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节
作者:天远大      更新:2023-06-24 20:04      字数:5668
  吃喜酒的时候,姜家派人来叫明儿过去吃饭,明儿根本就不在家,他是特意出去的,他才懒得去姜家了。现在一听到姜家,他就生气。丑姑肯定是不会去的,她娘也不会去,管事的人只好让人在席面上夹了些好菜,连饭带菜弄了一大碗,让小猫子给端到吴家来了。丑姑倒是热情的接下来了,她才不会和吃食逗气了呢。况且办喜事总是比平常吃的要好一点儿。就算她们自己不吃,也可以拿去给柱子吃嘛。至于新娘子,到了婆家,反倒没出什么事儿。因为,姜春花的婆婆虽然觉得她的嫁妆不好看,但见到新娘子一身漂亮的新嫁衣,还戴了首饰,怎么也得值个一两半两的了,也就松了一口气。其实她在听到姜大牛订亲花了五两银子时,就明白了姜春花没什么嫁妆了。现在见到姜春花还带了一只箱子,她心里多少还有点安慰,这桩婚事他们家还没亏到底。姜春花的婚礼总算是平静的过去了。第106章 解决明儿终究是小孩子,再怎么隐饰自己的情绪,也还是让宁二一眼就看出来了。他不解的问丑姑:“明儿是怎么回事?”丑姑苦笑道:“这孩子是钻了牛角尖啊,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你不用管他。”虽然她事后又和明儿谈过,可是无论她说的多么好听,明儿依旧固执的认为,姜家悔亲之事,让丑姑受了委屈。而他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什么也做不了。这种无力与愤怒交织在一起,令这个还不到十岁的孩子,非常难受,难受的不知道该如何排解。丑姑想了很多办法,却也无法打开他这个心结。而且他年纪还小,并不懂男女之情,丑姑也不好和他说,自己根本就瞧不起姜大牛这样的人。自己根本就不会嫁给姜大牛。宁二是聪明人,见丑姑不肯说原因,就猜到了很可能是与她有关,自然不好问下去。直到这天,他们又一起去打猎。见到山鸡了,明儿总算有了些活力,和柱子兴冲冲的去打猎了,留下丑姑和宁二在小屋边忙碌,上次他们种的一些菜都已经长出来了。随着菜越长越大,篱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因为他们长期不在这里生活,怕地里结出来的黄瓜茄子等被小鸟和一些小动物吃掉。丑姑就想着给这块菜地打个篱笆。这些菜可不象韭菜葱类有股味道,很多小鸟小动物根本就不会来吃。宁二给她打下手,两人砍了些树枝回来,插进地里,再用草或者一些藤编织在一起,围了一片篱笆起来。接着,丑姑又准备扎两个草人放进菜地里。“草人,你会扎吗?”宁二问,他是不会干这种活的。“试试看吧,我以前也没扎过。”丑姑说着,取了树枝放在地上比划,得先扎个身架子出来。但比划了几下,都不知道该怎么弄。她灵机一动,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个简图出来。就是最简单的那种,一个大大的十字架式的草人。“你就是要扎这样的草人?”宁二饶有兴趣的看着地上的简图,问。“恩,再扎上个大大的圆圆的头,给草人头上戴顶帽子,身上穿件破衣服就很形象了。”丑姑答。“我来试试。”宁二接过她手中的树枝等物,蹲下来仔细研究了一会儿,果然扎出了个身架子来。“哎,对了,就这个样子。你再扎一个,我来给这个再扎上些草,让它变肥变大一点。”丑姑笑道。两人折腾了好半天,扎好了两个草人,这草人还甚至是灵活有趣,大大的头,要是再戴一顶帽子就更加形象了,引得提着猎物回来的明儿好奇的问:“姐姐,你们这是在干什么?”