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节
作者:狐丘      更新:2023-06-25 01:26      字数:5835
  说起来,刘据住到了谨欢那里,可至少还在一个皇宫里呢,朝阳宫距离椒房殿也不是很远。而平阳和儿子呢?都不住在一个地方,一旬也不定见上一次面呢,毕竟平阳还得顾虑到现任老公不是。平阳拿刘据说事,卫子夫就用曹襄来回敬她,两人半斤对八两,也算是正正好了。平阳怒发冲冠,可是卫子夫还是眉不抬眼不跳的,甚至还有闲心着人给自己重新泡了杯茶。“殿下这是说得什么话,我胆子不大,也不禁吓唬,只是听陛下的话罢了。”卫子夫绵里藏针回应道。在她面前摆什么威风呢,有意见,跟刘彻提去啊!早在看清楚刘彻对二人的态度,刘据又被送去谨欢那里之后,卫子夫就摆正了自己的态度。她知道,她在这宫里看似高贵,实则比起刘家那些人,她是最不堪一击的一个。她之所以能一路走到今天的地位,除开别的因素,不就是因为她听话嘛?既然陛下对定国长公主更好,那么她也自然要摆明自己的态度。至于说平阳是她的旧主?呵呵,这些年她仗着这个捞的好处也该够了吧。再说了,当年她入宫之后一年无宠,怎么也不见得平阳助她一臂呢,若非……等到她生下据儿,被封皇后,倒是知道来讨要好处了,晚了。那位殿下摆明了不待见她的这个亲姐,皇帝又是个拉偏架,偏心眼儿到没眼看的,为了据儿好,她该怎么做,这一点,卫子夫早就想通了。谨欢可不知道椒房殿里的明争暗斗,她正教导刘据识字呢。要说刘据这孩子,真是跟他爹妈都不咋像,哦,脸还是像的,不像都不是亲生的了呀。可是这性格嘛,也着实太过于温吞水了一点。不过没关系,扶苏那样的软糯小白兔她都给掰成了钢牙兔,再来一回,她保管能养出一只成功的黑心黑肺黑肚肠的小狐狸来。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想要养出一只黑心狐狸,第一步,选好启蒙读物。什么《楚辞》《诗经》,都先闪一边儿去,这是日后装逼要学的,至于现在,最好的启蒙读物,必须是《孙子兵法》和《韩非子》啊!刘彻看到桌上摊着的书本,险些没绷住脸上的表情,圆瞪着眼不解问道:“姐,这是你自己看的?”谨欢嫌弃地瞥了刘彻一眼,“我看这玩意儿干啥啊!”平时娱乐就是看韩非手撕各家的是嬴政,又不是她。她要是想拿韩非找乐子,直接上去摸两把小脸就好了嘛,还能顺带着看敢怒不敢言,气得团团转的李斯呢。“那这是给据儿看得?”刘彻觉得他要疯。第179章 大汉长青自从元光元年, 刘彻下诏征求治国方略, 董仲舒献上《天人三策》,刘彻随后采纳了董仲舒所提出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方案,君权,神权,父权, 夫权被进一步强化,而这同时也意味着, 女性的权利进一步的被弱化和缩小。“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陛下,这到底是为了这大汉江山好呢, 还是为了儒家好呢, 又或者说, 这是为了他董仲舒好?”谨欢嘴角含笑, 轻飘飘问道。刘彻心下一凛,扯了扯嘴角道:“阿姐既然问出这话, 心中应该也明白才是。”是,这个办法, 固然使得董仲舒扬名天下,受尽了儒生爱戴,但是最终的受益者, 仍旧是皇帝,仍旧是汉室。经历了文景两朝的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形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董仲舒提出的方案,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君权,既顺应了政治思想的发展形势,又固化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就目前的形势来说,是绝对的利大于弊的。