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
作者:麻辣香橙      更新:2023-06-23 15:22      字数:6064
  村里还好,大路小路的积雪都扫干净了,出了村就不行了,依旧一片银装素裹的天地,田野山丘白得刺眼。天气冷,又连着两天阴天,雪也就不化。出村往北走,走出一段看到对面来了个人,远看着有些眼熟,走近了果然是孔志斌。冯孔两家早就结了仇,互不搭言,冯东和冯荞自然也不打算跟对方寒暄,神色坦然便打算走过去。孔志斌却老远看着她们犹犹豫豫,脚步也慢了下来,走到对面的时候便停住,终于还是开口了。“冯荞,你……你们,这天气往哪儿去啊?”冯荞没理他,黑亮的大眼睛却看看冯东。冯东面无表情地说了句:“不去哪儿,送我妹回她婆家。”冯东性子宽厚,特意强调了“婆家”两个字,换了冯亮,怕是要骂一句“关你屁事”了。孔志斌却自发忽略了那冷漠疏远的语气,厚着脸皮装作随意地说:“真巧啊,那什么,我也送我姐回她家呢,送到家刚回来。这场雪可真大,走路都难走。”冯东拧眉看看他,对他的态度表示怀疑。自从退婚风波之后,孔冯两家就算结了仇,两家人在村里遇上了都互相视而不见,早就不说话了,村里人谁不知道呀。冯东心里打了个突突,幸亏他今天专门把冯荞送回来了,杨边疆一早还跑来叮嘱他呢,这要是让妹妹独自遇上这个人渣……杨边疆那小子一准翻脸不认他。孔志斌明白,人家就是不想理他。“冯东,我没有别的意思。你看以前的事情,都是我的不对,我心里……也难受,尤其冯荞,我一直想好好跟她道个歉,以前……是我不知好歹。”孔志斌努力把话说得诚恳,话是对冯东说的,可眼睛却忍不住总往冯荞那边看。跟头栽得太大了,载得他至今无法平复。他是真心想要道歉,想听冯荞说一句原谅,兴许他心里折磨人的痛苦悔恨就能好受一些。孔志斌原来还想,哪一天遇到冯荞,跟她说上几句话,打破僵局,退过婚也不一定要当仇人呀,以后见了面也可以聊几句家常。然而孔志斌一直没有任何机会。偶尔有一两次在村里看到冯荞,她身边也总是陪着她现在的丈夫,他只能远远走开,根本接触不到冯荞。想不到今天在这儿遇上了。雪地里老远看到一抹红得耀眼的色彩,渐渐走近的她鲜活明媚,依旧是两条长长的大辫子,根本不像出嫁了的样子。不知为什么,孔志斌总觉得如今的冯荞漂亮明媚得让人移不开眼睛,上一世他究竟忽略了什么?“冯东,你看我们都是年轻人,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我跟冯家、跟冯荞道个歉,我自己走岔了路,如今倒霉也是活该……”冯东皱眉:“孔志斌,你到底想说什么?我妹妹不用你道歉,更不想跟你说话,你离她远远的别膈应人就行了。”“冯东,我真没有别的意思。”孔志斌满脸尴尬,转头去看冯荞,“冯荞,我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过去的事是我不对,我跟你道歉,希望我们……往后见面还能说句话。”从遇上孔志斌到现在,冯荞一直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无聊地看着雪景搓着手。反正不是有二哥对付吗?忽然听到孔志斌跟她说话,冯荞顿时一副“有我啥事”的表情,看看冯东,又看看孔志彬:“孔志斌,你不是说都过去的事了吗?”孔志斌一下子没跟上她的思维,然后就听见她不经意的声音说:“你要是指退婚的事,我们本来就不是一路人,你做法不对,退婚却是对的。别的……”她无辜不解地看看冯东,“别的还有啥事呀?两家人吵也吵了闹也闹了,硬要见面说话也别扭,既然都过去了,那就算了呗。”她说完,跺着脚侧头看看冯东:“二哥我们走吧,站这儿冻死人了。”