“扎草人啊,插在菜地里驱赶鸟的。”丑姑回答他。明儿顺手把自己的斗笠戴在草人的头上,众人皆忍不住笑了起来,宁二说:“哟,这下子就更加象了。”“就是,所以我们还得编个帽子才行。早知道,该从家里带两个破斗笠来的。”丑姑有些遗憾的说。“我们自己编一个吧。”明儿跃跃欲试的说。“行啊。你们试试吧,反正也不要多好看,只要象个样子就成了。我去煮晚饭了。”丑姑说着,拿了两只受伤的山鸡去收拾了。今晚她决定炖个鸡汤,好好的安抚一下明儿这几天受伤的小心灵。丑姑一走开,宁二就开始慢慢掏明儿的话了,在听到原来丑姑和姜大牛有婚约而姜家却一声不吭的又订了亲之后,宁二气得捏了捏手指,说:“姜家太恶心了,以后少理他们就是了。”丑姑多么好的姑娘,居然被这种人家嫌弃,简直是令他又气又恨。甚至令他有种自己眼中的珍宝被别人视为草介的那种感觉,非常难受。明儿气愤的说:“我还理他个屁啊。”“那你娘和你姐说了什么?”宁二又问。“她们说根本就没和姜家有什么,不过是开玩笑的话。我知道,她们是骗我的。”明儿苦闷的说。“她们没骗你,就是没这回事。你别放在心上了,以后离姜家远些就行了。”宁二很是肯定的说。“为什么,你们都说没这回事?”明儿不解的问。他不敢问丑姑,也不敢问他娘,这会儿倒是很容易就问出来了。“因为就算有这事,也得当成没这回事,否则对你姐姐的名声有损啊。所以,你一定要一口咬定没有这回事。下回再听到有人嚼舌根,就大骂大闹一顿,就随口乱说那家的女儿或者儿子与谁有关系。以后保证就没有敢再说什么了。”宁二把事情掰开了,仔仔细细的和明儿说道起来了。两人嘀嘀咕咕的说了好一会儿,明儿总算想明白了,这事就不能承认有,即使以后姜家拿这事说嘴,都得骂回去,坚持不承认。也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姐姐的名声,还能反击对方无中生有。明儿解决了这个心里的大难题,瞬间觉得生活又变得美好了。“快点,快点。我们还得编个帽子呢。”宁二拿了几根藤条开始和柱子明儿折腾起帽子来。还别说,最终居然是柱子编出来的最象样,在经过宁二的再加工后,一顶歪歪扭扭的帽子编好了。明儿兴奋的抢过来,戴在一个草人头上了。“还哟,还不错,这回就更象是个人了。”丑姑出来,拍着手,夸奖道。“姐姐,好香啊,是不是熟了?”明儿连忙问。“恩,差不多了,等你们干完手中的活,就可以来吃了。”丑姑笑道。柱子欢呼一声,又开始编帽子,宁二仔细看着他的动作,居然跟着他学,也学着编出了个帽子来。明儿看看柱子手中的,再看看宁二手中的,扔掉自己手中的几只藤条,兴奋的说:“哎,一样的咧。”宁二自己也笑了起来,说:“我学着柱子编的,果真和他的差不多呢。”其实他编的比柱子还编的好,因为柱子力道太大,又不太会控制手劲。“行了,别弄了,快去洗手了吃饭啦。”丑姑在屋子里大声叫道。第二天,宁二找了个机会问丑姑:“那姜家倒底是什么意思?”“管他们什么意思啊。我才不在乎呢,就是明儿心里不爽,其实我心里高兴着呢。我还巴不得和姜家没关系呢。”丑姑撇了撇嘴巴,冷笑道。姜奶奶那人,她算是看透了。以前吴猎户在,姜奶奶就巴结着吴猎户,看似很喜欢丑姑,其实不过是想控制着丑姑,让她当个牵线木偶,归她管而已,为的也不过是多得些好处。要不是她穿过来了,原主嫁到姜家肯定也过不上好日子。有个好控制她的老太婆,再加上姜大牛打心里的不喜欢她,就算有爹撑腰又怎样,还不是在姜家当牛做马,一世生儿育女劳累到死,还得从吴家巴拉东西过去。要是她能一进门就生个儿子还能松口气,要是连生两三个女儿,谁知道会有什么下场?何况她爹也不一定会给她撑腰呢。