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
作者:麻辣香橙      更新:2023-06-23 15:25      字数:6441
  “它又不咬人,也不脏。”杨照把那只作为“证据”的瓢虫放在手心里,小手伸过去给老师看,“老师你看,它多漂亮啊,根本不吓人。”年轻的女老师明显抖了一下,看着他手心里那只红色的瓢虫,只好再次重申:“反正以后不许捉虫子玩,更不许把虫子带进教室。你现在……赶紧把它送回花丛去。”小土豆很是委屈不解。这么好玩的虫子,居然有人怕,真是搞不懂。可这件事居然让小土豆在小男生中更加受欢迎了,杨(照)哥威武啊,能捉到这么好玩的虫子,还能吓哭全班最凶的小女生。下午放学,都没用老师说,冯荞站在班级的接送地点,就有小姑娘跑过来找她告状了:“……他不光拿虫子吓唬我,他还跟老师顶嘴。”冯荞哭笑不得,野生的小狼崽子进了城,熊孩子就是这么熊。她一路上费了好大的心思,跟小土豆讲道理,说你喜欢虫子,因为你是小男生,可是就像有人爱吃臭豆腐,有人讨厌吃一样,小女生怕虫子,或许还有别的男同学也没见过那么多昆虫,你以后不能在学校捉虫子玩。“女生真麻烦!我以后都不理那些小女生了。”小土豆嘀咕。“不许顶嘴。”冯荞板脸呵斥,“反正以后不许在学校捉虫子,记住了吗?”一年级第一学期,小土豆考试成绩不算好,没拿到三好学生奖状,小土豆其实很羡慕拿奖状的同学,可只能装出不在乎的样子。回家一看,姐姐拿回来那么大一张奖状,随手往书橱里一丢,都不当好东西,毕竟她每次都能拿到奖状,早就不当回事了。冯荞定了一家有名的意大利餐厅,庆祝闺女期末考了好成绩,然后跟小土豆说,你看,你沾了姐姐的光,你没拿到奖状,下学期得努力啊。晚餐时候,小姐弟俩进了一次重要谈话。“土豆,你得知道,考试考不好会没面子的,别人会觉得你是笨蛋。”娃娃跟弟弟趴在椅子扶手上,两个脑袋凑在一边,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一本正经地忽悠小男生,“你看,其实我也不喜欢考试,尤其不喜欢写作业。可是你考试考不好,就会被人笑话,别人问你考多少分的时候很没面子,然后你就不能考上最好的大学,不能上最好的大学,你就不能挣到最多的钱,不能挣最多的钱,你就不能买最好吃的巧克力,不能吃这么贵的牛排和奶油焗龙虾。”一对爹妈在旁边听的面面相觑,这都是什么理论呀。话说娃娃自从出生后,家里也没缺过钱花呀,杨边疆又是宠闺女过度的,小时候什么都舍得给她买,裙子满满一柜子,可这熊孩子怎么就这么财迷呢。“随你。”杨边疆悄悄地用眼神和口型跟冯荞说,表示这个应该不随他。那边小土豆也让姐姐绕晕了,歪着脑袋想了半天说:“可是爸爸有很多钱呀,可以给我买很多巧克力。”“爸爸有很多钱是留给妈妈花的。”娃娃一脸谴责地看着小弟弟,“你是小孩沾了妈妈的光,长大了你就得自己挣钱,不能挣钱你就养不起你媳妇儿,她会整天骂你的。而且你下次再考不好,妈妈就会给你请家教,整天让你补课,那你可就惨了,你就没时间玩了。”不到七岁的小男生伤了半天脑筋,脸色沉重地点点头:“那行吧,我下次考试好好考。”不过嘴里说好好考,小土豆小学时的学习成绩一直也算不上多好,光贪玩去了,学习不走心,督促也没啥效果。好在中学以后好了许多,为自己考上了想去的大学,这是后话。☆☆☆☆☆☆☆☆他们一家暑假搬来省城,因为两个孩子都要上学,除了中间杨边疆回去过两趟,一家人都半年没能回老家了。既然两个孩子都放寒假了,夫妻两个一商量,一家人早早的回老家过年去,两个孩子还可以趁着寒假多玩几天。于是简单收拾一下,带上年货,一家人驱车千里回乡下老家。那个年代的人,尤其农村出生的人,大多眷恋故土,大人是那种归心似箭的心态,两个孩子也都差不多,对大人来说,老家是满满的亲情和眷恋,而对两个熊孩子来说,估计老家主要代表着两个字:好玩。早上出发,下午日落前顺利到家,先回的杨家。他们的车一进村,就有人老远跑过来招手打招呼,杨边疆降下车窗,夫妻俩两边不停地跟乡里乡亲说话问好,知道他们回来,还有不少村民专门跑出来热情招呼。