当然了,明面上采用了董仲舒的提案,并不代表刘彻本人会尊崇儒家。一本《韩非子》流传千古,直到清朝,依旧是皇子们的重要启蒙书。由此就可以知道,对于皇族来说,儒家只是他们披着的一层外衣,而内里,他们遵循的依旧是法家。刘彻也是如此。就像现在,谨欢拿《韩非子》给刘据启蒙,刘彻完全不觉得有问题,他疯狂的点只是在于,这么大点的豆丁,他听得懂《韩非子》吗?阿姐,揠苗助长也不是这么拔的呀,他连字都尚且还不识得,又怎么能解其中真味呢。谨欢点头:“诚然,如陛下所言,就现在的形势而言,儒家的确是上上之选,可是陛下有没有想过,百年之后呢,千载之后呢?若是大汉得天之幸,远超周朝,得以绵延千年,到那时,这儒家,还适用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然还是适用的。但是这样的适用,却是以扼杀了其他思想的可能性为代价,以扼杀了其他人的自由为代价。这些人,死守着三纲五常,死咬着三从四德,努力排除异己,直到百家消亡凋敝,唯剩儒家独尊。“自高祖册封孔腾为奉祀君,如今陛下又独尊儒术,我在赶路的时候听闻,孔家,已然成了天下间文人的圣地,若是长此以往,则朝廷皆是孔圣弟子,何来天子门生?”不管是大清还是大秦,儒家的影响都没那么大,尤其是在大秦的时候,百家争鸣,便是儒家势大,政事之上亦有法家抗衡,再有兵家掌兵事,墨家司百工,农事知农事等等等等,各得其所,相互之间既有合作,也有制衡。这在谨欢看来,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各家争鸣,则权集于君,与这独尊儒术相比,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吧。”要谨欢自己说,她其实没那么明白,只是一直以来嬴政都是这么做的罢了。她司空见惯,此时自然张口就来。刘彻被她这番话所震,但是真正关键的四个字,却还是“天子门生”。“阿姐,你说天子门生,为何意?”当皇帝的,一般都对这些词比较敏感,哪怕谨欢就是一带而过,刘彻依然抓取到了他所认为最重要的信息。谨欢默默笑了笑,“自然就是陛下的门生啦。”她嘴上说得轻巧,心里实则已经哀嚎起来了。要是皇帝真的信了她的邪,跳过九品中正直接玩科举,那,那——那也不是不可以嘛,就是现在还没啥实行的条件罢了。要说现在的选官制度吧,仨字,“察举制”。啥意思呢,就是地方上推荐人才,然后这人才到中央来考个试,觉得你可以了,那就行,给你个官儿当去吧。但是这个制度之下,考试什么的,只是个辅助功能,真正重要的,还是这个“举”,说白了,就是得刷到好名声,找到人推荐你,有人推荐了,那基本也就成功一大半了。只是这样的制度要是真格儿论起来,其实是很荒谬的。并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品行好,孝顺父母,就能断定他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官吧,要真是这样,那这世界上的好官儿可真不少。品行和能力,这根本就是两码子的事儿。然而现在的大背景就是这样,要不然当初刘彻干嘛对着天下人下诏求贤问策,尽管谨欢认为这么招回来的董仲舒就是个麻烦,但是不可否认,这厮还是有本事的。只可惜,公主殿下不喜欢啊!甭管你有天大的本事,姑奶奶就是看你不顺眼,爱咋咋地吧!“我前些年因缘际会倒是搜罗了不少好东西,前两天刚刚整理好,若是陛下有兴趣,不妨看看?”谨欢刻意岔开了话题。科举制是一件长时间的拉锯战,甚至于当年隋朝的灭亡,跟这个也不无关系。