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作者:瑟嫣      更新:2023-06-24 19:43      字数:7256
  “阿月,听皇后说,你今儿去了漪澜院。”果然如此!杨令月心中讽刺一笑,面上大大方方的回答道:“是啊,今儿去了漪澜院。本来是打算找奉圣夫人的,谁知道奉圣夫人不在,转而就找了魏公公。”杨令月盯着朱由校的眼睛,媚眼如丝、一字一顿的道:“臣妾打算讨好了奉圣夫人,好让奉圣夫人在万岁爷那儿为臣妾说说好话。当然奉圣能念着臣妾的用心,给臣妾说一些万岁爷的爱好那是最美不过了。只不过奉圣夫人不在漪澜院,臣妾这番心思怕是白费了。”“谁说白费了,阿月想知道什么,朕都告诉你。”朱由校到底是半大的孩子,就这么被杨令月一通‘真话’给哄了,在搂着杨令月说着调情的话儿时,三言两语的就把张皇后给卖了。当然就算是朱由校不说,杨令月也知道是张皇后搞的鬼。陪着朱由校滚床单时,杨令月分神想,自己要好好想个法子收拾一下张皇后,免得下次她再将脑筋打在自己的身上。要知道自己可不是慧妃那主、喜欢明晃晃怼张皇后,自己喜欢、信奉的从来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教她怎么做人。张皇后玩的这一手,虽被"丽而狡"的杨令月轻松化解,但也挑动了杨令月那敏感的神经,经此一事,杨令月算是正式的跟张皇后对上了。杨令月明有朱由校的宠爱,暗有魏忠贤、客巴巴等人的全力扶持,可不是张嫣这个空有皇后之名、大部分后宫嫔妃都不买账的皇后能够比拟的,心机深沉的杨令月略施几个小计,就让今年的份例出现纰漏,让想着抓权又想着与嫔妃争斗帝王宠爱的张皇后焦头烂额,不得不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宫务上。作者有话要说:更新o(* ̄︶ ̄*)o☆、第三十章要知道后宫这泥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消息灵通之时让人恨得牙痒痒,消息闭封之时也让人恨得牙痒痒。张皇后注意力这么一集中在宫务上,受益之人自然是以往饱受她‘欺压’的嫔妃们,一时之间,没了压迫的后宫嫔妃们就如同闻到了腥味儿的苍蝇一般,出奇斗艳,见天的往朱由校面前凑,从今儿的李贵人、明儿的封才人来看,朱由校这少年天子颇有点享受这段时间后宫女人们突如其来的殷勤小意。关于这些,稳坐四妃之首的杨令月是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她在乎的无外乎是自己和远在辽东的杨明达。嗯,或许还要算上即将离开京师、远赴辽东、代天子犒劳辽东将士的魏忠贤。说起来魏忠贤倒是个人杰,就算他已经没了那玩意儿,是一位备受文官厌垢的宦官,也无法掩盖他自身的风采。至少在少年天子朱由校的眼里,魏忠贤是个忠心不二,才华横溢之人。用他,可比用那些嘴皮子厉害、惯会两面三刀、脑满肥肠的大明官员放心多了。这不,朝廷之上文官们还在为抢夺战功打嘴皮子仗时,魏忠贤摸准了朱由校的心思,将前次辽东将士之所以会打胜仗的原因放在了朱由校的身上,说全靠天子庇佑,辽东将士上下一心才能将狼子野心的后金人马赶回老家。一通马屁拍得朱由校心花怒放,及其认同魏忠贤的说法,也就对于魏忠贤随后提出的愿意代替天子前往辽东一趟,犒劳辽东将士的说法很是受用。“魏爱卿言之有理,就让魏爱卿代朕走一趟,好好的鼓舞鼓舞将士们的士气。”“圣上英明,微臣一定让辽东将士好好的感受让隆恩浩荡。”