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节
作者:初吻江湖      更新:2023-06-23 17:27      字数:3283
  也是这个时候,羸政才接受了蔡泽,起码蔡泽没跟别人一样看他热闹。吕不韦也没闲着,趁机收拢了不少人手,朝局上终于是他占了上风。因为天气已经热了,大家也不能让庄襄王多停灵,七天之后便装了棺椁,这次李季阳是全程跟着的,他终于看到了战国时代的葬礼流程,一共二十二道!而且二十二道只是准备,还没完全走完,因为陵寝还没竣工。原因就是庄襄王这样死的很突然,啥都没准备。春秋战国时流行一种丧礼习俗,即人去世后,先安置于一个地方,也可用土掩埋,称之为“殡”;若干时间后,再迁到另一个地方深埋,称之为“葬”。这一习俗据说产生于原始社会,但明显含有政治因素,“殡”和“葬”间的时间长短有严格的等级之差。《左传》中的《隐公元年》有“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的规定。庄襄王的陵寝还没建设好,所以他只能先“殡”,等陵寝弄好了,才能“葬”。期间虽死犹生,每日都有人去看他,陪葬的女人们也跟着他停灵,没死的要每日去祭拜。古时双亲逝世,儿子须服三年丧礼。居丧期间,不得行男女娱乐之事,同时还得:“粗衰,斩,苴经带,杖,菅履,食粥,居倚庐,寝苫,枕草。”粗衰是一种丧服,胸前正中缀有一块长六寸、宽四寸的麻布,称衰。斩是当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用最粗的麻布制成,不缉边,断头外露,以表哀痛,不修饰。苴经带也是丧服的一种,即用稻草搓成草绳栓于腰间。杖即孝杖,也称丧棒。居丧时期要用手拿着。菅履即草鞋,居丧时穿。倚庐是守丧时住的屋子,搭在家宅中门外的东墙下,倚木为庐,门向北开,用柴草盖成,不涂泥。寝苫指睡在苫草编成的草席上。枕草,居丧时以草或石块作枕。王宫里虽然没有民间那么破落,但是该有的也得有,羸政这会儿就把成蛟给弄了出来,他做什么,成蛟身为长成了的儿子,就得做什么。谁让别的孩子都还小,要么就是公主。女子虽然也需要守孝,但是还看的是公子!他披麻带孝,成蛟就得跟着披麻带孝!这服丧的麻,可跟平时他们穿的麻不一样,就跟平日里使用的麻袋一样,那麻片子就是麻布片子,穿在身上,真的会割伤肌肤!赵姬夫人心疼自己儿子,在麻布片子里头放上了一层跟麻布同样颜色的棉布,起码不那么磨着肌肤。而成蛟就没那么幸运了,真的是穿着麻布片子!这孩子从出生到现在就没穿过这样的衣服!里头穿着的也是丧布,那个硬啊,那个粗啊!吃的也十分“简朴”,就是墩饼配咸菜,加个糜粥,算是好的了。李季阳跟羸政一个待遇,但是他用空间里的米熬粥,咸菜也是空间里的蔬菜腌制的,就连做墩饼的面粉,也是来自空间。吃完之后,身上起码有力气,灵气虽然少,但是绝对比没有强!成蛟公子几日之后,瘦脱了相,整个人看起来就像随时要死一样!大家都说成蛟公子孝顺!他虚弱了,羸政跟李季阳却红光满面,这很不对啊!“都怪我!”李季阳懊悔不已:“给你吃的那么好做什么?”“不怪你,是他心思深。”羸政冷笑:“我派去的内侍说了,他不吃饭,也不喝粥,就喝清水,这样能不看着樵悴么!”“他不吃饭?”李季阳震惊了:“为什么?”难道真的这么伤心?连饭都吃不下去了?“他吃不习惯,没有肉食,他连米粥都不会喝一口。”羸政嗤笑:“没过过苦日子,没挨过饿,这就是成蛟。”“还真是娇生惯养啊!”李季阳感叹不已,他都没成蛟那么刚强,不想吃,肚子饿啊!“娇生惯养?说的太对了!”羸政呵呵一笑:“还真是娇生惯养!”虽然说国主大丧,吃七天素就可以了,但是成蛟那姿态也太让人生疑,李季阳自责,羸政却说他来处理。李季阳不知道他要怎么处理,难道是要将成蛟弄死?没道理啊!现在成蛟公子还没理由弄死他呢!结果最后两日,众臣前去祭拜的时候,发现成蛟公子竟然在国主棺椁旁边的小耳房里,喝酒吃肉,甚至还拉着旁边一个守孝的小宫女调笑!面脸通红还大声的胡言乱语!在外头正殿上的人都听到了!“等本公子做了秦国之主,封你做夫人!”拉着小宫女的腰带不撒手。“成蛟公子!饶了奴婢吧!”小宫女哭求不已:“您别再喝了酒了,这是给国主供奉的啊!”