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节
作者:浮云素      更新:2023-06-23 15:18      字数:3256
  并不是漠视,而是没有好感。这问题就很严重了。因为他心知肚明,嬴政虽然重视自己,但是最重视的还是叶孤城。对嬴政来说,叶孤城是父亲啊。而且是永远不会犯错,理想中的父亲。父子之间,并不是每一对都有矛盾,也有关系十分和谐的父与子,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亲要跟得上时代,而且要有威信。所谓的威信,就是父亲对孩子的要求,都是他自己能做到的,而不是以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求自己的孩子。叶孤城绝对不会犯这种错误,因为他自己就是近乎于“完美”的存在啊。种种原因导致,嬴政与叶孤城的关系一直很好。赵高从来就没有奢望过自己能够掰倒叶孤城,因为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到如今,唯一希望的,也不过就是险中求富贵罢了。他希望嬴政能因为自己出色的办事能力而看重自己。身为宦官,只能从揣度帝王的喜好入手了。这世界上有一种人,天生就没什么是非观念,就算是死多少人,也不会动恻隐之心。赵高就是这种人。只不过在这个草菅人命的时代,他并不显得突出,又因为嬴政没有让他做多太多与人命相关的事,他的这一特性根本就没被发现。然而今天,他的这一特性被发现了。赵高跪在嬴政的面前,他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濡湿。赵高没有想到,自己的小聪明,竟然会招致这等结果。虽然知道秦国有新法律,他本人却对这法律并不感兴趣,甚至没有刻意地理解过,赵高认为,自己是嬴政身边的人,就算是触犯了法律,都不应该与平民百姓相提并论。不是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说法?他虽然不是大夫,但也是在咸阳宫中走动的人,在宫中走动,某种意义上比平民百姓面临的危险更多,他们一旦触怒了贵人,被打杀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啊!但之前便说了,嬴政是一个很崇尚法律的君王,他心中虽然对人权没有哪怕模糊的认识,却知道宫女宦官是不能不找理由地随意杀死的。宫中的人若养成了这习惯,又有什么资格谈法律?他们本身就是违反法律的第一人。赵高跪在地上,头死死地贴在地面上。他在等待前方未知的命运。嬴政非常为难。因为他在纠结,怎么处理赵高。赵高的行为,绝对是没有回旋余地的死刑。但嬴政是人啊,小高子从他童年时期开始陪伴他到现在,养猫狗十多年尚且会产生情感,更不要说是养一个人了。就他个人来说,是不希望赵高死的。而嬴政的地位又决定着,如果他让赵高活了下来,没有人会说什么。但就算是没有人说什么,嬴政自己却会不安。他才修订完秦国的法律,在将原本的严刑峻罚放宽之后,新的秦国刑法可以说是非常合理了。但就算是再合理的法律,杀人偿命这一条都是成立的,秦国可不是未来的西方世界,会因为人道主义精神而废除死刑,事实上,就算是在遥远的未来,中国都不会是一个废除死刑的国家。这是正确的,就算是叶孤城都这么认为。他是个尊重男女平等的人,身上应该也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但正因为如此,才认为死刑是世界上唯一不应该被废除的刑罚。一个人杀死另一个人,并不是简单的剥夺自由就能偿还的,这会给未完全成熟的,未完全进化的部分人一个信号。杀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啊。就像是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少年叫嚣着要在成年之前试试犯法一样。赵高杀掉的人,已经不是一个两个可以计算的了,那是一个能用庞大来形容的数字。因为他是一个残忍并且心思缜密的人,放火之前封住了后宫的门,保证女人们无法从宫门中逃出去。如果说赵王太后应该死,那些赵王的嫔妃则是无辜的,她们甚至都称不上赵国余孽,赵王同党。因为她们中的很多人甚至都不是赵国人,而是其他国家的人,是胡女。也就是说,她们是倒霉的无辜者。所谓的倒霉,针对的是她们会成为官妓这件事,而不是会被牵连杀死。死在火中,这已经不能用倒霉来形容,而应该被称之为不幸了。