被哄得心花怒放的朱由校当场令吏部尚书拨了比一年粮饷多了三层的粮草,作为赏赐,让魏忠贤一道带来辽东。魏忠贤走时,百官相送,作为他亲外孙女的杨令月则只是跟着朱由校上了长城,远远地眺望了一下护送魏忠贤前往辽东的队伍,便像没事人一样儿回了紫禁城,重新过上了深居简出的生活。却不知临近年关的辽东三省正风起云涌,快要变天了。杨明达去辽东之时不过是十岁大,虽说因为自身的经历,心智较常人成熟,但到底是个孩子。离开亲人、独身在辽东服役,在魏忠贤未派人寻找他之前,他还是吃了很大的苦头的,很多次如果不是老天爷庇佑,他说不定就和其他服役的人一样,就那么不明不白的去了。魏忠贤派遣的小黄门经过一番波折找到杨明达后,杨明达这才从他的口中得知,与他相依为命、熬过艰难岁月的姐姐进了皇宫、成了皇妃,而那位据说权倾朝野、被人私底下称呼‘九千岁’的魏忠贤居然是他的亲外公。他之所以能够摆脱繁重的徭役,甚至有了功名、官身,全奈有这么一个外公。小黄门羡慕他一瞬间就拥有的一切,可如果有可能,他宁愿不要这一切。历朝历代的后宫是那么好混的。不管是锦衣玉食的嫔妃也好,还是手握权柄、饱受帝王信任的宦官也好,得好下场者又有几人。先不论如今名声毁誉参半的魏忠贤,就说他那个聪慧异常的姐姐杨令月。杨命大知道他的姐姐很聪明,不管身处何种环境都能过得好,但论本心,他只想姐姐开开心心、简简单单的生活,而不是为了他的安危,而投身于那个时刻充满了算计、阴谋、狡诈的后宅。是的,在听到小黄门告诉他的事情后。杨明达便直觉的认定,她姐姐之所以跑去参加旁人避之不及的选秀,有很多大原因是为了想办法将来从辽东弄回来。杨明达觉得他的姐姐杨令月多半是打着以自身为筹码、来谋划此事,而他之所以能够这么早地就从繁重的徭役中脱身,不过是因为杨令月在谋划过程中,幸运地遇到了魏忠贤,幸运地与他相认罢了。杨明达有些头疼,但到底还是感动。所以他没有几多犹豫,就同意了与小黄门一起返京。离开这么久,他也是十分的思念亲人,思念和他相依为命多年的姐姐。杨明达同意返京,魏忠贤所派来的小黄门便迫不及待的整理行装。只不过在杨明达好不容易养好身体、准备返京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打乱了他们的出行。因为天气原因,杨明达和小黄门一行人又泄留在辽东数日。等暴风雨好不容易停歇之时,驻守辽东的将士们又接到漠西、漠北草场大面积被积雪覆盖、人畜大规模被冻死的消息。如无意外,今年冬天、以牧马、牛羊为生的游牧民族必南下打草谷。辽东三省必迎来一场又一场的血战。消息传出,辽三省总兵尤世功、贺世贤等人一边下令戒严,一边派人传令总兵官陈策、童仲揆、戚金、张名世等人,让他们加强巡逻。就在辽东军民惶惶、揣测之时,魏忠贤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到了辽东。魏忠贤一来,先是往军营逛荡了一圈,将赏赐一层未落的全发放后,便迫不及待地去见了他早就打算给改姓的杨明达。一见之下,魏忠贤高兴坏了,杨明达这小子居然长得跟他有三分相似,不免摸着下巴粘着的假胡子,和蔼可亲的道:“你就是明哥儿吧,跟你姐姐说得一样,是个虎头虎脑,壮实的小家伙。”杨明达摸摸脑袋,憨厚的笑了笑,却是答非所问的来了一句:“小子不小了,现都十二(虚岁)了。”这话又让魏忠贤一乐,他看着杨明达,越看越欢喜,不免更加放缓了声音,跟寻常人家的长辈一样,特和蔼可亲的道。“好孩子,我是你外祖父。”魏忠贤笑着将杨明达亲笔写下、放在空白信封里的书信递给了杨明达,笑咪咪的继续说:“这是你姐姐给你写的信,有什么话等你看完了再说吧。”杨明达迫不及待的接过书信,打开,拿出里面用簪花小楷密密麻麻写满的信一字一行的看了起来。