总之,她可以看得到,原主真嫁给姜大牛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男人不喜欢她还嫌弃她的婚姻,绝对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再者,她穿过来了,别说姜家不悔婚,她自己都得悔呢。她可瞧不起姜大牛这样的乡下男人,姜大牛在她心目中的印象并不好。原身以前真的很被他嫌弃,原身自己也有感觉。但是原身却没选择的余地,并且原身那么自卑,活得太卑微了,还一心想讨好姜大牛。她怎么可能去讨好这么个没本领的男人?她还得想办法去悔这门亲呢。宁二对姜家人印象也不好,而且在他心中,丑姑这么聪明能干,配姜大牛这个村野蛮夫还觉得太可惜了呢。但是,不管怎样,这件事不能再让村里人说嘴了,要是哪个人嘴再长一点,说到外村去了,丑姑这名声就真的完蛋了。现在还在村子里说说,反正也没外人知道,暂时不算什么。因此,他正色的对丑姑说:“这事情,你自己还是得收个尾,不能再让这种话传出来了。否则会害了你的。”“那是,我已经和村长家的说过了,下次再听到这种话,我就拖人下水,反正哪个不给我活路,我就拖着大家一起死。人家说,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我看哪个嫌命长了。”丑姑恶狠狠的说。“那她怎么说?”宁二连忙追问。“她给我下了保证,以后不会有人再提这事了。”丑姑冷笑道。果然有时候还是得狠一点,不然别人净想欺负你。“这就好,一村之长还是能约束村民的。”宁二放下心来,又说:“姜家人太可恶了。亏你还对姜春花那么好。”“姜春花早就和姜家人离心了。她才不会把姜家人当成亲人了呢。”丑姑好笑的说。“再怎么说,姜春花姓姜,是姜家养大她的,她也不可能丢下娘家的。哪个出嫁女不希望有娘家人撑腰呢。”宁二提醒她。这种事情,他也见过不少,很多庶女在娘家受过不平等待遇,对嫡母对兄弟姐妹,都心怀不满。但嫁人之后,反倒和娘家的关系好了很多。就是因为她们明白,没有娘家的女人,在婆家想要过得好,也不容易。娘家人有时候也是能为自己出头的。“我又不会要姜春花为我去对付姜家人。只不过是让她看清楚事实而已。”丑姑冷笑道。她可是没少用心暗示姜春花,现在的姜春花可不是当初那个傻傻的只知道听从姜奶奶的话,一心为姜家的傻姑娘了。况且姜春花这次又被姜奶奶摆一道,什么嫁妆也没带走,只怕心里更恨着奶奶和弟弟了呢。以后就算有什么事,姜春花也不会站在姜家人这一边,因为姜家人太自私,太伤她的心了,她已经死心了。她在姜春花身上花了那么心思,可不是单单只为让姜春花知道她奶奶和弟弟的打算。她让姜春花自强自立,让姜春花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做了这么多,她相信姜春花的心是在向自己靠拢。而且她以后了不会放弃姜春花不管,她会让姜春花明白,吴家才是她的娘家,是她的后台,会给她撑腰。丑姑不仅无数次暗示过姜春花,姜家得了吴家多少山鸡野兔子。丑姑还明确的和姜春花算过姜家的收入帐。一笔一笔的算下来,让姜春花明白了,这些年来,姜家从吴家身上得到的好处有多大?可是姜家是怎样报答吴家的呢,是一声不吭的悔掉了和丑姑的亲事,当了忘恩负义的无耻之徒。“总之,你自己小心点,要是有什么事,一定告诉我。我多少可以帮得上些忙。”宁二又说。“好的,我知道了。”丑姑连忙说,只要有宁二还站在她身边,她就不觉得那么孤独无依了。姜家算什么,姜吴村又算什么,迟早都得统统都见鬼去。第107章 县城这几天,宁二和丑姑又去打猎了,他们弄回来了大量的猎物,在小集镇上根本就卖不完。