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节
作者:狐丘      更新:2023-06-25 01:31      字数:6602
  李建成,你要是灭不了瓦岗,不能满足我提前退休的心愿,那你就等死吧!正在听斥候汇报的李建成突然间觉得后脊梁蹿过了一阵凉风,有种不祥的预感啊,还是先求稳吧。“行了,咱们家厨子这几天就来了,你再忍几天,过几天跟小宝一起和姑姑出宫。”这也是谨欢不能出征的另一个原因,一来是她留下才能稳住局势,二来嘛,自然就是天云老和尚要搞封建迷信活动,她这个主人公要是不在,活动还怎么搞呢。至于说为什么搞封建迷信活动要带上俩孩子,实在是乍然进了宫,牛鬼蛇神又全都冒出来了。李渊夫妻也都各自有事儿,独孤氏还没来得及来长安,谨欢就干脆把俩孩子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看谁还敢作妖。而剩下那个李四胡,是的,在李小宝和李二凤持之以恒地努力之下,李渊之前的“三胡”完全被忽视了,李元吉愉快地接受了两个哥哥给他取的“四胡”的小名儿。李四胡小同志现在连话都还说不利索呢,谁要是在他身上动脑筋,那可真是失了智了。“出宫干吗啊?”李二凤对皇宫的新鲜劲儿还没过呢,实在是皇宫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太大了,他每天出门都跟探险一样的,特别乐在其中。“出去搞事啊!”谨欢特别愉快说道。封建迷信哪家强?嘿嘿。第320章 大唐盛世要说天云老和尚这些年也够辛苦的了, 为了不再弄出个周武帝来,那是绝对的勤勤恳恳, 任劳任怨啊。但是甭管老和尚平时的名声再怎么大,涉及到朝政大事, 他的影响力也是相当微弱的。毕竟官员们,对于佛道之流那都是有用朝前,无用扔后,捂起耳朵来,谁管你是不是佛法精深的大师,来人啊,把这个老骗子给老爷我打出去!不过谨欢布局在天云还有袁天罡等人的身上本意也不是为了哄骗朝臣, 甭开玩笑了, 要是大臣们这么容易就被骗了,那也活该要亡国。谨欢想哄骗的,不过是百姓罢了。反正这种事情她也不是头一回干了,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的, 不仅没压力, 她还主动帮着提供了各种道具,好让局面瞧起来更完美无缺。这年头要想当皇帝吧,多多少少都喜欢说自己是天命所归,刘邦那什么赤帝子斩白蛇这样的就不说了,便是陈胜吴广之流还晓得弄个“大楚兴,陈胜王”呢。谨欢这些年光在皇室里头打滚了,这里头的门道, 这世上敢说比她更清楚的只怕也没有几个。佛门本就是外来的宗教,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吧,可是短短时间内能迅速站稳脚跟,并且还大肆传播教义的和尚们自然也是有两把刷子的。天云作为名誉长安的大师,自然也捏着些不传之秘,当然了,这些不传之秘在谨欢看来嘛,无非也就是些粗浅的化学知识罢了。呵呵,不要小瞧了任何一个被高考折磨过的人!尤其还是一个将科学技术视为第一生产力,光是科技学院就搞了三回,差点没折腾死道家一群人的某人!原本按照天云的设想吧,就是谨欢大张旗鼓到寺里来,打着给杨广做法事的名号,体现新帝的宽仁慈爱嘛。然后趁着上香的时候呢,就可以来点佛光啥的,这样就有了天定之子的名义了不是。