杨令月所写的书信很简单,除了告知杨明达自己有多思念他外,便是提了提让他改姓魏、承魏家香火的事。杨明达看完后,虽说还不怎么想明白杨令月让自己改姓魏的原因,但出于对杨令月的信任,在魏忠贤随后提起的改姓之事,杨明达并没有表现多抗拒的意思。杨明达只是淡淡的表示:“我听姐姐的。姐姐怎么说,就怎么做。”作者有话要说:昨天真的太倒霉了,先是电脑系统坏了,然后洗衣机又坏,让人来修理时,他妈的派出所打电话来,让我去领人qaq坑姐的弟弟,把警察给打了,花了不少钱才取回来。·┭┮﹏┭┮昨天一天真是折腾死蠢作者了!!!☆、第三十一章杨明达答应了,后续问题就变得十分简单起来。老怀欣慰的魏忠贤又在辽东待了几天,吩咐总兵府的各级将士好好镇守辽东、为天子效力,后便带着杨明达轻装简行赶回京师。不知是运气使然还是怎么的,在魏忠贤带着杨明达出发回京师的第二天时,后金八旗军队如期而至。战争爆发,魏忠贤与杨明达自然是走不了了。天启元年冬,后金再次举兵南下。由于此战事关乎鞑子能不能安稳渡过此冬,后金鞑子全民皆战,连半大、刚上得了马背的儿郎也被编入牛录,加入了此次打草谷的行为当中。连番惨战后,即使明军也有决心死战之辈,在大部分打了败仗就跑跑跑、逃跑成了习惯的窝囊明将领的领导下,兵败如山倒,很快辽阳这个被后金大汗一直窥探的城市再也摆脱不了历史的惯性,不可避免的沦陷了。辽阳沦陷之前,辽东巡抚袁应泰觉得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之下,让亲信侯世禄全力护送魏忠贤出辽东。魏忠贤等人得以从暗道离开辽阳、逃出生天后,袁应泰转存死志,在辽阳被攻陷的当日,自杀殉国。魏忠贤一行人算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顺利地离开了辽阳,离开了辽东的地界。虽说因为奔波逃命,风餐露宿了一段日子,但有杨令月训练出来的过日子小能手杨明达在,魏忠贤被照顾得很好,除了变得黑瘦一点,精神头不足了一点,魏忠贤这个老家伙几乎毫发无损的回到了京师。魏忠贤去了一趟辽东、且赶上了战争没死,自然让自诩忠臣的文官们惋惜不已,私下里都在嘟囔果真好人不常长命,祸害遗千年,魏忠贤这个老货怎么就没死在辽东,居然还让他平安的返了京,哎,老天爷真是没开眼啊!这些惯会耍嘴皮子,不干正事的货私底下的咕嘟,魏忠贤并不知情,当然就算知道了,他也根本不放在心上。魏忠贤回到京师,先是将杨明达安顿在了自己在宫外的私宅里,自己休整一晚后,第二天恢复些许精神后,便摆出一副忠贞不二、一心为圣上考虑的面孔,雄赳赳气昂昂的进了宫,见了朱由校。朱由校是在乾清宫偏殿见魏忠贤的。魏忠贤恭谨地向朱由校行礼,禀告自己的行程时,杨令月也在,正受朱由校的吩咐,拿着大小不一的毛笔,裹了油漆,小心翼翼地为一座有着亭台楼水、假山石头的小型宫殿上着色。魏忠贤暗中隐晦的瞥了杨令月一眼,得到杨令月抿嘴浅笑的回应后,他眼中闪过一抹若有所思,面上却不动声色地说起了政事。“万岁爷辽阳失陷,老臣惭愧不已,如果不是还想见一见万岁爷,老臣早就学了袁大人(袁应泰) 自缢殉国。”朱由校显然很受用魏忠贤着一番老泪纵横的哭诉,他摆了摆手,神色温和的道:“辽阳之事朕已经知晓,这并不是魏公的错,是辽阳守军辜负了朕的信任。”天启元年三月,后金大汗□□哈赤率领八旗士兵入侵辽阳之时,明总兵尤世功、贺世贤并没有像历史上战死,而是死战保住了辽阳。此等胜仗传回京师后,朱由校大喜之下,升了尤世功、贺世贤两人的职,改派事中姚宗文举荐之人任辽阳驻地总兵。此次辽东战事一起,辽阳被后金八旗人马围攻之时,新就任的辽阳总兵居然在战场上打了一个照面,便摇着白旗投降了。