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作者:报纸糊墙      更新:2023-06-23 23:48      字数:7944
  我闭上眼睛,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我也将正式迎来自己的二十八岁。第18章 万物复苏 …日子无论多难过,还是会这么一天一天过去。转眼春天就到了,这一年的春天真是充满了活力,我没有经历过爷爷口中那个风风火火的年代,但还是相信,当年的人们,不一定比我眼前这一群人更加热情。开春以来,随着交通的恢复,很多在外面打工的人们纷纷回到村子里,他们在外面饿怕了,回来种地。也有夫妻俩分居两地的,丈夫回来种地,妻子依旧在外面打工,这样一来,粮食也有了,钞票也不愁。镇上的人有些回到了村里,有些依旧住在镇上,像陶方他们,早上到村里干活,晚上再回去,有时候累了,就住在我家里。睡着弟妹的肚子越来越大,我母亲不放心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但是又不舍得让陶方一个人出来干活,于是就有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让弟妹搬到我这里来先住着,母亲和陶方就在村子里干活,方便照顾,到后来,干脆所有人都住进了我家里。这所老房子是我们以前的家,我在读高中之前大家都还一起住在这里,所以母亲不会跟我见外,虽然房子分给了我,可是在她意识里,还跟是她的一个样。其实本来也就是,我是她的儿子,儿子的房子母亲自然是住得的。陶方原本说他要去开荒,我想想没有这个必要,我们家的地我原本也就种了水库下面那些,离村子近一点的,还有两块不错的田地,隔壁朱大爷家的晚辈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可能是没打算回来种地,我跟他商量了一下,他也同意把地租给陶方。我每天出去放羊,然后找个没人的地方到山谷里去把稻子收了,这些水稻忙和了我好一阵子。还好有小黑帮忙,现在漫山遍野都是人,如果我和我的羊群一起消失的话,肯定会引起别人的猜疑,我让小黑看着在山坡上吃草的羊群,到时候如果有人说怎么没看到我,随便找个理由也就搪塞过去了。稻子割完之后得脱粒,我在晚上趁着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把脱粒机弄到山谷里去,这东西本来就放在偏僻的角落里,不留意的话肯定是不会发现的。虽然我心里还是有点烦躁,为什么明明是在自己家,我还得跟做贼似的?山谷里的木屋很干燥,因为没有粮仓,我就把谷子晒干了先用麻袋装着。山谷里的天气虽然四季如春,但是我没有马上种上第二季粮食,四季轮番着干太累了,我就只有一个人,外面还有一片土地。不如就这样让它们休养一阵子,过几天再弄点底肥进来调理调理,再多么好的土地,离了肥也是长不出好庄稼的。等到我要开始弄水库下面那几块地的时候,大家都快忙和完了,陶方和母亲过来帮我干活,大家都觉得我又放羊又种地,忙不过来也是很正常的。有人帮忙真的轻松不少,本来我这阵子就累得够呛,这一下子有人搭把手,还是很高兴的。我们一家三人就这样在山沟沟中的梯田里,猫着腰插秧,好像这村子里所有的家庭一样,一派的和乐。已经多久没有这样和家人在一起,我也记不清楚了,我说不上来生活这到底是怎么了,我父亲是个可怜人,我母亲也有着被命运愚弄的无奈,我的弟弟本身就是个无辜单纯的人。所有人都没有错,我以前总会觉得生活其实还欠了我一点东西,可是却不知道应该向谁讨要。但是命运最终还是优待了我,我现在有一个山谷,还有小黑,葛明不知道还会不会再回来?种完水稻之后村里人还是在不停的忙和,他们种玉米,种蕃薯,种蔬菜,种瓜果。这一年的冬天,把所有人都饿怕了,他们想尽量多囤积一点粮食,如果今年又是一个寒冬,家人起码可以不用再挨饿。我却什么都不干,我只放羊,做草编。我们会走到远一些的山坡上,带上午餐和水,然后把那些羊群随意地放着吃草,我就做草编,小黑就趴在我身边,偶尔抬起头竖起耳朵注意羊群的动向。它是一个很好的伙伴,也是一只出色的牧羊犬,我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对它做任何训练,它就主动上岗了。