大兴科举,影响到的必然是世家大族的利益,原本他们碗里的肉被皇帝分给寒门子弟了,他们能忍,那肯定得翻桌子啊。虽说现在没啥能够抗衡的大士族,毕竟南北世家,五姓七望什么的,那都是以后的事,可是现行的条件依旧还不是那么足够,还是要慢慢来的。刘彻见谨欢刻意岔开话题,也就不再追问,反正到了合适的时候,阿姐总是会告诉他的。既然阿姐说了好东西要给他看,那他就去看看吧。“在隔壁书房,白露,去替陛下准备一二。”白露屈膝行礼,领着刘彻过去了。谨欢轻轻呼出一口气,拍了拍胸口,自我反省到:“步子不能跨太快,会扯着蛋的。”“蛋,蛋,蛋!”炕上被忽视的小半天的刘据听到了“蛋”这个字,顿时就重复了起来。谨欢把明显圆润了许多的小家伙抱进怀里,顺便还颠了两下,“哟,听到蛋激动啦?”“唔嗯,蛋蛋,好吃。”刘据宝宝点了点小脑袋,嘴角已经有了可疑的水迹。“小贪吃鬼,吃完了就睡,你是小猪嘛?”谨欢点了点刘据的圆鼻头,朝外吩咐道:“寒露,让厨房做一道芙蓉蒸蛋呈上来,也快到了据儿吃辅食的时间了,哦,还有陛下那里,也呈一些小点心过去。”寒露笑道:“主子您就放心吧,陛下那儿有白露看着呢,至于小殿下的芙蓉蛋,厨房里早就准备着了,等会就送来。”“一个个鬼灵精怪的啊!”“小殿下最近每日都要吃呢。”寒露解释道。“鸡蛋又嫩,还有肉,再点上秋油,那么鲜,这小子能不喜欢吗?”刘据好像知道姑姑在说他一样,仰起小脸,朝谨欢露出一个有齿的微笑。小东西现在嘴里也就四颗小米牙,上下各两颗,这么张嘴一笑,倒是让谨欢看到了旁边牙床上微微露出的小痕迹来。许是这些时日营养补得好,钙类食物补得多,旁边的第三颗牙也有了冒头的迹象了。“来,乖乖,啊,张嘴,让姑姑看看。”谨欢诱哄道。“啊……”刘据乖乖张嘴,谨欢细细看了看,这才确定道:“呀,真得又要长牙了啊,好,对了,这些日子注意些,甜东西可别让他吃多了啊,回头仔细闹了牙疼。”“主子您就放心吧,咱们再怎么马虎,也不能犯下这样的错误啊。”主仆二人说话间,芙蓉蒸蛋已经做好端上来了。朝阳宫里有小厨房,说是小厨房,实则地儿也小不到哪里去就是了。毕竟谨欢也不在意别的,在她看来,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就是这么一口吃的么。又有个每天来“蹭饭”的皇帝,朝阳宫的配置那是想低也低不了啊。蛋刚出锅就送来了,这会儿还热气腾腾的,一掀开盖子,香气登时就蹿了出来,逸散得满屋都是。原本还乖乖坐着的刘据登时坐不住了,自己扶着小炕桌站了起来,只是蒸蛋摆在大桌上,跟他之间还隔着一道“天堑”呢。“姑姑,姑姑……”刘据果断转换目标,将目标换成了谨欢。小家伙心里可清楚了,只要姑姑一抱自己,自己就能吃到好吃的蛋蛋了。谨欢用手点住了刘据的脑门儿,“不行,还烫着呢,要等一会儿。”“多久?”刘据有些委屈地撅起了小嘴巴。这要搁在椒房殿,小家伙早就不管不顾地哭闹起来了,他知道,只要自己闹腾了,母后什么都会答应自己的。原本来了朝阳宫之后,刘据也跟谨欢闹过两回,可是哪怕他倒下来撒泼打滚,谨欢依旧一点反应都没有。小孩子看似懵懂,实则心里也有一杆秤。他知道撒泼无用之后,自然就会乖乖听话了。“唔嗯……”谨欢故意沉吟了一会儿,“这样吧,据儿从一数到五十,就可以吃了。”“真哒?”刘据瞪大了眼睛惊喜道。谨欢冲他摆了摆食指,“不可以耍赖皮哦,要乖乖地从一数到五十。”“好吧。”刘据宝宝显得有些垂头丧气,但是很快又精神了起来,乖乖地按照谨欢的话,开始数了起来,“一,二,三……四十九,五十!姑姑,我数到五十啦,可以吃啦!”“是是是,殿下可以吃了。”寒露早就准备着了,一听刘据数完,当即就将凉得恰到好处的蒸蛋放到了小炕桌上。“姑姑喂。”谨欢举起勺子,将小东西抱在怀里,动作熟练地喂了他一勺子,“据儿,姑姑可跟你说清楚啊,现在喂,可以,但是等到过完了年,据儿可要学着自己使勺子了,好不好?”谨欢循循善诱说道。