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节
作者:天远大      更新:2023-06-24 20:11      字数:6433
  第239章 关心吴家人走后,丑姑和宁二又花了大半天的时候,把昨天收到的礼品全部登记造册,收拾妥当。虽然有阿竹及姜春花在一边帮忙,两人还是累了个半死。看着堆满了库房的礼品,丑姑心有余悸的说:“这也太多了,这回真是把我累惨了。以我们家的能力以后还是少办些这样的喜宴,今天总算是囫囵过去了。下次只怕就要被人笑话了。”“是啊,毕竟是第一次。有些地方顾及不到,别人还能体谅一下。”宁二也说。来的人之多,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虽然已经尽力而为了,但多少还是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好在丑姑的私房菜确实在宴席上,大大的出了阵风头。以至于别人都忽略了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过这样也会带来不少麻烦事,所谓人的名,树的影,丑姑本身就因为身份特殊而被众人关注着,这下子更多了不少人的惦记。姜春花和阿竹都笑道:“有些事情不大办都不行的。”就按昨儿这个势头,往后丑姑和宁二想低调都低调不了呢。别的不说,明年安安的周岁宴总得办吧。周妈妈也笑道:“其实这次小少爷的满月宴办得很不错啊,下次再办,有了经验就能办得更好些呢。”“哎哟,要是经常办,我可受不了。”丑姑说着连连摇头。“其实夫人也不用太担心。您多出去走几遭就习惯了。”周妈妈又说。马上就是年尾了,办喜事的人家多,丑姑和宁二肯定要出门多走几趟了,看看人家是如何办的,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家再慢慢改进,多办几次也就不觉得有难度了。宴会本也是一种社交场合。不仅对主人家来说,对宾客也一样。没有几个人是真的来吃酒席的,还不都是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吃话,特别是女人们,也就是在这种场合上结交了些朋友,认识了些平常不好接识的人,甚至订好了儿女们的亲事呢。所以,除了麻烦,办宴会也是有很多好处的。丑姑看着长长的礼品册子,忍不住皱了皱眉。这册子上面记载着各家各府送了什么东西来,这些为什么要记录下来,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还礼给人家。所以,她往后参加宴请的机会可真不少呢。宁二很是明白她的担心,笑道:“别太担心了。大多数人家只要过去应个景就行了。你随大流就完事了。”就象别人来他们家一样,有的人家只打发了管事来了,有的人家只安排了不紧要的主子过来,有的人家却是大大的来撑了把场子。所以,轮到别人家办事时,哪里有家家户户都要他们亲自去的啊。还不是要分个三六九等的,有必需去的,有可去可不去的,有女主人去就行了,也有男主人去就行了的。这种交际和你的官阶,身份地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呢。“这可不少呢。”丑姑当然明白,只是再怎么说,也有不少户是得亲自去走动的。“不怕的,日子长了,你就习惯了。再说了,你是西凤国的长公主,摆摆架子也没有会说什么的。你去了就端着架子坐坐就完事了,遇上顺眼投意的夫人小姐们就多说几句话。”宁二安慰道。他知道以丑姑的性子,天天让她去应酬这些,她也不乐意。只是身在其中,有些事情避无可避啊。果然,丑女就说:“哎哟,昨天把我脸都笑僵硬了,要让我天天应酬这种事情,还不如让我去种田呢。我下地干一天的农活,还没昨天那么累呢。”众人皆好笑的捂住嘴闷笑起来,宁二也失笑的说:“行,开春后,就让你去庄子上住一段时间,天天亲自下地去种田。正好亲自把关一下。明年也不能让他们这样糊弄了,那么大的庄子,好生经营,我们这一家子一年的支出基本上就有了。”“嘿,行啊。我还乐意呢。”