过了一阵子我发现山里多了几个羊群,这些人可能也是想自己养些羊有肉吃,要知道一群羊可就是等于一个冬天顿顿有肉。不过这些放羊的大多都是老人,年轻人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年龄小的孩子还要上学,于是这些年老无事的,就被打发出来放羊了,也可能是他们自己要求出来放羊的。人们总是这样,对自己的儿女,或者说对自己喜爱的儿女总是恨不得掏心掏肺,只要还有一口子力气,就想着再为他们多做一件事也是好的。而对于那些恨不得向自己掏心掏肺的父母,却总是无度索求,好像他们再怎么为自己做什么事都是理所当然。这山上有沟,这些老人要是不小心摔了,可就没我那么好的运气了。但是对于别人家的事情,我没有插嘴的份。不久之后我发现那些人开始伐木,砍下来的木头大概是要烧的,山坡上又被开垦出一圈一圈的梯田。这些人疯了吗?这些山坡都是前些年退耕还林种上树的,怎么这又给砍了?他们已经种了足够多的粮食了,为什么还是停不下来?陶方也跟着伐木,他说再过几天他儿子就要出生了,今年冬天他们说什么也并不能再挨冻,他自己扛得住他儿子可抗不住。他说得很有道理,小孩子哪里经得住那么冷的天气,大家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各种各样的无奈,任何人都无法指着他们这么做不对。我无法阻止他们,我找不到任何理由让他们不要这么干。也许没事,这些梯田以前也是有的,但是我们村还不是一直的好好的?春天里,村里终于又来电了。这让所有人都振奋了起来,这一场灾难终于过去了,所有人都忍不住这么想。陶方掏钱给我买了个电视机,虽然不是很贵那种,但是我这个哥哥还是很高兴,这是他第一次给我买东西。有电视看真是不错,虽然网线也通了,不过我现在更愿意看电视,电视很好,所有的频道都在放映一些让人觉得开心的节目,不像网络,就算政府一再控制,那些关于冬天里的灾难还是一再被大家提出来,有人甚至发了一些照片上去,我无意间看到过一次,是一些城里中低矮的房子里,被冻死饿死的居民。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上网了,不是想要逃避,而是认为这些人的做法没有任何意义。那些人已经死了,为什么他们的照片还要被流传在网上被那么多人评论指点?他们这么做是不道德的。他们在讨论社会问题,贫富差距,政府工作不到位等等,那些愤怒的人甚至发泄般胡乱谩骂,那些理性的人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各个角度分析,真是鞭策入理,入木三分。可是他们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不公平的,这种想象不仅仅只是存在于人类社会,我不知道他们一直不停地说,一直不停地叫嚣,他们到底想要得到一些什么。最终,他们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吗?还是想要得到别人的同情?想要通过语言来改变这个社会吗?还是激起更多人的愤怒?这是一群可笑的人,他们攻击政府不信任政府,可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们最先想要依靠的依旧是政府。我想这和大学生嫌弃自己食堂的饭菜有多难吃其实是一个道理,等到他们出了社会,开始面对餐厅里的菜单,自然就会开始怀念学校食堂了。有些人只是太闲了,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就像一栋楼房已经被盖得很高很高,站在上面的人已经可以看得很远很远。他们不用接触地面,也可以安稳地生活在高层,他们不用种田,也自然可以获得食物。他们有太多的精力无处发泄,让这些人到乡下来种种地,自然什么毛病都没有了。我懒得开电脑看那些不务实的人在那里异想天开,懒得当他们发泄情绪的垃圾桶,我只要每天晚上看看电视就好,希望这个世界可以永远不要停电。当然,可能也有一些居心不良的家伙在那里想要煽动民愤,这种事在历史上真是太常见了,每一段历史都有那么几个能说会道的家伙,他们收买人心,驱使别人为他卖命,结果总是那么雷同,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不管成不成,只要他们能掀起风浪,最后总是得死很多人。