嬴政还在犹豫。他下意识地寻找周围人的视线,想要从大臣的脸上得到一点提示。他无法下定决心,所以想从其他人身上获得力量,一点点赞同就好了,无论是杀还是不杀,只要一点点提示就好了。但是大臣们多聪明啊,在嬴政回头看向他们的同时,所有人都齐刷刷地低下了自己高贵的头颅。人的行为中有一半是情感控制的,嬴政现在虽然在向他们寻求答案,但如果日后忽然想起赵高,又或者忽然后悔时,最先责怪的绝对不是自己,而是给予他提示的臣子。到时候,就算嬴政是一位清醒的王者,都难免给他们穿小鞋,如果他恼羞成怒,想来这大臣的政治生涯就到头了。就算是考虑到这些风险,他们都不能抬头啊。但这些人中,或许包括任何一个人,却绝对不包括叶孤城。当嬴政失望地环视一圈,无奈看向最后一个人时,却忽然看见了一张面无表情的脸。他先被吓了一跳,然后又心道果然如此。抬着头的是叶孤城。他的存在与臣子是不同啊。叶孤城,在平日里便能左右嬴政的决定,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他并不愿意给嬴政提示,并不是出于要担责任这样的隐忧,而是叶孤城单纯认为,很多事情只有自己思考才能得到答案。这一次,恐怕是他最明显,最坚定,要左右嬴政想法的一次了。他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眼,也是理智而无情的。这一刻,你甚至无法感觉到站在自己身后的是一个人,而认为,他是一个神。一个没有感情的神。神是绝对公平的,没有人情味的,他心中只有公正,甚至没有正义与不正义。绝对的公正,有的时候代表着死板的法律。但那法律却不是人制定的,而是神制定的。在这一瞬间,叶孤城已经成为了神。他的存在并不是给嬴政提示,让他心中的天平倾斜,而是直接左右他的想法。嬴政忽然产生了一种错觉,如果自己没有遵循叶孤城的想法,他会羞愧致死。因为叶孤城从小就教导了他关于法律的公平性以及重要性,但刚才,他竟然犹豫了,竟然想要率先打破自己设定的法律。这是人的底线,如果第一次打破,就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是不可以的。在接触到叶孤城闪烁着寒光的眼的瞬间,嬴政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嬴政紧紧地闭上了眼睛。张开嘴,或许是因为心中的挣扎,他的声音干涩而破碎。嬴政道:“赵高,当杀!”影响秦国长治久安的又一个隐患,消失了。第181章小孩子是世界的财富。当把扶苏抱在怀里时,就算是叶孤城心里都美得冒泡。怀中的孩子,软绵绵的,整个人就像一块巨大的棉花糖。他不是没有抱过小孩子,比如说嬴政,那就是叶孤城当爹又当娘一手带大的。从婴儿时期一直看到现在,啊,不知不觉间曾经的小孩子竟然也长成了现在高壮的青年,真是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啊。但是,叶孤城不得不说一句,就算是小孩子与小孩子之间,都是有区别的。嬴政小时候长得也好看啊,但不知道是不是秦始皇自带气场,还是因为叶孤城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总是觉得嬴政早熟的过分,看上去可爱实际上人一点都不柔软,独立性又强的不得了,大概三四岁的时候就不要叶孤城抱着跑了,而是自己一个人走,跟个小大人似的。其实看他一板一眼叫自己老师也挺不错的,唯一的问题就是,叶孤城一腔慈父心肠都没地方发泄。但扶苏和嬴政不一样啊,白白的,软软的,跟小馒头一样,两三岁,正是小孩子最可爱的年纪,从小就养了一幅安静的性子,又有父母遗传的好相貌,抱在手里,真是跟洋娃娃一样。叶孤城把扶苏抱在怀里,不像是抱秦国的下一代,反而是像抱孙子。他想,嬴政是当儿子养大的,这不就是孙子吗?这个逻辑也是很正确了。扶苏相对他现在的年纪,也是早慧的,可以把话说得很流利,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叶孤城抱着他,小孩子自己竟然觉得挺窘迫,连连道:“叶师,可否把我放下?”叶孤城其实挺想逗逗他,然而他的人设并不能做出逗弄小孩子这种事,所以他只是一本正经道:“不可以。”扶苏:……这行为和逗弄小孩子有什么区别!倒是嬴政对眼前的场景适应良好,因为在他心中叶孤城就是这样一个有爱心的人啊!喜欢扶苏不是很正常的吗?虽然对扶苏他妈没有过多的好感,但是对扶苏本人,嬴政还是很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