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
作者:长恨歌行      更新:2023-06-24 13:36      字数:4631
  简而言之,这是司马师的未来死党之一。当然了,在少年时期之后,经历了浮华案的沉浮,司马师彻底与夏侯玄等人分道扬镳,开始了自己谋“大事” 的不归路。哦,除了是发小兼死党以外,夏侯玄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司马师的大舅哥,他的妹妹是司马师的妻子,也为司马师生育了他仅有的几个女儿。不愧是《世说新语》里有记载的名人,夏侯玄别的不说,脸是真的很好看,自封邺城第一美儿童的司马师,觉得夏侯玄可以排在他后面当个第二名。夏侯玄的妹妹、司马师未来的老婆夏侯徵已经出生了,就是在建安十六年出生的,和司马昭是同年。不过夏侯玄和司马师不同岁,他是货真价实的“三岁”小孩儿,司马师起码已经四岁了。两个长得玉人一般的小孩子,一本正经地讨论该如何教导好自己的弟弟妹妹,这个画面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虽然画面很好笑,但是夏侯玄的母亲曹氏却笑不出来。夏侯尚是夏侯氏的贵族,在曹操势大的时候,曹氏和夏侯氏就是最尊贵的两个家族。夏侯尚的家世很好,这就导致他也会有一些贵胄子弟特有的不太好的习惯,譬如蓄养婢妾,还有其他的行为。曹氏并不是来告状的,曹丕就算替她管教了丈夫,又能如何,难道她丈夫回府以后就能回心转意了?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勉强不来的。她只是觉得一直闷在家里,夏侯玄还小,老让他看后宅的那些事不好,多出来走动走动,对男孩子的成长总是有帮助的。她也不放心女儿留在府里,反正孩子也快满周岁了,这个时候抱出来,只要路上不见风,总还是可以的。于是司马师同学,就获得了在四岁的时候见到了未满周岁的未来老婆的殊荣。司马师:难道以后和夫人谈天说地的内容就变成了“想当年你小的时候,我还见过你家乳母给你换尿布”?画面太美他不敢看啊!曹氏今天出门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夏侯玄,不能老把孩子拘在府里。而夏侯玄有了司马师这个玩伴以后,显得特别高兴,他们俩的年龄本就相差不大,而且司马师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倒是比曹叡还要有条理一点,而小孩儿其实都喜欢和大孩子一起玩,不喜欢跟自己一样年纪的小屁孩。司马师有灵泉水的滋润,长得本来就健康,再加上老气横秋的说话方式,看起来还真有小先生的风范。被抢了风头的曹叡就有点不高兴了,以往那些小孩子巴结的都是他啊!但是,在司马师的一声“叡哥哥”下,曹叡屈服了。曹叡:唉,他们都还是小孩子嘛,我是他们的叡哥哥,我和他们计较些什么啊!于是曹氏上门拜访的这天,曹丕府上还挺热闹的,而且颇为欢快。到了傍晚,曹氏要回府的时候,司马师也要被下班回家的司马懿接回去了。汉末好爸爸司马懿朝着曹氏礼貌地点点头——这个时候的男女大防可不像后世那么严——然后邀请她可以上司马家拜访,毕竟司马师也没有什么同龄的玩伴。历史上的司马师如何,司马子元不知道,但是他自己是不愿意和那些攀关系的人家里的小孩走得太近的,而司马氏这一代的孩子年龄还是有差距的,互相之间住的距离也不算近,所以这就导致了司马师在如今,除了“大玩具”曹叡和“小玩具”司马昭外,没有别的玩伴。别看阿师小朋友在自家爹娘面前谈起又被他气到的曹叡是怎样的恼羞成怒、他的形象是怎样的聪明机智英明神武,但是在他爹娘的眼里,他就是个没有什么玩伴的小可怜。曹叡公子肯定不可能长期和小朋友保持着友谊的,于是,司马懿将目光转向了这一天似乎和司马师颇有共同语言的夏侯玄。对夏侯玄和他妹妹的最深印象还是大舅哥与未来老婆的司马师:真是厉害了我的爹,你是要给我预定一个夫人吗?!第86章 入眼司马师虽然和曹叡、夏侯玄玩得不错, 但是估计是因为他家父亲大人终于认识到长子需要扩大交际范围,所以也慢慢地给他介绍新朋友。