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
作者:狐丘      更新:2023-06-25 01:23      字数:6186
  公主殿下既然要浪,那就让她浪呗,说句简单的话,先不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算将不在外,大王,您能neng得过您姐姐?甘罗隐晦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嬴政的脸立刻就黑了。呵呵,胆子还挺大啊!这是知道我姐不在我肯定不能直接弄死你不然她回来又要弄我是吧,敢怼我了,很好,甘卿,你最近一定要“好好工作”啊!嬴政用眼神恐吓了一番甘罗之后,又将眼神转移到了李斯身上。哦吼,看着李斯那如丧考妣的脸,嬴政差点怀疑自己方才恐吓的不是甘罗而是李斯了。“李斯,你有何想法?”嘛,其实结果估计也一样,嬴政觉得他其实也不是很想问。至于说为什么他不想问还让人召甘罗和李斯进宫嘛,很简单啊,他姐说去浪就去浪了,后续工作有很多的呀,交给别人他又不是那么得放心,那就只能能者多劳了。哦,你说为什么他自己不加班啊?开玩笑,谁见过加班的大王啊!有那闲工夫,他还不如教育儿子呢!“臣,臣,臣……”李斯臣了半天,还是卡壳了。甘罗斜睨了李斯一眼,忙从背后踢了李斯的一脚,疼痛让李斯立刻回过神来,这才把臣之后的话给顺溜儿地说出来。“臣以为,此番我大秦攻下魏国,原先七国平衡之势已破,各国唇亡齿寒,必定会借此机会结成同盟,更有甚至,会再度联手,一起攻秦。我大秦与赵韩楚接壤,若是三国联手,再加上齐燕紧随其后,届时函谷关虽还可保平安,但是东郡之地就很难说了。”李斯仔细思考了一番之后,将此番伐魏的隐患之事一一道来。“而今韩楚两国已有同盟的迹象,若是放任自由,只怕二者皆会起反心,认为我军在攻下魏国之后损失较重,暂时无力抗衡两国联军,故而此番的试探之举看似愚蠢,实则必有后招,只看我大秦如何应对此举了。”这才是李斯为何佩服谨欢的原因。像今日他所陈述的这番言论,李斯心里很清楚,公主殿下肯定想不到这么深远,也不会去思考这件事背后蕴藏的种种深意。可是就算她不知道,她下意识里做出来的决断,也是最合适的那个。既然各国有意试探,那么该当如何?再次杀鸡儆猴就是了。魏国这只鸡只是让众人警醒,害怕,还没有让他们发自心底的畏惧,惧怕于和秦军交锋。那么就再杀了韩国这只鸡,到那时,其余各国纵有百般谋算,也亦是无用了。其他各国不清楚此番秦军伐魏的具体战损情况,但是此刻殿中的三人都是一清二楚的。说真的,这次伐魏的代价,太小了。比起众人预想之中的损失至少要上了五倍之多,再加上一路征战的速度太快和谨欢之后实行的以战养战之法,又有魏国百姓主动送粮。原本为此次伐魏所准备的军需根本就没有用完,不管是军备还是粮草,都有许多剩余,完全能支应下一场战争。而为什么打韩国不打楚国?废话,柿子要捡软的捏啊!之前灭魏灭伐韩,纯粹就是因为这时候的魏国好打,有内应,王室混乱,不趁着这样的良机动手,难不成还要再等几年吗?而且韩国在秦国上下看来,根本就早已经是秦国的囊中之物。国小人蠢没人才,唯一一个聪明人现在还在秦国呆着呢。这样的情况下根本就不用担心打不下来,故而众人都一致觉得趁着这个良机先把魏国解决了才是上策。至于楚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哪怕现在国内也是一片混乱,可至少还有个项燕撑着啊,哪怕他打不过白起,但是也是一员老将,经验丰富,算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所以在没有一击必中的把握之前,不管是嬴政还是谨欢,都没有拿楚国动手的意思。这年头,拳头大的说话算话,韩国的拳头小,说话也只能当放屁了。君臣三人商议了差不多之后,嬴政会在明日的朝会上正式提起此事,至于说会不会有人说“穷兵黩武”?呸,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不知道啊!