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节
作者:狐丘      更新:2023-06-25 01:28      字数:5891
  “建成的婚事可曾定下了?”李谨安慢慢悠悠问道。谨欢一愣,回过神来之后顺嘴回道:“嗨,这不是没有寻摸到合适的嘛,大师说了建成命中犯火,要找个命中带水带金的才能既辅助又压制,夫妻才能两好并一好呢。”谨欢现在随口胡诌的本事是越来越好,当着人面儿编瞎话什么的,那是张口就来,一点磕绊儿都不带打的。李谨安像是被谨欢给堵住了,隔了一会儿才又道:“倒也不拘如此,若当真遇到个好的,也该先定下来才是,建成也到了该定亲的年纪了。”现在可不是日后,随你什么时候嫁娶,若是过了年纪不嫁,可是违反法令的。主要还是因为经历了五胡乱华之后,人口大减,皇帝也没办法,只能鼓励早结婚多生孩子了。不过这样的法令嘛,对老百姓有用,对他们这些士族用处就有限了,早早定了亲事,拖个几年的也有。像是谨欢,直接就是当初独孤伽罗发了懿旨,允她可终身不嫁的。“话是这么说呢,所以嫂子这段时间在长安城忙得就是这事儿啊,只是这好女孩子啊。着实难找了点儿,咱们家娶回去更是嫡长子的媳妇,将来要担起宗妇的责任的,自然不能轻率马虎了,阿姐你说是吧?”李谨安能说不是吗?她除了点头,也没什么话可说了。“对了,阿姐,你今儿来不会就只是为了和我提建成的婚事的吧,到底有什么事啊,你就别瞒着我了。”谨欢承认,她就是故意这么说的,主要还是想把建成婚事这一茬给岔过去。他们难道不知道要给李建成定亲事吗?独孤氏早就提起过这个话题了。问题的关键是,现在一切都是未知数啊!在注定几年之后要争霸天下的情况之下,这个时候娶了老婆回来,让人家守活寡吗?要知道一般世家大族养出来的女孩子,就算不娇气吧,也绝对不可能像他们家李琛一样学武啊。想想以后,估计连战场都去不了,只能呆在大后方。一个常年在外征战,一个常年苦守家中,对于小夫妻而言,这也太容易出问题了吧。就是李渊和窦氏这样的,谨欢都敢保证说,在儿子和丈夫之间,她嫂子肯定毫不犹豫地卖丈夫。儿子才是她的嫡亲骨血呢,丈夫嘛,死了固然伤心,总归还是儿子最重要不是。这还只是其一,第二就是妻族的问题了。这要是个好的,当然是最好,可是一家子人那么多,林子大了还什么鸟儿都有呢,一大家子人哪能保证个个都不拖后腿呢。有这么一个,就够他们倒霉的了。所以一家人商量到最后,总结下来就是暂且把婚事搁置,等到了合适的时候,那个时候选择的余地也更大不是。而且她跟李谨安说是要找一个能担得起宗妇责任的女孩子,事实上呢,李家要找的是一个能够母仪天下的姑娘。这么高的标准放在这儿,难找也是很正常的。就拿王采言来说好了,这姑娘是受王家的教育长大的,甭管是琴棋书画,还是礼仪规矩,那都是色/色出挑。可光是这些出挑没用啊,谨欢想要的侄儿媳妇得是一个聪慧大方,很有大局观,最好是能下马能处事,挥鞭能训夫的姑娘。当然了,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这些都是他们这些做长辈的要求。谨欢相信,不管是她还是窦氏,真正想娶进李家门的,只是一个建成真心喜欢,并且愿意和他度过一生的女孩子吧。话说到这里,其实谨欢已经猜出了李谨安的来意,她又不是个傻子不是。凭良心说,王采言很好,包括谨欢也挑不出任何问题。但是她就是知道,建成不喜欢这样的。与其将来婚后做一对怨偶,倒不如一开始就绝口不提,不是更好吗?李谨安僵着脸,扯了扯唇角,“没什么,就是回来看看你们罢了,毕竟我身在太原,也不好回家,难得都在长安,也该过来一趟的。”