冯东一听妹妹冻着了,赶紧陪着她转身就走,兄妹俩沿着积雪未消的土路渐渐走远了。孔志斌站在原地看着他们走远。他曾经设想着,提起以前的事冯荞会恨他,会痛骂他一顿,或许那样他心里还好受点儿,可她却一副不在意的样子,淡漠平静地说,我们本来也不是一路人,就算了吧。孔志斌却因为这种不在意更加愤懑难受,那种感觉,就像他自己才是被抛弃的人。孔志斌看着冯荞的背影,忽然生出一个离奇的念头:她明明还是未嫁的少女模样。想想她嫁过去一年多了,也没有怀孕生孩子。是不是命中注定,她注定还应该是自己的妻子,注定的夫妻缘分,所以她跟那个男人一直没有生孩子……孔志斌自己也知道这种想法很可怕,他如今再也禁不起半点作死,真要惹上杨边疆那种男人,他怕不知道想怎么死。孔志斌心情复杂地踢了一脚地上的积雪,好半天才扭头离去。☆☆☆☆☆☆☆☆冯东果然按照二伯娘的吩咐,把冯荞送到小罗庄村口,站在那儿看着她拐进杨家所在的巷子,才放心地回去。杨边疆下午回来得比平时还早了一些,还是步行——这样的大雪天气,所谓农民群众谁会跑去农具厂办事呀,一个人都没有,没开锯也没啥急活,他今天跟打铁老张一起值班,打铁老张请他烤了一天的铁匠炉子,下午两人索性给自己提前了二十分钟下班。他一进家门,冯荞正在厨房做饭,做的丸子汤。白菜心加一小把粉条烧汤,抓一把年前炸的萝卜丸子进去,怕杨边疆回来路上冷,冯荞加了一把驱寒的姜丝和两个红辣椒。丸子汤鲜香微辣冒着热气,杨边疆就着热馒头喝了两大碗,整个人都热火地微微出汗了。他喝饱了,满足地看着自家小媳妇,拉着她走出厨房屋去。因为白天上班,他们冬天里平常都没生炉子,家里也就没准备煤球,取暖倒是不成问题,杨边疆每隔十天半月从厂里带一麻袋废弃的碎木块回来,一来可以烧火做饭,二来用它生火盆取暖。先让媳妇进屋坐着,杨边疆自己就回厨房拿了个铁盆,夹几块锅底带着余热的木灰进去,一把软草再放上几根木片,很快就生起火来。他用旧毛巾包着烧着的火盆回到屋里,招呼媳妇烤火取暖。屋子里烘热了,热水袋装好了,小两口等火盆自然熄灭就上床捂被窝,日子如此安闲平静。初五恢复正常上班,七九年的春天如约来到了。可那一年倒春寒,一场大雪过后又冷了好长时间,冯荞一直穿着棉袄,大棉袄渐渐换成小棉袄,一直到清明时节,才脱了棉袄换厚外套。清明节的时候,冯荞照例去给她妈上坟,杨边疆陪着她去的,小夫妻俩供上几样果品点心,烧了纸,在坟前默默站了一会儿。冯荞记不得她妈跟冯老三的婚姻生活究竟怎么个情形,她妈死的时候她八岁,还不是太懂,爸妈也很少吵架,可嫁给冯老三这样的男人,她妈会不会很辛苦?小夫妻站一会儿便离开回去。走出一大片田地,就遇上了冯老三。冯老三胳膊底下夹着一沓子火纸,径直往冯荞这边来了。这一年多,冯荞对她爸的事情没有刻意关注,可她经常去二伯家,因此该知道的差不多也都知道,比如说,今年过年冯老三是跟寇金萍一起过的。冯老三和寇金萍终于结束了大半年的“藕断丝连”,寇金萍带着冯小粉,就在过年前几天搬出老鼠横行的场屋,搬回了冯老三家。也因此,冯荞原本因为天长日久对她爸的一点点软化,也全都消失干净了。如今不管谁说什么,不管冯老三怎样,父女两个许久不往来,她心里都没有半点愧疚。也因此冯荞此刻有理由怀疑,冯老三今天并不是为的给她妈上坟,他恐怕就是瞅着冯荞来了才专门跑来的。冯老三走近了,脸上扯出一个笑容:“冯荞,边疆,你们……也来给你妈上坟啊。我正要去。”“嗯。”冯荞答应一声说,“那你赶紧去,我们走了。”“冯荞啊,那啥,你别忙走……”冯老三忙叫住冯荞,吞吞吐吐对冯荞说,寇金萍想回来。“冯荞,你看……我寻思她好歹在咱家这么多年,如今也是可怜……你要是不同意,我保证不答应她。”这话几个意思?冯荞愣了下,然后笑笑:“这事我哪管的着呀。