这年头大家的信仰都可虔诚了,就算是不信佛的,见到了佛光也没有说是不信的,可好糊弄了。这方案一提出来就得到了众人的全票通过,没啥原因,简单方便易操作,而且效果还好,成本又低,为啥不做呢。哪知道谨欢觉得这方案不高级,拒绝了。是的,没错了,谨欢觉得这个方案不高级。天云顿时就蒙了。不仅天云懵,包括王珪房玄龄裴寂等人也都觉得谨欢此举奇怪。这么简单易操作的事情竟然说不高级?明公啊,您怕不是想要造个梯子登天哦!对此谨欢只能招招手表示,来人啊,给这群土包子们来点新鲜的。李家在陇西人才培养计划还是非常成功的,不仅给谨欢培养出了足够多的文秘专业和武将专业的人才,捎带手的农学院和科技学院以及经济学院也都大获成功。既然如今她正了位,这些人也就没有再隐藏的必要了,若不是现在时局未稳,谨欢早就把长安学宫给开起来了,至于现在嘛,也只能憋屈憋屈他们,先做事,莫想着名号了。见识了诸如“凤舞九天”,“龙凤和鸣”这一类的壮观景象之后,大家对天云的佛光计划也变得嫌弃起来。哎,果然这些外来的和尚就是小家子气了一点,哪像我们明公啊,不出手则罢,但凡出手,那必然是风云变色的大手笔啊!说着这些话的大人们浑然已经忘记了三天前他们是如何夸赞天云大师真不愧佛法精深的大师,而对此,天云老和尚也只能表示呵呵哒了。只是呵呵哒归呵呵哒,对于谨欢手下这群能人搞出来的“大场面”,老和尚心里也是佩服的。大家都是为明公服务的嘛,互通有无什么的,也是必要的不是,他们的业务精进了,也更有助于帮明公安抚百姓嘛。谨欢可不知道老和尚正打着她手下的主意呢,不过就算知道了谨欢估计也不会在意。从来只有她挖别人墙角的份儿,别人若是想挖她的墙角,那就别怪墙角太硬反把人给砸伤咯。既然要搞大场面,那之前说是给杨广做法事的名义就不顶用了。人都死了,还老是拉出来刷名声作甚呢,鞭尸么?正好赶着李建成带兵在外,于是乎借口就又变成了给将士们祈福。其实吧,原本最好的理由该是祭天又或者是祭祖这一类的活动来着。凡是这帝王登基嘛,都给搞点活动不是,没奈何现在天下一团乱糟糟,各地没个安生的时候祭天,讽刺意味有点强啊。祭祖说起来也不妥当,他们李家这会儿人都没齐全呢,尤其是身为铁板钉钉继承人的李建成都不在,赶着这世间祭祖,鬼知道会不会被某些有心人又给意会了呢。几相比较之下,自然只有祈福这一件事好做了。好在祈福这词儿意义比较广泛,既可以给出征的大军祈福,也可以给天下苍生祈福嘛,反正都是祈福咯。原先文帝在的时候就搞过这样的活动,地方都是现成的,直接让人再修砌整修一番就行了。袁天罡被谨欢扔去了钦天监,袁道长表示当了这么多年假道士终于干上了正经活儿还有点不大习惯来着咧。原本袁道长说这话也就是假客气俩句,哪知道钦天监真有想跟他抢班□□的二愣子,毕竟在其他人眼里,袁天罡那是绝对的杨广身边的近臣啊,咱们陛下就算是现在任用他,也肯定是表面亲近吧。咱们袁道长这个小暴脾气哪里能忍。呔!爷爷我替明公卧底了这么多年,小蓝丸这样的黑锅都替明公背了,你是哪儿冒出来的东西,竟然敢跟我争宠?于是乎,宫里的宫斗还没开始呢,倒是先来了一出钦天监风云。至于说笑到最后的嘛,自然是咱们袁道长了,不白在杨广身边混这么多年不是。袁道长尽忠职守地算出了一个诸事皆宜的好日子,果然,一早起来便是万里无云,晴空朗朗。待到谨欢带着大队人马到了地方,三柱清香刚刚燃起,众人便见到空中金光大盛,瑞气千条,仙乐重重,之后更是形成了龙凤祥飞之影,众人被那金光刺得眼泪直流,眯缝着只见到那龙凤在空中盘旋飞舞之后竟是齐齐扑向了诚心拜祭的谨欢。