再说了,你什么时候看到大王能管住公主呢?和甘罗在宫门口告别之后,李斯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回赶。诚然,他方才是极力支持谨欢灭韩的事情的,原因很简单,他是秦国的臣子,为秦国效忠,只要这件事有利于秦国,他就一定会做。可是……李斯看着师弟在灯下读书的侧脸,又陷入了深思。“师兄,师兄……”韩非连连唤了好几声,才叫醒了魂飞天外的李斯。之前谨欢用一颗小红药骗韩非,说是这颗药是她对症下药,静心研制,对治愈口吃有奇效的特效药,韩非也没怀疑,就这么直接吃了下去。公主说松子糖对治口吃有效,他吃了,就真有效,那么同理这颗药,也应当是有效的。事实证明,效果老好了。韩非吃了这颗小红药之后,那叫一个精神焕发,当真是一窍通百窍明,再度开口之后,李斯赫然发现,师弟变得完全正常了。吐词精准,谈吐清晰,一句话梗得人要死要活。道理很简单,无非就是信心而已。韩非相信谨欢,故而也相信自己,在他心里,只要吃了这颗药,他就一定能好,所以他就好了。早在之前韩非含了糖说话就正常的时候谨欢就发现了,韩非的口吃不是病理性的,是心因性的,换句话说,这丫根本就没病,就是心理障碍罢了。心理疾病嘛,要治愈也很简单的呀,不过就是现在的人还没弄明白了罢了。“师弟,”李斯才叫了一声,就忍不住叹了口气,“有人自找死,跟公主没关系啊。”自己的恩人转身就灭了自己的国家什么的,听起来也是有点接受不能啊。韩非是个什么智商的人?要按谨欢的话,这丫先前嘴巴不利索,憋啊憋的,脑子就憋得太利索了。李斯这话看似前言不搭后语的,可是落在韩非的耳朵里,没一会儿,就猜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饶是他早有准备,也不免眼前发黑,脸上发白。另一头,谨欢嘴里叼着根“草”,摸了摸下巴,“啧啧啧,韩小非不会哭鼻子吧?”第115章 大秦长寿事实证明,谨欢这样的乌鸦嘴,说好事十有*不中,说倒霉事,那是十回要中八.九回,比方说,韩非真的哭鼻子了。虽然也就是掉了几滴金豆子,可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眼看着国都要被灭了,还不兴让人哭两声吗?只是很快,韩非连哭都哭不出来了,原因也很简单,还没等谨欢整合兵马开始攻韩呢,韩国南阳守腾主动献城投降了。谨欢:“……”她感觉她像是吃了个热烫烫的丸子,现在梗在喉咙里了,吐也不是,咽也不是的。当然了,主动投降,又查明了其中没有诈,自然是要收的,可是她都厉兵秣马准备开战了,突然来这么一出,锣鼓点刚响完,戏还没开唱呢就散场了,换谁谁心情都不爽啊!武将们一心等着多攒点功勋回去好加官进爵呢,腾这老小子来了这么一出,他们心里自然也是不高兴的。不过他们不高兴归不高兴,咸阳这边可是非常高兴啊,不动刀兵即可得一郡之地,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肉馅饼,谁不咬谁脑子进水。这人吧,一高兴起来,嘴巴就会比较甜,所以嬴政这两天上朝的时候基本都是被各种夸,听得嬴政那叫一个厌烦。切,夸人都想不出点新鲜词儿来,车轱辘话颠来倒去的说,有意思吗?啊?明明就一点意思都没有!不过不管什么时候,总有傻逼要蹦跶的,比方说有人在朝堂之上就开始叽歪了,类似于什么既然已经得了一郡之地了,是不应该树敌过多,过于引起各国警戒。换成人话呢,意思就是大王您别让你姐继续浪了,让她回来吧。这是嬴政能答应吗?那必须不能啊!而且这件事就算嬴政答应也没用啊,谨欢又不会答应。这眼瞅着都要打到新郑了,韩国就要落入囊中了,让她收手?收到咸阳密信的谨欢气得直蹦,骂了一长串才算是把心口那股子郁气给发泄出来。中军帐中站在一旁的龙阳君抽了抽眼角,给快马加鞭先行领着十万大军赶过来的王贲使了个眼色,公主殿下不得注意一点礼仪风度之类的?这嘴皮子比军营里那些老油条,凑不要脸的军汉们都溜,真的没关系吗?王贲眼观鼻,鼻观心,装作自己什么都没听到的样子。要说王贲对谨欢吧,崇拜还是崇拜的,瞧瞧人家这领军的水平,再看看自己,啧啧啧,人比人气死人啊!