两个孩子没在村里长大,娃娃还认得几个来往多的本家长辈,小土豆就根本不认识了。不过这小子也是鬼精,听见娃娃叫啥,他就跟着叫啥,小嘴巴特别甜,三爷爷,四奶奶,五姑,六婶儿……一路响响亮亮地叫过去,赚足了夸奖,惹得一帮老爷爷老奶奶们喜欢的不得了。他们一路感受着老家人的热情关切,花了老半天工夫,才开到杨家老宅门口。当初青砖灰瓦的小瓦房,杨边疆几年前已经出钱让人拆了重建,现在是四间三层的花园小楼,老宅嘛,落叶归根,就算平常不在这儿住,也要收拾得像样些才行。当初他们搬去省城时,杨爸和杨妈妈故土难离,坚持留在老家生活,杨边疆拗不过,只好顺着他们。好在两个老人身体都很好,也不种地了,每天弄点儿吃的喝的,生活完全自理。杨边疆跟冯荞商量过,等两个老人年纪大了要人照顾,就想法子动员他们去城里,要是不愿意,就只要给他们请个保姆了。杨爸端个凳子坐在堂屋门口,明明接到电话就一直等得心急,见他们到了,却佯装平淡地说:“我寻思你们也该来到了。”嘴里说着,杨爸就一把抱起小土豆,用力在他那小脸蛋亲了几下,高兴地问这问那。娃娃则直奔奶奶,抱着奶奶一个劲儿的高兴。“回来就好。”杨爸指着猪圈说,“回来了咱杀猪过年。你妈喂了一整年的猪,都没让喂饲料,喂饲料那猪肉都不好吃了,只喂粗粮剩饭和野菜,保准比城里那猪肉香。”“还有那鸡。”杨爸领着小土豆,指着让他看大公鸡,“看看,当年的小公鸡,你妈养的,专门留着过年杀的。公的母的统共养了三十多只,咱们小土豆一天杀一只吃,也够吃一个多月了。”他们才到家,一家人都没能好好聊聊家常呢,村民邻居、本家近房就涌进来一大群,一个个热情地来看望。村子里出了能人,整个村子也算都沾光了,从十四五年前杨边疆捐出那台黑白电视机开始,他也算给村里做了不少的事儿。村里很多年轻人在他镇上的工具厂打工,也有好些年轻人在他的货运公司工作,村里有那些高中毕业没出路的年轻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投奔杨边疆。对此杨边疆的原则是,能照顾则照顾,只要他自己好好干,不会打着“老板亲戚”的旗号胡来,他完全可以提供一份安稳的工作。这几年他还给村里的学校捐过款。由杨爸张罗着,他还出资给村里建了一个老年活动中心,弄了一个场所让村里的老年人每天在里头下棋打牌听戏……老百姓是淳朴的,一桩桩一件件他们都会记着,每次看到杨边疆一家回来,都当作什么大事情似的,以前就是这样,何况这次他们都半年没回来了。人多,两个孩子也兴奋,当天晚上玩到了很晚才睡下。临睡前,两个孩子就在一起嘻嘻哈哈地说,老家真好玩,明天去二姥姥家继续玩。第二天一早,大侄子大豆从县城回来了。大豆如今也改了正经的学名,叫杨正,杨爸给起的名字。不过杨边疆和冯荞是自家长辈,还是一见面就喊他大豆。大豆虽然是大哥大嫂的儿子,却从小被杨爸杨妈妈养大的,在杨爸教养下成才,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本市的中等师范,当时考师范学校好像挺热的,优先招生,还保证分配,没有下岗的担忧。大豆今年暑假毕业后,分配到县城一所小学当老师,工作已经半年了,一切都挺好,小伙子腼腆地跟冯荞承认,已经交了喜欢的女朋友,是他本校的同事。当时中师生毕业基本分回乡镇农村,杨边疆心里有数,大豆自己心里也有数,大豆能直接分配到县城,他自己是有能力的,但里头肯定也有冯亮的作用。他分配的时候,冯亮还没正式出任教育局局长呢,结果他才去学校办好报道手续,都还没正式上班,冯亮调职出任教育局局长了。“大豆,你好好干,如今这社会,光靠关系,自己没本事干不好,那肯定也没用。再说冯亮那个人我清楚,他完全是靠自己才有今天的地位,很瞧不起没能力靠关系的人,你要是干不好,他可不会再照顾你。你要是干得好了,起码机会不会少了的。”杨边疆看着这个大侄子,心里很是安慰,他大哥大嫂不着调,但大豆总算是成才了。第147章 大家庭说起他那一对不着调的父母,大豆就一脸无奈。