一时之间,万籁俱寂,待到谨欢直起身来,众人齐齐下跪,以从未有过的诚心实意叩首跪拜,山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谨欢微笑。装逼成功!第321章 大唐番外原先李家占据长安之后南征北讨, 花了差不多六七年的时间,将原先占地为王的各地群雄都给扫荡了。虽说天下一统才是王朝兴盛之兆, 卧榻之畔也容不得旁人酣睡,但是在杨广执政末年就凋敝的民生也因为长时间的战乱而越发凄惨。而今有了谨欢插手, 杨广挂得早了,天下乱得也早了,再加上谨欢占据天下正统大义,李家军的实力又处于碾压天下群雄的状态,在李琛和李孝恭的带领下,不到两年时间,岭南冯盎和虔州林士弘就成了李家军旗之下的最后两个倒霉鬼。有了谨欢这么个端坐皇位的女皇帝, 李琛统率兵马自然也变成了让了不得不接受的事情。要说原先还有人敢嘲讽女人怎么能带兵, 到了如今,哪怕是再粗苯的傻大黑也不敢随意张口了。开什么玩笑,说女人不顶事儿,倒是先看看皇位上坐着的是谁啊。李琛打小儿就跟着谨欢学武, 后来又被言传身教带着学兵法, 让她领兵,就等于龙归大海,虎回深山,那叫一个得意。柴绍也没啥怨言,屁不颠儿地跟在李琛身边给她当副手,还特别得意,一点都不觉得自己的家主威严被侵犯了。倒是窦氏为着这事儿发愁了半拉月, 毕竟女儿都嫁了人了,这么着好像影响不大好,谨欢干脆把女学的事情一咕噜全都交给了窦氏,有了事情忙活,窦氏转眼间就把李琛给忘了个一干二净。不过这事儿也不是没副作用,谨欢是女帝,眼瞅着她又如此器重李琛,掌握军队大权,哪怕谨欢早已确定了李建成的继承权,可还是有些后期投靠而来的投机分子们自以为看透了谨欢的用意,试图联合蠢蠢欲动的柴家来扶持李琛上位。暗卫们把这事儿给报上来的时候,差点没把谨欢给气笑了。先不说建成这个继承人的位置板上钉钉,若不是一统大业未完,她早就该立建成为太子了。就是抛却其他任何问题都不谈,要扶持李琛上位,倒是先问问本人的意见啊!早就当年谨欢询问李琛志向的时候,小姑娘就十分明确地向谨欢表明了,只愿为李唐开疆拓土,纵马驰骋疆场才是她的毕生追求,至于皇帝这种苦哈哈的工作,还是放着她哥去吧。知道了这事之后谨欢也没明着去办,直接就去信给了李琛柴绍夫妻二人,据说柴绍当时就吓得从马上摔了下来,二话没说,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急匆匆从战场赶回柴家这个新战场去“大发雷霆”去了。别人不知道情况,他还能不知道?大舅兄是姑姑早就定下来的继承人,只是碍于现在的情况还没立太子罢了。如今不仅他和李琛直接受命于李建成,就是王珪房玄龄裴寂这样的老臣,基本也都听命办事,没办法,谁让谨欢这个皇帝忒懒呢。更何况他家媳妇压根对那个位置没半点心思,再说了,登基为帝是什么好事儿嘛,他可不想等着大臣们集体上奏,让李琛广纳后宫,给自己找情敌。没错,就是广纳后宫,招选皇夫这样听起来就很魔幻的事情。历来皇帝登基之后基本都会进行采选,便是不好色的嘛,也要选上这么几个充实一下□□,更别提谨欢的前任杨广这样的了。但是当皇位上坐着的不是男人,而是女人的时候要怎么办呢?大臣们想了半天,要不咱们就先依葫芦画瓢,比照着遴选秀女的方案来?