丑姑也笑道。“庄子那边新建的宅院都弄好了,以后你带着阿竹去小住几天,过过农妇的瘾。”宁二又说。那新房子,里里外外都弄整齐了,收拾得干干净净呢,不得不说,朱管家的办事能力还是非常强的。令宁二十分满意。“只弄了我们住的地方吗?有没有弄厢房什么的?”丑姑连忙问,她怕姜春花一家人过去了没地方住。“不止是弄了我们住的地方,挨着还建了个小宅子,专门给柱子他们一家人住的,有三间正房三间灶房呢。屋子里一应器物也都置办整齐了。”宁二答。只不过这栋小宅子的用料就比不上他们的宅院了,毕竟上下有别嘛。但这小宅子可比庄子上其他人住的房子要好太多了,可不是泥巴草房子,也一样是用砖瓦盖起来的,就是格局小,砖瓦也是普通货色罢了。“哎哟,还给我们盖了新房子住啊。”姜春花笑道。“恩,就是按照以前老家的样式建的房子。”宁二笑道。“哦,对了,不是让你安排人去老家看看的吗?有没有消息了。”丑姑又问。“哪里有这么快啊,那么远。”宁二答。“也是,那么远,现在我们安定下来了,有的是时间慢慢去打听。”姜春花连忙说。宁二点点头,说:“就是啊,你们别着急。”其实他还没有安排人手去,主要是找不到合适的人。他想着干脆叫个以前去过的人跑一趟的,但是最熟习路的阿山最近忙的很,因为交了银子给他去给吴家办事,他自觉肩上责任重大,在四处跑动,就希望能办得更稳妥呢。总得等阿山把这些事儿办下来了才能抽得出空来。宁二上次和他说过了,阿山也同意了。这也要等到开春之后的事。说到庄子,丑姑又转头和姜春花说:“开年后,你们一家人就到庄子上去,老爷子管着庄子我们才会放心,柱子留下在府里也太拘着他了。秋红和团子就留下来,该学的也不能落下了。”姜春花连连点头,说:“好啊。我和柱子也是在田里干惯了的人。在府上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就是两个孩子留下来,有点担心他们闹腾。”“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会派个婆子专门照顾他们的。”丑姑连忙说,她知道姜春花说的是怕孩子闹腾,其实也担心无人照顾他们。姜春花暗暗松了口气,连忙说:“他们哪里需要人专门照顾啊,就是让个人看着点就行了。团子已经能自己照顾自己了,就是秋红小了点。”以前他们一家人过时,地里活儿不少,家里还有干不完的家务活,姜春花也没时间照顾大儿子,团子本就是跟着太爷爷睡的,也跟着他下地疯跑,有时候也能搭把手。只是因为秋红是个小姑娘家,老爷子不好接手,不然也不会姜春花一直带着秋红。但姜春花还有个小儿子,家里活儿也不少,秋红其实也很独立,会自己玩自己的,不太需要她操心。再说了乡户人家,哪里有人专门看孩子的,大家都有干不完的活儿,农忙的时间,就是三五岁大的娃娃,都要帮着干活的呢。阿竹接口道:“不如暂时就让他俩跟着我住吧。”反正两个孩子白天要跟着她学功夫,就是不学功夫其他时间也是在正院里或读点书,或玩乐,都是在丑姑眼皮子底下的。姜春花看了看丑姑,说:“阿竹师父愿意,就不用专门派婆子了。”丑姑无所谓的说:“也行,你们一家人住的院子我还给你们留着,有时候你们也可以回来小住几日。”两个孩子,她也观察过,并不娇气,天天又都在她眼前活动,不过是晚上回去睡觉需要有人照顾一下罢了。确实也不需要专门再安排一个人,还不如安排个婆子到阿竹家去,帮着干些粗活就行了。那一块儿,都是丑姑专门留给几个亲近人住的地方,屋子都收拾的好好的。暂时也就住了,白大夫,阿竹和阿树,柱子一家人。三户都挨得近,白大夫和阿竹家都宽敞,阿竹家就住了他们夫妻两人,白大夫也就带了个半大小子,和一个粗使婆子一起住。其实把这姐弟两人安排过去白大夫那边也行。只是阿竹先揽下了这个事,姜春花又乐意,丑姑就没提了。如此,日子很快就到了年底。果然办喜事的一大堆子,宁二和丑姑也出去应酬了几场。一开始丑姑极其小心,生怕自己闹了笑话,又怕别人故意给她下绊子。不过不管到哪家,丑姑总能遇上要么是田夫人,要么是周夫人,甚至是青王妃这三个熟习的人,即使有那么几个不长眼的,想闹点什么事也都被她们或化解了或拦开了。多经历了几次,她慢慢的也就习惯了。还有些人家办事,丑姑和宁二也不用亲自到场,只派了管事出去就行了。