随便使用作弊器赶路了,夏小桥他们足足走了七八天,才到了青城,这个季节的青城,正是农忙告一段落的时节,抢收抢种累了一个多月的农人们,好不容易有了个闲散的日子,有的优哉游哉地收拾着自家的菜园子,有的赶着自家的牛羊在郊外放牧,还有的趁着这个机会倒腾点土特产啥的进城给家里的娃娃们赚点零嘴钱儿,今年换了新城主,赋税杂捐啥的都少了,大伙儿这日子好过多了,发现夏小桥他们这一大队人马,为首开路的军士们还穿着熟悉的陵城军的制式军服,围观群众顿时恭敬地让到一边。现如今,要说这青城最流行什么颜色,不用说,十个里面有九个都得说是黑色!原因无他,盖因青城人民最崇拜的陵城军,穿的军服就是一身黑色镶红边的制服,这一支乌压压身着统一服侍的军队一过境,就给老百姓带来无上的安全感!据说现在在青城,年轻小伙子们相看的时候能够穿一身黑衣,小娘子们都能眼前一亮呢。距离城门还有三十里地,众人暂时停下歇歇脚,顺便打理一下旅途的灰尘,以免待会儿入城的时候给他们城主大人丢脸。发觉这批陵城军要在这里暂时歇脚,路边几个茶摊的老掌柜简直高兴得不得了,一叠声地唤活计们上好茶好点心,还烧了热水给大家伙儿洗手净面,伺候得十分周到。往常他们这些穷人,哪里敢在路边摆摊?不说那些四处横行的悍匪了,就是收税的都能把他们活活逼死。现在可好,自从陵城军入城,他们换了新城主,不但以往肆虐乡间的流窜匪徒再也没有出现过,陵城军也是对老百姓秋毫无犯,甚至好几次乡民们还看到陵城军出来休假的逮着几个地痞流氓一顿暴打,威胁他们再敢欺负乡民就统统抓到军营里做苦役,这下好了,整个青城,现如今连小混混都少了许多。真有那喜欢拳脚功夫的,谁还在外面混日子啊?早跑去考青城新兵去啦!因此,但凡做生意的,对于陵城军和青城军,那可真真是当做子弟兵看待的,只可惜这几位掌柜的媚眼算是抛给瞎子看了,这次跟着来的虽然也是陵城军,但只是服饰相同,人家可没有参加过青城之战,不过,即便如此,在夏小桥手底下训练出来的新兵,对老百姓都是一样的亲和,不但取茶的时候十分客气,喝完茶,每个小队自从有人将茶碗收起来放回原处,看的茶摊附近围观的老百姓啧啧称奇,果然不愧是新城主带出来的兵呢。这边,夏小桥已经和一个老摊主聊上了。“老人家,这官道上生意还好做吗?税收得多不多?今年家里收成怎么样?”“好好好!再没有比今年更好的啦!”老摊主笑眯眯地回道,“自从咱们新城主来了之后啊,那些个苛捐杂税的再没有了,没有田地的穷人家,租用城主府的田种地还能减免一半的田亩税呢,往年这官道上不是兵就是匪,可没人敢来摆茶摊,今年您看,靠近城门这条官道上,过个几里地就有几个茶摊呢。”“城主他老人家体恤咱们这些穷人,在官道上摆摊也不收税,每个月只需要缴纳一笔摊位费,再把各自摆摊的地方打理干净就成了,再没有比咱们城主大人更好心的啦!老天爷都帮着咱们城主大人呢,今年青城风调雨顺的,谁家不是大丰收?”“我听说赤水城附近今年也丰收了,那边的官府说农人们去年歉收拖欠了田亩税,今年要交双份的田亩税呢,青城这边呢?”夏小桥问的很仔细,倒不是他不相信陈家望等人,只是,有时候上面政策制定的再好,下面要是落实不到位,苦的还是最底层的老百姓。“什么?!这帮黑了心肝的!”没想到这老者闻言立刻大怒,“去年歉收归歉收,田亩税没有收,人丁税和军粮可是没少征啊!还好,咱们家城主大人仁义,一进城,就宣布往年官府定下的各种苛捐杂税都一并取消,也没有追讨历年拖欠的田亩税。唉!官人您不知道,咱们农人家里,再穷,谁家又敢拖欠官府的钱呢?拖欠的,不过都是那些官府小吏也惹不起的有钱人家罢了。”“老者言之有理。”夏小桥叹息道。付了茶钱,又多给了这些摊主每家一两银子赏钱,夏小桥等人继续开拔上路。