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节
作者:浮云素      更新:2023-06-23 15:17      字数:3187
  但秦国内已经进化到9.0版了。这是三年前的老古董了。但问题在于,死士的主人不知道这是老古董,韩王也不知道。他的鼻子中喘着粗气,虽然韩安看不懂图纸,但这并不妨碍他了解到,这战车是非常非常厉害的发明。可以连续射出10支箭,而且还是唐弩,这是什么概念啊。死士终于将自己主人所要传达的最后一句话说完了。他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虽然听起来不是那个意思,但他所想表达的,应该就是用秦国制造出来的武器攻打秦国制造出的武器吧?韩安兴奋地搓手,他心道,韩国,说不定有救了。下属递给了叶孤城一封信。叶孤城将信件接下,下属静悄悄地退了出去。不得不说纸真不愧是四大发明之一,当秦国改良出了可以书写易于保存的纸,并且找到了短时间能将纸张量产的方法之后,在短短的几年之内,书简被飞速地淘汰了,读书人都用上了洁白的纸张。就算是难得识字的拼命都能买得起纸,因为一大块的纸价格还没有打一次酒贵,可以说是最底层的百姓都买得起。更不要说秦国开设的学校还免费发纸。关于学校,这可以说是秦国首创的新措施,在此之前,只有大学与小学之分,与后世不同,在这年代小学才是高等学府,是在宫中开设的小课堂,而大学,那则是开设于乡野之间,供下层贵族上的。私学的兴起让平民也能上学,但也只有富庶的平民能够上学,束脩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并不是人人都能承担起的。而且,对大部分的百姓来说,上学根本就是必要的啊,秦国可是农本位国家,会种田就行了,再不济大家还能立军功啊!所以义务教育的开设一开始是因为秦国的钱现在多到让人发指,而嬴政本人意识到科技改变世界之后,终于发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能培养出吕不韦这样的政治大才,或者是韩非那样的士子,再不济还要有人能够进入研究所为了公输家打下手啊。然后他就无奈地发现,按照秦国的基础教育,大部分人只能去种地。但以前,是田地太多收成太少,在针对性地研究农业之后,杂交技术让秦国的产量翻了好几倍,都江堰以及郑国渠的存在保证提供不受天气影响的合理灌溉。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平均存活年龄上涨,如果还像以前一样,将大部分的劳动力都投入农业,好像就没有必要了。当然,这不是说秦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商业国家,事实上,他们是再传统不过的农本位国家,农民的数量多到了山东六国无法想象的地步。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改变重农抑商的现状,只是进行些微调整,寻找一个对秦国更好的,新的平衡。族老在朝廷上装死,他们已经学会了眼皮子抬抬不表态。比起韩国的族老,秦国的族老简直就称得上可爱。特别是他们的君王,同韩安也不一样,嬴政虽然很礼贤下士,很听得进臣子的劝谏,但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强硬派。特别是对他完全不同意的有关于遵循祖制的言论。客气地听族老抱怨完,然后再客气地把他们送走,转头就寻个理由,让他们十天半个月进不了咸阳宫,这是常有的事。对于族老来说,可以说是非常不客气了。但是想想,连太后都被他圈了,嬴政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他从来都不是个愚孝的人。可是说是非常强势了。秦国的族老们捶胸顿足呼天抢地,但等过了一段时间却发现,按照新政运转的秦国竟然真的变得更好了。哑口无言。这他们就没办法了。这群人可不是韩国族老,老秦人务实的天性克在他们的骨血之上,发现新政对秦国更好,自然不会去排斥。毕竟他们都是真的想让秦国变得更好。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个国家上下一心的程度,让全世界为之震撼,否则,位置偏远,文化不昌盛,还没有钱的秦国,为什么能够成为战国中的庞然大物?靠的就是齐心协力。