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
作者:长恨歌行      更新:2023-06-24 13:35      字数:4628
  太子嬴柱暴毙,华阳夫人又与太子嗣子的关系不好,无奈之下,只好现在开始向异人示好。虽然之前华阳夫人还致力于给异人找麻烦,太子迟迟不立嗣子,华阳夫人功不可没,但是谁让现在他们是一条船上的蚂蚱呢?太子暴毙,蜀侯嬴煇是凶手,但是不代表异人的王储之位就是板上钉钉的了。秦王还有其他的儿子呢!要是异人成为王储,作为他的嫡母,华阳夫人日后还能安享尊荣,要是再换一个太子,嬴柱这一系的所有人就会重蹈悼太子一系的覆辙,淹没在咸阳的权贵之中,从此默默无闻。所以,华阳夫人和异人结盟了。而她的诚意就是太子暴毙事件的真相。要不是她是太子的正妻,太子的死因也不像后世某位死在宠妃肚皮上的皇帝一样难以启齿,恐怕第一个要被处置的就是华阳夫人。之所以能查出蜀侯进献的贡肉中有毒,当然是因为那些肉没有被动过,太子的死因,说起来和蜀侯没有直接关系。秦国不提倡奢华,就连王宫之中,都不像其他各国一样有太多的金银玉饰。但是华阳夫人不一样,她受宠,又是楚国公主,想要通过巴结她来搭上太子门路的人也不少,所以用度颇为奢华。太子差一点就要吃进去的菜品,居然让银箸变了颜色。其实会让银箸变色的东西不一定是有毒的,但是为了保险起见,那份晚餐太子根本就没有动。那他为什么会暴毙而亡呢?是因为他当时和华阳夫人畅想借此一举把蜀侯嬴煇打入地狱畅想得太过激动了,而且若是秦王不慎食用了贡肉,山陵崩的话……情绪过于激动,再加上太子的年纪也不小了,孙子都有了,秦王算是高寿,太子也已经可以算是老年人了,结果一不小心就中风了。中风属于突发病症,此疾实际上包括的种类不少,太子的症状,换成异人熟悉一点的词儿,就是脑溢血。这是一种急性病症,死亡率颇高,太子理所当然没有抢救下来。太子自己突发疾病显然没有被毒害身亡来得有说服力,而且他的菜品中也确实让银箸变色了,所以在华阳夫人的声泪俱下中,毒害太子的帽子扣在了蜀侯嬴煇的头上。对于自家老爹的死法,异人表示无话可说。情绪过于激动,还真的挺符合现实情况的。对于历史上的秦孝文王嬴柱在继位不过三天之后就溘然长逝,有一种说法就认为他是因骤然继位兴奋过度身亡的。嬴柱死了,要是异人继位,还能给他补个谥号,追封个秦王,要是异人没继位,那就只能万事皆休了。太子死了,秦王要给儿子追谥。中年早夭曰悼,原本悼是一个不错的谥号,但是悼太子的谥号已经给前头那位太子用了,所以最后定的谥号是闵。所谓“慈仁不寿曰闵”,“慈”和“仁”异人不好说,但是“不寿”倒是人人都可以确认的。闵太子是一个平谥,不好也不坏。太子死后,他还住在宫中的一应妻妾儿女都要搬出去。作为太子嗣子,异人是有义务抚养他的嫡母华阳夫人的,他的生母夏姬自然也不会多说,但是太子其他的子女和妾室都住到异人的嘉平君府,那就不太可能了。欺负老实人也不是这么欺负的呀!太子留下来的那些人暂时还住在宫里,他们接下来的待遇如何,端看秦国的下一任王储是谁。如果王储是太子嗣子异人,那么他们就还能好好地住在宫中,毕竟地方那么大,从嘉平君府搬进来的异人不会赶她们出去,但是,如果王储不是异人的话,恐怕日后就只能泯然众人,要同悼太子的身后人那样生活惨淡了。从安国君嬴柱受封太子以来,他的存在感也确实不高,但是比起秦王的其他儿子来,他和父亲交流的时间会更长久,此番又是猝死,秦王难免会摈弃他不好的那些地方,多想想他的好。而且异人当初受封太子嗣子还是朝堂上的卿士首先提出来的,可以看出他的能力还是很令人信服的。首先,异人在朝堂上已经历练了不短的时间,种种事件也给他塑造了极高的威望,是个合格的储君人选,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做储君比他爹嬴柱还要合适一点;其次,异人还有一个好儿子,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不一般的才智,秦王自己也颇为喜爱他,也就是说在继承人方面,异人也是无可挑剔的;最后,谁也不知道嬴稷还能做多久的秦王,要是他再立一个新太子的话,还得从头培养起,最起码新太子的威望和能力也得比异人表现出来的要高,但是谁都不知道是不是还有这个时间。