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节
作者:云长歌      更新:2023-06-22 16:08      字数:5517
  李从嘉目光转向郎中,郎中直接就颤抖着跪下了,李从嘉原本以为这位郎中是被吓的,温言说道:“你不用怕,尽全力医治尹刺史,有什么就用什么,缺了告诉春生便是。”被点到名的春生上前一步,让郎中认个脸。岂料尹刺史却说道:“陛下,我是不成了,还是不要浪费药材的好。”李从嘉忍着心中悲恸说道:“不要胡说,好好将养。”郎中趴在地上说道:“陛下……我……我另有要事禀报。”李从嘉问道:“什么事?”郎中看了一眼尹刺史咬牙说道:“陛下,刺史尚有一子存活于世。”尹刺史此时厉喝一声:“不要乱说……咳咳咳……”李从嘉安抚的拍了拍尹刺史的胸口说道:“你不要激动。”然后转头看向郎中严肃问道:“你说的可是真的?”郎中点头说道:“那孩子乃是刺史外室所生,今年刚三岁……”尹刺史连忙说道:“陛下,陛下不用管这等琐事,此子……有他母亲抚养,无妨……”李从嘉微微叹气,这位刺史真的是爱民如子,李从嘉许他一个要求,他却用来为百姓求情,而没有为自己儿子求得一个恩典,如果不是郎中说出来,李从嘉还真未必知道这个孩子的存在。当然也不一定,说不定释雪庭就能找到。李从嘉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道:“你安心养伤,不要多想,你的儿子,我不会让他受苦的。”尹刺史眼眶微微湿润,张着嘴荷荷两声,却是因为激动说不出话来了,李从嘉连忙说道:“郎中?快来给他看看。”一边说着一边转头看向春生:“你去将奉御请来帮刺史看一看!”李从嘉这个时候才想起来,他出行是带着医生的,而这个医生肯定比郎中的水平高。奉御很快过来,然而就算是奉御也没有能够多挽留尹刺史的性命,到了夜半时分,尹刺史终于还是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李从嘉心里有些堵,叹了口气,让人准备尹刺史的后事,转头带着释雪庭离开了那里。他站在院子里发呆了一会之后才问道:“尹刺史真的有个儿子?”释雪庭轻声说道:“是的,只不过是外室所生,所以没跟你说。”外室所生,无论是在礼法还是在法律上,这孩子是不被承认的,也就是说谁都知道他的父亲是尹刺史,然而法律层面不承认,他也不可能继承尹刺史的家业。李从嘉问道:“尹刺史如此正直,居然还置外室?”释雪庭轻咳一声说道:“主要是尹刺史的妻子太过霸道,所以……”李从嘉秒懂,他转头看向释雪庭问道:“那个孩子还太小,你说怎么安排他好?”释雪庭沉默半晌才说道:“尹刺史若是不死,凭着这一次的功劳,足以封爵。”李从嘉想了想也是,当然这个爵位肯定不会高,而最低等的爵位实际上还没有刺史的品级高,而依照大唐对爵位的严格程度,尹刺史最多也就是拿一个最低爵位。唯一的好处就是这个爵位只要不犯大错就不会被收回,有一份固定的工资,只不过,这样的爵位不能袭爵,就算是降等袭爵也是要三品以上的爵位才行。李从嘉沉吟半晌说道:“等等你去跟邹城说,让他写一份手谕,破格将爵位赏给尹刺史的儿子,也算是给他们母子一个保障吧。”哪怕大唐如今已经很太平,一个女人带着孩子艰难过活也不容易,或许尹刺史的家人会照顾他们,但寄人篱下的滋味未必好,还不如给他们一条生路。释雪庭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冲着尹刺史这一身骨气,这个破例是值得的。不仅他是这么想,就连朝廷那边都没有为难,许多读书人都觉得自己有气节,然而能够做到尹刺史这样的不多,所以他被人钦佩被人传颂。尹刺史的葬礼纵然没有万人送别,也有千来人,有了这样一个名声,尹刺史的儿子再有一个爵位,想必也不会被欺负了吧?当然谁也说不好,李从嘉唯一能做的就是交代新来的刺史多照顾一些。走的时候释雪庭问他:“我还以为你会把那个孩子带回来。”李从嘉摆了摆手:“那孩子有母亲长辈,又不是孤儿,我把他带回来算什么?”释雪庭没有再多问,而因为出了长乐府这件事情,李从嘉继续巡游的步伐虽然没停,但是沿途州府伺候的那叫一个小心翼翼,生怕皇帝迁怒自己。这一次李从嘉选择继续巡游朝廷并没有反对,他们倒是觉得李从嘉这样也有好处,至少能够向天下人展示小小反贼成不了气候,皇帝压根没把他们放在眼里的意思。李从嘉到了登州的时候,距离皇太子的婚仪也就还有两个月,他本来打算在登州绕一圈就回去,时间应该很宽裕,因为心里有这件事情,这一路他压根没有心情游山玩水,生怕赶不上,那到时候就玩脱了。结果还是被登州刺史和登州大都督哭着给留在了登州。第274章登州刺史和登州大都督哭也是有原因的, 他们可不是舍不得李从嘉, 反而如果不是出了事情, 他们更希望李从嘉早点走。