“他都死了,还喝什么酒啊!”成蛟公子看起来喝了不少,什么话都敢说了。众臣听见这话,立刻愤怒了!羸政第一个冲了进去,李季阳第二个,那道门挺窄的,一次就能通过一两个人,第三个进去的是纲成君蔡泽。等第四个进去的人吕不韦的时候,羸政已经愤怒的将成蛟公子揍趴在地上了!旁边还有砸了案几的李季阳。第196章 子奚的叛乱成蛟公子,最后没能出现在庄襄王的灵前,直接跟他那失了夫人之德的母亲一起,去了冷宫。如果没有意外,他们以后就在冷宫过一辈子了。事后吕不韦总觉得有点不妥,但是哪里不妥他又说不上来。倒是羸政,在一晚吃饭的时候,问李季阳:“蔡泽怎么说?”“什么也没说。”李季阳夹了一块青菜进嘴里:“我说过了,他很聪明,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那就好。”羸政很满意蔡泽的表现。春秋之前并无丘墓之说,有“古也,墓而不坟”的习俗,以后为辨认祭祀的方便,春秋中期开始出现墓,并越堆越高,至春秋晚期,已有高达十五米的。战国中期开始,君王墓开始称为“陵”,并形成严格的等级制,不地撺越。棺椁,里边装殓尸体的称“棺”,棺外隔一定空间再加一层的为“椁”,依死者身份不同,棺椁的厚薄、材质、彩绘、层数也各不相同,所谓“天子棺椁十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庶民则有棺无椁。但是如今周天子威严不再,庄襄王的棺椁就用了八重!虽然不到十重,可也的确超过了诸侯国对“侯”的规制。谁管呢?羸政恨不得给庄襄王放上十重棺椁!被人劝阻了。“公子,此事不是臣等不想,而是不能,如今各国的国主都是用的八重棺椁,十重太显眼了!”吕不韦第一个就反对。秦国这个时候,正是不能显摆的太过,毕竟如今国主亡故,长公子哪怕登基成为国主,毕竟年岁还小。各国也必然蠢蠢欲动,他们不能授人以柄!“阿政,义父如今只是秦国之主,将来,您可以追封!”李季阳也知道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十重棺椁与八重棺椁,也没什么相差了。“请公子收回成命!”众位大臣也力阻此事。“好吧!”羸政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等到回到寝宫的时候,羸政拉着李季阳的手,认真道:“早晚有一日,我要给父王用上十重棺椁!”“我相信你!”李季阳拍了拍他的肩膀:“到时候别说十重棺椁,咱们给国主义父用上十二层!”“十二层?”羸政被李季阳这话都给惊到了!“嗯,十二层!”李季阳咧嘴一笑。“好,听小阳的,十二层!”羸政认真的点了点头。棺椁解决了,就该是随葬品的准备工作了。且这个时代随葬的差别极大。春秋战国时沿袭商周遗风,流行厚葬,因当时人相信人死之后到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所以随葬之风特别盛行。随葬品分人殉、物殉二种。像李季阳的那个嫡母,死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给陪葬了,她的那些仆人闹事,李季阳就想让他们陪葬了!这才吓唬住,后来干脆给卖了,居心不良的人,留着他也担心。有千日做贼的没千日防贼的!庄襄王的随葬品,既有人,也有物品。人,就是那些女人;物品,就是他生前用惯了的东西。李季阳也给了一些,都是比较好的丝织品,花样也好,他是带着哭音说的:“这本来是给义父准备做夏装的,都给带去吧!”那些布匹很精致,一看就难得,秦安君给国主随葬之丰厚,快赶上大公子的一半了!各种珍珠填满了棺椁的缝隙,棺底李季阳直接给铺的金砖,这豪气,连吕不韦都没能办到——吕不韦本来想用金钱支持大公子,好显示出自己对他的看重。可钱上羸政从来就不缺,李季阳的金子就跟不要钱一样,随便撒,朝臣们一个个为了国主的事情,都操心了,羸政没说什么,李季阳让李福管家用马车拉着一车人参,挨家送!就说是大公子给大家的,补身体!“我给的?”羸政好笑的指了指自己。“是啊,不以你的名义,以我的啊?”李季阳也学他,指了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