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节
作者:浮云素      更新:2023-06-23 15:18      字数:3666
  算了吧。战国四公子在的年代,合纵连横就成功过一次,还是在他们晚年时发现再不遏制秦国十年之内就会被并吞之时。之前的合纵连横,都是破坏于内部人员之手,总有人无法一心抗秦,而是在各个国家都在准备,准备对秦国动手时,总有其他国家趁着绝大部分国家备战时后背空虚时暗戳戳捅刀。就比如说,赵国,已经被燕国捅了很多次了。但是,合纵连横最关键的一点并不是有强大的外敌,而是每个国家都有清醒的君王。就仿佛是为了让秦国崛起一般,在秦国时隔多年出了雄才大略的君王之时,其他国家这一代的君王都不约而同衰败到了极限。韩安那样性格软弱但智商没有问题的已经算是少有的好苗子了,如果臣子清明,说不定还有挽救的余地,可惜在君王清醒的同时,他的臣子却在一个劲地拉后腿,这对一个本来就不强大的国家来说简直就是致命的。至于他们国家……想到这里,李牧都要苦笑了,因为他并不确定,凭借自己以后身后一众军士的力量,能够保住赵国。他相信“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是赵国内昏庸的赵王,以及他忠实的走狗郭开却给了李牧不好的预感。当年廉颇被诬陷可不就郭开做的,他对赵国的武将从来都么有好感,谁都不知道郭开究竟想要做什么。他现在还没有对李牧动手,说不定在只是因为没有找到下家,一旦有了可以让他活得更好,比在赵国当权臣更好的生活方法,指不定立刻就把赵国给坑了。想到这里,李牧甚至连叹气的心都没有了。外有豺狼虎豹,背后还被自己人捅刀,甚至连打仗都打不安稳啊!他甚至都没有办法想赵国的未来,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第一步,就是先研究研究,怎么解决秦国的铁军团。之前便说过,各个国家的将领都很关注秦国对韩国的战争,他们的关注并不是仅仅停留于书面情报,甚至还派了人去围观战争。一场战争有太多人死亡,一个不小心,他们派去围观的人说不定就全死了,好在李牧这次运气还不错,派出去了20个人,还回来了四个。这20个人,个个都是他手下最精干的勇士,应该在战场上折损了大半,只能证明战况激烈。他们带来的新情报中就包括,秦国作弊似的武器,跟巨无霸一样的战车,可以连发弓弩20,虽不可挡,入宫不断咆哮前进,将一切敌人都吞入腹中的凶兽。这凶兽,甚至能让身经百战的勇士恐惧。韩国也有新武器,看上去和秦国的新武器很像,但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威力上都远远弱于秦国的战车。发弩箭的数量只有秦国的一半,速度也没有秦国来得快,驾驶员甚至对承载着重量的马车束手无策,连车都驾驶不好,更不要说是用于攻击。那些在战场上如同玩具一样的韩国战车,比秦国战车的大滚轮碾得七零八落。可以说是非常残酷了。剩下来的四人将这些新武器看在眼中,所有被李牧派出去的人,都有一个能力,那就是能将看见的图像在纸上画出来,从四个面看见的战车一拼,自然就成了一个整体。李牧最开始了解到的,就是这一个整体的战车。现在,成蛟将图纸献给了赵国,让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要面对的,究竟是怎样一个不可战胜的怪物。看样子,韩国临时制造的战车就是由这图弄出来的。他想。但是汇报的人又说,虽然同是战车,秦国的战车却比韩国的战车大,比他们的坚固,甚至连攻击也比他们的有力,这证明成蛟带出来的图纸是几年前的,起码不是秦国现在用的。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浊气。必须要想想,怎么对付秦国的“怪物”才行。他想。必须要拿出一个办法,否则赵国将会一败涂地。在李牧思考怎么对付秦国时,咸阳宫中也在进行一场秘密的会谈。到场的人不多,皆为现在当权的一代,其中最为重量级的人物,就是嬴政与王翦。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中最为年轻的一个,王翦才开始崭露头角,但正如历史上的名将从还没有成名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异于常人的特质,王翦也是如此。他所拥有的,不仅仅是对战争的直觉,还有对计谋的熟练运用。王翦道:“李牧在赵国,势必会影响我国军队进攻的速度。”嬴政一挑眉道:“就算有战车,有惯炮,也不行?”王翦道:“惯炮之用,想来王上也清楚,不过是以其响声震慑敌人,如果被敌人看破了其中的关窍,便不足为据。”