事实上在谨欢搞出了龙凤呈祥那一出之后,天云跟法名袁天罡等人也似真非假地透过一些渠道放出了有关谨欢命格的消息。至尊至贵,无人可娶。诸人这么一听,猛地一拍大腿,唉呀妈呀,就是这个道理啊!皇帝谁敢娶啊,还要不要命了?难怪前朝的皇帝没了天下呢,据说当年就是因为他猪油蒙了心想把陛下纳入宫中啊,果然被反噬了吧,该!幸好杨广早就挂了,不然非得给再气死一遍不可。谁要纳她了,谁要纳她了,他不就动了点儿小心思嘛,都被她折腾的“不、举”了,他还敢么他!只是如今谨欢已然登基,那么这么所谓的不可娶之说自然也就不攻自破。皇帝嘛,谁敢娶,当然是嫁啦!历朝历代也没少过赘婿的事情,更何况是“嫁给”皇帝啊,这种泼天富贵,谁不想要?所以在某些有心人士的鼓动之下,趁着当时李建成还在处理江南的善后事宜,就有人当着大朝会的时候谏言谨欢纳后宫了。为了这么个谁都能看出真正目的的事情,开口的那货说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啊,就连“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有害于国本这样听起来就很扯淡的借口都给划拉出来了,听得谨欢在上面眉头是越皱越紧,站在前面的王珪等人的背也是越弯越低。要死了要死了,陛下生气了,陛下生气了啊!完蛋了,怎么办,大好日子刚开始,他们可不想英年早逝啊,陛下肯定格外积极给自家媳妇寻摸第二春,真是想想都能从棺材里气跳起来,还有家里……于是乎自唐俭裴寂开始,一个给另外一个一个使眼色,到了最后,不负众望的房玄龄再次“黑了”他老师一把,他把王珪给拱出列了。“孽徒!”王珪转头给了房玄龄一个“你等着受死”的眼色,换回来房玄龄等人讨好的狗腿笑。嘿嘿嘿,如今高老养老去了,可不就剩您在前面顶缸了嘛。“陛下,臣有本要奏!”王珪气得一甩袍袖,转头维持住了面瘫的表情,郑重其事地向谨欢行礼说道。“讲。”谨欢几乎是从牙缝里把声音给挤出来的。“如今天下大势已定,江南诸孽业已伏诛,只剩闵地尚且苟延残喘,以前些日子传回的军报来看,平闵也只是月余之事,既然天下已安,不知陛下何时立太子稳固国本,以安江山社稷?”那些在朝堂上上蹦下跳的,不就是觉得自己这会投资李建成已经来不及了,想换个路线嘛。屎者见屎,在这些人心里,就算立了太子又如何,只要陛下有了自己的亲生骨肉,李建成这个兄长的儿子还不是分分钟被踢开?更别提现在还没立太子了,这是什么,这就是上进的机会啊!对于这样的同僚,王珪只想发自内心地喊一句,“滚!”自从高颎养老之后,王珪就成了谨欢身边呆的最久的老臣,要说谁最能揣摩上意,那还真是非他莫属,要不然他那个不成器的孽徒回回都把他给拱出来呢。以王珪对谨欢那点微末了解,这位对啥都没什么特别喜好,就连这如画江山在她眼中都不过是件好玩的事情,男人什么呢,能引起她的欲/望?那还不如相信天下会下红雨呢。故而王珪就名正言顺的将立太子这件事给提了出来,也算是警告那些试图动手脚的人,少动歪心思。“建成乃我李家长子嫡孙,自然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既然天下将安,那就着礼部负责此事,待到建成自江南归来之后就行大典。”唔嗯,先立太子,然后再等上这么一段时间就能传位了吧,然后她就可以……嘿嘿嘿,很好,很好。正在江南清理东西,挑选礼物的李建成突然手一滑,厚重的青铜器皿就掉在了厚实的地毯之上。