最后的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孙子的异人对上秦王,比起秦王的那些儿子来,反而更与他亲近,秦王自己也很喜欢这个孙子。最后,秦王五十年四月,太子的丧礼的百日也已经过去之后,秦王就下了立储的令,立闵太子之子异人为王太孙。这个时代,储君的名头只有一个太子,还没有什么太孙、太弟之类的存在,毕竟传位给儿子都不一定保险,儿子都不一定会守得住,更何况是传给孙子。异人这个王太孙,在这个时代也算是开天辟地头一人了。受封了太孙,异人让人把嘉平君府收拾了一下,就搬去王宫了。蜀侯嬴煇最后的处置方法是以谋逆论罪,处以极刑,对上这么一个恨不得自己死的儿子,太子还因他而死,秦王也不可能保有自己的慈父之心了。异人对这个叔叔也没什么同情心,所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那蜀侯想要抢储君之位,简直就是要杀了异人全家嘛,异人怎么可能对他同情得起来。蜀侯被处置了以后,蜀国这个名称也被完全废止了,现在那里改成了蜀郡,通行郡县制,新任太守是一位名人,叫做李冰,就是主持修造都江堰的那位。虽然是让李冰带着修渠、改造蜀地环境的任务去的,但是秦王还让他顺带把蜀人对嬴煇的评价传到咸阳来。异人:祖父你还真是吃饱了撑的,闲得慌啊!蜀人对蜀侯嬴煇的评价是一面倒,用三个字概括,就是死得好。无论是蜀地的官员,豪商,还是平民百姓,对于蜀侯嬴煇的死都是拍手称快的。谁让嬴煇在蜀地不仅欺上压下,还盘剥百姓,情节说得严重一点,就是无恶不作呢?秦王嬴稷,在他当秦王的第五十个年头,头一次生出了要回到从前,把嬴煇这个孽障掐死的想法。蜀地开始都江堰工程的建造的时候,秦国又派人去韩国蛊惑韩王,让他成功想出了“疲秦计”这样的“妙计”,主动地将水工郑国派到了秦国来。虽然同时建设都江堰和郑国渠确实对劳动力的需求颇大,但是日后的成效还是喜人的。秦国自己搞内部建设,不和其他人玩,这种短暂的和平,对于其他各国来说都是可喜的。同时,异人当上王太孙以后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奖励生育。生一个嫌少,生两个不多,生三个保底,生四个以上才算是大秦好百姓!只生一个的要受惩罚,生两个的开始给奖励,生三个以上的,国家给补贴,帮你养孩子!在这个时代,人口才是第一生产力,秦王都豁出去实行军功爵制了,奖励生育的政策最后还是通过、施行了。虽然暂时看不出什么来,但是大秦幼儿的出生率多了不少,人口增长指日可待。而且令人惊喜的是,孩子生多了,国家给补贴的政策确实非常吸引人,韩、赵、魏、楚这几国与大秦毗邻的疆域,总有人不再畏惧如狼似虎的秦人,跑来投奔大秦,希望享受同样的待遇。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没有什么特别重点的东西,总之就是过度。第56章 连下秦王稷五十一年, 也就是周王姬延五十九年,当了五十九年周王的姬延终于离世了, 而且,没有后嗣。后世有一个非常典型的规律,到了一个王朝末年的时候,皇帝一般都没有儿子,直系皇族都是断代。比如汉朝,汉成帝、汉哀帝都是无子,两个人的身份是堂兄弟;宋朝,南宋后面的那几个皇帝都是从民间找回来封王的;明朝, 天启帝和崇祯帝的关系是兄弟而不是父子;清朝, 咸丰帝只有一个独子,同治和光绪两个人又是堂兄弟,也都无子。姬延没有后嗣, 西周公的西周国也已经被灭了, 虽然还有一个东周国尚且苟延残喘,但是没有九鼎, 他们就不算正统。