韩国在闪电战中被迅速地灭国了,并没有看破惯炮的作用,相反,其比打雷更大的响声让他们吓破了胆。但对手成李牧就不一样了。本来,赵国的军队人就很多,甚至比秦国的军队人还要多,而且他们的士兵也很精干,很服从命令,从士兵的素质来看,同秦国不相上下。秦国能胜过赵国的,只有来自君王的大力支持,以及新武器。新武器是关键。兵力上相差并不大,将领又很有脑子,虽然秦国最后应该能获得胜利,但是比起同韩国的战争,这场战斗应该会艰难许多,不仅耗时长,而且消耗人力物力,但秦国还有攻打其他国家的计划,这种大计划必须一气呵成,才能不留后患。所以,嬴政与王翦正在思考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力量,灭了赵高。这就要用一些计策了。“李牧!”铺在他们面前桌板上的是一张大白纸,白纸上写了赵国几个关键人物的名字,最中间的,便是名将李牧。王翦道:“只要李牧死,赵国不足为据。”嬴政道:“但李牧现在可是赵国的支柱,怎样才能让他死?”他想,赵国应该不会智商低到,随随便便杀了自己的名将吧。不,等等。他忽然想到了韩国的乌龙,他们当时不就很嫌弃韩非这个不世大才,并且把他赶到秦国去了吗?所以说啊,这世界上,无论是最终变得强盛的国家也好,最终被灭掉的国家也好,总是有共通性的。果然,王翦露出了一个神秘的笑容。他道:“想让李牧死,很简单。”嬴政道:“怎么?”王翦道:“现倾尽全力,在战争中表现出绝对优势。”嬴政洗耳恭听。李牧道:“第一场战役赵国便大败,情报一定会传导赵国的王室之中。”嬴政道:“但我听说,赵王迁,是个从来都不管事的。”王翦道:“没错,所以我们真正希望可以看到这条情报的,并不是赵王迁,而是郭开。”嬴政皱眉道:“郭开。”他对这人的印象十分不好,嬴政虽然是秦国的王,但是对其他国家的能人还是很敬重的,其中就包括老将军廉颇,和白起一样,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骄傲了。但是比起白起,廉颇的没落可以说是十分没有面子,因为他是被郭开诬陷,然后不得不从赵国离开的。对一个老将军来说,还有什么比不让他打仗更加可怕的事?而且,廉颇如果能够留在赵国,对赵国绝对是有好处的,因为一个小小的私人恩怨,就把廉颇坑到了其他国家,可以说是非常不在乎自己的国家了。就这样一个人,竟然能成为赵国真正的当权者,还是因为不断给赵王迁献女人,甚至纵容着他越来越荒唐,还与赵国现在的太后有一腿,这郭开,可以说是垃圾到极限了。赵国竟然出了这样一个亡国臣子,简直就是悲剧。就算倾国是赵国的对手,他都不忍。但嬴政虽然不忍,本质意义上还是一个君王,所以他现在要做的事,就是利用郭开。或者说,这时王翦要做的事。王翦道:“想来王上一定听说过郭开诬陷廉颇一事。”嬴政点头道:“是。”王翦道:“他既然能做一次,就能做第二次。”嬴政道:“什么意思。”王翦道:“郭开此人,十分贪生怕死,他与李牧素有仇怨,却能够纵容对方到现在,正是因为赵国出了李牧之外没有可以带兵打仗的将领,为了他能够在赵国长久地得势下去,必须要让李牧活着。”嬴政点点头。王翦道:“但如果他意识到,李牧的存在并不能让赵国存活,他会怎么做?”嬴政了然道:“你是说,让赵国在一开始取得压倒性的劣势,动摇郭开的判断?”王翦道:“正是如此。”战争之中,没有什么国家会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所有底牌全部摊出来,特别是秦国,他们的新武器虽然无敌,但也会有损耗,秦国的军工厂已经是这个年代的巅峰,却也不是能够无限量地制造战车,更不要说惯炮对于赵国来说,是一次性消耗品,估计在战场上用一次就不会再有用处,机关兽,那是用来出奇制胜的,如果一开始就暴露了机关兽的存在,只有赵国就会有防备。把所有的底牌在第一次用完,可以说是非常冲动了。但如果这样能够动摇郭开的判断……嬴政陷入了思考。王翦接着道:“如果郭开意识到赵国不行了,必定会开始寻找下家,相对于战国之中其他的国家,日益壮大并且不断并吞其他国家的秦国,无疑是最好的落脚点。”他道:“若我国以重金动摇郭开,又蓄意高官厚禄,身为阻挡他投秦最大阻碍的李牧,怕是会死于非命吧?”“到时候没有了李牧的赵国,就如同待宰的羔羊,呆呆地站在原地,想要打垮他们,易如反掌。”“郭开甚至会献上赵国以表示他的诚意。”简直就是一条龙服务。嬴政不得不承认,他已经被王翦刻画出来的美好未来说得动心了,更不要说,王翦说的话,并不是空口白牙一张嘴乱说,而是十分有可能出现的未来。如果真能这样,秦国就少了许多的麻烦,甚至能保留大部分的兵力,用来对付其他国家。虽然有点对不起李牧,但是兵不厌诈,如果有了办法还不用,那就是傻瓜。嬴政一锤定音道:“就这么办吧。”叶孤城做了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