城外十里坡,陈家望等青城一众僚属,已经带着人恭恭敬敬地守在那里了,远远看到车队,陈家望一脸激动地打马过去,翻身下马,预备亲自扶夏小桥下车。他当然没有得逞,就皇帝陛下那针尖一般大的小心眼,会让夏小桥扶着别的男人的手下车?别说男人了,女人也不行!一抬头就看到一双亮晶晶琥珀色的大眼睛,陈家望差点吓得叫出来!还好他及时反应了过来,这位大概就是他们城主大人的爱猫:小白大人了吧?不过,大概小白大人今儿个的心情不太好,一丝儿笑脸也不肯赏给他,自顾自地蹲在夏小桥肩膀上,一脸冷漠地审视着匍匐在地的一众城主府僚属,方才夏小桥在马车里就一直在忙碌,忙着看这些城主府僚属的个人资料和家庭成员资料等等,忙的连给他喂食都有些心不在焉,差点儿将蟹棒塞到他鼻孔里去,简直气死他了!皇帝陛下自己生前就是个工作狂,自然知道工作狂一旦忙碌起来是个什么狗样子,一想到夏小桥未来就要过这样的日子,皇帝陛下看着眼前这帮城主府僚属的眼神就更加的冷漠了……#他真是担心得太早了#夏小桥身上自带的夏家祖传懒筋,可不是穿越一趟就能彻底治愈的,方才忙着在马车上背诵城主府僚属资料,主要是因为前阵子都忙着给皇帝陛下准备旅途中的猫零食猫干粮猫玩具之类的,耽误了工作,这才临时抱佛脚在马车上看资料的。和颜悦色地接待了这帮城主府僚属,每一个人都叫出名字赏赐了一些金银玉器之类的,又约好三天之后在城主府大宴宾客,请大家将家属都带过来热闹热闹,并且将暂时负责城主府内外庶务的黄狗儿、黑狗儿和崔氏三只郑重介绍给这些人,剩下的事儿,就一总交给熟谙内宅事务的崔氏和黄狗儿了,夏小桥抱着一脸冷漠的皇帝陛下,十分悠哉地回去洗澡去了。“姜大哥,这里以后就是咱们的新家啦!”踏入城主府的时候,夏小桥忍不住偏过头,亲了亲蹲在他肩膀上的那只小猫崽子,心下一片柔软。青城的气候温润适宜,和他前世居住了十几年的那个城市非常像,再加上靠近大河附近,水土丰饶,各种食材也非常丰富,陈家望等人在这里经营了三个多月,如今的青城早就大变样了,巍峨的城墙,城外大片的军营,城中的老百姓也是个个面色红润,衣服虽然还有些补丁,倒也浆洗得十分干净,看起来生活不错。城主府也按照夏小桥的审美重新布置了一番,原先那些繁复华丽的雕梁画栋全部拆掉,换成了简洁明快又不失温馨的简约中式风格装饰,花园和游廊中也多以绿色观景树木为主,香味浓郁的鲜花几乎没有,后院更是有一条活水引入而成的观景小湖,湖内养了许多肥硕的草鱼鲤鱼之类的,大概也是为皇帝陛下准备的。进屋一看,屋内易碎的古董瓷器等等也非常少,只有墙角两个巨大的花瓶内装饰着几丛绢丝制成的假花,容易对猫大爷的鼻子造成困扰的熏香花香之类的一概全无,清清爽爽透着一股阳光和新鲜木器的味道。“不错,陈先生有心了。”夏小桥笑眯眯地请陈家望等几个重要的僚属官员坐下。黄狗儿立刻命人呈上香茶点心等。第136章 迁居青城7“大人您终于来了!”陈家望简直喜极而泣,夏小桥再不来,他都想回去亲自将他请过来了,这满城的大族富户们,还有周边一些大小势力,对他们这位神秘的城主大人,可都是从未蒙面十分好奇呢,投拜帖等着拜见新城主的帖子,都快把他的桌案堆满啦。“陈先生辛苦了,各位也辛苦了,晾了他们这么久,也是时候该见见了,还要烦请陈先生安排一下,将该请的人都写了帖子投过去,三日后,城主府大宴宾客,到时还要烦请陈先生帮忙引荐一下咱们青城的诸位俊杰。”“那是应该的,大人,这里是青城上下少府、户曹、兵曹、学官等189名城主府僚属名单,下官们均已就职,唯独学官大人因家中老母新丧,如今又没有朝廷丁忧,下官便做主让他先回去主持丧仪事宜了。左右现如今也没有朝廷也没有铨选了,学官一职暂且空缺着也无妨。”