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节
作者:浮云素      更新:2023-06-23 15:18      字数:4171
  他眼中闪过一丝狠毒的光芒。李牧不愿意回,他可以派人去。照样要他神不知鬼不觉的死在战场上。第180章一条流言,在赵国都城邯郸悄无声息地传播。说是现在赵国的主将李牧副将司马尚同秦军勾结,准备叛赵,之前的赵国大败,就是他们送给秦国的见面礼。无论是臣子还是百姓听了,都嗤之以鼻,根本不把这流言当回事,因为在之前的很多年中,李牧已经为赵国带来了无数场胜利,可以说赵国能够延续至今,绝对不是因为昏聩的赵王迁当道,而是因为李牧的存在。这样一个国家的守护神,你说他要叛赵,怎么可能?但问题在于,其他人相不相信都无所谓,只要赵王迁相信就可以了,他盲目听信郭开的话,对他来说,郭开的存在是自己可以肆意享乐,又坐稳赵王位置的保障,只要听对方的话,自己什么都不用担心。李牧,因为劝谏过赵王迁几次,并且态度强硬,给赵王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他这人向来视人性命于无物,平日里同他一起淫乐的胡女嫔妃说杀就杀,有的甚至死于残忍至极的虐待,人畜生至此,又怎么会在乎一个与他不对盘的将领?他早就想要李牧的命了。当郭开毕恭毕敬地同赵王报告有关李牧的流言时,赵王迁理所当然地愤怒了,他当时便一拍桌子道:“大胆李牧,竟然如此行事!”郭开假惺惺地劝慰两句道:“我王息怒,李牧是我国最有能力的将领之一,此时秦军逼近邯郸,不便与李牧动手,还是拉拢为上,许以金银财宝,让他心回我国。”这话对赵王迁来说可以说是火上浇油,他本来就是个可怕的暴脾气,又要求其他人无时不刻地顺着他,如果有大臣劝谏,心情好的时候拂袖而去,心情差的时候就要那大臣的性命,郭开正好挑他心情不好的时候来,结果可想而知。更不要说,郭开的话分明就是披着劝谏皮子的穿小鞋罢了,怕也只有赵王一人听不出其中的深层含义。他难得“聪明”了一回道:“既已经有了叛国之志,可是能够拉拢的?谁要在这等叛徒身上许以金钱。”竟然还知道,想要离开赵国的人都是留不住的。不过,重点果然是许以金钱吧,赵王本人对钱的热爱仅次于他对于美女的热爱。赵王迁顿了一下道:“我记得之前赵国军队大败,这莫不就是李牧的阴谋,想要将赵国的军队任秦国人围剿,以全了他的投秦之志吧!”赵国军队大败还是郭开告诉赵王的,为的就是他现在能够将一系列事情串联到一起。考虑到赵王的脑容量,他还费了不少功夫。郭开心中微微一笑,心道:成了!但是面上却不显,反而是诚惶诚恐地跪下,暗暗拍一通马屁歌颂赵王的英明神武,再暗戳戳地问道,所以李牧应该如何解决?以为自己难得做了一个好决定的赵王迁飘飘然,心想自己如果认真处理政事说不定也能成为千古一帝,然而谁叫他的兴趣并不在此,所以只能偶尔英明神武一回。他这样的人,一定能在赵国的历史上留在浓墨重彩的一笔啊!某种意义上,赵王迁也没有想错就是了。因为他是赵国历史上最荒唐的亡国之君啊!赵王迁假咳一声道:“还有什么处理方法?”他立刻又自问自答道:“这样不忠心的臣子,当然是杀了!”要不然还留着他过年吗?郭开想,我等的就是这句话。他也不诚惶诚恐了,又跪着拍一通马屁,主题内容是赵王迁的决定好到了极限,只有这样赵国才能存活下去,又说他们国内有比李牧更好的将领,可以用他们来代替李牧现在的位置。总而言之,在君臣二人眼中简直就是皆大欢喜的局面。在说完之后,郭开又换上了一副忧心忡忡的表情,他道:“但我却听说,那李牧在外是个素来不听朝廷指挥的,如果他不愿回来受罪又怎么办?”赵王迁鄙夷地看了郭开一眼道:“这么简单的事,竟然还来问我?”他道:“他不承认自己的罪,难道就不死了?那当然是用各种手段,一定要他当时便死个干净。”也就是说,暗杀什么的,这些原本不应该出现在君臣之间的手段,是可以用的。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啊!君王不知事情经过,仅仅凭借一条流言就将人杀了,而且还不是光明正大将人押回邯郸再死,而是随便用什么手段,用计暗杀,这是一个君王应该做得事?然而赵王迁就是做了。秦国针对李牧设下的计策,取得了作用。意料之中。李牧收到了来自邯郸的信。信中将他斥责一顿,并没有提到在邯郸城中传得沸沸扬扬的流言,只说他第一次大败让赵王怀疑他的能力,要他回邯郸谢罪并且让其他人代替他的位置。郭开将流言传递范围控制得很好,确保在边境的李牧不会听说,也猜不到他们的意图。毕竟,郭开还是赵国人,同样是赵国人,别国的人绝对想不到,怎么会有人丧心病狂到这地步,想要把自己国家拱手让给另外一个国家,甚至还把唯一能够保住国家的将领给杀掉。李牧也没有想到。他太天真了,只是以为郭开本来就对自己有意见,现在见到他没有用处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拉下他,换上自己的人,但他也不想想,偌大一个赵国还有比他更能打的将领?自然是没有的。战争是不可以被卷入政治斗争卷里更迭中的,因为他的敌人是秦国,并不是赵国这个国家内部的人员,就算想要发落他,也要等到赵国的局势平定之后,起码要等到处理完秦国啊!第一次对决虽然损失惨重,但他已经隐隐有了想法,关于怎么对付秦国的战车,虽然付出的代价大一点,但搞不好可以破了战车无敌的特性。值得尝试。李牧将信丢掉了一边,就当自己没有看见,他可不是为了赵王迁打仗,是为了赵国的未来,赵国的百姓打仗,怎么会听他们的话?