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
作者:狐丘      更新:2023-06-25 01:28      字数:5326
  系统倒没有谨欢那么严肃,他一如既往地散漫:“随便宿主你高兴咯, 你要是想争那你就去争,名头都是现成的, 你要是不想,就还按照原定计划推李渊上位就是了。”至于说直接推李建成上位嘛,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哪儿都没有亲爹还在就把儿子给拱上皇位的做法呀,难不成直接就封个太上皇嘛?再怎么胡来也没有这样胡来的嘛。而且说真的,谨欢也不是很想让李渊上位。之前是因为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一茬,现在视野一下子开阔了,有了新选择之后,谨欢觉得,也许直接跳过李渊还真是一个好办法。与其她要一直确认兵权掌握在自己和建成的手上,倒不如她一开始就占领高地,把所有的权利都集中在自己手上了。如果真是她登了基,那还不是想把皇位传给谁就把皇位传给谁吗?至少她不会像李渊那样刻意去滋长李世民的野心,希望两个儿子相互制衡来保证他的君权啊。所以说啊,要算计儿子的爹,追根究底,都是在担忧自己屁股下面那张龙椅,也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强。史上的李世民确实杀了建成,但是之后的“禅让”呢?无非是玄武门之变的血腥之气太重,将之后的李渊禅让都衬托得黯淡了一些罢了。在这一点上,谨欢觉得她家赵政就非常值得被夸奖一番了。朕不怕你能力强,就怕你能力不够强,诺,镇守边关,大军给你就是了。要搁李渊这儿,他估计才不会这么放心呢。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既然现在她才是龙气最重的那个,那么这至尊宝座,也该轮到她来坐一坐了嘛。而且她很有自信,就算做不到多么好,也肯定不会做得比李渊差呀。毕竟她是一个开挂的人嘛。在做好决定的这一个瞬间,谨欢突然有了一种什么桎梏被打破的感觉,至于这种桎梏是什么,她不知道。系统却是看着谨欢的各项数据都在飞速地调整变化,不愧是他挑选出来的宿主,变得更强了啊。“不管那和尚说得是真是假,也不管这个三朝国丈是真是假,这个消息,无论如何都不能够走漏出去,一旦泄露一丝一毫,那么我们李家很可能就会面临灭顶之灾。”谨欢严肃说道。李渊这会儿脑子里头正乱着呢,听到谨欢这话之后连忙附和道:“对对对,妹妹说的没错,这消息绝对不能走漏了,绝对不能。”独孤氏叹了口气道:“放心吧,这事儿,出我的口,入你们的耳,除了咱们几个,就是琛儿世民他们,也都绝对不能再提,记住了吗?”也许某一天,她的女儿会走上那个至尊之位,但是现在,这件事显得是那样的缥缈而又虚幻。这一天收到的消息对李家人都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李渊夫妻回到正院之后就屏退了所有的下人,小声地讨论起私房话来。窦氏本身就是见识不凡,又跟着看了这么多年的朝政消息,对此自然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在她想来,历来都是男子为皇为帝的,哪有女子登基为帝的呢?就是当年北魏胡太后立的殇帝,也是假冒的男婴的名义啊。要说自古以来,女子执政的确实有不少,先秦的宣太后,大汉的吕后窦后,就是北魏,也还有个胡太后呢。但是她们基本都是以皇后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哪有直接登基称帝的呢。今天的这一番话,算是彻底给窦氏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这就是信息不对等的后果啊。他们不知道女皇帝,谨欢知道的呀,而且还就是大唐的,二凤将来的小老婆呢,人家不也做到了皇帝的位置上嘛,而且还干得正经挺好,就是最后还是恢复了自己的皇后称号,让谨欢觉得挺可惜的。但是在这样一个年代,武曌以女子之身登基,也确实是非常牛了。也幸亏这是在大唐,一个兼收并蓄,同时也十分开放的年代,要再往后到了两宋那会儿啊,除非生成异族,像萧太后那样,不然就什么都甭想了。有这么一个现成的例子,还是自己的侄儿媳妇兼侄孙媳妇,虽说这一回这个孙媳妇不一定还会嫁进李家来吧,但是这个经验嘛,还是可以参考一二的啦。更何况她再怎么菜鸡,当年也是变相处理了不少政事的呀,反正就现阶段而言的话,谨欢觉得吧,她当皇帝,绝对要比李渊这个生手好很多的嘛。只是这一切都只是谨欢自己的思考,除了全心全意信赖谨欢的独孤氏和李建成,李渊和窦氏的心里其实都有点打鼓。