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节
作者:长恨歌行      更新:2023-06-24 13:38      字数:5092
  第135章 永圣元祚二年, 秦王俊因品行不端, 太上皇亲下旨意,命革其官,又因有疾,因此被送回大兴城中的□□修养。杨俨代替皇帝亲往探视, 不过和其他人不同, 杨俨早已知晓杨俊真正的病因。虽然知晓病因, 但是杨俨却在考虑是否要将真相揭露出来。皇子封王,其王爵的名号乃是大有深意。亲王的爵位名都是以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国为名的, 极有古蕴,与郡王不同, 而在诸亲王之中, 默认以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 而其中,实际上以晋王的王号最尊。虽然晋王最尊,但是和汉王以及蜀王相比,秦王的王号也不弱。说起来, 蜀王杨秀或许是杨坚五子中王号最差的一个,如果单从王号来看的话,杨坚只是希望这个儿子安安分分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同建立在蜀地的蜀汉等国一样, 偏安一隅,安逸却难成大器。但是最后,杨俨还是决定要救下秦王。首先, 杨俨不是那种铁石心肠的人,杨俊与他之间的利害关系并没有杨广那么大,更何况他这么做,便是对杨俊有救命之恩,日后他这位叔叔必为他所用。在杨俨前世的记忆中,赵郡李氏有一些人与他相友善,曾经委婉地提过一段话。后来的大唐宰相房玄龄之父房彦谦,在开皇八年定陈、众人都认为天下将迎来长久的太平的时候,和亲近的出身赵郡李氏的友人说过这么一段话:主上性多忌克,不纳谏诤。太子卑弱,诸王擅威……杨坚让自己的另外嫡出四子出镇天下各处,虽然是为了安定大隋天下,但是也埋下了诸王与太子相争的种子。杨广等人长年出镇在外,大权在握,和他们作为太子反而更容易受到天子的掣制的长兄相比,他们私底下更容易发展势力。这一世虽然明面上杨勇这个太子比起弟弟们要强势不少,但是这只是换汤不换药,私底下依然暗流涌动。若不是杨俨釜底抽薪,直接用谶语废了自己心计最可怕的二叔杨广,怕是杨勇之前的太子之位,即使有他的加成也不一定保得住。杨广的可怕是杨俨深有体会的,前世他一直将这位当成了演义、影视剧中的暴君广,没有太过重视,知道被杨广的心计所伤,他才恍然明白,杨广亡国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是“暴君”,而是因为他是一个聪明过头的人,而多年的隐忍一朝解放之后,他便不愿意再忍下去了。可是这一世,杨广依然是那个还在隐忍的晋王,杨俨不能对他放心。秦王杨俊是中毒,而且是在他身边的王妃积年累月下的毒,调养的方向错了,自然救不了他。虽然杨俨十分怀疑宫中的御医是真的看不出来秦王杨俊是中毒还是在那装傻充愣,但是他已经准备挑明了。民间多奇人,杨俨为了表示自己对叔叔的关心,特意让手下人寻来的“神医”很快就找出了秦王的病因,告知了崔家详情之后,王妃很快就“病逝”了,这个速度也是让杨俨叹为观止。大概是因为秦王妃的前例在,原定许配给杨昭为河南王妃、就差完婚的崔氏女——这位是秦王妃的亲侄女——很快就因为大婚之前生病被测出与杨昭命格不合,只能遗憾地另许他人。秦王杨俊渐渐好起来,但是元祚帝杨勇却没熬过去。元祚二年,帝崩。杨俨的几个弟弟都还只是郡王,虽然是皇帝的儿子,但是谁都知道杨勇登基不过是为了给杨俨一个名正言顺的继位理由而已,元祚帝属于过渡阶段的皇帝,实际上他的地位就和从前当太子的时候一样,那元祚帝的这几个儿子自然只能被封作郡王。当然也没关系,他们大可等到杨俨继位了之后再受封。但是没有人想到,杨勇虽然有疾,但是这个驾崩的速度也实在是过快了。天子驾崩,诸王宗室并勋贵大臣都要来吊丧,杨俨作为嗣皇帝——杨勇驾崩之后,在场见证的一些重臣就请太子嗣皇帝位,以安天下了——正式登基,但是因为上头有一个太上皇压着,自然要对叔叔们好一些。而且太上皇杨坚已经升级了,作为先帝之父、新帝之祖,他应当被尊奉什么名号也成了难题。北齐的高纬曾将皇位传给儿子,又令儿子退位,被尊为无上皇,但是那只是特例,而且北齐为北周所灭,直接祸首就是后主高纬,大隋用昏庸无道的北齐后主定的名号,实在难以令人肯定。“太上”二字,乃是至高无上之意,“皇帝”本就有至尊至贵的意思,退位之后,将其尊为“太上皇帝”简称为太上皇,则意为更尊贵的皇帝,可以说,太上乃是华夏自古以来最尊贵的名词之一,太上皇之外,还能有什么名词,令其比太上皇帝更为尊贵?