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二叔杨边疆家资亿万受人敬重,怎么他那个爸就那么让人郁闷呢。大哥大嫂这些年都没出息,他们过日子的策略似乎只有两个字,等和靠。等着别人贴补帮忙,靠杨爸杨妈,杨爸杨妈妈接管了大豆之后,气恼之下就索性断了对他们的生活帮助,大哥大嫂又开始靠政府,动辄就跑去跟村里干部要救济扶贫,丝毫也不觉得有啥丢人。村长被他们闹得无奈,就数落他们,说你们看看你家老二,人家是怎么过日子干事业的,你们但凡自己能出点力气,机会现成的,你们去杨边疆厂里干点啥活,也不至于等着吃救济呀。结果大嫂理直气壮地怼村长,说老二那么有钱都不给我们一个,还想让我们给他干活打工?大哥大嫂还四处跟人抱怨,说杨边疆和冯荞不讲人情,薄情寡义,那么有钱都不帮亲大哥。典型的我穷我有理,我弱我有理,帮我你应该!在大哥大嫂看来,伸手跟别人要,不劳而获过日子,那叫潇洒轻松,拼死拼活干活挣钱,那多辛苦呀。“……这也就够丢人的了,横竖他两个也是不指望怎样了,可他们两个眼看着把大聪养废了,大聪过了年都十八了,更加不长进,比我爸妈还过分,整天游手好闲,结交了一帮狐朋狗党,到处惹是生非。前阵子我听说,大聪还打着二叔的旗号,在外头追求人家小姑娘,说二叔是省城大老板,有的是钱,二叔将来会给他买轿车买楼房……”冯荞:“……”她真是搞不懂,大哥大嫂这些年怎么不光不长进,不改变,还变本加厉了,连带着把二儿子也养成了这个德性。“……我爸我妈前阵子还跑到我单位跟我要钱,说我现在上班拿工资了,应该给他们钱,他们想买个摩托车,还让我攒钱给大聪结婚娶媳妇,说反正我自己结婚成家,爷爷奶奶会管我,让我出钱管大聪……二叔你也知道的,我工资本来就不多,爷爷奶奶把我养这么大供我读书上学,已经很不容易了,还都是二叔二婶帮着,我也才交了女朋友,还想着靠自己的能力结婚成家……我不给他们钱,他们就说我没人情,骂我不孝……”杨边疆听得也来气,跟大豆说:“你爸你妈那两个,我都不稀罕说他们了。你爸,以前你爷爷管他,他多少还听一点,我说他,他也还知道丢人,这些年却越来越过分,穷倒成了他最大的资本了,越来越没有羞耻心……”人而无耻,生生把自己活成了无赖瘪三。杨边疆心里生气,就跟杨爸商量,能不能想法子把大聪管教一下。“我哪能不想管?”杨爸说,“一来我年纪大了,管他们也不当回事,二来我就算管教了,这边说完大聪,那边回到家,他爸妈却又不教他好的,还怂恿他跟我要钱。他这都马上都十八了,我看娶个媳妇都难,谁家姑娘敢嫁去他们家呀。”“可也不能这么下去。”杨边疆心里思索着,一个人不长进,真要弄出什么丢人的大事情,整个家族都跟着没脸面。杨边疆对他大哥大嫂反正是无语了,可下一代,能挽救他还是想要挽救的,不然早晚让整个杨家丢脸。正说着,大哥大嫂推门进来了,一进门,跟杨边疆打了个招呼,杨边疆正在生气呢,就没理他们。“老二,你回来了?”大哥见没人搭理,自己拿个板凳坐下,居然一开口就数落杨边疆,“老二啊,我听说你又给村里的学校捐钱了?你说你有钱捐给学校干啥呀,我都要穷死了,我可是你大哥,你有钱给我呀,还能帮我一把,你捐给村里学校干啥呀,你有钱不给我你给外人。”“不光村里学校,我捐的钱可不少呢。”杨边疆也懒得这种人生气了,冷着脸说,“我和冯荞还在西部捐助了几个残疾人家庭的贫困学生,大哥你自己看看,你是断手了还是断腿了,你是哪儿残废了,需要别人捐钱给你?”“好手好脚的,老大你还知不知道羞字怎么写!杨家的脸都让你丢尽了。”杨爸也气得骂。大哥扭着脸不吱声,看那表情却明显不以为然,老二有钱,都能给陌生人捐钱,给他这个亲大哥一些钱怎么啦?大嫂也是一脸不乐意,脸色讪讪的,大约是觉得杨边疆下了他们的脸面,一肚子尖酸刻薄找不到地方发泄。恰好这时候,娃娃领着小土豆从外头进来了。娃娃跟他们本来也不熟悉,都快认不出来了,小土豆更是压根都不认得,姐弟俩平淡地叫了声“大伯大伯母”,便去桌子上倒水喝。大嫂大约是觉得找到了发泄口,冲着小姐弟俩尖酸刻薄地开腔了。