那些背负着万千人命却依旧逃亡异国苟且偷生的家伙,我最是瞧不上,凭什么他的命就该比别人值钱。如果是真英雄,那就应该和自己的手足同生共死。好吧,我承认自己是有点英雄情结,这个是应该被理解的,每个男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英雄。第19章 春天里 …这是一个充满着幸福的春天,村里的老人们终于见到了长久在外面混生活的子女儿孙们,大家在经历了冬季的寒冷之后终于看到了粮食满仓的希望,当第一批青菜开始发芽成长,然后终于可以采摘下来炒着吃的时候,大家好像都已经看到了金灿灿的秋天。传说中的末日年已经过去了,终于,大家都熬过了那一场灾难活了下来。几乎所有人都在心里舒了一口气,然后又安安稳稳的过起了日子。人们接下来又迫不及待地开始为以后的生活做起了打算,有些人已经后悔自己草率地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到家里,现在如果再回城去,只能找个那些低工资的岗位了。那些好的工作不可能还会等着他们,城里那些住得近的,早就趁着他们离开的时候应聘上岗了。不过回家也不一定就是错的,现在城里粮食那么贵,他们现在自己种点总是划算的,不然两口子都在城里打工,挣的那点钱都花在吃饭上了,还不是等于白忙活。傍晚的时候大家就坐在一起聊聊天,一起说说自己在城里的生活,去年冬天又是怎么熬过来的,还有一些对以后生活的看法。有人说,哎呦,这村里真是闷得慌,连个夜市都没有,要是在城里的时候,再不济也能几人结伴出去逛逛街吧,累了就到路边摊或者夜市里吃点小吃,好吃还便宜。夏天热了冬天冷了,就到超市里去蹭蹭空调,嘿嘿,去那边一起蹭空调的老乡可多了,超市那些小保安有几个和气一点,有几个都不给他们好脸色。可是这有什么,他们这些进城打工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团结,超市根本不敢对他们怎么样,除非他们不想做生意了。说起来那超市里的东西可都挺便宜的,菜卖得比菜场还便宜,还到点打折,呵呵,超市里的面包一到八点就打五折,两块钱的就卖一块,他们就爱买几个回家给小孩当零食啃着吃。他们说着说着就怀念起了城里的生活,有些人说自己住的宿舍可好了,有空调,还有全自动洗衣机。有些人说自己厂子里的工资高,流水线上的,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呢。另外一个就说了,还是过年时节厂子里的钱最好赚,夫妻俩有时候能上万呢,可惜去年冬天被一场雪给糟了。说起那场雪,大家还是心有余悸,说自己怎么怎么熬过来的,那会儿粮食可难买了,他们一般都轮流蹲点,两个人一个蹲着,看到有粮食运来了就派一个人回去报信,另外一个能买多少就买多少,不过一般都限量,不给多买。他们有时候赶得上有时候赶不上,嘿嘿,想起那会儿,大家都是摔着两条大腿跑得飞快。要说还是乡下人能跑,那些城里人弱的,轻轻推一下就不知道跌哪儿去了,那小胳膊小腿儿的,买不到粮食只好挨饿,越饿就越没力气,没力气肯定就抢不到粮食了。也不知道多少人给饿死了,他们也没得到什么准信儿,都是相熟的人讨论起来的时候就说,哎呀我邻居那个谁谁的儿子,那长得叫水嫩啊,嘴还甜,真是人见人爱。可惜就这么给饿坏了,你说他们爹妈口里哪里还有粮食的味儿啊,有的吃的不全给他们儿子了。但小孩子就是不经饿啊,饿着饿着就生病了,那会儿连医院都关了,病着病着就没了,哎呦这是造孽啊。旁边就有人接话了,说你那算啥啊?我们有一邻居,前儿还见他们都好好的呢,可是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几天都没见到人。有人砸了他们家大门才发现,一家子人就这么围坐在客厅,厅里还有烧完的桌椅板凳留下的灰呢。一家就这么全被冻死了,他们家人体质都弱,那个男人本来就瘦得跟个棍儿似地,他老婆也是个病秧子,他儿子读小学三年级了,还不如我家读学前班的小子高呢。哎,也都是可怜人啊。这伙人一聊起来没完,口里叹着气说着可怜,眼里却掩不住地闪着兴奋,他们这个辈分的人,大概一辈子也没经历过这么大的事儿吧。去年冬天他们终于算是见识到了,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地倒下去,而自己却熬下来了,所以忍不住觉得有点成就感吗?