“嗯,那便这样吧,黄总管,回头以本官的名义送些祭品,代本官去学官府上致奠。陈先生,眼下事急从权,不过战事结束后,这郡学县学乡学之类的,还是要尽快恢复起来,咱们现在,急缺可用之才啊!”“是啊!天下战乱,民不聊生,不但是一些珍贵的典籍在战火中损毁,先帝一手创立起来的南北几个学院,如今也日渐凋零了。”“先帝创建的?”夏小桥摸了摸怀里呼呼大睡的皇帝陛下,侧头看了眼黄狗儿,看到这老家伙沉痛地点了点头,知道这事儿是真的,顿时心里就有些不舒服了,这种感觉,就像是自己的朋友不慎出车祸昏迷不醒,苦心经营的店铺却被不知道哪里来的所谓“亲戚”霸占了一样。“陈先生,书院这事儿,回头你命人去查查到底怎么回事,要是有流落到青城附近的书院学子,愿意留下来的,就好生照看着,往后咱们能把原先那些书院重新立起来最好,不能的话,也要自己建立书院,免得天下文人落难。”“是!”陈家望之所以挑在这个场合说,就是想让在座诸位僚属看到夏小桥仁厚道义、尊重天下文人的一面,当下便痛快答应道。况且,当年先帝创办的南北学院,确实出了许多大儒名士、仁人义士,要是能得到这些人的承认,那么,即便他们不是所谓的正统,难道还不能自己变成正统?再说了,所谓的前朝正统,开国之初也不过是一群官话都说不利索的泥腿子,还不如夏小桥呢。果然,听到两人会面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商量着要解救那些被困的文人,在场诸僚属的脸色顿时从恭敬严肃变得红润起来,“天下归心”这四个字他们都知道,可是,北越国灭至今,却依然没有一个势力得到过南北学院的官方承认,可想而知,在那帮自视甚高的文人眼里,这些所谓的割据群豪,在他们眼里也不过是些野路子的“乱军”,不然的话,以他们在士人中的名头和地位,随便找个大势力投靠一下,哪里会落得如今这个日渐凋零的下场?由此可见,所谓的“名士风骨”也不完全是沽名钓誉嘛。这一点,夏小桥其实比这些古人更加能理解所谓的“名士风骨”,想当年抗战时期,那些文学大家们宁愿跟着老百姓吃糠咽菜也不肯跪舔小鬼子呢,夏小桥虽然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坚持,但是,对于能做到这一点,视荣华如粪土的文人们,他还是非常敬佩的。这件事情不过是表个态度,顺便拉近一下自己和这些大多出身南北学院的僚属的关系,接下来的气氛就严肃多了,说起赤水城,从陈家望往下,一帮人都板着脸,这些文人自持铮铮铁骨,对于郑悫那样披着文人皮的伪君子,自然是深恶痛绝!更何况,夏小桥命人送来的那些还沾着泥土气息的黄米可是铁证如山,郑悫要是没有在赤水城周边盘剥百姓血汗,傻子都不能相信!“畜生!败类!寿城、栾城、陂城几城的百姓连续数年灾荒,好不容易有个丰收年,他倒好,不说体恤百姓,他倒自己带头盘剥去了,听说现在连外面的粮商都不许进入这几个城池贩粮,百姓出产的所有粮食,都必须售卖给官府,那帮小吏,无事尚且要欺压百姓呢,更何况收粮这么大的油水?十斤粮,小吏收粮的时候手一抖,能给抖出来两三斤的油水!”一名胡须花白的僚属余怒未消地骂道。夏小桥对了对心里的资料,知道这一位大概就是青城的田曹了。“田曹稍安勿躁,我这里来,就是带着寿城、栾城、陂城几城的情报而来。”夏小桥微微一笑,命人将自己整理好的情报发了下去,他习惯了前世的统计分析报表,因此,给这些人看的,基本都是他和皇陵里那几个资深僚属商讨后拿出来的数据分析和判断结果。“上次送来的那几万斤黄米,一部分用作军粮,剩下的暂时都别动,既然是三城的民脂民膏,自然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等到攻下这三城,那些粮食,还是要还给老百姓的,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百姓们活活饿死。”