除了刘邦的父亲、那位没有当过皇帝而被尊为太上皇的、农民出身的刘太公外,在现今大隋能查到的历史上,最早被尊为太上皇的人,是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嬴子楚,在始皇帝更易帝号后,追尊父亲为太上皇;而后便是北齐后主高纬,那位因为即将亡国而退位给幼子的昏君;还有一例,就是被大隋夺了皇位的北周皇帝,宣帝宇文赟为了享乐同样退位给了年幼的长子,但是他自称天元皇帝而不是太上皇帝,尊号便不足以参考。最后想出来的方法是在太上与皇帝之间再加一个圣字,全称是太上圣皇帝,简称太圣皇。而独孤伽罗的尊号就简单得多了,原本她应当被尊为太皇太后,但是为了与杨坚的尊号相匹配,她被尊为太圣后,当然也能称其为太皇太后。杨俨登基后,最先要做的就是封赏宗室以及诸皇亲,他的亲外祖云定兴早就没了,就是云氏外家,他也不甚亲近,既然是被当作元氏的嗣子培养,他当然要尊元氏。前世的元氏突发心疾病亡,但是这一世的杨勇不幸出了意外,而且在此之前他们的裂痕也渐渐有所弥合,因此元氏活到了杨勇当皇帝的时候,又被杨俨尊奉为皇太后。至于杨俨的生母云昭训,因为是庶妃,则是以原平原王、现鲁王杨裕太后的身份受封的。汉王杨谅同杨俨是从小一同长大的,叔叔之中,就数他对杨俨最亲近,因此杨俨登基之后也对他大加封赏。不过除了杨谅的态度稍好,杨俨的几位叔叔其实都是不服他的,他实际上是庶出,和元祚帝杨勇同样是帝后嫡出的诸王怎么会服气?虽然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来看,嫡长子殁,有子,则当以其子为嗣,有嫡立嫡,无嫡立庶,杨俨得位的正统性是明确无误的,可是杨坚与独孤皇后向诸子强调了多年的嫡出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为了自己的白莲花人设,杨俨忍了。这么多年都忍过来了,如今登上帝位,他更加可以慢慢来,不着急了。为了表示对先帝的纪念,杨俨登基之后,依然使用元祚年号。元祚四年,有人出首,密告蜀王杨秀似有反意。太圣皇杨坚尚在,自然不可能对自己的儿子做什么,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便只是让人罗织罪名,先行将杨秀废为庶人,押解回京。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杨俨不仅没有对皇叔落井下石,反而屡屡为其说话,之后为了表现自己的宽容,虽然没有将杨秀释放,但是却在元祚六年敕封其为燕王,论起王号的尊贵程度,自然在蜀王之上。杨秀有胆气,容貌瑰美,又擅长武艺,可以说同样是一个出色的人物,只是心渐渐地大了,纵然有才能,也不能为之所容。他觊觎皇位,触犯的是杨俨的利益,但是杨俨反而有了借着这个机会将其余宗室赶出九州之地、镇守他方、开疆拓土的理由,而杨秀,就是他的试验品。朝中有侍郎裴矩,便上奏折,道“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指出占领辽东大部土地、世袭辽东郡公的高句丽乃是大隋夺回故地的敌人。杨俨将杨秀封为燕王,本就有其意,裴矩这么快就上奏折,当然是因为他是一个聪明人,早就有这个想法,如今又闻弦歌而知雅意。杨俨便称“可夺孤竹国之土者,舍燕王其谁”,不仅将杨秀放了出来,还令其统帅十万大军出征。实际上的人数是十万,那么对外宣称的时候,便成了三十万大军。粮草、军备等,杨俨这些年一直在准备,自然很是充足。事实上,大隋自杨坚在位的时候就对的高句丽不满,常有冲突,只不过现在准备撕破脸皮了而已。元祚八年,隋军攻占高句丽的大部分地区。杨广最后把大隋玩没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三征高句丽失败,而最重要的第一次,就是在大幅度占优势之后功败垂成,他后世旅游的时候还听过被韩国人尊为“英雄”的乙支文德的事迹,此人数次诈降大隋,最后令大隋数量庞大的军士葬身他乡,还被做成了京观,对杨俨来说,这简直是难以忍受的奇耻大辱。于是隋军这次接到的唯一一个强制的必须执行的命令就是赶尽杀绝,不接受投降。高句丽人虽然死战,但是最后依然被大隋击败,然后,他们就没有然后了。元祚八年,高句丽覆亡,辽东之地尽归隋土。天子杨俨以此地为燕王杨秀之藩国燕国,使其能于国内称孤道寡。此后其余的宗室也渐渐或主动或被动地请仿周世之事,入夷狄之地开疆拓土,使夷狄是膺、荆舒是惩,大隋天下也因此愈发广阔。