但是在见识了谨欢生起气来骂人的场景之后,王贲心中原有的那点小悸动就全都灰飞烟灭喂了狗了。呵呵,他在军营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各种糙话骂人的话学了没有千句也有八百了。愣是说不出像公主这么“直爽而又鞭辟入里”的话,真是惭愧啊。“去,给咸阳回信,查查这个老小子的底,能说出这样的蠢话,就算人在大秦,只怕心也不在大秦了。”谨欢一张俏脸冷若霜雪道。她刚刚是真的气死了,还扯什么“不该树敌过多,引起各国警戒”之类的屁话,滚他爷爷的球的,没上过战场没打过仗就算了,连形势都不会看了吗,眼睛长在屁股上了是吧。自打秦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了魏国,七国平衡打破之后,秦国就注定会成为剩下五国的眼中钉,肉中刺。秦国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而五国则是“猛虎在侧,提心吊胆”。他们会纠结,他们会恐惧,他们会恐惧自己会成为下一个魏国。在这样的恐惧之下,一旦有人着意推动,那么五国就会凝结成一股绳,若是合纵之势再现,那么即便秦国兵强马壮,也要考虑一下四面环敌的危险。故而在韩楚两国有了试探之意之后,谨欢就确信了这个想法,要打,要狠狠地打,要用最快的速度来打,要让其他各国心尖发颤,心里明白,一旦试图对秦国动手,那么最有可能会迎来的下场,就是她大秦的铁骑。毕竟大秦再强,也无法对抗五国齐上,最好的方法,自然就是一一击破了。谨欢相信,在她转头就灭了韩国之后,赵楚两国短时间之内肯定不敢有动作了,再加上咸阳那边已经传令让赵楚两国的探子带着金银珠宝出去活动了,以现在的赵王和楚王的智商,结果应该是不用怀疑的。其实有时候吧,人并不是蠢到看不透结局,就是单纯的怕,所以他们选择闭上眼睛,塞起耳朵,当一个任性的鸵鸟。只要秦军一日没有兵临城下,那他们一日就是安全,那么这一日,便照样可以肆意享乐,纵情歌舞。谨欢其实挺高兴赵王和楚王甚至于齐燕两国都有这样的想法的。嘿嘿,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啊。密信传回咸阳之后,探子们传来的消息也的确没有辜负谨欢的直觉,朝中有好几位官员都收受了来自赵楚两国甚至于齐燕两国的贿赂,至于为什么没有韩国,估计韩国是已经放弃抵抗了吧。等到官员们被革职查办的时候,韩王也用事实向谨欢证明了为什么咸阳没人收到韩国的贿赂,很简单,韩王他自己投降了。大军到达新郑城外之后,还没安营扎寨,新郑就已经城门大开,韩王安肉袒出城受降。除他之外,韩王身后还跟着一溜儿的后妃和大臣们,一个个皆是身着丧衣,以显示臣服之意。要说这新郑纵然比大梁好攻吧,但是毕竟是王都,要是真刀真枪地拼杀的话,不耗上个一月两月,拖到城里弹尽粮绝的话,还真不好说。可是韩王来了这么一出,好嘛,毫发无损了。着人安排了后续事宜之后,谨欢一脸沉郁,周边萦绕着的晦暗气息,简直隔着三丈都能感觉到。“大人,公主她这是怎么了?”虽说龙阳君来了还没多久,但是上上下下都挺服他的,觉得他是个聪明人,所以众人现在摸不着头绪的时候,就来问他了。当兵的,肚子里弯弯绕绕的胸有沟壑的,那都是为将为帅的,像他们这些副手,能领兵,听话才是更加主要的,要是太有主意了,说不定还要被上头人忌讳呢。所以他们不懂谨欢为什么情绪不佳,也是理所当然的了。本来就是嘛,要说他们灭魏的时候顺利吧?就那样,伤亡数其实也不少,当然了,这个数字比起其他几国来是要少上很多的,在这一点上,大家都很感激公主让学宫里那帮人尽心尽力地替他们改进武器。但是灭韩比起灭魏来还要顺利啊,伤亡之数比起当初灭魏之时来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这里头固然有韩国地方小,又有人主动反叛的原因,可是究其根本呢?连君主都已经放弃投降呢,能悍不畏死奋勇杀敌的,还有几个?于是韩国就以这么一种堪称诡异的方式被灭了。要让副将自己想,能这么顺利地打完一场仗,他估计做梦都能笑醒了,怎么公主还不高兴呢?