“哎呦,这是娃娃呀,都长这么大了,可真是城里千金小姐了,咋还这么腼腆呢,见了长辈也不热情大方。你看看你二堂哥,见了谁都那么热情响亮。哎呦他二婶呀不是我说你,这孩子见人都不说话怎么行,这是我来了,自家人也就算了,这要是换了外人,人家还不得笑话他们拿架子,没教养!”冯荞愕然抬头,忽然有些想笑,她看看自家闺女,娃娃那小嘴角微微弯起,脸上的小酒窝一闪,凭她对自家闺女的了解,冯荞心说,大嫂怕是自己找难看了。果然,只见娃娃放下手里的茶杯,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地转身就出去了,大嫂正在惊愕,屋里大人都还没来得及反应呢,几秒钟后,娃娃蹦蹦跳跳重新进来,一脸热情洋溢地走过去跟大嫂握手。“哎呀,大伯母你来啦?大伯母我可想死你了!哎呀大伯母你冷不冷?大伯母你喝不喝水?大伯母你饿不饿?大伯母你还真是越活越年轻了,你怎么又变漂亮了呢?大伯母你这张脸可真俊!”冯荞:……这熊孩子跟谁学的呀!大嫂脸色那个精彩呀,五颜六色的,尴尬的不知道能说什么。关键是姐姐戏精一上身,小土豆立刻也学会了,笑眯眯过来拉着大嫂的手,小嘴吧啦吧啦跟着补刀:“大伯母,我可想死你了。大伯母过年好,大伯母最漂亮,大伯母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杨边疆看看冯荞,冯荞看看杨边疆,两口子有志一同地把脸转向一边:……这俩熊孩子真不是我教的!结果是大嫂再也坐不住,自己爬起来跑了。大嫂一走,杨爸就气哼哼把大哥也赶走了,还叫他没事不要到老宅来,好歹让他过个安生年。冯荞哭笑不得看着一双儿女,真不知该说这俩熊孩子什么好,杨边疆却憋着笑挥挥手:“去,奶奶正在厨房做荞麦卷呢,赶紧吃去,绝对好吃。”“耶!吃荞麦卷喽!”小土豆跳起来就往外冲,俩熊孩子一听有好吃的,立刻都跑掉了。杨边疆看看一直沉默坐在一旁的大豆,自从他爸妈进来,这孩子就低垂着头,此刻眼睛里满是厌恶和屈辱。杨边疆安抚地拍拍大豆的肩膀:“大豆,你是好样的,好好干,你是杨家的长孙,将来一定能够顶门立户。”冯荞不放心两个孩子,怕他们跟奶奶捣乱,便起身去了厨房,两个熊孩子缠着奶奶,要尝试亲手做荞麦卷,娃娃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小土豆……估计应该能吃。“嗯,小土豆做的这个最有创意。”娃娃笑嘻嘻看着弟弟做得那一坨荞麦面和菜的混合物,“回头这个专门留给小土豆自己吃。”冯荞帮着杨妈妈一起做了一会儿饭,做完了荞麦卷,又张罗着炸孩子们爱吃的萝卜丸子和藕夹。等她回到堂屋,这一会儿工夫,杨边疆和大豆竟然做了个决定。他们决定由杨爸出面,把大聪先弄到外地的一个武校关半年,本来打算把他弄到哪个建筑工地的,可又怕他乱跑惹事,就给他找了个全封闭管理的武校,也不要让他学什么拳脚,免得他又得瑟起来,横竖呆不久,每天就让他做基础的体能训练。起码跟他那一对奇葩的爹妈隔离开,别让他继续学坏下去。等到秋天征兵,就把他送进部队,越是艰苦偏远的部队越好,让部队再管束两年。这孩子差几个月满十八岁,兴许挽救还来得及,再这么下去,肯定彻底废了。至于大哥大嫂那一对奇葩,横竖是放弃治疗了,谁还再管他们呀。杨爸特别跟大豆强调说,往后他爸妈跟他要什么都不必理会,再敢去城里大豆的单位折腾要钱,连累孩子丢脸,索性打断他们的腿了事。☆☆☆☆☆☆☆☆吃完了荞麦卷、小米粥的早饭,上午时候艳阳高照,一家人开车去冯庄村二伯娘家。又是一路跟乡里乡亲们打着招呼,感受着各种热情,等到了二伯娘家的巷子口,两个小子就跑过来,扒着车窗嘻嘻哈哈地笑。是冯亮家的儿子,十四岁的冯旭,领着冯东家二胎生的儿子,七岁的冯晔,两个小家伙趴着车窗,先是有礼貌地叫了“姑姑,姑父”,然后就跑到后车窗,跟后面那俩熊孩子热切地聊上了。娃娃和小土豆心急地拉开车门,赶紧跑下去跟他们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