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节
作者:华卿晴      更新:2023-06-22 19:24      字数:3034
  “看来,二弟、三弟是不甘心啊。”朱高熙讲了此话。“五郎,此话如何说来?莫不成里面有隐情?”福娘望着夫君朱高熙神情上的自嘲笑意,忍不住关心的问了话。朱高熙摆开着手中的茶杯,慢慢的说道:“就像你讲的,福娘,我这些日子也琢磨了出来。也许父皇在最后的考量了。而且,从某些事情上,我已经看得出来,父皇有意立我为太子了。只是,如今还是没有公开罢了。”“真的?”福娘惊喜的问道:“父皇真愿意立你为太子了?太好了,这说明五郎你在父皇的眼中,是一个担得起家国天下的优秀继承人了。”“父皇这是准备承认你这个嫡长子的正统继承身份。”福娘是真为夫君高兴的。因为,她的夫君是嫡长子,按着儒家的继承法,本来就应该是天然的继承人。如果真是在夺嫡之中失败了,将来在新君上位后,那日子可不会好过啊。“父皇已经提议了,今年春耕,顺天府要开始推广了蕃薯。而我就是这项差事的总负责人。至于瞻元这孩子,父皇也提了话,说瞻元身为嫡长孙,不能只专注于读书。这一回我办差,瞻元随我身边,由和教导一些实务政事。”朱高熙说这等话时,眼神是明亮的。这时候的朱高熙浑身上下,都透着一种干劲十足的味道。“我当时就听出来了,父皇不光是对我另眼相待了,就是瞻元这个嫡长孙的位置,也是让父皇表示了出来。”朱高熙说这话地,乐呵呵着。毕竟,这些年了,朱高熙多少次努力办好差事,就是想在父皇面前求了表面。他是儿子,他的父皇是天下有为的明君。没哪个当儿子的,不想自己伟岸的父亲夸一夸自己的。这种肯定,是一种对朱高熙而言,最大的认同啊。“五郎,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成功的。如今,果然不出所料,你得到了父皇的肯定。你将来必然能成为了一位不逊色于父皇的明君英主。”福娘在夸赞了她的夫君。事实上,福娘发现,她的夫君朱高熙是一个暗暗自卑的人。很不可思议啊,堂堂的皇嗣,如今的大皇子朱高熙居然是一个心头暗暗自卑的人。但是,事情的真相就是如此。福娘也是在成婚后,发现了这一点。所以,这些年来,她从不说哪儿夫君不够好。她只说,她的夫君在一直进步。人嘛,只要进步,一定越来越好。至于不够好的地方,那也是努力不够。努力够了,一定更好。夸赞什么的?不花了一毛钱,福娘绝对能不用脸的尽数儿,往自己的夫君朱高熙身上堆了。“我会努力的。”“我会向父皇证明了,父皇选择我这个儿子做为继承人,一定没错的。”朱高熙说了这话后,望向了福娘。这时候,朱高熙眼光是温情脉脉。他伸手,搂了福娘在怀中。这时候,虽然还在孝期里,夫妻二人只是纯纯的精神上的恋爱法。不过,这等温情,也是人歇息时,心灵最好的港弯啊。当然,夫妻二人谈话,歪楼歪远了。尔后,在夫妻二人都是松开了对方后。朱高熙才是笑道:“南征的事情,这朝堂上是提了。其实,二弟、三弟也应该是看出来了父皇的倾向。所以,他们应该想挣得功劳,在父皇面前好好表现。”“三弟也许想有功劳,得了更好的藩地。”“至于二弟,我觉得他应该是在找法子表现自己。他应该非常不甘心。”朱高熙说这话时,也是有些戚戚然。朱高熙自然清楚着。他的二弟朱高晸应该真不甘心的。毕竟,他的二弟对于东宫的储君之位,一直是视为囊中之物的。当然,前题是扳倒了他这位兄长。朱高熙的本事,自认为是不高的。所以,朱高熙的性格就是够稳重,当然,也可以说够保守。这些年来。朱高熙行事,就是踏踏实实。这样的朱高熙功劳是没多少的。不过,苦劳还是有的。当然,这样的坏处,就是不够显现了来的才干。但是,也有好处,那就是不容易让人抓住了小辫子。也不容易招来了大大的麻烦。