最起码,亲近的世家的子弟总不能面没见过, 连听也没听说过吧?其他的小孩儿是不用那么早开始交游, 但是谁让司马师是个天才呢?天才的待遇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而且司马师是长子,司马懿自己虽然也是个天才,但是他在家中排行第二, 光是兄弟就有七个, 和司马师的情况还是不同的,不同单纯地用他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决定司马师的路。不过虽然是小屁孩,但是世家的教育都是从小开始教导的,聪明的孩子已经能看出一二来了, 所以司马师还是交了几个朋友的。但是,司马师最喜欢的游戏还是逗弟弟了。司马昭还是个出生未满一年的小婴儿,看起来嫩嫩的模样, 笑起来也很可爱。历史上的司马师没有自己的子嗣, 过继而来的嗣子也在之后被司马炎害死, 所以司马子元对司马昭这个弟弟本来不是很感冒的。但是呢,小孩子本身是无辜的,司马昭又是司马师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只要教得好, 不怕以后不和他亲近。这个世界的历史,在带着灵泉水这个金手指出生的司马师出现的时候,就已经走向了和历史不同的方向, 那么,只要司马师能保证自己长命百岁,就不能一直防备着这个弟弟,还是要好好教的。在司马师同学的极力教导下,聪明的司马昭同学头一个学会的就是叫哥哥,司马师表示朕心甚慰,认真教导还是有好处的。司马懿and张春华:昭儿第一个叫的居然不是我们而是哥哥,如果这样你还不满意的话,师儿你是要上天吗?司马师当然没有上天的想法,他只是很认真地在培养兄弟感情。曹操出征,曹丕坐镇邺城,对于曹丕这一派的人来说,丞相不在,丕公子总管邺城事务,是机遇,也是挑战。城中可不是所有大臣都支持丕公子的呢!当然了,丞相不在,对于支持丕公子的一众大臣来说,主要还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总是斗来斗去也是很累的,丞相出门了,起码这段时间在外面的时候不用和人撕逼了不是?大人们并不是很喜欢和自家府上的小儿说政事,即使是司马师这种天才儿童,更多的还是考校他的文史才学,最多只是让他知晓厉害,不要随便招惹什么人。而且就算小孩们知道了情况,又能做什么事呢?孩子是每一个家族的未来,但不是家族的现在。于是乎,司马师除了凭借自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进程以外,对时政最大的了解居然是从曹叡那里来的。曹叡虽然贵为丕公子的长子、魏王曹操的嫡长孙,但是他对时政的了解不一定比司马师多多少。但是呢,曹叡小哥哥要在司马师这个小孩儿面前充大,当然会把自己只言片语听来的消息告诉司马师。这个年代的消息传递很慢,虽然曹丕那里肯定能收到前方最新的军情信息,但是他绝对不会和别人透露。还有魏国——曹操封了魏王,当然和汉诸侯王一样有自己的封地有封国——的许多大事,也不是司马师、曹叡这种小孩能够知道的。但是呢,对于江东孙氏以及荆州刘备、蜀中刘璋的动态,魏国这边有许多人都清楚。有技术地泼敌人的脏水,司马师很理解。知道未来的蜀国两大根基就是益州和荆州,甚至在荆州丢了以后,蜀国就指望着蜀中的地盘了,司马师很确定,现在曹魏方面宣传的一些刘备黑料是很正确的。但是,就是因为这些黑料是曹魏这边宣传的,曹操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逆臣”,而刘备却是忠义仁厚的刘氏血脉,反而有机会让那边的人进行辩驳,反面例证“被曹魏深恨的刘备一定是个好人”。根据说法,在曹操领兵出征之前,刘备就应刘璋之邀入蜀中了。知晓历史的司马师知道刘璋是被手下的张松和法正耍了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法正和张松的人心可是早就被刘备给收买了,刘璋真的是嫌自己的基业太稳固了,有个张鲁在一旁虎视眈眈还不够,居然想要驱狼吞虎,让有着小绵羊外表的恶狼刘备带大军帮忙。