夏小桥指了指诸位手里的资料,“想必诸位也看到了,现在,虽然说寿城、栾城、陂城被郑悫手下的军队掌控了,可有句话叫做远水解不得近渴,那郑悫诡计多端、阴狠狡诈是不错,可他那些下属,未必个个都有这个本事,我的意见就是,先想办法夺了这三个城池,赤水城易守难攻是不错,可它也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不产粮,据说赤水城每年十有七八的粮草,都是从外面运进去的,只要我们占了离他最近的寿城、栾城、陂城几城,断了他的粮路,我就不信他还能找老天爷借粮去!”夏小桥此言一出,众僚属顿时哈哈大笑,仿佛已经看到他们极端不喜的郑悫断粮后饿得半死的惨样儿了似得。原谅他们还不知道夏小桥这一招,学的就是老毛同志“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法,不过,这个主意,确实是目前为止最合他们心意的一个了,既解救了寿城、栾城、陂城受苦受难的百姓,又让那郑悫被困围城,实在是痛快!“至于如何夺取这三个城池,稍后我会请樊将军等人前来商议,今天留诸位在这里,还有一件大事需要诸位去办,寿城、栾城、陂城,我有九成的把握能一举拿下,只要老天爷不帮着那郑悫,拿下三城就没有问题。只不过,拿下容易,接管三城可是一件大事儿,现如今,青城这边,能否在半年之内凑齐三城的接管官员?”“这……”众僚属面面相觑,顿时露出了一张苦瓜脸。现如今青城哪里能寻摸到这许多人才?就是他们现在这城主府的一众僚属,有陵城来的、有青城原先投靠的,还有几个兵曹军曹贼曹之类的,甚至还是陈家望厚着脸皮从樊将军那里硬抢来凑数的,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当官,自己尚且摸着石头过河呢,哪里能凑齐三座城池的官员?“看来,还是先得去解决南北书院的事儿啊!”夏小桥低头思索片刻,随即笑了,这可真是心想事成。原本听到那南北书院竟然是皇帝陛下生前所建的时候,夏小桥私心里就已经想要帮他们一把了,顶好是能重开山门,恢复往日荣光,如此才不辜负皇帝陛下生前的一番苦心。现在好了,原以为起码要等打下赤水城才能考虑的事情,一下子被提到了最前面,这种感觉还真是不错呢。“大人所言极是!下官原本就是南书院的学子,这便书信一封,托人送到南书院执教手中……”“事不宜迟,你就在这里写罢,我也写一封,烦请执教转交给南书院山长,放心,我这里有特殊渠道,加急信件一日便可抵达。”到了这里,夏小桥也不介意透露一些自己的底牌给这些僚属看看,省得有些人以为自己只是靠钱来砸地盘的。当然了,有阿芒这个奸商在,还有家底丰厚的皇帝陛下,要论天下势力,最有钱的肯定非他莫属了。于是,现场命人铺纸磨墨,两人各自书写了大概的情况,夏小桥这封信更是简单,他直接将寿城、栾城、陂城三城百姓的惨状描述了一下,又把自己这边急于拯救百姓、奈何人才难得的窘况说了一下,最后将自己预备“重振南北书院”、“一应书院管理全凭山长做主”等意愿说了一下,他相信,即便最后一条打动不了那帮读书人,前面两条也不得不让他们动摇一下,哪怕先派几个人来看看呢,他相信,只要这些人看到了如今青城老百姓安稳富足的生活,那么,南书院迁居青城的希望就不会小,即便是铁骨铮铮的读书人,也想要有一方安稳的地方读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