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
作者:麻辣香橙      更新:2023-06-23 15:21      字数:6165
  孔志斌没能回到家,才走到半路,就被几个带着民兵红袖标的人赶上了,带头的是老对头赵红兵,根本没容孔志斌争辩,上去就是两个嘴巴子,骂骂咧咧地指挥几个人把他反绑胳膊押了回去。孔志斌怎么也不会想到,当他被押回公社大院,先看到了头缠绷带的王主任,他身边赫然站着低头哭泣的陈茉茉。陈茉茉哭哭啼啼地指着他,一口咬定他刚才对她耍流氓。“就是他……呜呜……”“陈茉茉,你还有没有良心?明明是你跟那个姓王的……呜呜……”孔志斌才一开口,王主任一巴掌掴在他脸上,吆喝着叫人拿抹布把他的嘴堵了起来。“王主任听到我喊救命,跑来保护我,也被他打伤了,然后他就逃跑了。”陈茉茉哭得梨花带雨。☆☆☆☆☆☆☆☆这事情传回冯庄村的时候,已经变了不知第几个版本,说孔志斌强.奸女知青,被当场抓了个现行。有明白人一分析,罪名可大了去了,流氓强.奸,破坏上山下乡……村民们却也纳闷,议论纷纷的,说啥的都有。有人说,那个女知青不是跟他相好的吗?好几回让人撞见他俩搂搂抱抱的,就连中秋节都在孔家过的,来过好多回呢,要说没结婚就通.奸胡搞还差不多,咋就强.奸了呢?又有人猜测,怕是女的没订婚不愿意,男的就强上了吧。于是就有人感慨,这个孔志斌也真是想不开,大学都考上了,找啥样的女人没有呀,再说没订婚没结婚,咋就弄出强上的事情来了呢,这下子怕是要完蛋了,白费了老孔家这阵子耀武扬威。孔母差点哭昏了过去。孔志斌考上大学后她简直风光无限,这几天正忙碌着给儿子准备行囊去开学呢,做梦也想不到会出这事,把她从天上一脚踹进了烂泥塘里。孔母清醒过来后,就在村里疯疯癫癫的四处跑,逢人就拉着人家说,肯定是陈茉茉勾引她儿子的,孔志斌肯定是被冤枉的。然而事已至此,大家爱莫能助,谁也没有办法帮她。孔父火急火燎去跑到公社,结果连人都没见着,听说绑上了关着呢。孔志斌关在公社吃足了苦头。负责抓他关他的恰好是赵红兵,两人曾为了陈茉茉争风吃醋,一直就不对盘。赵红兵那二愣子也不知心里真没数,信了陈茉茉的说辞,还是本来就看孔志斌不顺眼,反正对孔志斌用了不少狠招,这大冷的天气把他绑在外头冻了一天,还挨了一顿棍子,晚上随便找个空屋子一关,就再没人过问了。孔志斌被关了几天之后,侥幸没冻死没饿死,终于被送到了县里的劳改队,啥罪名却没正经认定,先关起来劳教吧。当时十年文.革刚过,百废待兴,公检法也一团忙乱,一时根本没顾上理会孔志斌这种“毫无疑问”的案子,那时候程序也没那么严格,于是就那么先关进了劳改农场。大学自然是上不成了,当时政审何其严格呀,这一届高考,被政审挡住的人许许多多,稍有瑕疵都是不行的。孔志斌出了这样的事,想都不用想,直接除名取消了录取资格。别说大学,按着他的罪名,也不知能判几年,只怕这一辈子都要交代过去了。孔志斌心里对陈茉茉恨之入骨。他感觉自己比窦娥还冤,可谁听他伸冤呀,铁板钉钉的事情,根本没人理会,陈茉茉亲口指认的,还有王主任的佐证,王被他打伤了也是实情。孔志斌甚至证明不了他和陈茉茉的恋爱关系,那个年代,他们无媒无凭,更没有正经订过婚……他把陈茉茉恨得咬牙切齿,恨自己瞎了眼,这婊.子一手毁了他的大学,他的人生。然而被他恨之入骨的陈茉茉,却在两天后从容回了上海探亲。不光如此,因为“差点被强.奸”,陈茉茉还被格外安抚照顾,假期也相应的从“探亲”变成了安抚照顾,同意她回城修养一段时间,陈茉茉带着充足的探亲粮票和介绍信,动身回了上海。陈茉茉没有再回来。她一去不复返,先是在上海呆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悄悄地消失了。据说找到了某种渠道,偷.渡去了香港。七十年代,偷.