“来来来,这是咱们自家,阿姐什么时候来都欢迎,这是我新琢磨出来的点心,阿姐,来尝尝看,若是觉着好吃啊,回头让人给你送过去,还有这个……”婚事什么的,不谈最好,还是谈谈吃的比较稳妥。李谨安在窦氏回来之前就回去了。窦氏回家之后很是讶异,“大妹妹难得回来一趟,妹妹你怎么不留她住两日?”反正李谨安的丈夫又不在,李谨安回娘家住几天罢了,也是很正常的。就像是窦氏自己,前些天还回娘家小住了两日呢。谨欢摊了摊手,“我觉得阿姐大概是很不想留下来的。”“为何?”窦氏颇为不解。谨欢点了点一旁正埋头大吃的李建成,“建成,给你娶媳妇好不好啊?”“咳咳咳——”李建成顿时咳得惊天动地。第250章 大唐盛世李建成觉得他遭遇了他人生以来的最大危机。娶个媳妇儿好吗?不, 一点都不好!想想他爹在他娘面前是个什么德行吧, 自觉要振一振夫纲的某人觉得还是在自己相对强大的时候再来考虑婚姻大事好了。“这个,我觉得还是等到咱们忙完了再说吧, 啊?”缓过气来的李建成如此建议道。“要给大哥娶媳妇了?”正好在门外听到的李琛好奇问了一句,“可是王家表姐?”“咳咳咳咳……”李建成顿时咳得更大声了。窦氏一脸嫌弃地看着李建成,“你嫌弃人家,人家还不一定愿意嫁给你呢!”“那什么, 嫂子,”谨欢委婉地比了个小动作, “你这话吧,好像有那么一丢丢的不对。”事涉婚嫁这样的事情, 谨欢也只能说的隐晦一点了。“什么?”窦氏也变了脸色,抽了抽嘴角道:“这个,大妹妹不是不愿意的吗?”其实这事儿还真不是第一回发生了, 原先有一年李谨安带着女儿回娘家的时候, 李渊嘴贱无意说了一句, 其实也就是开玩笑来着。只是因为正好年岁相仿, 又是姑表亲,定个娃娃亲, 来个亲上加亲也未尝不可啊。哪知道李谨安当时就给拒绝了,李渊熟悉李谨安的性子, 倒是没什么在意的,但是儿子被这么嫌弃,还是让窦氏心堵了一段时间的。可是哪能想到, 这一晃这些年过去,这件事居然还会反转呢?“去去去,都自己出去玩儿去。”窦氏一反手就把俩倒霉孩子都给赶出去了,这才皱着眉头问谨欢道:“这到底是怎么了啊,大妹妹怎么会--”窦氏也知道谨欢和李谨安没那么亲密,但是总不好当着面说她脑子进水嘛,只能委婉一点来问了。谨欢也茫然地摇了摇头,“不知道啊。”她也很懵逼啊!以李谨安的性格会主动提出婚事,难道是王家出什么事儿了?“莫非是王家那边出什么事儿了?”窦氏下意识就想到了这一茬。“要不,我让人去查查?”像这样的家长里短,除非有价值的,不然谨欢不会去查,暗卫们也不会抱上来。毕竟每天忙活正事儿就够了,谁有那个闲心看这些琐碎又无聊的事情啊。什么哪家的大妇私底下又怎么管教小妾啦,哪家的几个小妾之间相争啦,想想都能明白的事情,当真是连看都懒得看。暗卫们的效率还是一如既往地高,次日就送来了翔实的调查报告。“王裕的妾在任上生了个儿子?”谨欢表示窝草,这样的事情居然瞒到生产了才知道?“所以王裕对我们李家是有什么误解,是觉得如果让我们知道了,我们就会把他那个怀孕的妾给杖杀了吗?”不得不说,谨欢现在很生气,不管是因为李谨安,更因为王裕对李家的态度。李谨安不能生,别人来生李家人也无可厚非。顶天就是将来我们不认这个便宜外孙罢了,除此之外还能怎么样呢,毕竟姓王又不姓李啊,他们李家人也没有这么霸道吧。窦氏揉了揉额角,“怕是被文献皇后当年的事情给吓到了。”丈夫宠爱了一个宫女就直接把宫女杖毙了啥的,王裕那个脑袋缺根弦的大概是以为独孤家的女人都这么不讲道理?包括她们这些独孤家的外孙女也一样?“嗬,原本生了也就生了,可是既要生又要捂着,就是往我们李家脸上甩巴掌了。”谨欢的脸色很不好看。窦氏同样面露不虞之色,冷笑着讥讽道:“他们太原王氏不是一向自诩名门大族嘛,他家老祖宗东晋那会儿对庶子可没这么好的态度,他王裕现在倒是把一个庶子当宝贝了啊!”