再说了,听说她不是已经搬回去了吗,过年前就已经搬回去了,这都搬回去多长时间了,你还用商量这事?”“不是……过年时候……我原本没答应她。”冯老三支支吾吾半天,讪讪说道,“爸也不是要可怜她,她如今也知道错了……我一个人过也不容易,她时常来帮我做饭洗衣服,替我收拾屋子,啥都听我的,她真知道错了。我一个人日子也实在艰难,你看……要不就原谅她一回吧?”“爸,这事情我管不着。跟我没关系。”“这话咋说的,冯荞啊,说到底你是爸的亲闺女,咱是亲爷儿俩。。”冯老三一张脸尴尬难堪,觑了旁边的杨边疆一眼,说话也低声下气起来。“那我说不许她回去,你要咋办?再把她赶走一次?”“冯荞,我也就跟她搭伙过个日子,留她做个饭,也不会再听她的。她真的知道错了,我叫她好好跟你赔礼……”看着冯老三为难哀求的表情,冯荞气得反而笑了。“你不是早就说过了吗,只当没我这个闺女,我如今也只当自己是二伯家的人。你干啥跟我没关系。”冯荞平静地摇摇头,毫不迟疑地抬脚就走,杨边疆从始至终,压根也没跟他那个无法言说的老丈人说一个字,见媳妇走了,立刻跟上就走。冯荞走出一段,忽然又站住了,转头说了一句:“爸,你还是别去给我妈上坟了,你离她远点儿,别去扰她生气。”杨边疆陪着她一直走出那一大片田地,哄劝道:“媳妇儿,咱不生气,咱别理会这些破事,如今寇金萍回去,你往后就正好都不必管了,咱离那些人远远的。”冯荞却笑了笑,摇摇头说:“我没生气,就我爸跟寇金萍那德性,我心里早就有数了的。你说得对,往后他冻死饿死也也别指望我心软,我们离那些人远远的。”清明时节了呢,小夫妻俩忙着点瓜种菜,把半分地的小菜园种得满满当当,新养了二十只小雏鸡,又在自家院里栽了一棵樱桃树,两棵石榴树。冯荞本来还想栽一棵柿子树的,被婆婆拦住了,婆婆说,家院子里不栽柿子树,有忌讳,怕家里太“事儿”。“不光柿子树,桑树、花椒树、槐树,家院里都是不栽的。”杨妈妈一一说来。“栽树还有这么多讲究?”冯荞笑,赶紧拉着婆婆把他们新栽的树看了一遍,杨妈妈说樱桃、石榴都是好的,还有梧桐树栽在家里也很好,吉利。可是冯荞不太想栽梧桐树,不能结果子吃。她就喜欢那些树形好看的果树,春天开花,夏秋结果,好看又好吃,一心要把自家小院子打理成花果园一般。柿子树不能栽,隔天杨边疆从亲戚家里寻了一个木瓜树苗来,特意栽在他们住的西屋窗前,这树好看,冯荞最喜欢木瓜的香味儿。日落的时候小夫妻下班回来,冯荞忙着伺弄她的小猪小鸡,杨边疆就去负责做饭。以前养大猪的时候他喂得多,让冯荞做饭,可现在刚买来的小雏鸡要喂热水泡过的小米,冯荞嫌他养不好。第93章 磨牙冯荞用开水泡了小米, 等米软了,就拿了一个浅碟子放在装小雏鸡的纸箱里,把小米细细地撒进去喂给小雏鸡吃。大豆从奶奶家跑来这边院子, 蹲在笼子跟前看那些小雏鸡,一个个黄乎乎毛茸茸的,一边吃小米一边叽叽叽地叫, 很是可爱。大豆伸手就想抓一个出来玩儿, 冯荞赶紧拦住了他。“大豆, 小雏鸡不能玩,会啄你手指的,还会在你手上拉屎。”冯荞说着, 就在大豆的手指头上抹了几粒泡好的小米,大豆一伸手,小雏鸡立刻伸着脖子想啄小米吃,小雏鸡没那么长的脖子, 啄不到, 却成功唬住了大豆,吓得他赶紧把小手缩了回来, 小心把手指上的小米弹进给小鸡喂食的碟子里。冯荞心里偷笑,其实这么小的雏鸡, 啄到手指也只会痒痒的不会很疼。小雏鸡刚孵出来没几天,很娇气的, 小孩子手上没个轻重, 稍不小心捏到了就很容易死掉。大豆于是也不敢再抓小鸡了, 跟冯荞一起蹲在笼子跟前看小鸡。冯荞一边喂小鸡,一边逗他说话。“大豆,你几岁了?”“七岁了。”农村人习惯说虚岁,这孩子六周岁多了。冯荞就笑着说:“那你是大孩子了,到夏天就能上学啦。”“嗯,上学有很多小孩一起玩,邻居小彩就去上学了。不过我妈说,老师会拿小棍子打人。”