渡去香港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其实想一想,陈茉茉高考落榜之后,回城无望,也许早就打好了偷渡的主.意。也有可能,出了那件事之后,她还怎么再继续呆在这个小镇?索性就一走了之吧。本来嘛,孔志斌这一辈子大概就这么着了,他那些罪名,足够他大半辈子呆在劳改队了,这还幸亏是在一九七八年初,晚几年换成八十年代严打,他都够枪毙几回的了,说不定简单审判一下都枪毙完了。事有凑巧。陈茉茉离开后,姓王的主任身边没了女人,耐不住就开始另寻目标,依旧是挑女知青,这次看上个北京来的女知青,几番威逼利诱之后,以为火候差不多了,找个机会就直接下手了。结果那姑娘是个刚烈性子,当场跟姓王的拼命,差点拼个鱼死网破,姓王的也被抓花了一张老脸。第二天那姑娘就跑去县里把姓王的告了。没费多大事,孔志斌身上的罪名很快也给王主任都安上了。姓王的很快也被关押到劳改队,跟孔志斌只隔着几个号子,真挺有缘分的。姓王的跟孔志斌又有些不同,他毕竟是公社革委会头头,加上那个被侵犯的女知青抓住机会,四处哭告,狠命把动静往大了闹。往大了闹有好处呀,一来伟人教育我们要痛打落水狗,一举把姓王的定死了,省得被打击报复;二来当时也有相关政策,女知青遭遇侵犯造成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是可以照顾回城的。这么一闹,上头重视起来,没费多大工夫也就查实了。第76章 催妆鼓其中因为涉及到陈茉茉一去不回偷.渡的事情, 姓王的自己慢慢交代了出来,实情终于还是揭开了,孔志斌强.奸的罪名是洗脱了, 但惹上这事,他终究也没有好果子吃,再轻松也是争风吃醋闹出事, 脱不了“思想道德败坏、男女作风不正”的大帽子。他不跟女知青乱搞男女关系, 能有这事吗?毕竟已经七八年初, 既然查清楚了,孔志斌不够判刑,严厉地训斥教育一番, 通知当地公社来领回去。被关押劳教了一个多月,侥幸逃过了一劫,然而孔志斌的大学梦却妥妥的毁了。他已经考上了啊,考上了!上海的重点大学!兴许没考上的话, 孔志斌还用不着这样痛苦难受。那是一种从天堂跌落地狱的感觉。孔志斌想死的心都有了。当日是赵红兵把孔志斌送进劳改队的, 县里通知放人,又是赵红兵带人把孔志斌带了回去。如今真相揭开, 赵红兵也是一万只草泥马从心里窜过,只能骂自己瞎眼。他一直被陈茉茉娇弱清白的样子所蒙骗, 跟着她跑前跑后被利用,还真当那是多纯真美好的一个女人呢。从县城回镇的路上, 赵红兵对着蓬头垢面、二目无神的孔志斌心有戚戚焉, 原本还是个大学生呢, 考都考上了,马上就动身去大学报到了。因为两人争风吃醋有矛盾,此前孔志斌还特意在他面前显摆了一回,当时把赵红兵恨得牙根痒痒。可是你看看,一转脸,踌躇满志的大学生孔志斌就弄得这副死样子。跟孔志斌一比,赵红兵又觉得自己幸运多了。赵红兵庆幸不已,一路上幸灾乐祸地跟孔志斌细说内情,说着说着忍不住骂了好几遍“婊.子”。孔志斌这一段时间在劳改队被收拾的不人不鬼,忽然被赵红兵“提”了出来,之前对后面的事知道的很少,听赵红兵一说才知道这么多“后续剧情”,以及陈茉茉可能已经偷.渡的事。孔志斌心中充满了无望的愤恨。他心中的女神,记忆中美丽才情的白月光,骂她婊.子都客气了,根本就是一朵张着大嘴的食人花呀。赵红兵把孔志斌带到公社大院,鄙夷却又同情地看了他两眼,便挥手叫他滚吧,可以回家了。孔父孔母怕还没得到消息,毕竟孔志斌被放回来的事,也只有县里和公社才知道,谁会那么好心,跑去告知孔志斌父母呀。孔志斌一个人站在公社大院门口,看着初春的天空,恍如隔世。他一路慢慢吞吞走出镇区,上了通向冯庄村的土路。他在土路旁的沟渠边上坐了老半天,就着初春依旧冰冷的渠水洗了洗灰突突的手和脸,寻思着要怎么回家见人。孔志斌一直在沟边一直坐到天色黄昏,觉得天黑下来应该没人注意他了,才站起来往前走。