曹叡想要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告诉司马师,好显显威风,谁知道司马师一脸不屑地把刘璋批了个半死,居然敢下定论刘璋肯定玩完儿?和司马师持着不同意见的曹叡越吵越凶,居然闹到了曹丕面前。曹丕听完司马师的话以后很是惊讶,因为司马师下定论,在曹叡讲给他的故事里,只是充当了媒介作用的张松居然被司马师下了定论,说他在其中起了大作用,如果未来刘璋倒霉的话,一定是因为这个人。张松从前也来过曹操这里,同样是被刘璋派过来的。虽然张松是个有才华的人,但是和那些有才又有脸的才俊不同,张松长得很矮,又其貌不扬,说得严重一点,就是汉代版的武大郎。就是因为长得不好看,虽然有才华,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张松受了很大的憋屈。就连公认相貌不够英武的曹老板也看不起他,这也难怪,曹魏不缺文臣,曹操欣赏的郭嘉那一类的有个性又有才华的谋士、大臣前提是要长得好看啊!虽然曹操知晓他的才华,但是在张松的外貌debuff下,曹操愣是看他不上。在曹操这里没有受到礼遇,张松深恨之,但是估计在“刘皇叔”那里,张松受到了如沐春风般的待遇。虽然《三国演义》是三分史实,七分演义,司马师确定,张松这部分,应该是对的。张松的才华是经过了杨修的认证的,当初杨修极力劝说曹操对张松礼贤下士,曹操未纳,这可是他们这里流传了很久的故事啊。当然了,还没有经过刘备在张松的作用下占据益州的打脸故事,在杨修为张松劝曹丞相的故事中,这只是一个疑似杨修识人不明的例子。司马师小小年纪居然断言益州将会因张松极力劝说刘璋之故而易主于刘备,曹丕颇感惊奇。但是惊奇归惊奇,他们知道的东西比司马师多,当然也不会被司马师的“童稚言语”给说服。司马师:几年以后你们就该被打脸了!对于曹丕来说,处理一下庶务,和党羽们商量一下怎么赢得父亲的欢心、早日被立为太子,最后再写几首诗抒发一下情感,这就是日常了,小日子过起来还是很惬意的。而且他的母亲卞夫人也不算是一个特别偏心的母亲,对曹丕这个儿子也还是很关心。在随军出征不久就病倒以后不久,养好病的卞夫人便启程回到了邺城。卞夫人是曹丕的亲妈,当然不会给他找麻烦,曹丞相对于曹丕的日常影响,就只有前方发来的那一份份军报能够体现了。司马师过了四岁,又过了五岁,等到他长到六岁的时候,曹丞相班师回朝了。据说丞相现在还算好的,至少不是长年累月的领军出征了,早年的时候,他的一应妻子儿女有许多都是从军而行的,曹丕少时就是在军中长大的。还有曹植,他现在虽然不像三哥曹彰一样醉心于兵事,但是也渴望建功立业,除了家庭情况的影响外,和他的成长环境是离不开的。以《白马篇》为代表的曹植的前期作品,都是抒发他渴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情感的,和后期的《洛神赋》、“黄初八年正月雨”之类的赋文可不同。建安十八年,领军出征年余的曹丞相终于率军归来了。在此次丞相出征的过程中最显眼的公子,当然不是留守邺城的二公子曹丕,也不是虽然勇武,但是没被丞相认为是继承人的“黄须儿”曹彰,而是四公子曹植。曹丞相回来之后不久,丕公子又变成了内心凄楚、难以言喻的二公子,司马师表示自己还能再说些什么呢?你们曹家的父子可真是会玩啊!曹操此次领兵是西征,平定大汉北方疆域的动乱,南方那边,经历过赤壁之战以后,元气大伤的曹操已经暂时不打主意了。正是因为这样,刘备和刘璋的撕逼过程中,北方这边根本就没有动兵。张松已经因为交好刘备、刻意引狼入室而被刘璋杀了,刘备干脆地动手之后,因为张松透露给他的大量的益州的信息,对上刘璋的人马也算是势如破竹。司马师这个居然能够“慧眼如炬”地指出张松在刘备与刘璋的争斗中的作用的小孩,就这么入了曹操的眼。问题是他明明就是在曹丕面前说的这话,知道的人除了曹丕府上的人就没几个了。司马师:曹二叔叔,你再不好好管管你府上的人,你这是药丸啊!作者有话要说:日常一黑文艺小青年阿丕~~~请相信我对阿丕爱得深沉2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