冯荞笑:“你妈说的那是调皮捣蛋的熊孩子,你别调皮捣蛋,你好好学习,老师就不打你。”过了会儿大嫂来找孩子,站在大门口没进来,伸着头往院子里看了一圈。小夫妻平时不在家,大嫂没来过几回。大嫂看了看院子角落的一群鸡,撇撇嘴。“哎哟他二婶,你咋喂这么多鸡,人家公家规定一户顶多养五只,你养这么多,让工作队知道都给你打死可咋办呀。”工作队下乡割资本主义尾巴,多养的鸡打死,这事前几年可真不稀罕,尤其七五年那阵子,一大帮躁动的小青年四处乱窜,谁家多养一只鸡也要“割尾巴”,要把鸡当场打死。而今冯荞却不担心。冯荞笑笑说:“大嫂,现在已经不许这样了,规定变了可以养,广播里也都说了。你也多养几只吧,给大豆下蛋吃。”“嘁,我才不养呢,万一哪天又割尾巴了呢?大豆没有鸡蛋吃怪我们没本事,我们穷呗。”这种人,活该受一辈子穷。冯荞索性也撂脸子不搭理她了。杨边疆从厨房冷着脸出来盯了大嫂一眼,大嫂缩缩头赶紧领着大豆走了。“我抽空得找爸妈说一下,让我爸多管管大豆,这孩子这么下去让大哥大嫂养歪了。”杨边疆嘀咕。杨边疆也就随口嘀咕那么一句,他最近很忙,忙着跟媳妇一起上班,下班陪媳妇种菜养猪,又接了一家熟人嫁闺女打嫁妆的私活儿,隔了几天还没顾上找杨爸说呢,就听说大嫂又怀孕了,借口怀孕顾不上,大哥大嫂直接把大豆丢给杨妈妈不管了。不用说,大豆也该上学了,大哥大嫂这个时候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用意不言自明。杨爸为了孙子别养歪,也就顺势把大豆带过来养在跟前,没几天就送进了“育红班”,也就相当于那个年代的幼儿园。本来大豆这孩子吃穿也都是爷爷奶奶管,杨爸把孙子养在自家以后,索性给大儿子大儿媳下了命令,没事不许过来,省得大嫂整天跟婆婆置气,也别再指望从爸妈这儿弄到一分钱贴补。杨爸的原话是,我养了小的还养你们两个大的?你们两个大人自己养不活自己,那就干脆饿死省事儿。冯荞听到这些却有些想法的,公婆养着大豆,大哥大嫂不就更不用负责任了?那就更加立不起来了。公婆狠不下心来不管,大哥大嫂就一直有依赖。不过反过来想想,也只有这样才是对大豆最好的安排,有杨爸每天管着,起码不会把孩子养歪养废了。大哥小时候,杨爸当兵打仗不在家,一直跟着杨妈妈娘儿俩过,等杨爸回来,大哥已经让好脾气的杨妈妈养成这性子了。杨边疆幸运得多,算是在杨爸教养下长大的。不是说杨妈妈不好,大约就是太好了,包子性子没脾气,没见识,啥事能迁就则迁就。有这样的婆婆倒不算坏事,可教育孩子却让人不放心了。小孩子三岁定八十,冯荞琢磨着,等她有了孩子,无论如何要自己带。结婚这么长时间,每天恩恩爱爱的二人世界,冯荞看着大堂嫂抱孩子了,兰江抱孩子了,李师嫂也抱上小儿子了,如今大嫂又怀了二胎,冯荞还真有点儿心动。生个小宝宝也蛮好玩的。可她这些想法,还没跟某人商量好呢。杨边疆很早就说,等两年的,他的意思,是等到冯荞二十岁以后,他自己也二十五六岁了,小夫妻一切稳当手头也更宽裕。冯荞则盘算着,等夏秋怀孕要孩子,生下来正好是在来年春夏,天气暖和小宝宝不怕冻着,挺好的。所以目前的任务就是,让某人同意这个计划,避孕的事情可一直是他在做。天气渐渐热起来,先是院子里的樱桃熟了,话说他们开春栽下的小樱桃树开花倒是不少,可一共才结了十几个樱桃,少的冯荞都舍不得吃,她倒是舍不得,一不小心,成熟变红的樱桃就让小鸟给偷嘴啄了。当时一起栽的石榴树居然开花了,其实才大拇指粗的两棵树苗,一共也才开出几多花,火红火红的开在绿叶间,可看着自己栽的石榴树头一年就开花,指不定当年还能结几个大石榴呢,小两口都挺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