我不太能理解他们的心理,也不怎么参与到他们的谈话中去。不过我母亲对此却是很热衷,她活到这么大岁数就没正经在城里住过,偶尔去了那么一两次,也都被满世界的高楼和汽车闪花了眼。她总是对城里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听着其他人说城里的事情,好像是在听最有趣的故事一样入迷。他们让我不要总是呆在楼上,这么大岁数了,成天呆在楼上算了怎么一回事?他们拉着我一起到村里的谷场上去聊天,我也去了,实在是经不住我母亲念叨的。谷场上人很多,因为是春天,还没什么文字,到了晚上还有点冷,但是这并不影响大家要扎堆的热情。我过去了,就有一些人忍不住拿我调侃。有人说:“哎呦,亮子来了啊,你小子可是有未卜先知吧?早早就回家种粮食来了,咋地,是先人托梦了吧?”“呵呵,哪儿啊。”这种气氛我太熟悉了,他们不可能真正的夸奖我,如果硬要说的话,还是那句话,傻人有傻福。“亮子啊,我看你年龄也不小了,都这岁数了,咋还不找个媳妇啊?”“找不到啊。”我已经猜到母亲的意图,但是总归是没有恶意,我也不怎么好驳她面子,所以就硬着头皮出来了,她明显是希望村里这些熟人里有人能给我介绍个姑娘。“那你得出去找啊,天天在楼上能找到个啥?还是放着羊到山里找啊?”他们对放羊这个行当依旧鄙视,对此我没什么好说的。“要不然,今年等收了粮食,你跟我一起进城呗,城里姑娘怎么也比这乡下地方多不是?”“对啊对啊,城里的小姑娘可会打扮了,主要还是多,各地的姑娘都有,你要是能找个外地人过来,这结婚能省不少钱呢。”“到时候再看吧。”自打我回来,就没有想过再出去,可是有时候形势比人强,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扛得住。“也是,这不还早着呢,要不你们看有没有亲戚家有姑娘的,给介绍介绍嘛,这年头,看看算什么,合适就谈不合适就拉倒,你们说是吧?”“就是啊,现在的姑娘可都厉害着呢,有些个十四五岁就敢给你整个孩子出来,大家都开放着呢,这年头,谁还兴纯洁羞涩那一套啊,亮子你到时候可得放开一点大胆一点啊,可别怂了。”“呵呵。”我除了讪笑已经不知道做什么表情了。“我听说前阵子有个在超市当理货员的,人家给介绍了个男的,处了一个星期说那男的不行,不要了,你们说怎么的?人家嫌那男的太不够主动了,在一起好几天了,连个手都没牵过她的。”这人的话引来一阵哈哈大笑,我不知道他们小的是那大胆的姑娘还是那个不主动的小伙儿。“诶诶,你们别光顾着笑啊,到底有没有合适的啊,帮我家亮子也说说。”我母亲佯装生气地对众人说。“哎呦,这是想媳妇了啊,你家不是有一个呢吗,嘿嘿,都快有孙儿了,咋还不满意啊?”村里人可不会留话,该调笑的时候绝不错过。“我就是想媳妇了咋了?我儿子都二十八了,不该有个媳妇啊?”我母亲倒是不怕他们笑。“也是啊,陶亮都二十八了,弟弟都快有孩子了。你们说陶方也真是的啊,也不等一下他哥,就这么急急忙忙把媳妇给娶了,这男娃子年龄大了,就是憋不住啊。”“嘿嘿嘿,亮子,你咋就能憋得住呢?”这些男人女人年龄都不小了,说起话来荤素不忌,我倒也没觉得多害羞,就是不知道怎么接话。“这事能跟你们说啊?去去,别欺负我儿子老实啊,有合适的女孩儿就给介绍介绍,这问题得留给年轻人自个儿去讨论。”我母亲今天难得地会说话,他这话又引来大家一阵笑,我也坐在她身边低着头笑。一派的母慈子孝。最后还是有人给介绍了一个姑娘,说是在镇上看服装店的,家里也是做小生意的,他爹妈摆了一个水果摊,一年下来进项也不少,我俩要是合适的话,我可能就直接住他们家去了。对于上门这回事,我母亲好像并没有多少排斥,只是细细地问了那女孩家里的情况,他父母的为人,家里有没有房子,等等。我在一边坐了半天,也没有听到她问到女孩子自身的情况,我以为这个才是最应该问的。就这样,在这个春天的晚上,一堆的人都在讨论着关于我的话题,俨然这一刻,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可是并没有人问过我的意见,他们没有问我喜不喜欢当上门女婿,没有问过我想不想要离开这个村子,也没有问过我喜欢什么样的姑娘。他们只是说那姑娘家里怎么怎么好,我过去就住到镇上去了,再也不用种地放羊了,好像一下子就上升了一个等级似地。