他怎么琢磨都没琢磨明白,于是主动来问龙阳了。龙阳的脸色微妙地变化了一下,而后咳了几声道:“公主远见卓识,岂是我等可相提并论的?你我尚还在欣喜于韩魏两战,而公主只怕已经想到接下来的赵楚燕齐了,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公主这是图谋日后呢。”“果真我等远不及公主,亦不及龙阳君矣。“副将真心实意地感叹道,完全不知道”人心险恶“,方才那番话,纯粹就是龙阳君胡编乱造在哄他呢。狗屁的远见卓识,扯淡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以龙阳君对谨欢那一丢丢的了解,他完完全全有理由相信,公主现在这一副阴郁不喜的模样,绝对不是因为接下来各国的态度和行动,纯粹只是因为韩王的态度太好,所以她不能抄家了。没错,原因就是这么的简单粗暴。之前在大梁的时候,秦军是攻破的大梁,那么理所当然的,魏王室的财产,就成了谨欢将士以及秦国的财产,又因为是兵败破城,所以只要谨欢保住魏增的一条性命,他人就要夸赞她仁义大度了,毕竟魏增是亡国之君啊。然而同样是亡国之君,韩王安和魏增这个傻逼完全不一样,因为他是主动投降的。为了避免落天下人的口舌,谨欢,或者说秦国是势必要善待韩王的,哪怕姬安这个傻逼就是个废王,他还是要享受到一定的待遇,而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至少,谨欢是不能把韩王室的国库内库私库一并给抄了的。到了嘴里的肉居然还要吐一半出来?对于一个爱好就是金银珠宝的人,还有什么事情是比这个更残忍的呢?所以谨欢会这么不爽,原因根本就是显而易见的吧。就算姬安不投降,秦军也能靠围困生生围灭了韩国,到那时,所有的金银珠宝就都姓嬴了。可是现在因姬安太过于主动,原本应该全都姓嬴的珠宝要分出一半出去……啧啧啧,真是想想都觉得肉疼。想到这里,龙阳君居然有点开始为自己担忧起来。公主与秦王乃是一母同胞,秦王幼年更是长于长姐之手,公主殿下是这么个性子,那么当今秦王呢?正在埋头批阅奏章的嬴政,“啊啊啊……阿切……”第116章 大秦长寿嬴政这一个喷嚏,顿时就把旁边忍不住要打瞌睡的扶苏给惊醒了,小家伙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嬴政瞥了儿子一眼,大手一挥,“哟,也快到时候了嘛,去睡吧,省得你姑姑回来又说寡人虐待你。”自从谨欢出征,后宫之中有人开始谋划着对扶苏下手之后,嬴政就把扶苏拎到自己身边来了。这样的行为可说是让幕后黑手们揉皱了帕子,咬碎了银牙,该死的小东西,这倒成了他的机缘了。可不就是机缘吗?跟父王相处的时间长了,扶苏才算是慢慢体会到了姑姑之前说的你父王就是面冷心热,别管他嘴上说什么,你只要听那一层意思就行了。“是,扶苏告退。”扶苏的小脸上满是笑意,行了礼之后往侧殿走时还不忘说一句:“父王,时辰不早,您也该早点休息才是。”嬴政故作不在意地挥了挥手,“行了行了,寡人知道了,还剩几份奏章了,你睡你的去吧。”扶苏得到了答案,这才放下心来,到侧殿洗漱入睡了。将案几上的奏章全都批阅完之后,嬴政想起刚刚儿子的话,忍不住笑了一声,“臭小子,倒是管起他老子来了。”内侍们只当自己耳聋眼花,什么都没听到,也什么都没看到,殷勤地上前伺候嬴政宽衣洗漱。只是在退下来之后,忍不住在心里暗自衬度了几回,扶苏公子这般得大王看重,岂是他人能比呢,合该告诫其他人好好做事才是,否则惹恼了大王,掉脑袋事小,牵连家人乡邻才是真要了命呢。次日朝会散了之后,嬴政留下李斯等心腹,着令他们推荐此番再度派往韩国,哦,应该说是颍川郡的人。先前学宫之中所学有成的学子超过七成都被派去了魏国,也就是如今的东郡,现在又要再度往韩国派人,李斯甘罗等人都不由得发起愁来。并不是说朝廷就没有其他人才了,有啊,偌大一个秦国,这边挪挪那边抽抽,总能把人给拼凑全了的。可是,若是此时加进去其他人,便是坏了日后的计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