窦氏倒也罢了,她这些年算是亲眼目睹了小姑子的能力和手段,单单就是她铺满天下的暗卫,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可是李渊不那么觉得啊。独孤氏说是“独孤家的后代”,杨勇杨广是,谨欢是,可他也是啊!如果说……“这事儿吧,乍一听起来确实有几分匪夷所思,但是回过头来再仔细想想吧,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儿,你看,有相士说妹妹不能嫁人,想想也知道啊,她这可是真龙天子的命数,哪个男人能够承受起得嘛。”窦氏感叹说道。李渊下意识就辩解了一句,“要真是这样,应该是那个男人无福消受啊,怎么会是妹妹病重呢?”窦氏愣了一下,对于丈夫的了解让她瞬间就猜到了丈夫此刻态度变化的原因。作为李渊的妻子,窦氏是他天生的同盟,按理说,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她都会站在李渊那一边,但是现在,她有了叛变的冲动。“夫君,你仔细想想妹妹的能力,你真的觉得自己能够和她相争吗?”窦氏十分冷静地问出了这句话。更何况谨欢不嫁人,自然也就不会有后代,那么如果她真的有机会问鼎至尊的话,将来继承皇位的,不就是她的建成吗?她是李渊的妻子,但是李渊却还有别的妾室,唯有她的孩子,才是会永永远远和她这个亲娘一条心的。与其说是窦氏支持谨欢,倒不如说她是将更多的心放到了亲生儿子身上罢了。窦氏这番话说得非常直白,同时也非常伤人。因为李渊在仔仔细细地想了半天之后,才无奈又绝望地发现,如果有一天,他真的要和妹妹相对的话,那么他,是绝对没有赢的可能的。不是旗鼓相当,也不是相差毫末,而是只要两个人立场相悖,他就注定会输得一败涂地。他手上的确有一股势力,也掌握着李家的私军,可是就算军令在他的手上,李渊也敢保证,他们肯定更听谨欢的话。更不用说还有独孤家的私军了。再加上她那彷佛铺天盖地,无处不在的暗卫。李渊无奈苦笑道:“是,你说得对,若是我真和妹妹对上,那么只会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我输得一败涂地。”如果他赢,那么只有一个可能,谨欢相让。但是谨欢会让吗?李建成和谨欢也在讨论这个问题。白天的事情对李建成这个青葱小少年的打击太大了,他躺在床上躺了半天都没能入眠,还是趁着黑夜摸去了谨欢的院子,姑侄俩一起上了屋顶,讨论起了这个问题。“姑姑,你真的会称帝吗?”李建成的眼中是清晰可见的茫然。谨欢叹了口气,摸了摸建成的脑袋,“建成,要你来说,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话,是好还是坏呢?”李建成想了想道:“好。”“为什么?”“因为姑姑一定会是一个好皇帝的。”李建成握紧了拳头,十分肯定说道。谨欢哑然失笑:“你这是从哪儿来的自信呢?”谨欢觉得她应该不会做得比李渊差,但是至于说她能不能做一个好皇帝这个问题,如果拿她的哥哥弟弟们来类比的话,也许可以?反正他们也都是毁誉参半的那种,有功也有过嘛。如果他们算好的话,那么也许她也能算?毕竟她的那些手段可都是从他们手上学习而来的。“姑姑,您常让我观察民生百态,而到如今,建成也可以十分自信地说,我陇西,绝对比长安繁华,我陇西治下的百姓,也比长安更加富足安乐,而这一切,不都是姑姑你带来的吗?”“您当初教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那么如今,建成也可以把这句话换个说法,陇西已平,何况天下乎。”谨欢闷声笑道:“哟,还真是没看出来啊,我们家大侄子这么会说话啊?”“嘿嘿嘿,姑姑,您就别拿我开玩笑了。”李建成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那建成你有没有想过,姑姑没有成家,也不会有后,如果未来真有那么一天,那么接替我的人,会是你呢?”“我?”李建成顿时就蒙了。他反手指了指自己,换来谨欢的微微点头。“我?”像是不敢确信一样,李建成又开口问了一遍。“是,我的建成宝宝,如果将来姑姑我真的有机会君临天下,那么在我之后继承皇位的那个人,就是你哦。”谨欢满脸笑意说道。“……啊啊啊啊!”“哎呀,建成,你怎么掉下去了啊,屁股怎么样啊,没摔坏吧?”谨欢连忙飞身落地,将李建成拉了起来。李建成艰难地咽了一口唾沫,“没事儿没事儿,我就是,我就是有点被吓到了。”第237章 大唐盛世能不被吓到吗?皇太子?皇帝?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啊!肩负天下什么, 想想就觉得很累吧。“啪叽!”谨欢赏了建成一个脑瓜崩, “瞧你这点儿出息,怎么着, 就这一亩三分地,就把你给吓到了?”李建成:“……”姑姑,你到底还讲不讲道理了?一亩三分地?谁家一亩三分地这么大啊!“你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吗?