她早就吩咐匠人打造适合孩子用的筷子勺子了,老这么让人喂,不好。就是最得她偏心的胤禛,手能抓稳当勺子之后也开始自己吃饭了。撒了没关系,关键还是要教孩子,要独立。“过年?”小孩子心里压根就没有时间概念。“大概还有个百来天左右吧。”谨欢想了想之后回道。“好。”刘据直接就答应了下来,啊,一百啊,那还有好远好远呢,到那时候,据儿都已经是大宝宝了,当然要自己吃饭啦!第180章 大汉长青还没长成大宝宝的刘据在这儿享受姑姑的爱心投喂, 另一边的书房, 他亲爹刘彻却是彻底地投入进了面前的书海,至于旁边呈上来的点心, 则被完完全全地抛在了脑后。谨欢放在书房的东西其实很简单,都是当年学宫里搜罗而来的手稿——的复制品。当然了,虽说是复制品,但是系统出品, 质量保证,而且谨欢为了保险起见, 这些原本署了名的手稿,现在是没有名字的。甚至于除开学宫众人的手稿, 甘罗的,李斯的,王翦的, 李牧的, 以至于嬴政自己的, 这里面也都有, 这些可以说是集结了秦朝一代人的智慧结晶。这样的珠玉当前,刘彻哪里还有工夫去在意别的身外之物。直到谨欢出声提醒, 刘彻才终于“清醒过来”。一看到谨欢站在自己面前,刘彻神情激动问道:“阿姐, 这些都是从何而来?”烛火闪烁,刘彻的眼睛却亮的惊人,看他的架势, 颇有不眠不休也要看完的冲动。“原先也与陛下提了,因缘际会而来,匈奴人压根就不在意这些东西,无意之中得到之后,原本是要付之一炬的,我恰好碰上,就偷偷使了银子将这些东西给换了回来,如今到了陛下手里,不使明珠蒙尘,才是最好。”谨欢先前也猜到了,刘彻看到这些东西会很激动,但是她万万没想到,居然会这么激动。直白一点说吧,简直都要跟“走火入魔”差不多了。“阿姐,可……”刘彻用期盼的眼神看向谨欢,被谨欢伸手打断。“这些东西搜罗回来本就是给陛下的,只愿陛下不嫌弃我献上的太迟才好。”谨欢笑道。开什么玩笑,这些东西留给她,才是真正的明珠暗投啊,浪费的不要不要的。“只是手稿品类繁杂,昔年我整理之时才发觉竟是包罗百家,均为大才之作,陛下可莫要浪费才是。”谨欢又着重提醒了一句。这里头还被谨欢掺杂了一些墨家和农家甚至于阴阳家的手稿,但是只有手稿,原本该有的方子,却是一张皆无。谨欢相信,只要刘彻看了这些,肯定会动心想要将里面的东西制作出来,而朝廷本有的工匠不足,到时候定要再行广发诏令取贤纳才,到那时,她手下那帮人,自然而然就能脱颖而出,发光发热。谨欢在宫里尽心尽力地谋算,宫外,白露的生意却是一天好过一天。要说原本白露开业的时候吧,没少被人说这家店疯了。人家卖胭脂水粉,你们也卖胭脂水粉,顶多就是多一些东西罢了,怎么价格是人家十倍还不止呢?只是旁人议论纷纷归议论纷纷,识货的终究也还是识货,不到一月,白露的生意就彻底地红火起来。而且谨欢这种贼拉坏的人,当年的白露就经常搞“供不应求”的把戏来抬高自己的格调,现在的白露也依然如此。哪怕产量跟得上,也不愿意,每天就这么多,多了没有,要是想要啊,那边排队您请。生意红火成这样,想动手的,想挖墙角的,也多的很,尤其平阳,她甚至都想直接收罗几个工匠进自己的府邸了。只可惜,这些想干坏事的人手还没伸出来呢,就被皇帝陛下给斩断了。呵呵哒,你们胆子不小啊,这家店可是朕的阿姐开的,居然也敢肖想?呸,也不看看你们配不配!一听说这家店的靠山是定国长公主,原本摩拳擦掌等着赚大钱的,全都偃旗息鼓了,就是平阳,也不得不暗恨咬牙,着人去老老实实地排队。他倒是想鼓起勇气嫌弃一番谨欢的东西不用呢,可是用了一月之后,用起别的东西来怎么都不对劲,为了自己这张脸,她也只能忍了。白露的靠山是谨欢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不仅想要来闹事儿的没了,生意反倒越发得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