有时候遇上实在不想出门,又或者是可去可不去的人家,她也会借口天气太冷,孩子太小等理由不去,有时候就让宁二一个去应酬了。其实丑姑也没怎么照顾过孩子,孩子身边一堆人照顾着,她只负责逗逗孩子玩,与他培养一下亲子感情。这么小的娃娃,基本就是吃了睡,也还不会认人,还很乖也不太哭闹,以至于,她有时候都有种错觉,自己根本就还没有生娃呢。倒是宁二每天回家,总得看一会儿孩子,完全没有古代人所谓的抱孙不抱子的怪俗。这天晚上,安安吃饱喝足后,稀罕的并没有很快就入睡,反而睁着大眼睛,象是在寻找什么似的。宁二抱着他,拿着个颜色鲜艳的玩偶逗他。他好象还会看似的,弄得丑姑都稀罕的很。夫妻两人很是逗弄了会儿子,直到他睡着了,才交给妈妈们去照顾了。这段日子,丑姑也没有闲着。她既要出去应酬,又要学习各种大户人家当家主母该会的事务,学习如何管家。现在的她家,事情可不少,光是仆人都有好几十号人呢,外加还有吴家基本也是她在管着。又近年根了,事情可真不少,忙得她团团转,比那天天要出去当差的宁二都显得忙乱了几分。弄得宁二好笑的说:“我看你好象很累似的,今天又忙了什么?”“还能有什么啊,这个家啊不好当呢。”丑姑苦笑道。她突然发现自己还真有些处理不过来。“哦,说说看,哪些地方弄不好的。”宁二问。接着丑姑就把几样不好办的事情,全扔给他了。宁二倒是轻轻巧巧的就给她解决,还说:“你也别太当一回事,这也是第一年,你以前没处理过无例可循,明年就好了。凡事都有定例的,以后就照这样办就行了。”丑姑见到轻而易举的就处理好,叹道:“这些事情我真不善长。”她在现代也不过是普通人,眼界能力都有限。以前还能凭自己多活一世,凭自己现代人的眼光及学识来投机取巧。以至于众人都以为她多有本领,到了现在,她才真正明白,自己其实差得远了。宁府,完全是她能说了算的一个家,很多事情都令她发愁。要是她象别的大家小姐,嫁个上有三层婆婆,中有一堆嫡庶不同的妯娌小姑小叔,下有好多侄儿女,再还夹杂着几个受宠姨娘等等,几代同堂的真正在大户人家,她就只有哭的份呢。这也是因为丑姑以前没接触过这些事情,现在又没有人教她,才会令她如此摸头不着脑的,宁二毕竟以前是宁府最看重的当家接班人,并不象那些什么都不管的大家公子哥儿,只知道享受,很多事情他都知道个几分,甚至还亲自帮着祖父处理过一些事情。说来,这也是因为宁二的父辈们能力都不足的原因,不然他祖父也不会把女儿嫁到郑家去。宁二的父母能力都不突出,他的叔父就更别谈。只是这对能力普通的夫妻偏偏养了个精明能干,又聪明的儿子,宁二打小都是祖父母教养着,也学着处理一些人情世故。所以他才会在世子,皇子等人间游刃有余。不然,他也早就在那场浩劫中跟着宁家上下一起完蛋了。“你呀,你呀,把以前那万事难不倒你的气势拿出来。不过是些家庭琐事而已。时间一长,你自然就会了。凡事都有个开头难嘛。”宁二给她打气。这些事情全推给丑姑,他也明白确实令她为难了。只是他一个大男人,外面的事情都干不完,总不可能天天呆在家里处理这些琐事吧。而且这也是丑姑的份内之事,别人无法代替的。谁当她是当家主母呢。“你倒是说轻巧啊。”丑姑失笑,又转头问他:“你呢?”前面她怀着孩子,再加上安南公主和吴家的事情,到后来她生孩子坐月子等等事情,又多又累人,让她也没精神想到宁二的难处。这会儿想起来,还觉得有些愧疚呢。宁二愣了一下,才明白她问自己在外面当差办事的事情,心里不由的一暖,笑道:“还都很顺利的。哪个不知道我是皇帝正看重的人,谁那么不长眼,特特来找我的晦气啊。再说了,你男人我也不是好欺负的。退一步说,真干不好,再回去乡下种田过我的田舍翁生活,也没什么啊。”说到后头,宁二身上那股豪气及威严自然而生,马上就令丑姑明白了,这家伙确实也不是个好欺负的人。不然,他也不会立马就和个亲王搅和在一起了。其实,一个新人,又无家族背景,宁二哪里可能不受气,不受人排挤的。不过他虽然也受了不少气,但总体来说,他还是很快就在官场中站稳了脚跟。“还田舍翁呢。这一大家子,都跟着你回乡下去吗?”丑姑笑道。现在的宁二可不是独身一个,身边只有一老一小两个仆人了。现在可是有妻有子,一大家人了呢。“怕啥,大不了多买十亩八亩地,把他们全弄去种地。