在某一天之后,嬴政他们忽然发现,他们朝廷上的阻力变小了,无论说什么,都会跳出来阻止他们的族老开始不哼气了。局势变得越来越好。话题扯回来,叶孤城从下属手中收到了一封信。这信件的主人显然不是他,这是从韩国而来,送给韩非的信件。虽然不太好,但叶孤城还真的是在韩非收到信件之间就将这玩意儿拦截下来了。他想,自己就算是闭着眼睛都能猜到其中的内容。展开雪白的信纸,果然。如果删掉其中抒情的话语以及啰啰嗦嗦的句子,剩下来的也不过就是最后几句隐晦的询问。能不能打听秦国的现状?他们想要干什么?是不是要攻打韩国?如果要攻打韩国,你能不能周旋一二?韩国的未来就靠你了!叶孤城嗤之以鼻。如果一个国家的命运是靠一两个人就能扭转的,那就不叫一个国家了。大厦将倾,竟然将延续一个国家的重任全部担在一个人的肩膀上,这波偷懒,就算叶孤城也不得不服。而且……他看看寄信人,果然是新上任的韩王韩安。是他传信,那就不是偷懒了,而是逃避责任。自己是韩王,是最应该肩负起一个国家兴亡的人,却偏偏要将这责任全部让渡给韩非,可以说是很牛逼了。叶孤城想,这种信件才不需要给韩非。所以他就直接将信纸给烧了。他次啊不是那种给自己留下后患的蠢人。但就算是韩国来的信纸已经被他烧了,也并不意味着,叶孤城就能不担心韩非了。毕竟他在灞下学宫任职,而不是将自己关在铁屋子里著书立说,学校能让他见到各种各样的人,也能从学生的口中知道情报,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学生的消息灵通程度,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时不时就能收到来自中华大地各地的信件,这些信件如同纷纷扬扬的雪花,能将人给埋住。秦国的学生自然知道秦国开始做战争准备,当他们将消息带回学宫之后,每日一次的聚论题目就变成了“秦国最先攻打哪个国家”。然后韩国就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了胜利。所有人都默认,第一个攻打的必须是韩国啊!谁叫他们那么弱还与秦国靠得近。韩非在灞下学宫中走动的时候,就正好碰见了下面的学生讨论。不得不说,叶孤城把他送对地方了。灞下学宫中虽然有很多学子都为了进入朝廷而努力,但是作为学宫,这里还算是一个学习气氛浓郁的地方。韩非虽然口吃,但丰富的学识让他收到了学生的钦佩,年纪不大虽然让他一开始被一些学生所排斥,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切磋无非就是在课堂上,当他展现出了远超自己年纪的知识后,大部分的学生都因为之前对他的轻视而深深地懊悔,对韩非更加重视。他在灞下学宫可以说是人气教师了。韩非走进聚在一起的学生问道:“今日的论题为何?”那学生一时间没有多想,竟然大咧咧道:“是秦国究竟最先攻打哪个国家。”他的同窗嘴角一抽,以宽大的衣服做演示,在他的脚上狠狠地碾了一下。大嘴巴学生:……疼到飙泪好吗?但正因为过于夸张的疼痛,他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韩非先生不就是韩国的宗室吗?自己怎么能在他面前说这种话。恨不得抽自己一百个巴掌。韩非的态度还算是正常,他道:“那你们就来说说,秦国会最先攻打哪个国家?”学生都不说话了。明明是热闹的聚论场所,却因为提问人的改变而鸦雀无声。他们并不想说是韩国,但也想不到说其他国家的好理由,只能沉默。很多时候,沉默本身就是一种答案。韩非笑了一下道:“可是韩国?”别误会,他的笑容很和善,至少是不带嘲讽的,对这些学生,韩非的态度好极了,一点都不像是对待曾经韩王那样横眉冷对。然而,学生们看见了他的笑容,一个个表情严肃,如临大敌。也是非常害怕了。有人想说“先生,不想笑就不要笑了”,随后却硬生生将自己安慰的欲望止住。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小贵族或者有钱的平民出生,这里就算是有大贵族,一般也都是秦国的大贵族,宗室,其他国家的,除了韩非一个都没有。本身就无法理解韩非现在的心情,还要劝说,这就有点假了。韩非摇摇头,感叹一声道:“时也,命也。”众人模模糊糊猜测到了他的意思,但却没有出声挽留。就任凭他带着一身苦意走了。等到韩非走了之后,仿佛被按下休止符的学生们才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