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02 05:56      字数:3345
  “你丫的多管闲事儿?”鹞子抓着红叶领子的手给松开了,上下打量了一会儿新来的这人。

  并不认识,年纪不大,但应该是已经上班了的人。

  孙继东有的时候会觉得挺有意思的所以,有一段时间爸妈和身边的人看到的他就是这样的?有些事情,过了那个阶段再去看,就会觉得难以回首。就像很久很久以后,毛思嘉和他说过的,这叫做‘黑历史’。

  嗯,说的和毛思嘉很熟一样,实际上两人根本没说过几句话。非要说两人有什么原因可以多一点儿说话的机会,大概是两家大人认识,以及他最小的弟弟和毛思嘉曾经是同事了。

  这样说或许会很奇怪,但孙继东自己也觉得这件事很难说清楚1980年的冬天,和往常没有什么差别的夜里,他再次失眠到天明。而这次,推开门见到的世界却不同了,他来到了1967年,他刚刚因为一场群架进医院的时候。

  这场群架,他属于被牵连的——他已经有两三年时间不和那帮调皮孩子混了,没什么特殊的原因,就是觉得没意思了。所以,他被砸了脑袋进医院,这纯属运气不好,是被殃及到的。

  贸然遇到这样的事,身为一个无神论者,应该有一个艰难接受的过程。幸好那段时间呆在医院里,大家照顾他伤了脑袋,很少打扰他,给了他这个时间。

  出院之后,并不是说他就彻底想明白这件事了,而是另一件即将发生的事牵扯了他的注意力他首先找到了他爸,参军的事情他不干了!不管怎样,他得留在北京,一定得留在北京!

  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并不是1968年才开始的,而是五十年代就有的事情,但大规模,甚至半强制性如此,确实是1968年以后的事情。而在此之前,像北京这样大城市的青年,出路还是比较好的。

  可以留城工作(只不过能不能找到好工作,这就要看每个人的情况了甚至有些人根本找不到工作),还有少数人能够去参军。至于上山下乡,那属于个人自由,愿意去的会被全社会表扬,但选择这条路的少之又少。

  光荣是一回事,其中暗含的艰难又是另一回事了。远离家人,难得回家,生活困难这些都是客观事实。

  孙继东在停课闹革命之前,成为这场革命之前最后一届顺利毕业的高中生,本来是要去当兵的。曾经的他并不在意这件事,毕业之后就去当兵,他们家的男孩子从他大哥起,走这条路就成了惯例。

  当时的他没有考虑过未来做什么,就是被推到了这条路上而已。反正对于他来说,走哪一条路都没有区别。

  后来他才明白,绿色军营很好,但他的未来并不在那里他是在1973年下定决心转业回家的,又因为弟弟的关系认识了思嘉。

  这是迟到了六年的认识,如果他留在北京,他就能提前六年认识思嘉了。

  而这一次迟到,迟到的不是六年,而是一生

  思嘉出了意外之后,他收到了弟弟送他的一箱书籍,都是思嘉葬礼后毛叔叔金阿姨(毛妈姓金)分送给思嘉的朋友的。思嘉喜欢书籍,不喜欢书籍被浪费,所以保留了其他遗物之后,两位长辈就把书籍送了出去。

  孙继东不知道弟弟卫南是什么时候看穿一切的,他也没问,只是在心里感激卫南。沉甸甸的书籍压在手上,就像他轻飘飘的魂儿可以再次留存在身体一样——那段时间他反复那些书籍。

  ‘缘分是非常奇妙的东西,不能早一点儿,也不能晚一点儿。错过了一点点儿,原本可能的眷侣,就会擦肩而过,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这段话是钢笔字,落在一张书签上,书签则是夹在一部日文中。那部日文译为《春琴抄》,思嘉应该在尝试翻译,已经翻译一部分了,在原书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标记。