他们好像都忘记了,我之所以种地放羊,是因为我从城里回来了,而不是因为我走不出去。他们还在跟我说见到人家姑娘要怎么怎么做,不能表现得跟个乡巴佬似的,仿佛他们自己已经脱离了乡巴佬的行列。他们让我去买衣服,买好一点的,多买几件替换,我现在这个样子,姑娘见了我就得掉头跑。可是我并不打算掏钱去买那些所谓的名牌,只为了让他们口中那个和我素未谋面的姑娘多看我一眼。这很明显是单亏本生意,可大家都坚定地相信我就应该这么做。等到回到家中的时候,我觉得很累很烦躁,我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自从回到村里,开始种地放羊做草编,我的心态一直都是平和的。今天我又觉得烦躁了,这种压抑的情绪让我很不好受。我觉得自己好像再怎么样都躲不开那些人一样,无论我躲到哪里,他们总是锲而不舍地追着我不放。第20章 一起去海边吧 …最终我还是去见了那个姑娘,虽然村里人和我母亲的态度,让我觉得不太高兴,可是我的年龄毕竟大了,如果能娶一个好姑娘一起过日子那也是不错的。当然,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带着她在村里生活,如果她不愿意那就算了。那个水果摊老板的女儿非常漂亮,起码我觉得她很漂亮,不过她身上有一种冷冷的气质,这样的女孩我也见过不少,在城里打工的时候。说白了,就是属于根本打定主意要当光棍的类型,我们不冷不热地聊了小半个钟头,剩下的时间各自走神,看看差不多到点了,礼貌地告个别,说句拜拜,然后各自回家去了。回去之后大家都问我情况怎么样,人家姑娘看得上我不?我已经懒得跟他们多说了,随便敷衍了几句就上楼回房间。现在这世道大龄女青年不少,其中不乏长相中上气质也不错的,可是对于感情,她们似乎没有任何渴望,好像是一口干涸的水井,没有一点情感能在那里面萌动。我怎么能娶这样的女人当我的妻子呢?我需要的是一个知冷暖的伴侣而不是一块冷冰冰的石头。可是其他人不管这些,在他们看来,女孩子就是要用来追的,不追怎么能到手呢,他们觉得我的态度极其不端正。其实我已经不想忍耐了,每天对所有人摆着一张笑脸然后关起房门来一个人烦躁的日子我已经过够了。于是某一天吃中饭的时候,我对我母亲说:“田里已经没什么活了,要不你们回镇上去住吧。”接下来有点冷场,母亲重重地放下饭碗上楼收拾东西去了,陶方和他媳妇默默地继续吃饭,我也一直坐在楼下把这一顿饭吃完,假装听不见楼上的乒乓作响。老实说他们最近对我都还挺好的,我弟妹是个好女人,对谁都笑呵呵的,她每天都很和气,对我也挺关心的。陶方虽然话不多,可是他现在还是感激我的,所以对我也比以前尊重了很多。我的母亲,她现在对我很热情,言语之间掩也掩不住地带着讨好,但是我不用看不用听,甚至不用想,也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她心里是如何看待我的。我不想揭穿她的那点小算盘,住在我家里,吃喝什么的都能省下不少吧,没米了我的粮仓里就有,没菜了田地上就有,没肉了我的房梁上还挂着不少呢。这些事情我真的不想去深想,愤怒无奈失望什么的,我现在都已经没有这些情绪了。我只想离他们远一点,他们可不可以不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大家各过各的生活,如果有一天我会很凄惨,那么让我就这么自生自灭吧。我不知道我母亲为什么愤怒,是不是她最近赏了我不少好脸,我就应该感激涕零。为什么她总是那么理直气壮呢?我觉得我父亲这一辈子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娶到一个聪明女人。吃完晚饭后我依旧去找朱大爷聊天,这老头子最近身体不怎么好,老人家到了岁数总是要走的,这个在村里大家都已经见惯了。对于老人的过世,已经很少人觉得伤心了,大家都说人老了总是要去的,这没什么关系。可是没到那个岁数,我们不可能明白那些老人有多害怕死亡。朱大爷最近依旧还挺乐呵的,我不知道他是真高兴还是假高兴,很多人以为老人都是糊涂蛋,却不知道他们演戏的水平高着呢。有一些老人,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他们心里真正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