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他此时却没有想到,郭开早就预想到了他的反应,并且已经做了应对的计划。等了三日,送信的使者果然发现,赵国军队内一切如常,李牧什么都没有做,就好像是忽视了使者的存在,也忽视了他收到的那封信。一般情况下,密信的内容,除了写信人与收信人,其他人都没有资格知道,但是这次来到赵国边境的使者,可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送信之人那么简单,他虽然伪装得很好,却是死士出生,一直跟着郭开,忠心耿耿,帮他做了不少阴私事。郭开在让他送信之前就说了,如果李牧没有反应,就在信送到他手上的三日之后动手!动手做什么?自然是要李牧的命。所以,在赵国军队内紧锣密鼓地为了下一场战斗做准备时,使者竟然找到了李牧的副将,死缠烂打硬是设了一场宴。好在,他并没有说让李牧去参加。这挺正常的,因为郭开本人崇尚豪奢,宴会什么更是三天两头就有的事,赵王迁也是如此,平日里使者来了,李牧为了做面子工程也要设宴款待他们一番,好让他们回去时不像当年诬陷廉颇一样诬陷自己,但这一次,本就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哪里还有宴会可设?他恨不得每天晚上不睡觉苦思冥想做战术推演。这就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谁知道这次的使者不是一个人来的,竟然带了一个还算不小的使者团,见他们没有受到一向的好待遇,纷纷抗议,见不到李牧就找李牧的副将,扬言他们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如果宴会不设,就要回去在传递声音的过程中添砖加瓦,让军队的军饷化为泡影。李牧的副将目前还不知道信件中的内容是什么,李牧也只字不提,想来想去还是设了一场宴会,就为了稳住这些蛀虫。毕竟他们可是郭开的人啊,这些人心中从来就没有国家这个词,在这种节骨眼上克扣军粮,正常人是绝对做不出来的,但现在的问题是,他们不是正常人啊,如果真这么做了,自己也没有办法。无奈之下,宴会终于在使者心满意足的眼神中开了。李牧当年晚上也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又或者是被人呆着的,总而言之,他路过了大帐,不想竟然听到了舞乐之声,这些日子因为同秦国战争大败,军中士气低迷,士兵哪里有兴致听音乐,更不要说音乐传来的地点竟然是大帐。他心觉荒谬,更加想知道这里到底出了什么事,所以就大步流星地走过去,一把掀开帐子的门帘。然后就看到一众使者竟然在大吃大喝,而他的副官坐在位置上苦笑连连。为了让这些人不打扰到李牧,也不打扰到军中的将士,他可以说是做出了非常大的牺牲了。李牧或许也感受到了副将的无奈,又想到了使者给自己送来的信件,当时便心头火起,一觉踹翻了离自己最近人的桌子,暴呵一声道:“这是怎么回事!”他突然后悔,自己没有同副将说这些人究竟给他传了什么信。虽然他不知道,这些人究竟有知道不知道信件的内容,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郭开手下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然而,无论是副将还是李牧都没有想到,情况却在瞬息之间产生了变化。副将还没有解释为什么开设宴会,那桌子被踹倒后锅碗瓢碰落在地上的声音仿佛就是什么信号,原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享乐的人都换了一副表情。他们从袖子中拔出刀剑,距离副将最近的一人直接抹了他的脖子,副将到死脸上的表情都定格在错愕上,因为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至于其他人,则齐齐向着惊疑不定的李牧扑了过去。原来这些人,根本就不是什么使者,而是郭开培养的死士,无论是跟着来边境也好,还是胡搅蛮缠开设宴会也好,唯一的目的就是将李牧引过来,然后杀死!李牧是赵国的著名将领不错,又力大无穷,除了熟读兵书之外,自己的身手也相当不错。然而他学习的,是正统的,用在战场上的功夫,这些死士,天生就是为了杀人而被训练出来的,他们所学习的,甚至都不能被称之为武功,而是杀人的技法。十多位死士同时扑向李牧一人,就算他天生神力,也没有逃脱的可能。当他拔出自己腰间的青铜剑,向着眼前人挥去时,却有人从背后猛地袭来,将匕首深深地捅入了他的心窝之中。李牧的动作当时就一顿,他身后的人却还还是不停,匕首差点从他的前胸透了出来。成了。这种伤口,就算是李牧,也不得不死!他一双虎目睁大,喉咙中发出“嚯嚯嚯”的声响,却怎么也说不出话来,脸上带着愤怒与失望的表情,眼底深处甚至有了一丝丝绝望。这绝不是因为他死了,对于战场上的将士来说,什么时候死,在那一场战役中死都是有可能的,他们只要能够活好每一天就行。甚至对这些人说,死在战场上是荣耀,是他们的夙愿。但那是死在战场上啊!死于自己人的阴谋之中,对李牧来说,是耻辱。更何况……他的眼睛不曾合上,身体也维持着站立的姿势,死士们怕他还未死透,把剑直接斩下去。身首分离。李牧,死得不能再死。头颅飞了出去,落在地上,死不瞑目的眼中,永远停留着一抹绝望。他死了。赵国,没有救了。这是他绝望的根源。郭开迫不及待让秦国看见他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