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节
作者:浮云素      更新:2023-06-23 15:16      字数:3454
  然而即使大方向相同,小方向上两人就很不一样了,就比如现在,又爆发出了小范围的争论。因为嬴政认为,除了法家之外,最好再抬儒家。叶孤城听两人说话,特别是嬴政的,竟然敢生了一种啼笑皆非之感。只要是后人基本上都知道始皇帝的壮举焚书坑儒,可以说就是这个历史事件,让他背下了千古骂名。历史上非常讨厌儒家的嬴政现在竟然主动提出来要儒法并行,叶孤城简直要为了自己的教育水平仰天大笑三声。但还没有等他笑出声来,一直没有争出结果的两人就将箭头指向他。“叶师,怎么看?”叶师想说我不怎么看。叶孤城陷入了沉思,面前这两人在争论之前就与他说过各自的想法,顺带着还吐槽了一下对方的想法,当然吐槽得很隐晦但是叶孤城听出来了。他早就成为了夹在两人中间的人物,因为他的总结能力非常之前,在嬴政与吕不韦争论不休的时候还总是能拿出折中的主意,让两人都非常满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争论不出结论便找叶孤城的习惯。能被两人这么信任是好事啊!然而等两人真的盯着他看的时候,就算是叶孤城也会觉得颇有压力。他向来未雨绸缪,早就猜到了两人会有今天一番争吵,心中也隐约有了方法,或许能将两人的目标都达成。但是真实施起来,似乎还有点难度。叶孤城真不确定,如果弄出来个三足鼎立,会不会出现二打一的局面。但他又想唐代既然能儒释道三家并行,现阶段先弄个法儒道三家并行应该可以吧?打定主意之后,他就在万众瞩目下开口了。叶孤城道:“你们看,三家并行如何?”嬴政吕不韦闻言都一愣。还是因为嬴政与叶孤城最熟所以率先开口道:“叶师的意思是?”叶孤城道:“你们二人提出来的,无非就是法为主儒为辅以及法为主道为辅。”两人点点头,因为其他国家的学说都是一家独大,但秦国国情特殊,如果只是用儒或者法,不仅过不了宗室那关,就算他们自己都很担心秦国染上山东六国的奢靡作用。虽说奢靡同儒道两家不相干,但多多少少也是因为治国理念而导致了后果,所以,就算是为了保持秦国百姓的剽悍务实,法家都是要有的。但光有法家还不行,他们需要其他家来调和一下,两家并行想要做到同时发展有点难,所以虽然他们能想到要用别家的思想,也要分个高低出来。法家肯定是最大的。但这样的话,剩下的那家一个不注意,就可能同百家一样,泯然众人矣了。叶孤城道:“在我看来如不能平等竞争,而是一主一次就不能达到目的。”嬴政他们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其实他们也担心这个,但问题在意并没有好的解决方法。事实上,他和吕不韦能够想到要两家并行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了,远远超过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但是叶孤城的眼光要更加长远,是领先超过两千年的那种。他虽然不知道原因,但却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形态,要不然怎么会有三足鼎立以及三教并行这样的词语?他最后一锤定音道:“所以我建议,三家并行。”三家并行?!不管是嬴政还是吕不韦都一愣,这这这,这可行吗?但看着叶孤城的表情,他们又绝对,是可行的,因为他是那么坚定。到目前为止,只要一见到叶孤城很坚定的表情,那事儿一准能成功。未卜先知。吕不韦恍惚间想,可不就是未卜先知吗,他国师的称号就是因为能解开咒术。他忽然产生了一个猜想,叶孤城莫非是可以看见未来,要不然怎么能提出这么多的好点子?叶孤城:我确实能看见未来,但我只能看见秦国灭亡的未来谢谢。他现在所提出的一切,都是靠他本人的智慧。叶孤城可以说是个全才了。叶孤城开始给嬴政他们解释为什么三足鼎立比两家并行好,鉴于无论是两家还是三家都没有实践过,所以他们说的都是猜想,但叶孤城无疑很有说服人的天赋,而且他所说的方法确实能让嬴政与吕不韦都接受,在经过了仔细的思考后,他们决定冒一次险。就按照叶孤城说得做。当灞下学宫的最后安排出来之后,不仅吓呆了秦国朝廷上的一众大臣宗亲,连山东六国关注此事的学子有不少都呆掉了。没办法,秦国弄公私合营学校本来就是一个壮举,如果在别的国家算不上是大新闻,但因为是在不重视进学的秦国,所有人都好奇极了。当然,这好奇绝对不是褒义的,十个有九个都在等着看他们怎么失败。