如此怕死的汉奸行为怎么不让得知此事的朱由校暴跳如雷,连带举荐之人事中姚宗文也受了牵连,被免了事中之职,回家吃自己去了。此事魏忠贤回了京师后,也第一时间听闻了,因此他乐得顺着朱由校的心思,批判起了姚宗文,说都是因为他去了辽东,才害得朱由校受小人蒙蔽,害得辽阳之地落入后金鞑子的手中。“袁大人(袁应泰)是个好的,万岁爷可以尊封他为兵部尚书,隆重祭葬,封其子为官。”“魏公所言甚合朕的心意,朕就是这么打算的。”朱由校知道自己的那一□□爬字,实在拿不出手,便让一旁给小型宫殿均匀涂抹各色油漆的杨令月代笔,写了一道追封袁应泰的圣旨。魏忠贤不在京师之时,杨令月本就为朱由校代笔惯了。因此也不忸怩,当场落落大方停了给小型宫殿涂抹上色的工作,在雪白的宣纸中央,挥笔写下了追封袁应泰兵部尚书,封妻荫子的圣旨。对于杨令月居然给朱由校代笔之事,知晓其中厉害关系的魏忠贤自然不会多嘴,说杨令月不够格给朱由校代笔,反而在杨令月落笔之后,真诚的赞叹道。“娘娘这一手簪花小楷写得可真好。”“公公妙赞了。”杨令月吹干宣纸上的墨迹,便将圣旨交于了朱由校。朱由校轻飘飘地看了一眼,掏出代表帝王身份的玉玺在上面盖了一个红印,便让魏忠贤收了起来。“辽阳失陷,魏公以为该派何人继续镇守辽东。”朱由校叹了一口气,显然为此事苦恼了许久。魏忠贤听闻此话,立马抬头看了一眼朱由校,小心翼翼的反问:“不知万岁爷属意何人。”“朕就是不知道该指派何人才特意问魏公的,就怕再出现一个王文,战事一起,就干脆利落的投了敌。”说着,朱由校的神色变得恼怒了起来。他将怀中揣着的玉玺砸了,又将案桌上的碧溪扫落在地。魏忠贤因为朱由校突如其来的怒火果断地闭了嘴,反倒是杨令月不以为意的捡起缺了一个角的玉玺,放到了案桌上,声音清脆明朗的说道。“万岁爷何必为了这种小事动怒。大明有才之士那么多,万岁爷一时不知该如何取舍,实属正常。如果万岁爷不怪臣妾多嘴,臣妾倒也有个人选说与万岁爷听。”朱由校与平常帝王最大不同怕就是他温和的态度和没有疑心之病了。此事他见杨令月这么说,一点也没有后宫不可干政的想法,反而眼前一亮,很高兴的反问:“什么人选居然让阿月也忍不住开口向朕推荐。”“前辽东经略熊廷弼熊大人。”说起来杨令月知道这么个人,还是全奈前世的记忆。熊廷弼此人在历史中是明末一位十分出名的将领、可以说因为他和袁崇焕在,辽东十几万百姓才得以幸免遇难、不至于因为战火波及,流离失所。熊廷弼此人,朱由校还是知道的,只是一时之间想不起来罢了。如今听杨令月一说,朱由校也觉得他很合适,便又让杨令月代笔写下让熊廷弼重新任辽东经略,防守辽东。天启元年冬,明熹宗再次启用熊廷弼,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过几日,又下令升任参将毛文龙为副总兵,命他排派兵守镇江。因为辽东战事又起,天启元年的这个冬天过得并不太顺心。因为明熹宗不喜张皇后,朱由校大半时间都是宿在翊坤宫,算是坐实了杨令月第一宠妃的地位。对此,一心想做贤后的张嫣自然是不甘心的。只是被繁琐的宫务缠身,既然张嫣再怎么不甘心,不想放下手中权利的张嫣也分不出多余的时间来争宠,只得冷眼瞅着杨令月越来越得朱由校的心,暗地里诅咒杨令月得不到好下场同时,挑唆其他嫔妃出面别风头。张嫣张皇后聪明,后宫其他的女人也不笨,自然知晓张嫣耍的小心眼。在他们看来,容妃吃肉也给他们喝了汤,并没有学张皇后的做派往其他宫截人,自然比张皇后好相处,便该干嘛就干嘛,一点也没有顺张皇后的心意跟杨令月怼起来,那一派和谐的让张皇后险些气炸了肝儿。大年一过,下了几个月的大雪便停了。