元祚九年,圣后独孤伽罗薨逝,同年,太圣皇杨坚驾崩。次年,改元永圣,一个新的盛世,正在慢慢地形成。作者有话要说:这一卷的正文完结,然后开启番外到武侠世界装逼233333第136章 无责任番外:当正史遇见武侠(上)永圣二十二年, 海内统宇, 天下承平日久,终于大治。以军功晋爵者在九州外有封地者不计其数,永圣帝也不禁其在封国内称孤道寡;科举晋身的人才无数,世家、寒门开启了争斗, 反而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长此以往, 困扰无数帝王的世家心病,终能解决。九州之外, 诸侯国林立,大隋奉万国之力以治中国, 天下人因此称之为“永圣之治”。至尊永圣帝践祚御极三十载, 有莫大功绩, 可惜人不能与天斗,纵然他英雄一世,保养得再好,也已经露出老态。永圣帝杨俨第二世穿越, 第三世重生,已经活了三辈子,自然不惧一死,只是他有穿越又重生的际遇, 此番垂垂老矣,又贪心地慨叹自己没有携带着什么长生不死的秘籍穿越。不过他人还算清醒,没有效仿前人令人出海寻仙或者求仙问道。然而合该杨俨有一番机缘, 是年,天降流星,有人从流星中寻出一精铁所铸之书,进献至尊,而这神书,讲的是气运之道。杨俨雄心勃勃令大隋大幅度向外扩张,纵然底下有诸侯国,但是他们实际上依然是大隋臣子,与扩张前那些都是大隋敌国或无关之国是不同的。诸国气运集于大隋一身,终于造就了这凡人界千年难得一见的庞大帝国。而这,也给了杨俨修习气运之道、博取永生的机会。永圣二十四年,杨俨修习了神书上的第一法诀后,将剩余八法通传天下,有资质者皆可修习,大隋位面从历史位面开始向玄幻位面转型。永圣三十年,大隋一统亚非欧三洲,气运如火,其色转为赤色,于黑白红黄青五色国运中位列第三,但已经有丝丝缕缕的黄色出现。运朝如仙侠世界的超级灵阵,杨俨等人能依靠法诀吸收天地灵气,但是在这个灵气不甚充足的世界修仙,进益甚快得归功于运朝带给他们每个人的气运。根据杨俨的猜测,他穿越的这个世界其实和真正的正史世界还是有区别的,属于那种有神仙道法残留的平行世界。虽然这个世界有灵气,如今也出现了功法、以及气运修行法,但是不提如今的灵气浓度不高,只说日后,天下全数一统之后,又能支撑他们修行多少时日?于是乎,杨俨将目标转向了其他的世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杨俨以及朝臣如今兴起了新的野心,自然开始同心协力想要找出其他的方法。于是乎,与大隋位面相近的其他有灵气的位面就遭了殃。永圣四十五年,大隋发现了第一个高武位面,而这个世界,在修习了功法之后的杨俨记忆中,有一个很清晰的名字——大唐双龙传。与大隋最近的世界都是一些与它背景相似的历史位面或者以这个时代为背景的武侠等位面,而这些位面中,大唐双龙传的武力等级显然不弱。但是,面对着大隋位面的大举入侵,双龙位面很难有招架之力。大唐双龙传位面,隋帝杨广大业十二年,天下乱起,气运无双的两个主角寇仲、徐子陵开始逐渐在这个乱世崭露头角。而就在这一年,高句丽不明不白地亡国了,仅剩当世三大宗师之一的弈剑大师傅采林带着部分人狼狈逃往中原。隋帝杨广倾大隋举国之力都未能完成的事业,居然在不明不白的情况下被人实现了,自从弈剑大师来到中原后,便有无数人想要探究这个秘密。很快,他们就将见识到隐藏在黑暗中的庞大势力的能力。大业十三年四月,李密率瓦岗军逼围东都,历数帝广十大罪状;五月,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然而天子杨广却在江都之地醉生梦死,全然不见早年的英明神武,大隋天下,风雨飘摇,仿佛顷刻间便要散尽。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李渊攻入长安,拥立留守长安的杨广之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年号为义宁,遥尊杨广为太上皇,并受杨侑之封,晋位唐王,长子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次子李世民改为秦国公,四子李元吉为齐国公。然而就在这一年的年末,无数隋军自高丽而出,扫荡天下快如雷霆之势。联想到当年葬身高句丽的隋军,知晓这个消息的人都不由得心中发寒。很快,那些隋军就退回了高丽之地,似乎更加坐实了他们是当年那些大隋亡魂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