  孙继东甚至不敢去碰那些还没有暗淡失色的浅蓝色钢笔字,他分明感受到了命运这玩意儿有多操蛋——它让你生,你就不能死,它让你死,你就不能生。

  孙继东并非是感情细腻的那种人,甚至在大家都对姑娘特别感兴趣的年纪里,对此兴趣缺缺。他当然也觉得漂亮姑娘是好看的,但并没有和其中一个亲密起来的想法,就是觉得麻烦。

  但是,见到毛思嘉的那一天,他终于明白少年时代随大溜看的那些里的故事,并非是虚假的。

  甚至直到那一天他才明白,为什么许许多多的故事里,那么多的人可以为爱情去死——因为从那之后他也可以了。

  他可以为了毛思嘉去死。

  书签上的字就像

  是恶毒的嘲讽,他在告诉孙继东,他曾经只差一点点就可以赶在所有人之前爱上她了。那个时候她还不是任何人的女朋友,他有很长很长的时间让她靠近自己。

  只要他能做到,她身上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事她能长长久久地活着。

  “调戏女孩儿、闹事”孙继东看着这个一身痞气的男孩儿,脸上的神色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行了,不想惹事儿就散了。”

  似乎被他轻描淡写的语气给激怒了,鹞子上手就要动刀子。

  孙继东曾经在部队锻炼多年,现在肯定比不上过去,但这些日子每天锻炼,也捡起来了一些。干净利落地招呼上,先前鹞子手上那把折叠小刀先被踢飞了,然后顺势把人给按倒。

  控制这么个人并不难,但在场不止鹞子一个,还有他带来的小流氓这些人有不少都带了锐器。

  毛思嘉在短暂的惊愕之后很快恢复了理智,那些被吓住了就不能动弹的,在现实生活中只是少数,大多数人的求生欲会告诉他们该怎么做。

  刚刚准备向周围的人呼救,眼睛一瞥,居然看到一些穿警察制服的人。小痞子也不是眼瞎的,跟着有人注意到了警察——毛思嘉看出来了,他们想跑,但又不想扔下被按住的鹞子。

  一孩子似乎很紧张,手上的军刺就要往孙继东身上去。毛思嘉连忙喊:“你干什么!警察来了!动不动手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就像是当头棒喝,那孩子手上的军刺一下被吓掉了,‘当啷’一声响。

  孙继东控制住鹞子,慢慢站起来,看了毛思嘉一眼,很快收回了目光——他非得收回目光不可。

  “这儿怎么回事儿?”三名警察发现这边的情况,满脸紧张。

  其中一个看到孙继东,立刻招呼起来:“东子?你怎么在这儿?我听说你当兵去了这怎么?”

  哦,钱二喜,他的高中同学花了一点儿力气才认出来。因为他上次见他,他已经不是这个样子了,而是肚子微凸,满面油光,即将升职的干部了。

  孙继东指了指鹞子:“当街调戏姑娘,打架闹事,还动了刀子——没去当兵,留了下来,现在在公安部上班。”

  “哟!那大家也算是一个单位了。”钱二喜表现的非常热情,其实最多就是一个系统,实在称不上一个单位。不过这也是人情社会常见的了,七大姑八大姨地扯一通,就能叫一声老表老乡什么的。就此看现在钱二喜的操作,并不算过分。

  钱二喜旁边的同事一看这帮孩子就知道是什么事儿了,也不上手铐(这个时候手铐也是要省着用的),只绑了几个首要的,其他的也不怕他们跑了,然后就招呼这些人跟自己走一趟派出所。

  挨着个地拍这群孩子的脑门:“一群小流氓,净会做些缺德事儿!”

  这个时候不讲究执法礼貌什么的——每个警察要负责的人多、事多,还没有后来的科技支持,在相关观念上也比较老派。说的直白一些,后世的那些讲究,这个时候还讲究不起!让后世的人看,这个时候的每一个警察几乎都有暴力执法的问题。

  但这是这个时代的必然,不是承担了巨大工作压力的警察的错。

  这些孩子一个一个被带走,直到轮到红叶红叶觉得这个穿呢子大衣的孙子多看了自己几眼,总觉得他好像认识自己。

  孙继东确实看到了红叶,然后转过了头:“这孩子不是这帮流氓一起的,我来之前还阻止了这帮小流氓。”

  “看不出来啊?还是个做好事的。”钱二喜一眼看出这孩子也是小痞子样儿,但自己这同学说话向来是有一句算一句,而且他也没必要给个小痞子撒谎。只能说,祸害人的军阀偶尔也会干一两件好事吧。

  “这孩子就不用带了,走吧走吧——这姑娘是?”钱二喜其实一开始就看到孙继东一旁这姑娘了,只是之前不好问。

  孙继东转过头,看到了毛思嘉头顶的一个小小的旋。眼皮飞快地垂下,然后又抬起。

  “我爸战友家一姑娘,刚正好看到被小流氓欺负。”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19-12-31 22:36:52~2020-01-02 03:07:0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zohra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