若有小问题,凭着朱高熙的身份容易解决的。于是,朱高熙这些年来,那就是表现出来了一个守成之君的性格。开拓,他没份儿,守一份家业还是可以的。第229章南征。自然是因为南边不太平了。当然, 这也不算什么大事。毕竟, 对于庞大的大周朝而言, 南边的事情在朝堂上的重臣们眼中就是次要问题。真正的大事儿,应该是正国本,立太子。是的。最近的朝堂上刮起了一阵立太子的风潮。这风到底从哪儿起来,如今有门道的人都知道。这风啊,是从言官那头刮起来的。当然, 出头的人更简单,是一位永和二年新登科的进士。至于这位进士背后有谁?嗯。人人都清楚。这位进士是徐氏一族的女婿。这背后自然就是徐皇后的家族。是皇帝的岳父家。要说,这中间没永和帝的意思,朝臣是不信的。燕京、皇宫。御书房内。永和帝正在批奏章, 至于他的御案前面,是立了三位皇子。朱高熙、朱高晸、朱高孜三兄弟,皆在这儿立着, 似乎在等待了永和帝的一声吩咐。事实上是永和帝把儿子们晾那儿,一直没给了一个准话儿。过了多久?许是许久吧。永和帝批完了奏章后,才是搁了笔。这时候, 永和帝端了御案上的茶盏,小小的饮了一口,再度搁回了茶盏后。永和帝说道:“高晸、高孜, 你们兄弟二人都有意南征?”“回父皇, 儿臣自请南征。”“儿臣亦是。”朱高晸、朱高孜兄弟是一前一后,都是表了态度。永和帝听了这等话,把目光转向了长子。永和帝又问道:“对于你两个弟弟的意愿, 高熙你如何看?”“二弟、三弟好勇尚武,实乃我皇家的好男儿。”朱高熙说了这一话后,恭敬的继续回道:“儿臣以为,一切唯听父皇圣裁。”“当然,儿臣也有一点点的浅见。”朱高熙表了态度后,说了自己的看法,朱高熙道:“父皇,儿臣以为,南征之事,不可草率。南边山林之地,瘴气迷漫,大军征伐前,还需要更加详细的探查清楚南藩小国的情况。若能多得当地的助力,想来征伐一事,更为妥当一些。”“至于是征是伐?全由父皇一意圣裁。二弟、三弟若愿随军南征,当为我皇家表率,此乃佳誉美谈。”朱高熙的态度就是朱高晸愿意去,当然好。朱高孜愿意去,更好了。两个弟弟一心想立功劳。可问题是他父皇怎么想?朱高熙想表现出来的,只是一个兄长的态度。他这个兄长啊,一定是支持了弟弟意愿的。“是吗?”永和帝淡淡的说了两字。“南方夏秋两季,皆是雨季绵绵。唯有春冬两季,才合适大军征战。这大军南下,非是一时之功。此事,还是再议吧。”永和帝最终,和了稀泥。显然,永和帝对于南边的小藩国在边境招惹来的麻烦,还是暂时准备按下不提的。至于心头的火,永和帝还是要出一出的。不过,不是现在。帝王一怒,兴兵伐之,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永和帝自己也是战上场挣得了许多功劳的帝王。对于草原,永和帝和他的军队是熟悉的。可南边?南边就未必了。大周朝,天下十三州。南北的风土人情是不同的。南北的气候更是不同的。大军打仗又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成的事情。没把握前,永和帝自然不会轻易的开了战端。就是要打,也得让手下的拱卫司出动,把情况摸清楚了再谈。大军不动,情报先行。永和四年。春。三月三,风光秀美时。永和帝这一天没在燕京城的皇宫中。这一位帝王去了城外的灵谷寺。寺里的道衍和尚接风了帝王的到来。永和帝在灵谷寺中,给佛主上了香。然后,就是由得道衍和尚陪着用了斋饭。饭后。饮茶之时。禅室之内。这宾主二人静座着。檀香袅袅。“事情查得如何了?”永和帝慢慢的问了话道。这时候,永和帝的语气是平静的。平静的他自己都以为,其实,也许他想知道的答案,他早就知道了。他只是在求证了,自己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