他一进村子,就听见一阵欢快的锣鼓声。谁家敲锣打鼓?那个年代,农村里敲锣打鼓是常有的事,庆丰收要打鼓,送新兵要打鼓,办喜事要打鼓,过大年也要敲锣打鼓热闹一番,但是大都在白天。天已经黑下来了,这个时候敲锣打鼓往往就有一种可能,叫做催妆鼓,代表着村里有个姑娘明天要出嫁了。催妆鼓顾名思义,头天晚上,女家会在自家门前敲锣打鼓,用锣鼓声告知全村人,某某家的闺女要出嫁啦,有人情来往的可以来添妆,没有人情来往的也可以来凑热闹,给姑娘添个喜气。孔志斌一路听着欢快喜庆的锣鼓声,悄悄溜进村往自家的方向走,生怕被发现了。村子小,他不可避免的经过了二伯家附近的巷子,时不时有人经过。一旦有人走过,他赶紧悄悄地贴着墙站在路边,没被注意才松了口气。好在黑天看不清,加上大家都是奔着添妆贺喜来的,也就没人多注意他。两个妇女袖着手并着肩,一边说笑一边走过来,其中一个笑嘻嘻地说:“四奶奶,听说冯荞婆家给她准备了三十六条腿的嫁妆,真的假的啊?”“那是真的,你去了就看见啦,她二伯家放满了一院子。不止三十六条腿呢,开始听说是三十六条腿,后来她那个对象又说城里时兴大衣柜,又做了个大衣柜,我去看了,全都是顶好的木料做工。”“啧啧,那么好的婆家,冯荞这姑娘可不容易,从小没妈,亲爸靠不住,如今弄的在二伯家出门子,明天嫁过去可就享福啦。”“那是。陪嫁被褥也都是顶好的,我跟你七奶奶亲手给她做的喜被,用的都是厚实的新棉花……人家姑娘自己也争气,摊上那个爸不顶用,人家自己做工挣钱有工资,被子枕头啥的都是人家自己拿的钱。”“这姑娘,是个聪明能干的。”两个妇女一边说说笑笑聊着,一边往锣鼓声的方向去了。孔志斌愣愣地站在原地,靠着土墙,心里顿时像扎了一根尖刺似的,他两腿一软,砰的跌跪在地上。他到底做了什么!孔志斌抬起手,狠狠地抽了自己一巴掌。☆☆☆☆☆☆☆☆二伯娘家门口,催妆锣鼓一队排开,热热闹闹的欢腾着。其实那时候也没什么好“添妆”的,日子穷,自家肚子都填不饱,哪有什么拿来添妆呀。交情好的村民邻居就过来看看坐坐,说几句贺喜的吉利话,至近的亲戚朋友,手头上宽松些的,可能会按照当地风俗,买两包点心、送一个脸盆、手巾之类的。更多的则是来表示帮忙。没钱可以出力呀,明早上新娘子出嫁,要用人抬嫁妆呢,新娘子那满院子的柜子箱子,都要绑上红绳,一路抬着送到婆家去。抬嫁妆的队伍越长,新媳妇越有面子。这些嫁妆,在前儿一大早,由农具厂的李师哥指挥几个学徒和几个临时找来帮忙的乡民,一路抬着送到二伯家来,最新做出来的大衣柜还散发着油漆味儿呢。冯荞此刻正呆在东屋里。她出嫁办喜事需要一间单独的屋子,为此二哥把他住的东屋暂时腾了出来,虽然只有一个晚上,可二哥今晚可没地方住啦,只好去大堂哥家打地铺,不过他打地铺睡觉的时间也不充足,冯荞出嫁,他这当哥的可有的忙呢。冯荞很悠闲的坐在床上,几个本家的小姑娘还有几个堂嫂,陪着她说说笑笑。寇小胭也在,她今天得了二伯娘给的任务,专门负责跑腿、负责传话和零使唤,大约是觉着自己工作挺重要,寇小胭小脸上满是兴奋。“小胭!”外头二伯娘一声吆喝。“哎!”小胭响亮的答应一声,立刻撒腿跑了出去。“这个小胭,二伯娘真留着养了?”一个远房堂嫂拿胳膊碰碰大堂嫂,“你说二伯娘图的个啥呀,这么大的小丫头,尽管能干点儿活,可养几年也就该出嫁了,帮不了家里多少,万一到时候二伯娘再给她陪送些嫁妆,你们可就吃亏了。”“我婆婆这人心善,小胭这情况,婆婆也不忍心把她丢出去不管呀。”大堂嫂是个厚道人,更不会傻到当着外人面说婆婆坏话,就笑笑说:“等开了春我也要去生产队出工了,家里零碎活儿正好交给小胭,还能帮我看看孩子,她其实也不吃闲饭。”大堂嫂去年入秋生了个胖小子,如今六个月大,正在吃奶呢,大堂嫂说着就拍拍怀里的胖小子:“是不是呀小宝?开了春妈妈去干活挣工分,叫小胭姑姑在家里看着你。”那个远房堂嫂见人家婆媳没矛盾,也就识趣地没再多嘴了。