天气虽说没有回暖,但到底能步行出门了。这天杨令月早早地起了,先是在春来的服侍下换上加棉的襦裙,然后亲自伺候懒洋洋的朱由校起床。在朱由校熟稔的偷香行为下,杨令月媚眼如丝的陪着朱由校用了丰盛的早膳,便目送出翊坤宫。朱由校走后,太阳居然罕见地钻出了厚厚的云层,懒洋洋地挂在天上,驱散了不少的寒意。杨令月穿着素锦夹棉的襦裙,披着镶有灰鼠老皮、织锦团花的披风,站在光秃秃、显得有些萧瑟的庭院中央。沉默少许后,便出声让春来安排人打扫积雪,将庭院打扫出来,好赶在春季来临时,种上花草树木、装添景色。跟着杨令月随身服侍的春来哎了一声,便亲自去叫了几个粗使宫娥,开始打扫庭院。打扫过程中,杨令月又在空荡荡的庭院站了一会儿,在秋去领着几个小太监搬来美人榻摆在长长地走廊上时,杨令月转身出了庭院。“听说今年西苑的梨花开得很好,不如今年春季来临时,咱们就在庭院里种一株梨树。”正往美人榻上铺厚厚垫子的秋去脸蛋一皱,有些苦恼的道:“种梨树还不如种桃树呢,桃花比梨花好看,结的桃子也比梨子好吃。”杨令月挑眉,似笑非笑地瞄了秋去一眼,含糊的说:“桃子是很好吃,但梨子也不错,不如就梨树、桃树各种一株吧”作者有话要说:更新o(* ̄︶ ̄*)o☆、第三十二章“娘娘这主意好,就梨树、桃树各种一株,当然再种一株李子树是最美不过了。”秋去在一旁巧笑嫣然,说道果树结的果子时,还用小巧的舌尖舔了一下唇瓣,显然已经开始想念果子吃到嘴里的味道。春来有些无语,秋去这丫头平时看起来不错,人挺伶俐的,但一遇到吃的问题就化身吃货,着实让人哭笑不得。“得了,别扯这些还没影儿的事。”杨令月笑了一下,接过春来递给自己的暖手炉,倚靠在走廊的栏杆处,慢悠悠地接着道:“我记得前几日万岁爷赏了几个柑橘,嗯,取一个出来本宫尝尝,其他的你们几个丫头就分吃好了。”春来也笑了起来,在秋去忙不迭跑去取柑橘时,脆生生地跟杨令月道谢:“,奴婢谢谢娘娘地赏。这时节的柑橘可是稀罕物,奴婢早就馋得不得了。”“你这丫头惯会说些好话哄本宫。”杨令月弯了弯唇瓣,却是转而问道:“冬果呢?这丫头又跑去哪儿了?”“娘娘忘了,今儿是各宫娘娘领取份例的固定日子,所以冬果就和夏时公公亲自走了这么一趟……”“本宫倒是忘了此事。”与清代后妃制度不同,出自小门小户、良家子的明嫔妃,绝大部分都要依靠内务府发放的份例过活,即使暗中有魏忠贤做靠山的杨令月也不例外。清朝时,后宫妃嫔支取的份例分为九等,最高等皇太后的年俸是黄金20两、银2000两。至于母仪天下的皇后则是年俸1000两、余下相应的则是皇贵妃银800两、贵妃银600两、妃银300两、嫔200两、贵人100两、常在50两、答应30两。除了年俸,也就是例钱是按年发放的,其余者,例如每月应用的生活用品,布匹、毛料,鸡鸭鱼肉、蔬菜,甚至是食用泉水都是按月支取。清袭明制,清宫如此,明宫自然也差不多这样,除了嫔以下的低位嫔妃不叫常在、答应,而是称呼婕妤、昭仪、美人、才人、贵人外。其他的不管是年俸也好,还是每月该支取的份例也罢,嗯,还是差了一些。以住在坤宁宫的张皇后为例,张皇后每年的年俸是一千两,各类布匹、缎类总计30匹,纱20匹,外贡布匹,例如高丽布、倭布等15匹,各类细棉布、粗布等共计50匹,金线金线20绺、丝、绒、棉花线等共16斤,棉花40斤,各类皮料、貂皮共计100张。每日吃食用品繁多、暂时不提。皇贵妃则是年俸八百两,其余者其余者每月支取的份例则是在皇后的基础上减三分之一。而皇贵妃以下的妃、贵妃是600两年俸,妃子则是年俸500两,其余者每月支取的份例则是在皇后的基础上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