怎么突然觉得大事不妙了呢?第322章 大唐番外谨欢到底还是狠狠发了一通火, 甭管是冒头的还是没冒头的,除了王珪, 甚至连房杜这样的近臣都没例外,那叫一个公平对待, 一视同仁啊。要说这位祖宗从前嘴就不笨,这么多年了,更是坏到不能更坏了。毕竟她那些个兄弟平常擎把她当树洞用了,能说的不能说的就没有个保留的,这听啊听得,别的锻炼没锻炼出来倒是不知道,倒是骂人的本事一等一的高杆。半个脏字儿听不到吧, 偏生就把人从头给扒拉到了脚, 甭说是面子了,连里子都没给留半分。随伺的小黄门宫女侍卫们恨不得把头给埋进袖子了,再把耳朵给堵个严严实实的,他们都是没文化的人, 可听不懂陛下说的是啥意思哦。只是这骂归骂, 心惊胆战之后,一个个的倒也把心给放回了肚子里。哪个当臣下的没被骂过,被骂才好呢,骂了是还准备用你,所以才要骂,要是连骂都不骂了,等着收拾自己洗干净脖子完蛋吧。至于说在他们弯腰完成了孙子的时候还挺着腰杆子的王相, 人家不一样啊,人家效忠陛下多少年了,老高大人亲自定下来继承衣钵的,说句不好听的,那就是陛下肚子里的蛔虫,论起摸陛下的脉来,可再没有比这一位准的了。骂了个尽兴,谨欢才算是消了气儿,回到后宫里陪亲娘吃饭顺便尽孝。从前没当皇帝的时候,那自然是怎么顺心怎么来,如今当了皇帝嘛,谨欢还是怎么顺心怎么来。开什么玩笑,从来只有她让人吃瘪的,谁敢让她守规矩,要不要命了还?再者说了,这江山都让她给坐了,还有什么规矩可讲的?只是谨欢不讲规矩没关系,她是皇帝啊,李渊就不得不讲规矩了。独孤氏住皇宫里没关系,她是皇帝亲妈啊,虽说有儿子还让女儿奉养听起来有点不正常,但是太后不住宫里住王府,这是要向天下表明新皇不孝不成?给李渊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这么做的。还有那一干小的,对着谨欢历来比对着亲爹妈都亲,正赶着窦氏如今忙得脚打后脑勺,李渊也没个安生时候,就通通全踹进宫,让谨欢继续养着了。是以如今除了李渊窦氏夫妻俩,和征战在外的建成李琛,一大家子倒还都在一起,每日里一起用饭,倒也跟从前没什么二样。“我姐今天进宫来了?”谨欢大马金刀坐下,她向来不高兴穿龙袍,觉得那衣服死重死重的,但是穿鲜嫩的衣裳吧,好像又有点不那么对劲儿。她就干脆让尚服局比照着她前世里当长公主时的衣服样式,比照着如今的规制赶制了一堆衣服出来,一身黑裳倒也压得住。要说从前李家还是唐国公府的时候,李谨安还吃了些委屈,基本也都是因为她自己作的,如今亲妹妹成了皇帝,王家上下对李谨安的态度也足够了好了。怎么说也是五姓七望的人家,太原王氏呢,要是逼迫太过,就是结仇了不是。谨欢是想搞这些世家大族,但是如今这天下还没一统呢,哪能继续搞内乱呢。只是李谨安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亲姐姐,没得封了哥哥王位不封姐姐个公主的,瞧着也不像样儿不是。要谨欢说吧,该给了也全都给了,王家上下现在也毕恭毕敬的,丈夫也把庶子给赶得远远的,要是觉得日子能过呢,那就继续过,要是不能过呢,她也给撑腰让她休夫,就是嫁去杜家的王采言,她也没忘了施恩不是。谨欢自觉当妹妹的做到她这份儿上,基本也没啥可说的了。可偏偏李谨安不乐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