再不然,咱们跑到西凤去过日子也行啊。你这个长公主也不是光一个名号啊。”宁二半是开玩笑的说。就凭丑姑的身份,只要他们乐意回去,西凤人肯定高兴死了。“呵呵,我真回西凤去当长公主了,你不就成了个依附于我的附马了吗?”丑姑挑眉笑道。“依附你又有何不可,只要你把我侍候的舒服了,都听你的。”宁二说着,一把搂了她去安歇了。第240章 操心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三年。已经三岁的小安安,已经长成了个粉妆玉琢般的可爱小朋友,走出去哪个人看见了都要多夸几句。他实在是长得太好看太可爱了,完全继承了宁二的好气质与相貌。以至于丑姑得意了很久。她就怕孩子象自己,长得太丑。最重要的是,安安还继承了宁二的聪明,不过才三岁而已,就已经能象个小大人似的念书了,记忆力相当好,教他背诗,读三遍基本上就背得下来了。“哎哟,儿子真是聪明啊。你小时候也这样吗?”丑姑问宁二。她小时候读书不算好不算坏,占了个中游。有个如此厉害的儿子,简直是令她得意的不行。宁二笑着点头,说:“好象我小时候也经常被夸。”宁老爷子也在一边说:“是啊最啊。小少爷和老爷一样聪明伶俐可爱。”他还记得小小的宁二,就如现在的安安一样,极其惹人喜欢。宁二小小年纪就跟着老太爷读书呢。那时候,宁二也一样收获了很多夸奖。“果然遗传了你的聪明才智。”丑姑半是满意半是含酸的说。“你也不差啊。”宁二反夸她。过了三年,丑姑已经不再是那个刚入京的什么也不懂的乡野村妇了。而宁二也官升了一级,在官场上混风声水起。丑姑已经适应了京城的官太太及西凤长公主双重身份的生活。她把宁府打理得井井有条,在众贵妇人中也有了些朋友与说得上话的伴,时不时的也要出去应酬两场,自然家里一年下来也总得办一次半次宴席,总之日子过得还蛮不错。只是每年开春播种及秋收时,她都会带着孩子去庄子上住一段时间,亲自参与农事劳动。她把这项活动当成了休闲,很是热衷。因此,她的行为也极大的影响了安安。这不,才三岁大的安安都能认得出那片如织的绿草,那些是麦苗那些是韭菜了,甚至能清楚的说出哪些庄稼几时播种,几时收割。他把农事搞得很清楚呢,小小年纪就很有股子子承父业的小模样,惹得众人又是欢喜又是惊讶。就是那些庄户人家都啧啧称奇,说:“小公子真是太聪明了。”庄子上的孩子,三岁左右的连话都还说不清楚呢,就是五岁到十岁的也不会记得这些事情,虽然他们天天跟着父母在地里爬摸打滚,干了不少农活。丑姑这样的作法,也很有要培养儿子也当农夫的架式,再加上安安实在是太可爱了,弄得青王妃与田夫人周夫人等,都爱上了这宁家的庄子,几人时不时的还要跟过来学学。然后再到自己家的庄子上去实验。这一去一来的,就引得京城贵妇人圈子都爱上了种田这项活动,要是哪位贵妇人完全不会种田,还会被人嘲笑呢。上层这样的风气,自然也影响到了低下的民众。所以,一时间上上下下掀起了一股务农的热潮。宁二的很多工作也得到了最佳的施展,功劳也十分显著,当然升官也升的快啊。而且,这样一来,丑姑和宁二就更加深入人心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们简单是活神仙,因为在他们的带领下,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力发展,各种庄稼的产量都有了明显提高,如此一来老百姓的肚子也跟着能弄饱了。所以,从上到下,就没有几个人会说他们坏话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日子能过得不舒坦吗?而田夫人也生下了自己的长女,两岁的田大姑娘最爱安安了,只要见到安安就目不转睛,也不哭不闹了。青王妃也得偿所愿,生下了长子,才将将半岁。就连阿竹都生了下长子,已经一岁半了。青王妃的女儿虽然比安安年纪大,却也一样喜欢安安,几个小姑娘一有空就缠上了安安。当然了,不管到哪个场合,安安总是极引人注目的,实在是太惹人喜欢了。弄得众人都笑道:“安安这么小就如此受女孩儿的欢喜,长大了怎么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