“难怪今天阿姐会来谈起这事儿,只怕是想拿建成给采言当保障啊。”说真的,在王裕这件事上,谨欢固然同情这个姐姐,可是对她这种拿李建成给王采言当保险的事情同样不认同。如果只是为了一层保障就将女儿嫁出去,是,嫁回自己的娘家,一般都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她又有没有想过,如果王采言和李建成除了兄妹之情根本就培养不出其他什么东西呢?假使窦氏不满意这个长媳呢?李谨安习惯性地将一切都想当然,固执地认为她做的决定就是好的,却忽视了在这件事中很有可能受到最大伤害的,只会是王采言这个小姑娘。“我屮艸芔茻……”谨欢脑海中电光一闪,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历史上杨广猜忌李渊的时候有一次诏令李渊见架,恰逢李渊生病,杨广曾经问他的一个嫔妃,说是你舅舅为什么这么迟。而现阶段来看的话,能称呼李渊为舅舅的,也就只有同安的女儿,现在的王采言了。想想那个像素馨花一样温柔恬淡的女孩子要进那不见天日的后宫,还要被杨广这个色胚--停停停,打住打住!是,世人都觉得入宫为妃是恩宠,但是以他们李家未来的走向,王采言若真是入了宫,恩宠是绝不可能了,送掉小命倒是很有可能。“怎么了?”窦氏好奇地看着满脸愠色的小姑子。谨欢长眉紧锁,“王裕那个儿子就算了,我只怕王家人对采言的婚事有插手的意向啊,我最近收到消息,言道是王家人有意送女进宫,这两年皇帝为了明面上好看是肯定不会采选的,等再过两年,那时候采言正是长成,再加上王裕对她也素来不喜……”话说到这里,窦氏再不明白就是傻子了。窦氏对李谨安的观感不好,对王采言一个小姑娘却还是很疼惜的。这么一个清白如水的女孩子的进那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窦氏想想都浑身发寒。“这可如何是好呢?”谨欢敲了敲桌面,“不急,不急,既然阿姐想要一桩好婚事,那我们就给采言定下一桩好婚事就是了。”订了亲的姑娘谁还能把她送进宫?除非皇帝自己喜欢的不要不要的,不然哪个得了失心疯想给自己戴绿帽子啊。尤其是像杨广这样的,让他为了一碗清粥小菜去放弃整片森林?少做梦了。“婚事?”窦氏定了定神道:“窦氏却有不少好儿郎,妹妹你也知道,不是嫂子自夸,我窦家的儿郎大都是成器的。”说到这个,窦氏也是很自豪的。哪知道谨欢却摇了摇头,“不可。嫂子,你也清楚阿姐的性子,我拒了她想建成娶采言的想法,回头又和她提起窦家儿郎,她指定会以为是你在从中插手,何苦又让你来背这个黑锅呢,人选嘛,我这儿还是有几个的杜淹的次子杜敬同,还有裴矩的长子裴宣机,还有……这些要是她都不喜欢,那高颎的孙辈之中也有不少出色之才,总是可以用的。”“也都是些世家大族,倒也都是好人选,只是高家以谨安的性格怕是不愿意,毕竟你也知道,高颎的父辈可是独孤家的人。”窦氏想了想,觉得谨欢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李谨安的门第之见大概是李家人之中最重的一个了,若不然当年求娶的人那么多,她也不会选了太原王氏出身的王裕。只是万万没想到,这货根本就是个表面光,娶回家之后就没什么下文了。像是未来会成为大唐建国初期最重要的这一部分人才,谨欢都以李家的名义和他们有接触,其中不少人家跟李家也是世交。若是她一味坚持当年追随世民的人就一概不用,那么基本上所有人都是在贞观朝任过职的。她固然可以因为自己的学堂而直接忽视这些人,但是她要是想更顺利地再进一步的话,这些人还是要用的。