这件事情其实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那就是扶桑岛那里又出了问题。在他们说扶桑岛出了问题的时候, 李从嘉瞬间紧绷神经:“怎么回事?”他对那片土地的监管是最严格的,就这样居然还能出事?登州刺史见李从嘉表情变得无比严肃,当即说道:“也不是特别大的事情, 只是扶桑那些留下来的人, 为了大唐户籍经常偷渡,海岸线这么长……我们真的看不住啊。”登州刺史很是委屈, 因为偷渡这个问题,他已经连续两年考评不合格,再来一年,只怕他就要回家吃自己了。想当初刚被委任的时候,登州刺史和家人都很开心, 觉得朝廷这是器重他, 登州的地理位置也很不错,毕竟有港口, 元羲舰队还停留在这里, 基本上就是要权有权要钱有钱。结果到了这里之后,他发现什么经济发展, 什么政治抱负都不存在了,绞尽脑汁尽跟这些偷渡的扶桑人斗智斗勇了!当然他后来有一阵子也下了狠心,抓到一个杀一个, 这样总能抑制住吧?结果没想到这群倭人压根就不怕死啊,还是前仆后继的来,后来登州刺史也琢磨出来了,这些人估计是觉得在扶桑早晚也是个死,偷渡万一没有被抓到反而会逃出生天。登州刺史本来跟扶桑刺史抗议过,结果扶桑刺史压根不理会这件事情,这一次来找李从嘉告状,也是他实在走投无路。至于登州大都督,倒也算不上来凑热闹的,毕竟他身上也负担着海防的责任,扶桑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地方,这经常从扶桑往这边跑人,他还抓不到,这就很尴尬了。李从嘉听了之后瞬间了然,扶桑那边对原住民的政策的确不怎么样,被压迫到逃跑的地步也不是很奇怪,而且现在大唐的户籍就算再怎么完善也比不上后世,总能有各种投机取巧的办法,实在不行往山林里一扎,等到大索貌阅的时候出来照样会有户籍。毕竟从外表上来看,日本人想要冒充大唐人也不是那么难的事情。李从嘉看着他们两个实在是可怜不由得说道:“这件事情我心里有数,你们也不用想那么多了。”登州刺史和登州大都督瞬间松了口气,李从嘉的信誉一向不错,他说会去考虑这件事情,至少会给出一个解决办法,哪怕一个办法都不给出来,至少也知道了这件事情,等到下一次考评应该不会让他们两个太难看了。当天晚上的时候,李从嘉跟释雪庭开玩笑一般说起了这件事情,释雪庭沉吟了一下说道:“你是怎么想的呢?”李从嘉懒洋洋的靠在他身上问道:“你有什么想法?”释雪庭笑道:“明明是我先问你的,怎么又变成你问我了?”李从嘉嘿嘿笑了一声说道:“你既然这么说,肯定是有想法的,你先说说。”释雪庭嗯了一声说道:“我倒是觉得,也差不多了,毕竟扶桑岛现在也是大唐的领土,上面的人也算是大唐百姓,以往我们占领一片地方,那里百姓的待遇也跟大唐百姓待遇一样,甚至还会安抚,到了扶桑这里就变得不一样,这容易出问题,当然也可以说是因为海盗杀了大唐百姓的缘故,然而以往我们面对的那些敌人杀掉的大唐百姓还少吗?”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李从嘉为什么专门针对日本人,如果是在李从嘉刚起家的时候,他这样做肯定会被质疑,只不过到了后来,大家都发现但凡李从嘉做出来的事情他们都不理解的时候,等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事实证明他做的是对的。没有人能解释这是为什么,最后大家只能认为这大概就是天命所归,这也正是为什么李从嘉对日本人这么苛刻也没有人反对的原因。李从嘉听了之后微微沉吟半晌,想了想好像也是这个意思,他之前的确对日本人防备甚深,但是时间过去这么久,对方也没有翻身,他也觉得自己是有些过激了。可能因为当年学近代史的时候那些根植在身体里的仇恨吧,现在这一份仇恨已经消弭的差不多,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人同化成大唐人。想要对付一个民族,还有什么比让它跟别的民族融合,渐渐从世界上消失来的更加有用呢?在不能灭族的情况下,就只能选择这么迂回的路线了。第二天李从嘉就告知登州刺史说道:“让扶桑刺史来这里一趟,我要见他。”本来李从嘉想要亲自去扶桑岛上走一圈的,只不过那里现在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加上之前出现过刺杀这种事情,释雪庭说什么都不同意他去扶桑岛,无奈之下只好折中,让扶桑刺史来见他。扶桑刺史来的很快,皇帝召见谁也不敢来的慢啊。他到了之后,李从嘉就详细问了一下扶桑岛的情况,扶桑刺史有些意外,不过他到底是个人才,哪怕不确定李从嘉的意图,还是将扶桑岛最近几个月的总结文书给带了来。李从嘉看了之后发现他预想中扶桑岛上的各种危险完全不存在,那些人仿佛已经认命了一样,几乎没有人反抗。李从嘉有些疑惑:“他们真的很老实吗?”