但等到渭南大市走上正轨之后,他们发现,虽然灞下学宫没有开学,但渭南大市的经营不可说不好,而且雅俗兼备,就连不少学子都因为渭南大市的名气去走过一遭,回来都赞不绝口,说一点都不像是秦国的手笔。山东六国都没有这么风雅的。在广告效应之下,山东六国的学子对灞下学宫期待越来越高,不管他们是抱着好心期待还是另有想法,但总归是关注着的。然而果然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秦国又搞出了一个新玩意。“三家并行?!”学子瞠目结舌。“什么玩意儿!”还有更加义愤填膺的。“这是对儒家的亵渎!”相信哪个就以哪个为主,三家并行,这是和稀泥搅浑水!儒家的老学生义愤填膺。又有持观望者。“三家并行?”他啧啧称叹,“也不是道是谁想出来的,对秦国来说是不是太超前了一点?”又有人道:“谁知道。”他道:“我看秦国渭南大市就经营得不错,或许学宫也能获得成功?”“再等等吧。”但也有很看好的,比如说目前并不在秦国的荀子。他从学子口中听见秦国学宫的创新之举,又看了看摊在桌上的纸,是邀请他去学宫当祭酒的请帖。无奈地摇摇头道:“还是走一趟吧。”他脑中闪过自己曾经得意门生的脸。三家并行,亏他想得出来。荀子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倒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不管别人怎么想,在天下学子或鄙夷或期待或观望的视线下,灞下学宫终于开学了。第168章叶孤城住在灞下学宫旁。学宫中的学子并不是很清楚太子傅的住处,但见他几乎每日都来视察便能知道他所居不远。不管是才入秦国还是已经入秦一段时间的学子对他都是好奇的,且不说这人的官职来历过于神秘,又无实权,但谁都知道,他是现在秦王的老师,而且走的路子与当年的吕不韦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好事者信誓旦旦称他定然是下一个秦国丞相,毕竟,现在的秦国新政名义上没有叶孤城的参与,却处处有他的影子。因为国师的称呼以及嬴政的信任,叶孤城这人虽然在山东六国未露面,却被不少人盯上了,灞下学宫的学子对他也十分好奇。如教导主任一般走过兰池,池边有摇曳的柳树,嬴政跟在叶孤城的身后,眼中有好奇之色。灞下学宫开学不久,他还是第一次来。高大而显赫的王车停在学宫门口,因正值上课时间,竟然没有人一个注意到这车架,嬴政静悄悄地下马车,跟着叶孤城走进了学宫中,身后还缀着一个小尾巴赵高。叶孤城看了赵高一眼,没有说话,但那一眼却看的赵高打了一个寒颤。随着他年岁渐长,叶孤城看他眼神中的探究越来越多,让赵高不敢因为王上的看重而轻狂,反而越来越慎重。不是他说,叶孤城的眼睛里,像埋了刀,埋了剑。赵高又把头埋了下去。嬴政不用叶孤城介绍,因为灞下学宫的内部陈设是他们一同设计的,从头到尾都没有隐瞒过他。他来的时候,正好到了学宫聚论时间,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知名导师开题演讲,学生讨论,虽然在叶孤城看来并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了不得的超前教育了。今日开题的,是叶孤城曾经的老师荀子。也不知是因为叶孤城的面子还是因为秦国的邀请太诚恳,或者是荀子本人的对秦国就很有兴趣,他竟然也来了灞下学宫。连同几位别派大师,可以说镇宫之宝了。嬴政在门外悄悄走过,看年轻的学子在屋内高谈阔论,明明那些学子都较他更年长,但他竟然目露慈祥之色,简直像是在看茁壮成长的幼苗。叶孤城站他身前,高大的身躯正好把嬴政挡住,里面的学生无法看见秦王。因为“校长”本人时不时来学宫中转一圈,这里的学生早就习惯了叶孤城的存在,看见他来了也就是点头致意,然后接着讨论自己的事,可以说是非常有定力了。荀子的眼力和那些学生不同,他倒是发现了嬴政的存在,却没有告诉学生的打算,点头算是同秦王致意,面上不卑不亢,一派大家风范。年轻的秦王听了一会儿荀子的话,又听听学生的讨论,心情愈发好了,想荀子不愧是他老师的老师,讲得东西让他都受益匪浅。嬴政道:“叶师,去天斟堂吧。”这才是他此行的重点。两人却没看见,在他们走后,一瘦高的青年以很隐晦的视线从屋内打量他们,甚至连之前一直很热心的聚论都不管了。有人看他一眼道:“徐君房,你在看什么?”徐福道:“我在看秦国的国运。”他名福,字君房,报名的时候直接用了徐君房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