不过具体要怎么用,自然还是看她的。当然了,要是有人觉得她是个女流之辈,看不过眼的话,那就直接saygoodbye吧。连她是个女人都看不顺眼了,再继续任用,难不成等着他们去撺掇李渊也给她上演一出“玄武门”吗?她脑子有没有瓦特呀。而且这帮家伙也就过渡过渡,等到她顺顺利利开了国,说不定她也可以尝试做一回“拔x无情,用完就扔”的负心汉嘛。我给你尊荣,让你慢慢享受荣华富贵,毕竟怎么也是跟着我一路苦过来的。至于说想插手政治?再见了您嘞!一个力图把小学堂开遍天下的未来皇帝就是有这样任性的权利,没说的。不过这一切都还只是谨欢美好的幻想,而现在嘛,她还是先把未来的侄女婿人选给调查调查吧。有暗卫在,调查结果自然是很快就出来了,最后谨欢择定的人选还是最开始的两家里面打晃,不是裴宣机,就是杜敬同,这俩各项条件都差不多,就看王采言到底看谁比较顺眼了。至于说这俩家觉得王采言不好这样的事情嘛,如谨欢这般自信者觉得完全不可能!我家外甥女这么好,看不上那是你们眼瞎!唔嗯,果然还是趁着这两家去上香的时候找大和尚唠唠嗑吧,顺便让他夸夸采言啥的。正在诚心念佛的天云大师:“啊啊啊嚏——阿弥陀佛!”第251章 大唐盛世自法会结束之后, 原本他们也差不多要启程回陇西了, 但是这不谨欢这段时间私下里活动比较频繁嘛,于是就拿了李渊调令还没下来的幌子继续留在了长安。而原本被杨广召集而来云集长安的众僧, 倒是大部分都回去了。只不过等到禅定寺建好了,到时候肯定还得开水陆法会,大和尚们还是会再度聚集的。法名却没回去。一来,皇帝最近还比较相信这个神棍, 就把他给留了下来。这二来嘛,自然还是法名暗地里的主子谨欢还在长安的缘故。不过这个和尚奸猾狡诈, 为了自己的光辉形象着想,当然不会留在宫里啦, 而是很主动地去了城南的至相寺,说是要清修。巧得很,当年给谨欢批命的那位天云大师, 就是至相寺的住持。这俩和尚聚在一起会嘀咕些什么谨欢不知道, 但是有一点她能够确认, 那就是, 这俩和尚,都能为她所用, 这就够了。各家女眷之间相互邀请着去庙里上个香乃是司空寻常之事,再加上李建成这段时日和这几家的孩子玩得还都挺不错, 窦氏发了帖子没多久就得到了各家的回应。当然了,为了避免尴尬,她还邀请了娘家人和高家人, 也不至于让杜家和裴家的两位夫人更加显眼就是了。说是踏青,带着孩子就也是寻常了。尤其谨欢和天云大师相交之事人人皆知,而天云大师作为长安城中最负盛名的和尚,他人想要借谨欢的面子,让自家孩子得几句好话也是正常。果不其然,车马才到门口,小沙弥就来接引了。“主持吩咐迎各位先去后院歇息一二。”裴夫人笑道:“这边是同郡主来的好处了,咱们自己来可没有这么好的。”老皇帝在皇后临死之前安慰皇后给谨欢升了级,但是当时太过于慌乱,直到去年才给谨欢把一切规制都给补全了,她这个郡主也才算是名正言顺起来。而这一切,也让人不得不感慨文帝对文献皇后的敬爱。毕竟一般的外戚女很少得封,就是得封,顶了天也就封个乡君什么的打发一下。再加上谨欢这一层外戚的关系更远,她可不姓独孤,她还姓李呢。但是老皇帝亲口御封,如今人都没了,新帝又摆出一副孝子的模样,自然更不会有人违逆了。故而现在谨欢出门,基本人人都称呼她郡主。这也是让李谨安觉得心里不舒服的一点,都是李家的女儿,也都是独孤家的外孙女,怎么就她尊贵呢?这是谨欢不知道李谨安的内心想法的,要是她知道了,非得跳起来喊委屈不可!哪个要当这个劳什子郡主了!她向来都是堂堂长公主的好伐!而且还是手握实权的长公主。这么一个小小的郡主就想把她给打发了,也太不给面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