扶桑刺史点头,见李从嘉还有些怀疑不由得笑道:“陛下,臣以前也觉得有些奇怪,不过后来当我了解了一下扶桑的生活情况之后,就觉得这种情况就没什么了。”李从嘉颇为感兴趣:“哦?说说。”扶桑刺史心中振奋了一下,能在皇帝面前单独奏对,这是朝上重臣才有的殊荣,他们这些刺史一年到头能够见到皇帝一面就不错了,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可不能搞砸了。所以整理了一下语言之后,他便说道:“我也是到了扶桑之后才了解到的,这个岛上的人很多都是依靠出海打渔为生,岛上适宜种植的土地太少,所以他们原本有很多人都是吃不饱的。”听到这里,李从嘉点了点头,扶桑岛这个情况不是什么秘密,一个海岛,能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经不错了而且有了矿产就代表着土地质量不行,也就是说种植业发展不起来。扶桑刺史继续说道:“以往他们都是靠着从外地进口粮食过活,然而无论是从契丹还是大唐进口粮食,都要交高昂的关税,这导致在日本其实很多人根本吃不起好的粮食,普通平民甚至有粮食吃就不错了,反而是成了大唐的奴隶之后,大唐不缺粮食,也不缺他们这一口吃的,从登州运过去的粮食不少,反而一个一个都能吃饱,比起以前,生活水平反而有所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不会想要造反的。”李从嘉点点头,古往今来无论哪个国家的平民百姓其实要的都是吃饱穿暖四个字而已,只要有了这个做基础,就不会有人想要铤而走险去造反。扶桑刺史正在脑子里思索自己刚刚有没有说错话,结果就听到李从嘉又问道:“既然如此,为什么会有人一直坚持不懈的偷渡?哪怕面临死亡威胁也不肯后退?”这个情况跟扶桑刺史所说的有冲突啊,所以必然是有哪里出了问题,当然李从嘉也没表现出对扶桑刺史的怀疑,当着他面撒谎这种事情……李从嘉觉得扶桑刺史的智商应该没那么低,做不出来,更何况如果是在长安,撒谎也就撒了,现在李从嘉就在登州,想要去扶桑岛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撒这种谎实在是没有意义。扶桑刺史也不紧张,细细解释道:“这些偷渡的人都是以前家庭条件还不错的,现在这种生活跟他们以前比起来还是差一些,所以他们自然会铤而走险。”李从嘉点点头,这倒是有可能,当然他知道扶桑刺史应该还有些话没说出口,说不定这些人在扶桑岛上被欺负的很惨。毕竟以前他们生活条件都是普通人所羡慕的,说不定还有一些鱼肉乡里的乡绅,现在骤然一朝跌落,幸灾乐祸的,跟他们有仇的,这些加起来估计也够这些人喝一壶的。李从嘉将情况了解一遍之后心里就有了数,他也没有跟登州刺史透露口风,就这么又把人给打发了回去,不过登州刺史也没觉得有什么不满,反正他本来就是想要过来表现一下自己,现在任务基本算是圆满完成,这就够了。李从嘉在回去的路上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的想法是让这些扶桑人拥有跟大唐百姓一样的待遇也没什么问题,但是不能太突然,要循序渐进一些,给的太容易的话,这些人是不会感激的。所以他的想法是一点点来,设定一些奖励,一个阶梯一个阶梯的奖励,最终的奖励就是大唐平民户籍,想必为了这一份户籍,那些扶桑人会努力的。至于具体怎么设定,李从嘉决定交给下面人去搞定,他只要提出一个想法就行了,而且他觉得这件事情应该不会有人反对。从登州到长安一千多公里,两千多里地的距离,李从嘉坐火车直接用了半个多月才到,虽然现在火车的时速上来了,只不过皇帝坐的火车力图求稳,避免翻车,反而速度没有那么快,再加上李从嘉时常还停下来搞个微服私访什么的,速度就更慢了一些。说起来,微服私访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大唐的治安还是不错的,李从嘉虽然贵为天子,然而这个时代没有网络也没有照相机,他的画像……就算再民间流传,按照上面的失真程度别人也认不出他来,在不暴露身份的时候只是一个平头百姓的他反而安全的很。半个月之后,李从嘉回到长安,李仲寓率领文武百官出迎百里。时隔将近半年,再次见到李仲寓,李从嘉觉得这孩子似乎变了一些,变得更加沉稳,整个人也开始往成熟男人转变,当然只是一个开端,不过结合一下他的年龄,不得不说这孩子忒早熟了。因为是在外面,李从嘉只是慰问了大家辛苦,说了一些场面上的话就上车回宫了。出去了这么久,在外面的时候还不太明显,等到回来看到长安巍峨的城门和皇宫朱红的城墙之后,李从嘉发现自己还是很想家的,哪怕曾经他觉得一直被憋在宫里要憋坏了,想要出去走走。可是这次出去这么久,现在回来他还真是觉得十分疲惫。回到宫里,李从嘉也没跟大臣寒暄,只是勉励了一下李仲寓,就准备好好去休息一下。