你知道海的那边是什么吗?我们所能看到的地方,所能到达的远方, 就是这个世界的全部吗?”谨欢非常不要脸的用后世的地理知识欺负小孩子,“李建成, 你这是井底之见!”李建成:“……”他姑姑真没疯吧?这天下还没姓李呢,就想着以后了?不过被谨欢这么一打岔, 建成心里原本那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担忧倒是去了好几分。也是啊,这世界这么大呢,要是将来真坐了龙庭, 要不要扩展一下呢?从这一点上来看, 李建成妥妥是谨欢养大的孩子, 百分百纯的。证据嘛, 也很简单,善于胡思乱想啊。只是次日清晨, 除了睡得着睡不着都不会有黑眼圈的谨欢和啥事都不知道的李琛,李世民, 其他人眼底的青黑和疲惫之色也都是显而易见的。李琛年纪虽小,却十分贴心,挨个地将祖母, 父母,姑姑和哥哥都关心了一番,这才稳稳当当地坐下,准备用早膳。一家人要说的话很多,尤其是李渊很快又得回岐州,所有有些事情,他必须在离开之前和妹妹说清楚了。这事儿这么重大,而不管驿站的信件还是信鸽,都有泄密的风险,这样的风险,哪怕只有一丝,李家也是不敢去冒的。所以他必须要在离开之前明确妹妹的态度,又或者说,他的知道,他妹妹到底想干什么,而他,又该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昨夜和窦氏的一番对话,已经彻底打消了李渊那悄无声息冒出来,又很快消失不见的野心。跟别人斗,兴许能成。跟他妹妹斗?绝对不成!这么一点自知之明,李渊还是尽有的。“谨欢,你这心底,到底是个什么主意,你给哥哥我一个准话行不行啊?”刚坐定,李渊就直接单刀直入问道。他这都愁了快一夜了,也没那个劲儿玩那些个曲曲绕绕的事情了。“没主意啊,看情况而定,顺势而为嘛。”谨欢大大咧咧道。李渊立刻就急了:“没主意,你怎么能没主意——”话说到这里戛然而止,李渊定了定神,才反应过来那句“顺势而为”的内涵。“妹妹,要是大势所趋,那你就?”李渊小心翼翼问道。明明在自家,明明有重重防护,外人绝不可能打探到,但是李渊还是不敢大声出气。谨欢点了点头:“对啊,要真到了那个地步,就是老天爷送上门来的大礼,我又为什么不要呢。”李渊脸上的表情有些微妙,“那什么,妹妹啊,这天下,哪能那么轻易就到手呢,送上门来这个,不大现实吧。”要是真到了那个地步,动心的又怎么会只有他们李家呢?远的先不说,宇文家那些个不是好东西的,不动心?还有杨素和他那几个儿子。杨玄感这厮可真不是个东西,上回在长安城遇上,那鼻孔恨不得都要朝天了。“杨玄感这个人,有枭雄的心,却没有那个命,你且看着他得瑟吧,蹦跶地越欢,到时候摔得越惨呐。”对于这些注定是秋后蚂蚱的人,谨欢连收拾一通的想法都没有,没有原因,就是懒得。与其现在废了老鼻子劲儿收拾了他们,还不如等到了合适的时候来个一锅端呢,那多方便啊。“那我在岐州要不要?”“若是有合适的人才,哥哥就尽管收下,找机会送回来便是,至于其他的嘛,多说多错,只以不变应万变就是了。”窦氏闻言心中一动,只是她也明白,此事非同小可,在还没到那种地步的情况之下,不管什么时候,事情都不能外泄。故而哪怕她想到了家中的兄长叔伯,也不能动其他心思。其实仔细论起来,窦家也算是人才济济,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未必不能成为李家的动力。窦氏虽然是窦家女,但是她如今已经嫁入李家,最看重的自然还是婆家的利益。毕竟这可是跟她的子女息息相关的,为人母的,哪能不在意这个呢。“这些都不是最紧要的,现在太子还没登基,他登基之后到底会怎么样也还不知道,我们也只能尽量多做一些准备罢了。尤其是粮食,要是真逢乱世,这粮食,可比黄金贵重多了。”陇西一带适合种棉花,从前霍去病和卫长公主就在这里种了许许多多的棉花。棉花是经济作物,在保障基本口粮的情况之下,其他的地都用来种了棉花,卖出去之后,获利自然是比从前全都种粮食要更好的。当然了,这里有也有这边地力不如江南一带的原因。“江南那边,稻米一年两熟乃是常态,再往南边去,便是三熟也是有的,既然如此,那就再往那边拓展一二就是了。”窦氏主管李家财政,那边话才说出口,她这边也想到主意。谨欢赞许地点了点头。“没错,嫂子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先前咱们开商路,基本都是往长安而去,因为长安富庶,倒是赚得尽够了,不过既然现在需求变多,那么往南边的商路也到了再行开拓的时候。北地的货物再加上西方的特产,到了南边,足以卖上几倍的价格,而在那边,如果能买地,自然是越多越好,要是不足,那就只能开店收购了,除此之外,还有那里的绸缎,香料,也都是好东西,商队一来一往,一路上辛苦是肯定有的,不过赚得也足以弥补这些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