周王姬延离世之后,嬴稷也没想着再选一个人补上,九鼎都已经被移到咸阳来了,目的都已经达到了, 他做什么还要给自己添堵?被秦王封了一个封君,在自己的封邑上也算“安享晚年”的西周公不发表任何意见。他现在的情况,再提出来简直就是吃力不讨好, 寄人篱下的自觉他还是有的。至于东周公,西周公表示我就静静地看着你怎么作死。东周公自立为周王,在没有九鼎加成的情况下,这就很有意思了。反正秦国的态度就是,你们不是正统的周王室直系,你东周公说自己继承周王位,也得我们承认啊,反正九鼎在我们大秦这里,我们是不承认你这个乱臣贼子的。东周公:我从未见过有如秦王这般的厚颜无耻之徒!因为东周公自立为周王,这种行径比较微妙,秦国发声说他们不承认也没人能逼他们。不过因为各种原因,秦国也就打个嘴炮,也没有做出一怒之下就灭了东周国之类的事情。秦王稷五十二年,燕王离世,太子燕喜继位,其父谥为燕孝王。燕喜的运道不错,他爹当了三年的燕王就没了,让他能这么早坐上燕王之位。秦国不搞事,关东六国就要来搞事了。说实话,秦国把九鼎移走是很令诸侯不满的,但是东周公自立他们更是不满。名义上的老大没了,现在大家终于可以逐鹿天下而不仅仅是“问鼎”了,东周公一个连九鼎这种信物都没有的小国之君居然敢自立为周王?当年的周公之国为什么会分成东周国和西周国来着?还不是赵、韩二国唆使,甚至给予了还没成为东周公的那位少子武力支持,才让周公国一份为二吗?虽然对上秦国很怂,但是战国七雄中的另外六国,对上战国后期这些在夹缝中求存的小国,一个个都不是好惹的。燕王新继位,在某些有心人的鼓动之下,韩王忍不住试着对他们动手了。赵国是有心无力,齐国是因为主政的君太后智商够高,起码比她儿子齐王建的智商足,判断力也够,所以没有轻举妄动,最后也只有韩王按捺不住出了兵。至于是谁这么坏心眼儿地派人去蛊惑韩王,秦国王太孙殿下笑而不语。“疲秦计”这种计策都能想出来,可见韩王本人智商颇为令人怀疑,而且韩国朝堂上虽然不是没有能人,但是韩王自己刚愎自用,自认为天下第一聪明,除了韩国国力弱让他无力回天,基本上他就没有什么不完美的。异人:我从未见过如此智商拙计却厚颜无耻之人。韩国值得异人注意的人不多,一个韩非,在韩国郁郁不得志,一个是张良——当然,现在他还没有出生。虽然张良还没出生,但是张家在韩国的影响力却丝毫不弱。到如今的韩王然,连续五任韩王,任用的相国都是张家的人。韩王然的父王韩釐王韩咎之前,连续三任韩王的相国都是张开地,老人家不行了以后,相国之位也没有旁落,韩王咎和韩王然的相国都是张开地的儿子张平。张平颇得韩王倚重,可以预见的是,要是还有机会,张家的这个相国之位还能继续连任下去。也就是说,如果秦没有灭韩国,按照最初的剧本,作为相三代出生的张良最有可能的就是继承他祖父和父亲的职位,成为韩国的又一任相国。而在秦灭韩之后,致力于报仇的张良给自己选择了一位主公——刘邦,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知道的,相三代不愧是相三代,果然有真材实料,且战斗力不俗。韩国能让人记住的东西不多,除了当初的韩昭侯重用申不害进行变法之外,就只有他们的弓弩值得一提了。大概是秦人、赵人画风彪悍,韩人迫于无奈,只能大力发展弓弩事业,他们的弓弩是天下一绝。这个时代,不同国家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春秋时代“吴钩越剑”声名响彻天下,在这个时代,韩国的弓弩则是人人都称颂的。燕王喜整个人都懵了,他们燕国和韩国算是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的那一类,韩王然是脑子被驴踢了么,居然最先拿他开刀?要知道,燕国不是一个好下手的国家,在燕国的名将四散之后,人人都把燕国当成了一现的昙花,转而继续盛赞当年差点就被燕昭王灭国了的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