宁二看着还有十多只山鸡和野兔子,就和丑姑商量:“只怕要去县城里试试看了,这么多山鸡野兔子总不能全留在家里自己吃啊。”他打算让阿爷去县城试试,如果好卖,以后也可以时常拿些猎物过去卖。不然,打到的猎物太多,卖不掉也枉然。这些山鸡野兔子都还是活的,勉强能养几天,养着养着都瘦了。再放几天卖不出就只能杀了腌制起来,自己家慢慢吃了。“恩,确实是要再找找销路了。但要去县城,只能指望你们了。”丑姑点点头,说。她和明儿不可能跑那么远,虽然她很想去见识一下,但眼下显然不是好时机。但猎物卖不掉,她也很发愁,而且她早就猜到吴猎户以前肯定也是偷偷把猎物拿到县城里去了。不然就凭她娘的花销,光在小集镇上卖点山鸡野兔子,是完全不可能的,更别谈吴猎户还养着三个子女,半养着姜家人呢。“恩,我想和宋东家说说,他家开药铺子的,肯定会要把收上来的药草运到县城里去。让他带着阿爷出去跑一趟,探探外面的行情。”宁二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丑姑非常赞同的点了点头,她也觉得还是要有人带路,不然自己冒冒失失的跑出去,遇上什么事就麻烦大了。“希望能行吧。”两人去找了宋东家,说明了来意。宋东家倒是没推辞,说:“行啊,我正好明天要去东临县一趟。”“太多谢您了。给您添麻烦了。”丑姑连忙道谢。“这也不算什么,不过是让他跟着我走一趟罢了。也是官府现在管得松,不然,还得给办路引,麻烦多着呢。”宋东家摆了摆手,说。“恩,我们也不会经常去,不过是偶尔多打了些猎物,在这里根本就卖不完。”丑姑连忙说。她其实对古代的路引这一类的外出文书还是蛮感兴趣的,如果不需要办这些,她也愿意找个机会到县城里去瞧瞧热闹。“东临县,我还以为您会去苇塘县呢。”宁二却有些惊讶的说。“苇塘县要远一些,我懒得跑那么远。”宋东家笑着给他们解释了一些原因。原来,这年头,官府对商家行事管得比较松,就是对老百姓的流动管理得也不太严格,只要不出一百里之外,基本都不需要路引什么的。因此,做小生意买卖的人也不少。而东临县与这里的距离才有八、九十里远。相反本地的上级行政县苇塘县,却还离此地有一百多里远呢。所以,宋东家一向去东临县。不过,他倒是办有正经的路引,就是以防被盘查。“哦,原来是这样啊。”宁二恍然大悟。这些情况他以前还真没关心过,他们从京城到宁家村,一路上他都昏昏沉沉的,所有的事都是柱子爷孙两人在打理,他也就是吊着一口气,哪里顾得上管什么事啊。“那东临县和苇塘县哪个要热闹些?”丑姑感兴趣的问。她根本就不知道,什么东临县,苇塘县的,但既然是县城,肯定要比这个小集镇繁华。“两者差不多吧,都是属于偏远小县城,只是比本地是要热闹很多,集市上买卖的东西也多很多。”宋东家笑道。“希望我们的山鸡野兔子到东临县能好卖。”宁二连忙说。“难为你们了。这地方也是太贫困了些,多打几只山鸡就卖不出去了。”宋东家叹了口气,怜惜的说。他到这里来,也是不得不来的,不然就这么个小地方,连多打几只山鸡野兔子都卖不掉,又有多少生意可做?他在这里也不过是混日子罢了。回到家后,宁二对老爷子说:“我和药铺的宋东家说好了,让他带着你去一趟东临县,把这些野物拿去卖卖吧。不然全留在家里吃,也太浪费了些。”“好的,好的。我这就收拾好。”老爷子开心的说。他也是发愁这些野物的销路呢,这几天家里生活开的好,顿顿都是整只的鸡整只的野兔子在吃,但钱也没换多少回来。他宁愿把猎物都卖掉了,再割点肉回来吃更划算,而且有了钱,也能多买些粮食回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