小姑娘们都在围着冯荞说笑,有的羡慕她的嫁妆好,有的联想到自己,就说将来找对象,也想找个当过兵的,人正派会疼人。话音一落,其他小姑娘就哄笑起来,纷纷打趣她没羞没臊,急着想找婆家啦。二伯娘在门口招呼,小胭不停地迎接添妆贺喜的人进来。来的人围着冯荞说几句吉利话,带添妆东西的把东西交给冯荞,也就走了。本家几位老奶奶一起来的,围着冯荞关切地嘱咐了半天。七奶奶交代了很多礼俗和新媳妇的注意事项,比如明早吃点儿干的,不能多喝水,新媳妇一身红衣裳目标太明显,喝水多了上厕所不方便。五奶奶又说,明天出门子的时候要哭一哭。“五奶奶,为什么要哭啊?”一个小姑娘好奇地问。“为什么要哭……就是老辈留下的规矩呗。”五奶奶想了想,给了这么个理由,“要离开娘家嫁人了,嫁到婆家当人家的小媳妇儿,有公婆在上头压着呢,你能不想哭吗?”七奶奶笑着说:“也不一定非得哭,现在新媳妇都要擦粉、点胭脂,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真哭了弄花了胭脂,弄成大花脸,可就不漂亮了。”“就是呀,我都看见冯荞姐准备的胭脂了。”问话的小姑娘调皮地逗笑,“我冯荞姐姐嫁的姐夫又高又壮,长得又帅,她高兴还来不及呢,干啥要哭呀。”大家都哄笑起来,冯荞这几天各种逗趣玩笑的话听得太多,早已经被锻炼出来了,可还是忍不住耳根发热,心头也荡漾起来。这个男人,她的确嫁得再安心不过了,满心欢喜情愿。☆☆☆☆☆☆☆☆催妆锣鼓一直热闹到很晚,人们才渐渐散去,二伯家的院子安静下来。院子里的挂了一盏马灯,一点灯光勉强看得见小小院落,一件件摆放着柜子箱子,还有二伯娘帮忙操办、冯荞自己拿钱添置的一些小物件,脸盆、水壶、镜子、盆架之类的,都是结婚出嫁惯常有的东西。按着习俗,这些东西也都要装饰起来,几位老奶奶亲手剪的喜花(吉祥喜庆的剪纸),二伯娘还在忙着收拾规整。“二伯娘,你歇一会儿吧,都累了一天了。”冯荞走过来,帮着二伯娘一起把两包喜糖和两包“羊角蜜”的点心放进箱子里,按照习俗,这些木器嫁妆不能空着,每个箱子柜子,包括抽屉桌的抽屉里,都会放上两包糖或者点心,叫做“压箱”,寓意婚后幸福甜蜜。还要放一把硬币在里头,寓意以后生活富裕。二伯娘把要放的东西一一放进去,亲手锁上箱子,把所有箱子、柜子的钥匙系成一串,递给冯荞。“冯荞啊,这不用你管,你自己先去收拾去。”冯荞于是转身去“收拾”。这“收拾”却有些特殊意义。寇小胭已经帮她烧了一大锅热水,她去洗了头洗了澡,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清爽,梳理好长长的头发,换上崭新的红内衣,大红的细棉布,小肚兜和内裤,作为新娘她亲手给自己缝的。冯荞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穿这样鲜红的内衣,不知怎么,穿的时候总有些异样的羞涩。明天她从里到外,从内衣、秋衣到棉袄棉裤,都要是大红色的。“收拾好了就赶紧去睡觉,你明天可是一整天的累。我跟你说,当一天新媳妇可不轻松,那么多人围着你看呢,累了你还得硬绷着。”二伯娘一边絮叨,一边拿了干净毛巾给她,叫她擦头发。“二伯娘,你明天给我梳头行吗?”“那可不行。”二伯娘说,“我今晚都跟你七奶奶说好了,请她明天早点儿来给你梳头。梳头也要全福的人。”“……二伯娘,谁说你不是全福人,你看你明天嫁闺女呢。”冯荞撒娇地笑,“咱说好了的,我给你当闺女,好好孝敬你。如今不光我,那还多了个小胭呢,都好好孝敬你。”“行,全当是我生的。等我老了,你们都给我做衣裳,给我过大寿,我想吃啥好东西你们就给我买。等我老了死了,你们就给我哭妈妈、给我扎彩。”二伯娘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